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影响
1
作者 袁晓梅 安耀荣 +6 位作者 成映霞 段永强 张延英 白敏 刘梦雅 彭月 刘自由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8-624,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香砂六君子汤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香砂六君子汤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检索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靶点,将药物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并利用Cy...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香砂六君子汤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香砂六君子汤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检索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靶点,将药物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并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采用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通过String构建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图,运用Metascape网站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干预作用,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KEGG富集到的关键通路相关蛋白进行检测以证实香砂六君子汤有效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具体机制。结果共筛选得到香砂六君子汤活性成分163个,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交集靶点共98个;KEGG富集结果显示,IL-17通路可能是香砂六君子汤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分子途径之一。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萎缩且腺体排列稀疏紊乱,黏膜及黏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胃黏膜病理评分升高(P<0.05);CD11b和F4/80阳性细胞浸润增多;胃黏膜组织MIP-1β、CCL-3、CCL-5水平升高(P<0.05);IL-17A、IL-17RA、HuR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香砂六君子汤各剂量组均可改善胃黏膜组织病变情况,胃黏膜组织CD11b、F4/80、MIP-1β、CCL-3、CCL-5水平和IL-17A、IL-17RA、HuR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能够下调IL-17A/IL-17RA/HuR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抑制胃组织炎症反应的发生,进而调控胃黏膜炎症微环境,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砂六君子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网络药理学 IL-17A/IL-17RA/HuR通路 炎症反应 炎症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体内实验探讨化瘀消痞汤干预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刘自由 段永强 +7 位作者 安耀荣 张延英 宋冰 白敏 袁晓梅 彭月 肖孟勇 李卫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2-1103,共12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化瘀消痞汤干预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空白对照,其余大鼠进行PLGC模型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化瘀消痞汤干预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空白对照,其余大鼠进行PLGC模型复制,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叶酸组(2 mg·kg^(-1)·d^(-1)),化瘀消痞汤高、中、低剂量组(24.8、12.4、6.2 g·kg^(-1)·d^(-1)),连续给药干预90天,记录大鼠体质量和3 h进食量,HE染色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化瘀消痞汤干预PLGC的潜在靶点,采取Western blot技术对核心靶点进行验证。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和3 h进食量明显降低(P<0.05),镜下见大鼠胃黏膜明显变薄,腺体明显减少并且排列紊乱,部分区域可见肠上皮化生的杯状细胞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和3 h进食量不同程度改善,化瘀消痞汤中、高剂量改善明显(P<0.05),大鼠胃黏膜不同程度的修复,腺体排列趋于整齐,间质炎性细胞逐渐减少。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表明TP53、JUN、MAPK3/1(ERK1/2)是化瘀消痞汤干预PLGC的核心靶点。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中TP53、c-Jun、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胃组织中TP53、c-Jun、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化瘀消痞汤高、中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化瘀消痞汤可明显改善PLGC大鼠生存状况,促进胃黏膜修复,其具体机制可能与化瘀消痞汤降低PLGC大鼠胃组织中ERK1/2、c-Jun、TP53蛋白磷酸化水平,进而调节下游信号分子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消痞汤 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通关藤口服液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联用厄洛替尼和阿帕替尼的增敏效应
3
作者 王蒙 李海龙 +5 位作者 宁月 邵利华 高夏青 杨春婷 张志明 陈凤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178-1190,共13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子对接及体外细胞实验探究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MT)口服液抑制胃癌(gastric cancer,GC)增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搜索文献、检索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完成MT化学成分、靶点基...