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超滤液的纳滤工艺及纳滤液干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万玲娟 何红杰 +5 位作者 王博 轩辕亮 董建斌 刘晓霞 冯晓莉 魏舒畅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2-729,共8页
目的:建立黄芪超滤液的纳滤浓缩工艺及纳滤液的干燥方法。方法:以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黄芪多糖、乙醇浸出物为评价指标,以滤过温度、操作压力、膜面错流速度为考察因素,采用AHP-熵权法的主客观组合赋... 目的:建立黄芪超滤液的纳滤浓缩工艺及纳滤液的干燥方法。方法:以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黄芪多糖、乙醇浸出物为评价指标,以滤过温度、操作压力、膜面错流速度为考察因素,采用AHP-熵权法的主客观组合赋权和L_(9)(3~4)正交设计法,优选出黄芪超滤液的最佳纳滤工艺;比较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常压干燥及微波干燥对纳滤液的影响,通过综合评分和指纹图谱联合使用,优选出纳滤浓缩液的最佳干燥方法。结果:黄芪超滤液的最佳纳滤工艺为压力0.16 MPa,温度40℃,错流速度4.5 m·s^(-1);纳滤液最佳干燥方法为真空干燥法。结论:本研究可为高品质黄芪提取物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真空干燥 AHP-熵权法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补益类中药发酵方面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定财 王毛毛 +7 位作者 王哲 王彦钧 曹瑞 刘婷 张转红 高飞云 张育贵 李越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35-3740,共6页
发酵是中药炮制的方法之一,随着发酵工程、生物工程和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发酵方式从传统自然发酵转向现代发酵,发酵工艺趋向精准可靠,生产成本低,效率高,可以实现工业化。补益类中药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发酵菌种包括细菌、真菌、药食两用... 发酵是中药炮制的方法之一,随着发酵工程、生物工程和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发酵方式从传统自然发酵转向现代发酵,发酵工艺趋向精准可靠,生产成本低,效率高,可以实现工业化。补益类中药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发酵菌种包括细菌、真菌、药食两用菌,发酵技术包括固体发酵、液体发酵、双向发酵。已有研究发现,经发酵后,补益类中药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以及新化合物的出现,使其在抗氧化、增强免疫、抗肿瘤、抗菌、降压等方面药效显著提升。补益类中药多为药食两用中药,酒、醋、酸奶等发酵产品的研发,进一步丰富其药食价值。发酵补益类中药不仅应用于医药领域,而且还应用于食品和畜牧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鉴于此,本文从发酵菌种、发酵技术、发酵工艺、发酵产品、发酵对补益类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以及应用研究为出发点综述补益类中药发酵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补益类中药发酵的后续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益类中药 发酵菌种 发酵技术 发酵工艺 发酵产品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超滤液中氧化苦参碱络合萃取-反萃取工艺优化
3
作者 癿蕾 侯昕阳 +4 位作者 魏舒畅 冯晓莉 万玲娟 刘晓霞 王博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5-568,共4页
目的优化苦参超滤液中氧化苦参碱络合萃取-反萃取工艺。方法以氧化苦参碱萃取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稀释剂种类、超滤液pH、络合剂体积分数、萃取时间;以氧化苦参碱反萃取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筛选反萃取剂种类、反萃取时间、转... 目的优化苦参超滤液中氧化苦参碱络合萃取-反萃取工艺。方法以氧化苦参碱萃取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稀释剂种类、超滤液pH、络合剂体积分数、萃取时间;以氧化苦参碱反萃取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筛选反萃取剂种类、反萃取时间、转速。结果最佳络合萃取条件为12%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88%磺化煤油在pH 10、转速25 r/min下萃取4 h,氧化苦参碱萃取率为90.20%;最佳反萃取条件为1%盐酸在35 r/min下反萃取4 h,氧化苦参碱反萃取率为93.86%。结论该方法可实现氧化苦参碱从超滤液到萃取剂再到反萃取剂的高效转移而进行分离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超滤液 氧化苦参碱 络合萃取工艺 反萃取工艺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萃取-反萃法制备异甘草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石盘棋 刘晓霞 +5 位作者 魏舒畅 孙晓燕 王继龙 冯晓莉 万玲娟 李真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9-945,共7页
