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氢青蒿素抗消化道恶性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骆李康 王译峰 +2 位作者 陈云洋 李春艳 杨晓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37-743,共7页
中国是消化道肿瘤较为流行的国家,尽管近十年来在肿瘤筛查、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化疗仍然是治疗晚期癌症的主要方法,多重耐药性以及严重不良反应导致大多数晚期患者预后不良。天然分子产物协同抗癌药物增强抗肿瘤效果是一... 中国是消化道肿瘤较为流行的国家,尽管近十年来在肿瘤筛查、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化疗仍然是治疗晚期癌症的主要方法,多重耐药性以及严重不良反应导致大多数晚期患者预后不良。天然分子产物协同抗癌药物增强抗肿瘤效果是一种临床上有前途的策略。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作为青蒿素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抗疟活性和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机制主要是通过加速Fe^(2+)介导的细胞氧化损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停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耐药性等发挥作用。本文主要对DHA的抗消化道肿瘤作用以及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消化道肿瘤 抗肿瘤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基丙烯酸酯栓塞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登潇 陈泉 +3 位作者 孙万里 石朝海 张原 翟少博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543-546,575,共5页
目的探讨氰基丙烯酸酯栓塞术(CAE)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40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射频消融术组(RFA组,n=25)和CAE组(n=15)。比较两... 目的探讨氰基丙烯酸酯栓塞术(CAE)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40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射频消融术组(RFA组,n=25)和CAE组(n=15)。比较两组患者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3个月大隐静脉主干的闭合率);次要观察指标[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AVVQ)评分]。结果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大隐静脉主干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VCSS、AVVQ、VAS评分均低于术前;CAE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RF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E组2例患者出现硬索条状肿块。结论CAE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在短期疗效中提供了良好的闭合率,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氰基丙烯酸酯 射频消融 泡沫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7A11表达与双硫死亡、铁死亡及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琪琪 杜雪芹 +3 位作者 刘松华 刘斌 王彦泽 杨晓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398-403,共6页
研究已发现数十种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包括铜死亡、铁死亡以及新鉴定的双硫死亡(disulfidptosis)等。其中,双硫死亡是由细胞内过量胱氨酸积累引起的二硫化物应激导致的细胞死亡方式,通常在葡萄糖饥饿的条件下发生。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 研究已发现数十种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包括铜死亡、铁死亡以及新鉴定的双硫死亡(disulfidptosis)等。其中,双硫死亡是由细胞内过量胱氨酸积累引起的二硫化物应激导致的细胞死亡方式,通常在葡萄糖饥饿的条件下发生。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作为参与多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的特定分子在肿瘤生长或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针对双硫死亡并围绕其关键分子SLC7A1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 双硫死亡 铁死亡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翟少博 崔奇 +3 位作者 董方 石朝海 于佳 陈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EGV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n=39)和改良TIPS组(n=33)。观察治疗前... 目的探讨改良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EGV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n=39)和改良TIPS组(n=33)。观察治疗前后改良TIPS组门静脉压力,统计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次出血率和无肝性脑病发生率;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生存率和改良TIPS组患者术后分流通道通畅率。结果改良TIPS组患者术前门静脉压力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改良TIPS组患者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率高于内镜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TIPS组患者分流道通畅率为87.9%。结论改良TIPS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治疗肝硬化EGVB具有更高的无再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内镜下套扎术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肝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PD-L1表达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祖曦 黄显斌 +4 位作者 马云涛 詹渭鹏 狐鸣 田宏伟 杨婧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25-229,共5页