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子对接及体外细胞实验探究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MT)口服液抑制胃癌(gastric cancer,GC)增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搜索文献、检索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完成MT化学成分、靶点基因的收集;采用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疾病相关靶点;利用STRING平台和Cytoscape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采用Metascape网络平台进行GO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运用Auto Dock对部分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MT口服液对G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别与厄洛替尼和阿帕替尼联用的协同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T口服液诱导GC细胞凋亡及对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RT-qPCR法检测MT口服液对GC细胞周期、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验证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筛选的靶点。结果共得到MT主要活性成分17个,胃癌关键靶点1880个,主要信号通路167条。体外实验结果表明,40~200 mg/m L的MT口服液可有效抑制GC细胞增殖(P<0.01),与厄洛替尼和与阿帕替尼联用时,具有协同效应。40~160 mg/m L的MT口服液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P<0.01),阻滞细胞周期G0/G1期(P<0.01)。RT-qPCR结果显示,通关藤口服液可以上调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量,下调Bcl-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4、CDK6(P<0.05)的表达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T口服液,抑制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hosphorylated-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p-EGFR)、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rylated-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PI3K)、磷酸化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磷酸化-雷帕霉素激酶的机制靶点(phosphorylated-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kinase,p-mTOR)的表达水平,降低p-EGFR/EGFR、p-PI3K/PI3K、p-AKT/AKT1、p-mTOR/m TOR比值;同时上调BAX、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P53)、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CDKN1A/P21),下调Bcl-2、CDK4、CDK6(P<0.05)水平。结论MT口服液可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提高小分子靶向药物厄洛替尼和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敏感性。其机制与经调控PI3K/AKT/m TOR信号通路上调BAX、P53、P21,下调Bcl-2、CDK4、CDK6的表达,并抑制EGFR信号通路有关,实验结果验证了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通关藤口服液 胃癌 分子对接 EGFR/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T6/PPAR-γ通路探讨升陷化纤方及其拆方调控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肺纤维化的影响
4
作者 杨虹 周世欣 +4 位作者 李红梅 武妍琳 刘喜平 朱中博 张旭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13-119,共7页
目的观察升陷化纤方及其拆方抗肺纤维化的协同效应,探讨其机制是否与调控STAT6/PPAR-γ通路促进M2型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有关。方法从70只SD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剩余大鼠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 目的观察升陷化纤方及其拆方抗肺纤维化的协同效应,探讨其机制是否与调控STAT6/PPAR-γ通路促进M2型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有关。方法从70只SD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剩余大鼠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全方组、升陷组、通络组、补肾组,每组10只,全方组、升陷组、通络组、补肾组分别予相应药液12.60、7.65、3.60、2.25g/kg灌胃,阳性药组予吡非尼酮混悬液0.12g/kg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28d。检测大鼠肺功能,ELISA测定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测定肺组织CD6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CD206、精氨酸酶-1(Arg-1)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SOCS)1、SOCS3、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6、p-STAT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呼气峰流速(PEF)、吸气峰流速(PIF)、呼出50%潮气量时呼气流速(EF50)明显降低,血清IL-6、TGF-β1含量明显升高,Masson染色可见肺组织大量胶原纤维沉积,Ashcroft评分明显升高,CD206、Arg-1、STAT6、p-STAT6、PPAR-γ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SOCS1、SOCS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CD68、iNOS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PEF、PIF、EF50明显升高,血清IL-6、TGF-β1含量明显降低,肺组织胶原纤维沉积不同程度减少,Ashcroft评分明显降低,CD206、Arg-1、STAT6、p-STAT6、PPAR-γ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CD68、iNOS、SOCS1、SOCS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上述指标均以全方组变化最明显,升陷组次之(P<0.01,P<0.05)。结论升陷化纤方及其拆方均有抗肺纤维化作用,其机制与调控STAT6/PPAR-γ通路,促进M2型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有关。全方组效果最佳,升陷组在方中发挥重要作用,各组间配伍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升陷化纤方 巨噬细胞极化 STAT6/PPAR-γ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消痞汤对大鼠胃癌前病变及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
5
作者 郭崇元 魏娜 +5 位作者 安耀荣 白敏 刘自由 公艳霞 李卫强 段永强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1-266,共6页