为了制备甘草超滤液中异甘草素,建立一种络合萃取-反萃取方法。以异甘草素萃取率为研究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析因设计实验,优选得到最佳络合萃取剂;以异甘草素的反萃取率为研究指标,优选得到最佳反萃取剂。最佳三元络合萃取剂组成为0.5%三... 为了制备甘草超滤液中异甘草素,建立一种络合萃取-反萃取方法。以异甘草素萃取率为研究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析因设计实验,优选得到最佳络合萃取剂;以异甘草素的反萃取率为研究指标,优选得到最佳反萃取剂。最佳三元络合萃取剂组成为0.5%三烷基氧化膦(TRPO)+10%磷酸三丁酯(TBP)+89.5%磺化煤油,萃取率99.23%,萃取后收率100%;最佳反萃剂为0.0100 mol×L^-1 NaOH水溶液,反萃取率97.85%,反萃取后收率95.11%,总收率95.11%。结果表明:优选的络合萃取剂和反萃取剂萃取效率高,甘草超滤液中的异甘草素在络合萃取剂和反萃取剂中可以高效转移,络合萃取-反萃取法适合甘草超滤液中异甘草素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萃取 反萃取 甘草超滤液 异甘草素 三烷基氧化膦 磷酸三丁酯 磺化煤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结合AHP-熵权法及指纹图谱的黄芪纳滤浓缩浸膏真空干燥工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癿蕾 何红杰 +5 位作者 冯晓莉 刘晓霞 魏舒畅 冉鑫 万玲娟 李金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5-1379,共5页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结合AHP-熵权法及指纹图谱优选黄芪纳滤浓缩浸膏真空干燥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黄芪多糖、乙醇浸出物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以干燥温度、真空度、物料厚度为自变量,采用Box-B...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结合AHP-熵权法及指纹图谱优选黄芪纳滤浓缩浸膏真空干燥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黄芪多糖、乙醇浸出物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以干燥温度、真空度、物料厚度为自变量,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黄芪纳滤浓缩浸膏真空干燥工艺,并比较纳滤浓缩液干燥前后的化学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黄芪纳滤浓缩浸膏的真空干燥最佳干燥工艺为干燥温度68℃,真空度0.075Mpa,物料厚度6mm。结论优选的黄芪纳滤浓缩浸膏真空干燥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纳滤浓缩浸膏 真空干燥 指纹图谱 AHP-熵权法
原文传递
基于NF-κB途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高飞云 刘婷 +4 位作者 张转红 王彦钧 张育贵 孙宇靖 李越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127,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非特异性、复发性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治疗药物以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为主,但对UC患者疗效欠佳,有些患者因不良反应加重了身体负担。近年来中药...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非特异性、复发性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治疗药物以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为主,但对UC患者疗效欠佳,有些患者因不良反应加重了身体负担。近年来中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基于NF-κB信号通路对中药进一步深入治疗UC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中药治疗UC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NF-ΚB信号通路 中药复方 中药活性成分 机制 中药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萃取甘草超滤液中甘草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石盘棋 魏舒畅 +3 位作者 周博 蒲红利 王继龙 孙晓燕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1-1283,共3页
目的 通过优选甘草超滤液中甘草素的络合萃取剂的组成变化,以期得到适合甘草素富集的络合萃取条件。方法 以甘草素的萃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在考察多种二元混合络合萃取剂对甘草超滤液中甘草素萃取情况的基础上,再采用U5(53)... 目的 通过优选甘草超滤液中甘草素的络合萃取剂的组成变化,以期得到适合甘草素富集的络合萃取条件。方法 以甘草素的萃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在考察多种二元混合络合萃取剂对甘草超滤液中甘草素萃取情况的基础上,再采用U5(53)均匀设计优化三元混合萃取体系,以进一步提高甘草素的络合萃取效果。结果 三元络合萃取剂中磷酸三丁酯(TBP)与三烷基氧化膦(TRPO)对络合萃取甘草素具有协同萃取作用,所得络合萃取剂的最佳组成为0.5%TRPO+10%TBP+90%磺化煤油。结论 优选的络合萃取剂萃取能力强,对甘草素的络合萃取效率高,适合甘草超滤液中甘草素的络合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素 络合萃取 络合剂 稀释剂 甘草超滤液
原文传递
行气止痛类中药醋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高飞云 刘婷 +4 位作者 张转红 王彦钧 张育贵 孙宇靖 李越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0-1203,共4页
中药醋炙法是中药炮制工艺中很重要的一种炮制方法。醋制是以醋为辅料炮制中药的方法统称,是体现中药炮制“增效减毒”的典型代表,其理论基础“醋制入肝”是指导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之一。行气止痛类中药多入肝经,肝经类中药经醋制后,可... 中药醋炙法是中药炮制工艺中很重要的一种炮制方法。醋制是以醋为辅料炮制中药的方法统称,是体现中药炮制“增效减毒”的典型代表,其理论基础“醋制入肝”是指导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之一。行气止痛类中药多入肝经,肝经类中药经醋制后,可以增强药效,包括增强镇痛、抗炎、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文章从醋炙的炮制理论入手,对行气止痛类中药醋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药理学及毒理学等进行了研究,可以进一步阐明醋炙入肝经的炮制机制,为醋炙理论进一步深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炙 增效 减毒 机理 中药炮制