近年来,针对PD-1及PD-L1的研究深入,免疫治疗逐渐兴起,但其在实体肿瘤患者中有效率只有20%左右,如何选择受益人群成为研究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最新临床研究表明循环肿瘤细胞(CTC)表面表达的PD-L1能够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对恶性肿... 近年来,针对PD-1及PD-L1的研究深入,免疫治疗逐渐兴起,但其在实体肿瘤患者中有效率只有20%左右,如何选择受益人群成为研究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最新临床研究表明循环肿瘤细胞(CTC)表面表达的PD-L1能够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对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具有指导作用。本文将对CTC PD-L1在各种实体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液体活检 预后判断 疗效评估 免疫治疗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BXO43在泛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刘松华 荣耀 +3 位作者 唐明政 陈云洋 李鹏飞 杨晓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4-844,共11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FBXO43在泛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获取33种癌症的基因表达数据,分析FBXO43在33种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从TCGA数据库中获得33种癌...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FBXO43在泛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获取33种癌症的基因表达数据,分析FBXO43在33种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从TCGA数据库中获得33种癌症的临床病理和生存数据,使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GEPIA)工具分析FBXO43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FBXO43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利用R语言分析FBXO43与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检查点(ICP)基因、肿瘤突变负荷(TMB)、微卫星不稳定性(MSI)、错配修复(MMR)基因的关系。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分析FBXO43潜在的生物学机制。采用qRT-PCR检测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和胃癌细胞(HGC-27、MGC-803、MKN-45),正常肝细胞(LO-2)和肝癌细胞(SMMC-7721、HEPG2、HuH7、MHCC-97H)中FBXO43的表达水平。结果TCGA联合GTEx数据库统计结果显示,肾上腺皮质癌(ACC)、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乳腺浸润癌(BRCA)、宫颈鳞癌和腺癌(CESC)、胆管癌(CHOL)、结肠癌(COAD)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等26种癌组织中,FBXO43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均P<0.05);而肾嫌色细胞癌(KICH)、睾丸癌(TGCT)和甲状腺癌(THCA)3种癌组织中,FBXO43的表达均低于正常组织(均P<0.05)。GEPIA数据分析结果显示,FBXO43表达与ACC、KICH、肾透明细胞癌(KIRC)和肾乳头状细胞癌(KIRP)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而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OV)和TGCT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BXO43异常表达与多种癌症的预后相关(均P<0.05)。其中,FBXO43高表达是ACC、KICH、KIRC、KIRP、脑低级别胶质瘤(LGG)、肝细胞癌(LIHC)、间皮瘤(MESO)和肉瘤(SARC)的危险因素;但在胸腺瘤(THYM)中则是保护因素。XCELL算法发现,FBXO43表达与多形成性胶质细胞瘤(GBM)、KIRP、急性髓系白血病(LAML)、肺鳞状细胞癌(LUSC)和OV等9种癌组织中的免疫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并与BLCA、COAD、头颈部鳞癌(HNSC)、SARC和THYM等24种癌组织中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密切相关,尤其在SARC中与大部分免疫细胞呈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FBXO43与泛癌中的TMB、MSI和MMR存在显著相关性。GSEA分析显示FBXO43与多种肿瘤的细胞周期和免疫相关功能有关。q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细胞比较,FBXO43在肝癌细胞中表达上调,在胃癌细胞中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FBXO43异常表达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BXO43可能是新的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的标志物,可为癌症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XO43 预后 免疫细胞浸润 泛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核仁RNA宿主基因8在人类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琪琪 李渊 +4 位作者 于淼 杜雪芹 董晓骅 孟云 杨晓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716-721,共6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人类癌症中具有重要作用。小核仁RNA宿主基因8(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8,SNHG8)被发现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如食管癌、肝癌、胃癌、心肌梗死等。基于以往对于SNHG8表达的研究,SNHG8...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人类癌症中具有重要作用。小核仁RNA宿主基因8(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8,SNHG8)被发现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如食管癌、肝癌、胃癌、心肌梗死等。基于以往对于SNHG8表达的研究,SNHG8可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NA(competitive endogenous RNA,ceRNA)调节疾病的发生和进展,通过作用于相关miRNA及miRNA靶基因调节下游信号通路。此外,SNHG8的过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并通过不同作用机制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以及抗凋亡。SNHG8在疾病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表明,SNHG8可作为疾病治疗、检测的新靶点或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长链非编码RNA 小核仁RNA宿主基因8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化达芬奇机器人“3+2”模式“七步法”远端胃癌根治术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显斌 狐鸣 +3 位作者 蔡辉 詹渭鹏 杨婧 马云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4-128,共5页