目的探讨化瘀消痞汤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的干预作用,以及对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剩余50只采用MNNG+雷尼替丁+氨水+乙醇配合饥饱失常的五因素复合造模法复制PLG... 目的探讨化瘀消痞汤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的干预作用,以及对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剩余50只采用MNNG+雷尼替丁+氨水+乙醇配合饥饱失常的五因素复合造模法复制PLGC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叶酸组(0.002 g/kg)和化瘀消痞汤低、中、高剂量组(6.2、12.4、24.8 g/kg),每组10只,连续给药3个月后取材。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测定大鼠体质量及3 h摄食量,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荧光免疫组化(FIHC)法检测胃组织CD31、PCNA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胃黏膜组织HIF-1α、COX-2、VEGF、VEGFR2、MMP-2、MMP-9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胃黏膜组织HIF-1α、COX-2、VEGF、VEGFR2、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倦怠,体质量及3 h摄食量降低(P<0.05);胃黏膜明显变薄,腺体减少且萎缩,出现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胃黏膜组织CD31、PCNA蛋白表达及HIF-1α、COX-2、VEGF、VEGFR2、MMP-2、MMP-9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瘀消痞汤中、高剂量组大鼠精神状态好转,体质量及3 h摄食量增加(P<0.05);胃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腺体数量增多,胃上皮细胞的肠化及异型增生有所改善;胃黏膜组织CD31、PCNA蛋白表达及HIF-1α、COX-2、VEGF、VEGFR2、MMP-2、MMP-9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化瘀消痞汤具有抑制胃黏膜细胞异常增殖、修复胃黏膜损伤来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HIF-1α/VEGF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消痞汤 胃癌前病变 胃黏膜损伤 异型增生 HIF-1α/VEGF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及有效成分调控环氧化酶-2抗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海龙 师金凤 +2 位作者 蔺兴遥 陈兆峰 吴红彦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34-136,共3页
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选择性或非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的应用,但COX-2抑制剂会影响前列环素、血栓素A2等平衡,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天然产物或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COX-2抑制作用,且无相关不良反应。... 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选择性或非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的应用,但COX-2抑制剂会影响前列环素、血栓素A2等平衡,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天然产物或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COX-2抑制作用,且无相关不良反应。本文就近年来关于中药类COX-2抑制剂在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 肿瘤 中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NK1/Parkin信号通路探讨大补肝汤对焦虑大鼠前额叶皮质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谭国伟 安耀荣 +2 位作者 黄仕琦 郭崇元 魏娜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937,共7页
目的探讨大补肝汤对焦虑大鼠前额叶皮质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帕罗西汀组(1.8 mg/kg)和大补肝汤高、中、低剂量组(13.2、6.6、3.3 g/kg),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法进行造模。... 目的探讨大补肝汤对焦虑大鼠前额叶皮质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帕罗西汀组(1.8 mg/kg)和大补肝汤高、中、低剂量组(13.2、6.6、3.3 g/kg),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法进行造模。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明暗箱实验评估大鼠焦虑程度;以JC-1为荧光探针,在多功能酶标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前额叶皮质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前额叶皮质ATP水平;DCFH-DA荧光探针结合多功能酶标仪测定前额叶皮质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PINK1、Parkin、P62、LC3B、Mfn2蛋白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前额叶皮质线粒体超微形态结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补肝汤高、中剂量组大鼠在旷场中总运动距离、中央区域移动距离和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十字迷宫中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和进入开放臂次数,明暗箱中明箱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穿箱次数增加(P<0.05,P<0.01);前额叶皮质MMP和ATP水平升高(P<0.05,P<0.01),ROS水平降低(P<0.05,P<0.01);PINK1、Parkin、LC3BⅡ/Ⅰ和Mfn2蛋白表达升高(P<0.01),P62蛋白表达降低(P<0.01);线粒体肿胀及内部嵴破坏减轻,自噬体形成增多。结论大补肝汤可能通过调节PINK1/Parkin信号通路,增强线粒体功能和自噬等作用改善大鼠焦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补肝汤 焦虑症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功能障碍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P/P2X7R/NF-κB信号通路探讨黑逍遥散对APP/PS1小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8