原文传递
黄芪提取工艺优选及其药物配比优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飞云 刘婷 +4 位作者 宋沁洁 李东辉 吴红伟 罗慧英 李越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3-57,共5页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黄芪水提液提取的最佳条件,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黄芪及药物配比研究。方法水浴回流法提取黄芪,以干膏率为评价指标,在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3个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选黄芪水提液的最佳提...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黄芪水提液提取的最佳条件,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黄芪及药物配比研究。方法水浴回流法提取黄芪,以干膏率为评价指标,在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3个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选黄芪水提液的最佳提取条件。该实验以黄芪为原料,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黄芪浓缩液/药物混合液、辅料1加入量、辅料2加入量、柠檬酸加入量为考察因素,优化黄芪及药物最佳配比。结果黄芪水提液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6,提取时间1 h,提取次数3次,黄芪的提取率为44.75%。黄芪及药物配比为以50 g药物混合液为基准,黄芪浓缩液/药物混合液为29%,辅料1加入量0.15 g,辅料2加入量20 g,柠檬酸加入量0.2 g,最终感官评分达92.5分,与预测值相近,说明模型拟合良好,该优化工艺准确可行。结论黄芪最佳提取工艺及其药物配比优化结果重现性好,工艺简便易行,可以为黄芪系列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提取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配比 优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趁鲜切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方圆 李钦 +1 位作者 王继龙 焦娉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953-3958,共6页
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大多在有效成分保留、生产周期缩短、生产成本节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备受业内人士推崇。本文从趁鲜切制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研究中存在的和应关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趁鲜切制的基础研究,完... 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大多在有效成分保留、生产周期缩短、生产成本节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备受业内人士推崇。本文从趁鲜切制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研究中存在的和应关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趁鲜切制的基础研究,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工艺研究的系统性、深入性,加强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强化质量安全全程追溯管理,升级规模化和自动化趁鲜加工设备,以期为趁鲜切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及药监部门增加产地趁鲜切制品种的决策提供充足的科学研究依据,从而促进中药材趁鲜切制的高质量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中药饮片 趁鲜切制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中药牛蒡子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邢耀莹 王姿杨 +3 位作者 何海 崔治家 杜丽东 邵晶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8-37,56,共11页
目的: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牛蒡子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热点,分析其研究现状及预测研究趋势,为牛蒡子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itespace软件与VOSviewer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2001—2021年收录... 目的: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牛蒡子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热点,分析其研究现状及预测研究趋势,为牛蒡子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itespace软件与VOSviewer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2001—2021年收录的与牛蒡子研究相关的中文文献537篇、英文文献149篇,分别从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计量学分析,绘制网络可视化图谱。结果:中国是对牛蒡子研究最多的国家,中、英文文献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均为辽宁中医药大学,载文量最多的中、英文期刊分别为《时珍国医国药》《Phytotherapy Research》。