作者 孟志鹏 吕育洁 +3 位作者 胡韵韵 杨娇 陈怡琴 王虎平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探究黑逍遥散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16周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BG组(P2X7R特异性拮抗剂,30 mg/kg)及黑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22.10、11.05、5.53 g/kg),以同周龄、同系种雄性C57BL/6J... 目的探究黑逍遥散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16周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BG组(P2X7R特异性拮抗剂,30 mg/kg)及黑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22.10、11.05、5.53 g/kg),以同周龄、同系种雄性C57BL/6J小鼠为空白组,每组12只。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胃相应剂量药物,给药90 d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组织MyD88表达,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促炎因子(TNF-α、IL-6)、抗炎因子(IL-10)及ATP、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RT-qPCR法检测海马组织P2X7R、TLR4、MyD88、NF-κB-P 6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P2X7R、TLR4、MyD88、NF-κB-P65、p-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海马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排列不规则,细胞质染色加深;海马组织MyD88免疫荧光表达升高(P<0.01),IL-10水平降低(P<0.01),TNF-α、IL-6、ATP、Aβ水平升高(P<0.01),P2X7R、TLR4、MyD88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p-NF-κB-P65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黑逍遥散各剂量组及BBG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海马神经元细胞数量增加,排列较为整齐;海马组织IL-10水平升高(P<0.01),TNF-α、IL-6、ATP、Aβ水平降低(P<0.05,P<0.01),P2X7R、TLR4、MyD88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p-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黑逍遥散高、中剂量组及BBG组MyD88免疫荧光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黑逍遥散能显著改善APP/PS1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Aβ异常聚集、抑制ATP/P2X7R/NF-κB信号通路活化、减轻脑内神经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逍遥散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炎症 ATP/P2X7R/NF-κB信号通路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探讨阳和汤含药血清对肿瘤相关脂肪微环境中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9
作者 骆金磊 江成杰 窦建卫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3期105-111,共7页
目的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探究阳和汤含药血清对肿瘤相关脂肪细胞条件培养基(CAAcm)干预后的乳腺癌BT-549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3T3-L1,以成脂诱导分化培养基诱导液诱导获得成熟脂肪细胞。采... 目的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探究阳和汤含药血清对肿瘤相关脂肪细胞条件培养基(CAAcm)干预后的乳腺癌BT-549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3T3-L1,以成脂诱导分化培养基诱导液诱导获得成熟脂肪细胞。采用SD大鼠制备阳和汤含药血清,将BT-549细胞与成熟脂肪细胞共培养获取CAAcm,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CAAcm干预前后BT-54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将CAAcm干预后的BT-549细胞分为空白血清组、阳性药组及阳和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10%相应血清培养,CCK-8法检测BT-549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横向迁移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纵向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S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结果CAAcm干预对BT-549细胞迁移、侵袭有促进作用。与空白血清组比较,阳和汤低、中、高剂量组BT-549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P<0.01),划痕愈合率显著降低(P<0.05,P<0.01),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JAK2、STAT3、VEGF、HIF-1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阳和汤含药血清可抑制CAAcm干预后的BT-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VEGF、HIF-1α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和汤 乳腺癌 肿瘤相关脂肪细胞 迁移 侵袭 BT-54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与有效成分调控NF-kB/MAPKs/JNK信号通路介导炎症反应抗A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0
作者 肖安华 李虹维 +4 位作者 颜春鲁 汪永峰 李海龙 李凯欣 徐鹏 《中医药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109-114,共6页
通过总结近些年来中药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相关实验研究进展,发现一些生物碱类、单萜和三萜类、酮类和醇类、以及一些中药复方可以通过抑制NF-kB信号通路下游的IL-Iβ、TNF-α、CRP、MMPs、VCAM-1、ICAM-1、MCP-1,IL-6、IL-8等细胞因子表... 通过总结近些年来中药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相关实验研究进展,发现一些生物碱类、单萜和三萜类、酮类和醇类、以及一些中药复方可以通过抑制NF-kB信号通路下游的IL-Iβ、TNF-α、CRP、MMPs、VCAM-1、ICAM-1、MCP-1,IL-6、IL-8等细胞因子表达,进而影响内皮细胞功能,泡沫细胞形成、单核细胞的粘附,斑块的稳定性等AS的发病机制,来发挥抗AS作用;一些虫类,酮类,生物碱类也可通过调控MAPKS有关信号通路下的CRP、IL-6、MCP-1、CD-68、TNF-α等相关炎症因子发挥抗AS作用。仅发现制何首乌中的大黄素可通过提高JAK2/STAT3信号通路中抑制因子SOCS3的表达发挥抗AS作用。本文希望通过阐述这些中药有效成分调控NF-kB/MAPKs/JNK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能够为寻求更多相关抗炎中药治疗AS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炎症反应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探讨黄芪甲苷治疗胃癌的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凤琴 樊涛 +3 位作者 宁月 王蒙 王宏伟 李海龙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36-1244,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及体外实验探讨黄芪甲苷治疗胃癌的分子机制。方法(1)通过SwissTarget、TargetNet、Super-PRED、pharmMapper数据库检索黄芪甲苷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TTD数据库筛选胃癌疾病相关靶点;取上述二者的交集...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及体外实验探讨黄芪甲苷治疗胃癌的分子机制。方法(1)通过SwissTarget、TargetNet、Super-PRED、pharmMapper数据库检索黄芪甲苷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TTD数据库筛选胃癌疾病相关靶点;取上述二者的交集靶点(共同靶点),即为黄芪甲苷治疗胃癌的潜在作用靶点。将交集靶点通过STRING平台建立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出黄芪甲苷治疗胃癌的核心靶点。利用R语言包clusterProfiler软件进行潜在作用靶点的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绘制“疾病-药物-通路-靶点”网络图。使用AutoDock 1.5.6软件进行核心靶点与黄芪甲苷的分子对接验证,并对关键靶点进行体外实验验证。(2)使用不同浓度(20、40、80、120、160、200μg·mL^(-1))黄芪甲苷分别干预MKN-45、HGC-27胃癌细胞24、48、72、96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80、120、160μg·mL^(-1)黄芪甲苷分别干预MKN-45、HGC-27胃癌细胞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IK3R1、PIK3CA、HSP90AA1、MAPK1、HRA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共得到87个黄芪甲苷治疗胃癌的潜在作用靶点;筛选出20个黄芪甲苷治疗胃癌的核心靶点;其中PIK3R1、PIK3CA、HSP90AA1、MAPK1、HRAS等核心靶点与黄芪甲苷的结合能<-5.0 kcal·mol-1,有较好的结合活性;潜在作用靶点主要涉及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氧化、化学应激等生物学过程,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2)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在20~200μg·mL^(-1)浓度范围,分别干预24、48、72、96 h后,MKN-45、HGC-27细胞相对活力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且呈现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120、160μg·mL^(-1)黄芪甲苷分别干预MKN-45、HGC-27胃癌细胞48 h后,PIK3R1、PIK3CA、HSP90AA1、MAPK1、HRAS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且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结论黄芪甲苷通过PIK3R1、PIK3CA、HSP90AA1、MAPK1、HRAS等多靶点,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多通路,发挥治疗胃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胃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PI3K/AKT信号通路 MAPK信号通路 体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GF-EGFR信号通路探讨阳和汤阻抑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成杰 田乐乐 +2 位作者 骆金磊 窦建卫 张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83-2092,共10页
目的基于旁分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通路,探究阳和汤含药血清对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与乳腺癌MCF-7细胞共培... 目的基于旁分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通路,探究阳和汤含药血清对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与乳腺癌MCF-7细胞共培养体系内MCF-7细胞迁移侵袭的机制研究。方法选取人单核细胞系THP-1,体外经佛波酯(PMA)和重组人巨噬细胞群刺激因子(MCSF)诱导获得M2型TAMs模型。将MCF-7细胞与M2型TAMs采用Transwell非接触式共培养,评估其对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随后,使用含阳和汤的药血清干预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MCF-7细胞增殖情况,并通过划痕实验检测其横向迁移能力。利用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侵袭和纵向迁移能力,通过ELISA法测定EGF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MCP-1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阳和汤含药血清抑制了共培养前后MCF-7细胞的增殖。阳和汤含药血清对共培养前后的划痕愈合能力降低,并降低了其迁移和侵袭能力。阳和汤含药血清降低了共培养前后EGF的含量并且降低了共培养前后EGFR、MCP-1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论阳和汤含药血清可以抑制与M2 TAMs共培养前后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侵袭。这一效应可能与EGF-EGFR信号通路受到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和汤 乳腺癌 M2型TAMs 迁移 侵袭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和铁死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晓宇 张斌森 +3 位作者 张笑佳 逯晓婷 刘鸿鑫 王春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3-732,共10页
背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增加患者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炎症反应和铁死亡是POCD发生的重要机制假说,而电针改善POCD患者学习和记忆功能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电针对老年POCD大鼠学习记忆及炎性细胞因子和海马神经... 背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增加患者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炎症反应和铁死亡是POCD发生的重要机制假说,而电针改善POCD患者学习和记忆功能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电针对老年POCD大鼠学习记忆及炎性细胞因子和海马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POCD的作用机制。方法2022年1月—2023年2月选取18~20月龄SD大鼠7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24)、模型组(n=24)和电针组(n=24)。