中、英文文献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牛蒡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栽培种植、加工炮制。结论:目前研究热点主要是木脂素类化合物(牛蒡苷及牛蒡苷元)对炎症、肿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其抗炎、抗肿瘤、治疗糖尿病等的信号通路、基因靶点及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是未来牛蒡子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 CiteSpace软件 VOSviewer软件 可视化分析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超滤液中总黄酮络合萃取-反萃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万玲娟 刘媛媛 +4 位作者 冯晓莉 刘梅清 徐镱文 刘晓霞 魏舒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22-3425,共4页
目的优化甘草超滤液中总黄酮络合萃取-反萃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萃取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络合剂种类和体积分数、稀释剂种类、超滤液pH、转速;以总黄酮反萃取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筛选反萃取剂种类和体积分数、反萃取时间、转... 目的优化甘草超滤液中总黄酮络合萃取-反萃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萃取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络合剂种类和体积分数、稀释剂种类、超滤液pH、转速;以总黄酮反萃取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筛选反萃取剂种类和体积分数、反萃取时间、转速。结果最佳络合萃取条件为10%三烷基氧膦(TRPO)+90%磺化煤油在pH 6、转速25 r/min下萃取10 h,总黄酮萃取率为95.04%;最佳反萃取条件为0.09%NaOH溶液在25 r/min下反萃取10 h,总黄酮反萃取率为94.46%。结论该方法可实现总黄酮从甘草超滤液到萃取剂再到反萃取剂的高效转移,从而对其进行分离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超滤液 总黄酮 络合萃取工艺 反萃取工艺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法富集纯化黄芪多糖的工艺优化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海 赵沙沙 +2 位作者 张小荣 崔治家 邵晶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1-6,共6页
以研究黄芪多糖标准提取物为目的,筛选优化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富集的工艺方法与工艺参数,并进行评价分析。以吸附量、吸附率、解析率为指标,考察4种型号大孔吸附树脂(AB-8、D-101、NKA-9、X-5)对黄芪多糖的纯化富集效果,并进行相关工艺... 以研究黄芪多糖标准提取物为目的,筛选优化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富集的工艺方法与工艺参数,并进行评价分析。以吸附量、吸附率、解析率为指标,考察4种型号大孔吸附树脂(AB-8、D-101、NKA-9、X-5)对黄芪多糖的纯化富集效果,并进行相关工艺参数优化;采用改良差示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采用IR法、GC-MS法、体外总抗氧化试验对纯化前后的黄芪多糖进行化学特征分析与抗氧化活性评价。确定的纯化工艺为:NKA-9大孔树脂50 g湿法装柱(2 cm×50 cm),取质量浓度为3.0 mg/mL的黄芪粗多糖溶液250 mL,以2.0 mL/min流速循环上样2次,动态吸附后再静态吸附24 h,后以50%丙酮0.8 mL/min进行洗脱,洗脱液用量500 mL。验证试验表明,经本工艺纯化富集后,所得黄芪多糖纯度提高58.84%;IR光谱表现出更突出的多糖结构特征吸收峰。GC-MS法评价纯化后黄芪多糖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与黄芪粗多糖相比较,NKA-9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黄芪多糖总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优化的黄芪多糖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较好,使多糖得到较好的纯化富集,为黄芪多糖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及原料药研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大孔吸附树脂 富集纯化 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提取工艺优化及凝胶产品的研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婷 高飞云 +6 位作者 张转红 王彦钧 王博 宋沁洁 李咸慰 李国峰 李越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0-144,I0028-I0030,共8页
目的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黄芪凝胶产品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选黄芪水提液的最佳工艺,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以木糖醇添加量、原料B浸泡时间、黄芪与中药A配比、柠檬酸、果胶添加量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 目的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黄芪凝胶产品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选黄芪水提液的最佳工艺,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以木糖醇添加量、原料B浸泡时间、黄芪与中药A配比、柠檬酸、果胶添加量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黄芪凝胶产品的制备工艺。结果 黄芪提取条件:料液比1∶10、时间2 h、次数3次。凝胶产品制备工艺:木糖醇的添加量20%,原料B浸泡时间2.5 h,黄芪与中药A的比例2∶1,柠檬酸添加量0.20%,果胶添加量2.50%;凝胶产品中水分的含量为72.71%,黄酮的含量为0.81%。结论 研究所优选出的黄芪提取工艺,提取效率高,所制备的黄芪凝胶产品颜色鲜红,酸甜适中,工艺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凝胶产品 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促渗剂对当归水溶性成分阿魏酸的体外透皮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冉鑫 王继龙 +4 位作者 刘晓霞 何红杰 魏舒畅 冯晓莉 李真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4-139,共6页