根据术后3、7 d两个观察时间点将每组大鼠分为2个亚组(对照组术后3 d亚组、对照组术后7 d亚组,模型组术后3 d亚组、模型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每组12只。采用剖腹探查手术建立POCD模型,选取电针组大鼠百会穴和内关穴进行电针刺激。采用Morris水迷宫装置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海马中白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海马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Fe^(2+),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铁蛋白重链1(FTH1)、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LPCAT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术后3、7 d大鼠组别与时间对大鼠术前认知功能训练逃避潜伏期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_(交互)>0.05),训练时间对逃避潜伏期主效应均显著(P_(时间)<0.05),组别对逃避潜伏期主效应均不显著(P_(组间)>0.05)。模型组术后3 d亚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穿越平台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7 d亚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穿越平台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3 d亚组血清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IL-10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模型组术后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7 d亚组血清IL-6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IL-10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模型组术后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3 d亚组海马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IL-10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模型组术后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7 d亚组海马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IL-10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模型组术后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3 d亚组Fe^(2+)、LPO、ACSL4、LPCAT3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模型组术后3 d亚组FTH1低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低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7 d亚组Fe^(2+)、LPO、ACSL4、LPCAT3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FTH1低于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3、7 d亚组海马组织视野内细胞核双核膜结构清晰,核周隙未见明显增宽,形态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核内染色质浓缩边集;胞质内少量线粒体膜破裂,膜结构消失;部分内质网明显扩张;并可见部分髓鞘断裂,排列紊乱;电针组术后3、7 d亚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失衡和神经元铁死亡可能是POCD发生的重要病因机制;电针能够改善POCD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发挥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全身和中枢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神经元细胞铁死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认知并发症 电针 百会 内关 炎症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合大肠”理论探讨肺纤维化中医病机
14
作者 董亚伟 朱中博 +6 位作者 杨帆 马泉 李红梅 张艳美 何兰兰 张旭辉 刘喜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9-23,共5页
肺纤维化是一种以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成纤维细胞病理性增殖转型、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导致肺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丧失的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高且尚无较好治疗方法。本文以“肺合大肠”的中医认识即“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基础,以“肺合... 肺纤维化是一种以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成纤维细胞病理性增殖转型、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导致肺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丧失的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高且尚无较好治疗方法。本文以“肺合大肠”的中医认识即“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基础,以“肺合大肠”的现代医学认识即“肠-肺轴”理论为关键点,结合二者探讨相关机制,初步阐述中医药调控“肠-肺轴”治疗肺纤维化的内涵,为临床通过“肠-肺轴”治疗肺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合大肠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肠-肺轴 肺纤维化 肠道微生物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消痞汤对大鼠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及PI3K/Akt/GSK-3β通路的影响
15
作者 刘自由 安耀荣 +7 位作者 张延英 宋冰 白敏 袁晓梅 彭月 肖孟勇 李卫强 段永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00-3805,共6页
目的探讨化瘀消痞汤对大鼠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作用以及对PI3K/Akt/GSK-3β通路的影响。方法60只SPF级SD雄鼠随机挑选10只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多因素造模法制备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瘀消痞汤高、中... 目的探讨化瘀消痞汤对大鼠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作用以及对PI3K/Akt/GSK-3β通路的影响。方法60只SPF级SD雄鼠随机挑选10只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多因素造模法制备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瘀消痞汤高、中、低剂量组(24.8、12.4、6.2 g/kg),叶酸组(2 mg/kg),每组10只,连续给药90 d。造模及给药期间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记录体质量及3 h进食量;HE染色观察大鼠胃组织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胃组织匀浆液Cyclin D1、c-Myc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胃组织Ki67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胃组织PI3K、p-Akt、p-GSK-3β、β-catenin、CDK4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萎靡倦怠,体质量、3 h进食量降低(P<0.05),胃黏膜明显变薄,腺体数量明显减少且排列紊乱,肠上皮化生明显,胃组织匀浆液Cyclin D1、c-Myc水平升高(P<0.05),胃组织Ki67、PI3K、p-Akt、β-catenin、CDK4蛋白表达升高(P<0.05),p-GSK-3β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一般状况有所好转,体质量、3 h进食量增加(P<0.05),胃黏膜修复,腺体数量增多且排列趋于整齐,肠上皮化生减轻,胃组织匀浆液Cyclin D1、c-Myc水平降低,胃组织Ki67、PI3K、p-Akt、β-catenin、CDK4蛋白表达降低,p-GSK-3β蛋白表达升高,以化瘀消痞汤高、中剂量组更明显(P<0.05);与叶酸组比较,化瘀消痞汤高、中剂量组体质量、3 h进食量增加(P<0.05),胃黏膜形态和腺体数量逐渐趋于正常,胃组织匀浆液Cyclin D1、c-Myc水平降低(P<0.05),胃组织Ki67、PI3K、p-Akt、β-catenin、CDK4蛋白表达降低(P<0.05),高剂量组大鼠胃组织p-GSK-3β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化瘀消痞汤可抑制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胃上皮细胞异常增殖,改善胃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消痞汤 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 PI3K/Akt/GSK-3β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rt1/NF-κB通路探讨电针对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大鼠海马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秦晓宇 张笑佳 +4 位作者 张斌森 逯晓婷 刘鸿鑫 王春爱 于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228,共6页
目的 观察电针对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大鼠海马线粒体功能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PN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96只雌性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激动剂组,每组24只。... 目的 观察电针对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大鼠海马线粒体功能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PN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96只雌性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激动剂组,每组24只。每组再按照术后3、7 d分为两个亚组,每亚组12只。模型组、电针组和激动剂组行剖腹探查术建立PND大鼠模型。电针组给予“百会”和双侧“内关”电针治疗,术前2天开始,每天1次,每次20~30 min。激动剂组认知训练开始时腹腔注射白藜芦醇(10 mg/kg),每天1次,连续7d。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ELISA法检测海马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和IV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Western blot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irt1、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7 d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P<0.05),平台穿越次数明显减少(P<0.01,P<0.05);术后3、7 d海马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和IV含量、MMP水平、Sirt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NF-κB p65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术后3 d电针组和激动剂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P<0.05),平台穿越次数明显增加(P<0.01,P<0.05);术后7 d逃避潜伏期缩短,平台穿越次数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海马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V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术后7 d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V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海马MMP、Sirt1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NF-κB p65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电针可以调控PND大鼠海马线粒体功能,改善认知功能,Sirt1/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电针 百会穴 内关穴 Sirt1/NF-κB信号通路 线粒体功能
原文传递
大补肝汤通过调控ROS/Nrf2/HO-1通路对广泛性焦虑症大鼠的改善作用
17
作者 黄仕琦 谭国伟 +1 位作者 李艳明 安耀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02-2210,共9页
目的探讨大补肝汤对广泛性焦虑症(GAD)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法(CUMS)造模21d,随机分为模型组、帕罗西汀组(1.8mg/kg)和大补肝汤高、中、低剂量组(13.2、6.6、3.3g/kg),另设空白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 目的探讨大补肝汤对广泛性焦虑症(GAD)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法(CUMS)造模21d,随机分为模型组、帕罗西汀组(1.8mg/kg)和大补肝汤高、中、低剂量组(13.2、6.6、3.3g/kg),另设空白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持续28d。