选用立式透皮扩散试验仪,以离体小鼠皮为透皮屏障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研究了促渗剂氮酮、薄荷脑和冰片对当归水溶性成分阿魏酸的体外透皮性能影响,并优选出了较佳复合促渗剂。实验结果表明,三种促渗剂单用时,对阿魏酸透皮性能的影响大小... 选用立式透皮扩散试验仪,以离体小鼠皮为透皮屏障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研究了促渗剂氮酮、薄荷脑和冰片对当归水溶性成分阿魏酸的体外透皮性能影响,并优选出了较佳复合促渗剂。实验结果表明,三种促渗剂单用时,对阿魏酸透皮性能的影响大小顺序为:薄荷脑>冰片>氮酮,而联合使用时,顺序为:冰片>薄荷脑>氮酮。且优选出的较佳复合促渗剂为2%冰片+2%薄荷脑,结果显示二者联合使用优于氮酮、冰片、薄荷脑单独使用,其24 h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Q_(24))可达34.32μg/cm2,增渗倍数(ER)可达64.195,分别为单用薄荷脑和冰片的8倍和25倍,且滞后时间在2 h以内,协同作用明显,即优选出的复合促渗剂对当归水溶性成分阿魏酸的促渗效果很好,可为当归及以当归为主药方剂的经皮给药制剂开发提供促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阿魏酸 促渗剂 体外透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总多酚、总蒽醌含量测定及体外抗氧化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东辉 吴红伟 +5 位作者 李国峰 杨新荣 李咸慰 宋沁洁 李阳 李越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4期541-552,共12页
本文旨在研究20批掌叶大黄饮片总蒽醌含量,总多酚含量,初步分析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采用高效液相测定大黄的总蒽醌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多酚含量,利用DPPH法和ABTS法对大黄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利用HPLC指纹图谱... 本文旨在研究20批掌叶大黄饮片总蒽醌含量,总多酚含量,初步分析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采用高效液相测定大黄的总蒽醌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多酚含量,利用DPPH法和ABTS法对大黄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利用HPLC指纹图谱,以共有峰为研究对象,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及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谱效分析,并借助反应前后色谱峰峰面积变化作为谱效分析的补充。结果表明,总蒽醌含量1.06±0.08~4.82±0.12 mg/g,总多酚含量在4.921±0.21~10.02±0.11 mg/g,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20批大黄样品可分为4类,即陇西县、临洮县为一类,宕昌县、礼县为一类,岷县、漳县为一类,渭源县为一类。共有峰7(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1、10(大黄酸)、2、9(芦荟大黄素)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作用,共有峰7、1、10、3、8、12(大黄素)及14(大黄素甲醚)具有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的作用,这与反应前后共有峰峰面积变化结果基本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共有峰10、7与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正相关,总蒽醌与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负相关。共有峰2、11与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负相关,总多酚与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为大黄抗氧化活性药效物质成分的筛选及区分不同产地大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总多酚 总蒽醌 指纹图谱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渗剂对淫羊藿苷体外经皮渗透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红杰 王继龙 +4 位作者 刘晓霞 冉鑫 魏舒畅 冯晓莉 万玲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61-266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渗剂对淫羊藿苷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促渗剂。方法选用氮酮、薄荷脑、冰片为促渗剂,采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单一促渗剂及三元复合促渗剂对淫羊藿苷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选用L_(9)(3^(4))正交试...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渗剂对淫羊藿苷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促渗剂。方法选用氮酮、薄荷脑、冰片为促渗剂,采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单一促渗剂及三元复合促渗剂对淫羊藿苷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选用L_(9)(3^(4))正交试验表,以淫羊藿苷累积渗透量为指标,优选出三元复合促渗剂。以雄性小鼠离体皮肤作为渗透屏障,含20%乙醇的PBS溶液为接收液,HPLC法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促渗剂以1%氮酮、2%冰片及2%薄荷脑为组合时促渗效果最佳。结论三元复合促渗剂可显著提高淫羊藿苷的经皮渗透性,为后续将淫羊藿及以淫羊藿为主要的方剂制备成经皮制剂提供促渗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渗透 促渗剂 正交设计 淫羊藿