干预结束后,检测行为学以分析大鼠焦虑状态,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变化及尼氏体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组织ROS活性,试剂盒检测海马组织SOD、CAT活性和MDA、GSH水平,RT-q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Nrf2、Keap1、HO-1、NQO1、BDNF、5-HT1A、caspase-3、p62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补肝汤各剂量组大鼠焦虑行为得到改善,大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开臂端运动距离及总距离、进入明箱次数及停留时间、进入旷场中央时间及次数增加(P<0.05,P<0.01),海马神经细胞数量增加,排列紧密,细胞体损坏改善,细胞中尼氏体增加,海马组织中ROS活性和MDA水平降低(P<0.05,P<0.01),SOD、CAT活性和GSH水平均升高(P<0.05,P<0.01),海马组织Nrf2、HO-1、NQO1、BDNF、5-HT1A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0.01),p62、Keap1、caspase-3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P<0.01)。结论大补肝汤可有效改善GAD大鼠焦虑状态,其机制可能与调控ROS/Nrf2/HO-1信号通路、改善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补肝汤 广泛性焦虑症 氧化应激 ROS/Nrf2/HO-1信号通路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对大鼠脾T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益肺健脾方的干预作用研究
18
作者 杨玉洁 朱中博 +3 位作者 张艳美 刘喜平 张旭辉 张志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60-1170,共11页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脾T细胞凋亡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XIAP-associated factor 1,XAF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死亡相关因子(factor associatedsuicide,FAS)蛋白...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脾T细胞凋亡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XIAP-associated factor 1,XAF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死亡相关因子(factor associatedsuicide,FAS)蛋白表达情况,探讨益肺健脾方治疗ALI的机制是否与下调XAF1、FAS、TNF-α蛋白表达,抑制T细胞凋亡有关。方法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益肺健脾方高、中、低剂量组。阳性组给予地塞米松每天0.5 g/kg灌胃,益肺健脾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每天12、6、3 g/kg的益肺健脾方灌胃,模型组与空白组均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每天给药1次,连续14 d。动物肺功能检测系统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情况;观察各组大鼠肺部影像学特征及脏器指数和肺组织湿重/干重(W/D)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部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脾T细胞亚群(CD4^(+)/CD8^(+))及脾T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脾中XAF1、FAS、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肺功能降低,脾和胸腺脏器指数减少,肺组织湿重/干重(W/D)显著升高(P<0.01),肺部组织出现炎性渗出、肺泡破裂等现象,同时伴有肺纹理增粗以及大片磨玻璃影,T细胞亚群(CD4^(+)/CD8^(+))显著减少,XAF1、FAS、TNF-α蛋白表达及T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经益肺健脾方干预后,大鼠肺组织湿重/干重(W/D)明显降低,胸腺的脏器指数显著升高(P<0.05,P<0.01),T细胞亚群(CD4^(+)/CD8^(+))明显增加,XAF1、FAS、TNF-α蛋白表达及T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ALI可诱发大鼠脾XAF1、FAS、TNF-α蛋白表达上调及T细胞凋亡,益肺健脾方可能通过下调XAF1、FAS、TNF-α蛋白表达,抑制ALI诱发的脾T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益肺健脾方 T细胞凋亡 XAF1 FAS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V1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吴志航 唐明政 +3 位作者 李晓凤 荣耀 崔岩 潘海邦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120,共11页
消化道肿瘤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其预后不佳,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改进。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在消化道肿瘤中具有双重调节作用,既是肿瘤抑制因子又是致癌因子。CAV1对消化道... 消化道肿瘤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其预后不佳,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改进。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在消化道肿瘤中具有双重调节作用,既是肿瘤抑制因子又是致癌因子。CAV1对消化道肿瘤的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和药物耐受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调节CAV1蛋白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策略之一。因此,本综述就CAV1的结构、功能、表达调控以及调节消化道肿瘤上皮-间充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其耐药性等方面分析CAV1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消化道肿瘤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1 消化道肿瘤 EMT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IL-6、TNF-α及IFN-γ在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5
20
作者 殷银霞 许雅清 +5 位作者 李海龙 邱家权 程小丽 明海霞 梁永林 吴玉泓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通过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 目的通过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建立脾肾阳虚型UC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肾阳虚型UC模型7、14d及21d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脾肾阳虚型UC模型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尤以模型21d组最为明显。结论促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及IFN-γ在脾肾阳虚型U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脾肾阳虚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