原文传递
甘松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小荣 崔治家 +3 位作者 何海 赵沙沙 马艳珠 邵晶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83-190,共8页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jatamansiDC.的干燥根及根茎,为国家二级保护藏药。近年国内外学者对甘松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甘松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系统整理,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概念,从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药性、现...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jatamansiDC.的干燥根及根茎,为国家二级保护藏药。近年国内外学者对甘松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甘松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系统整理,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概念,从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药性、现代药效、不同产地成分、化学成分可测性、网络药理学7个方面对甘松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为甘松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松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交联祖师麻凝胶贴膏剂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红杰 万玲娟 +4 位作者 王继龙 魏舒畅 刘晓霞 冉鑫 李真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8-880,共3页
目的建立后交联祖师麻凝胶贴膏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祖师麻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其主要活性成分祖师麻甲素的含量;并对后交联祖师麻凝胶贴膏的含膏量、含量均匀度以及黏附力等进行检查。结果... 目的建立后交联祖师麻凝胶贴膏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祖师麻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其主要活性成分祖师麻甲素的含量;并对后交联祖师麻凝胶贴膏的含膏量、含量均匀度以及黏附力等进行检查。结果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较好;祖师麻甲素在0.047~0.592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3%、96.9%、98.8%,RSD为2.71%(n=9);贴膏的平均含膏量为2.991g/100cm^(2),黏附力及含量均匀度均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结论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稳定性及重现性良好,专属性较强,能有效控制后交联祖师麻凝胶贴膏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师麻甲素 凝胶贴膏 TLC鉴别
原文传递
鲜大黄加工过程中褐变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东辉 吴红伟 +5 位作者 杨新荣 李国峰 李咸慰 宋沁洁 李阳 李越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初步探究鲜大黄在加工过程中总还原糖、总氨基酸、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13种化学成分与色度值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色差仪测定样品色度值,利用HPLC测定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峰面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还原糖和总氨... 目的初步探究鲜大黄在加工过程中总还原糖、总氨基酸、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13种化学成分与色度值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色差仪测定样品色度值,利用HPLC测定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峰面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还原糖和总氨基酸含量,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大黄样品在100 min内均有良好的分离度,各成分在加工过程中均有一定程度减少,总还原糖及总氨基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急剧降低,在加工过程中13种蒽醌类成分含量与色度值呈现正相关性。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峰面积,鲜大黄在加工过程中各成分,总还原糖、总氨基酸、酶活性及外观色泽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加工 化学含量变化 酶活性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