目的:介绍程序化达芬奇机器人“3+2”模式远端胃癌根治手术清扫“七步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完成全腔镜下达芬奇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手术分七步:1)建立戳孔,腹腔探查,悬调肝脏,摆体... 目的:介绍程序化达芬奇机器人“3+2”模式远端胃癌根治手术清扫“七步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完成全腔镜下达芬奇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手术分七步:1)建立戳孔,腹腔探查,悬调肝脏,摆体位,连接机器;2)右侧大弯侧区域及幽门下区域(4d,6);3)幽门上区域,离断十二指肠,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5,12a);4)胰腺前方区域(7,8a,8p,9,11p);5)小弯侧区域(1,3);6)左侧胃大弯区域(4sb);7)离断胃标本,近端胃和空肠吻合。结果:全部患者无中转开腹,术中无输血。手术时间(175.0±16)min,出血量(99±36.4)mL,淋巴结清扫数目(30.3±2.5)枚,机器人相关费用(22794±3660)元。并发症发生5例,其中肠梗阻2例,腹腔内出血1例、伤口感染1例以及胃排空延迟1例,均采用保守方法治愈。未出现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结论:本程序化方法安全可行,重复性好,手术时间相对较短,费用相对较低。该程序化方法有利于新开展机器人手术的机构培养手术团队、缩短学习曲线、降低手术难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教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远端胃癌根治术 程序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智能化时代精准肝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靖 杨晓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200-0204,共5页
在过去的20年里,外科手术已经从传统模式悄然地转变为现代精准模式,外科手术观念也已经从强调病灶完全的消除转向了实现患者的最佳康复,其中主要包括病灶切除、器官保护和病情的密切监测、控制手术干预措施三个方面的转变。本文综述了... 在过去的20年里,外科手术已经从传统模式悄然地转变为现代精准模式,外科手术观念也已经从强调病灶完全的消除转向了实现患者的最佳康复,其中主要包括病灶切除、器官保护和病情的密切监测、控制手术干预措施三个方面的转变。本文综述了精准医学在肝胆外科的应用和最新突破,主要包括精准肝脏外科手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方法:本文通过放射组学、3D数字化模拟和3D打印、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多模态影像技术和预测模型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智能数字时代生物医学的巨大进步催生了循证医学和对患者人文关怀的回归,我们看到传统外科的诊疗策略、思维模式和技术特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科已经从最初的直观和经验模式逐步转变到智能化的现代模式。在智能外科时代,外科医生的思维方式将从图像认知和数据认知上升到新的显象认知。结论:精准肝脏外科是一个包含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多学科综合系统。一系列创新性智能诊疗技术的出现,为疾病诊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手段。数字化医疗技术的加入,让精准肝切除术更加贴近生活。我们希望将数字智能化与肝切除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为每位患者提供个性化手术,真正实现未来肝癌治疗的精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智能化 精准肝切除 3D模拟 吲哚菁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7在癌症进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渊 王欣鑫 +2 位作者 陈世勇 杜雪芹 杨晓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32-940,共9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一类具有超过200个核苷酸但缺乏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目前已被证实在人类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致癌或抑癌作用。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7(SNHG17)是位于染色体20q11.23上的lncRNA,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其在多...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一类具有超过200个核苷酸但缺乏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目前已被证实在人类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致癌或抑癌作用。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7(SNHG17)是位于染色体20q11.23上的lncRNA,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其在多种人类癌症(如口腔鳞状细胞癌、胃癌、肝细胞癌、胰腺癌、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胶质瘤、黑色素瘤以及骨肉瘤等)的进展中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且其表达情况通常与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此外,SNHG17还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并可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因此,SNHG17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围绕近年国内外关于SNHG17在人类癌症进展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报道,重点介绍其在不同人类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功能及分子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癌症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癌症 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7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F21B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保龙 何雨 +3 位作者 陈世勇 吴彪 高鹏 杨晓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5-361,共7页
背景与目的:驱动蛋白家族(kinesin superfamily,KIF)是一类调控微管运动的分子马达,参与细胞运动、有丝分裂、细胞内运输及癌变过程。KIF21B作为经典的驱动蛋白分子,同时也是微管系统动态平衡的调控子,其在肿瘤中的表达尚未见报道。探讨... 背景与目的:驱动蛋白家族(kinesin superfamily,KIF)是一类调控微管运动的分子马达,参与细胞运动、有丝分裂、细胞内运输及癌变过程。KIF21B作为经典的驱动蛋白分子,同时也是微管系统动态平衡的调控子,其在肿瘤中的表达尚未见报道。探讨KIF21B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分析KIF21B在HCC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2株HCC细胞及1株正常肝细胞中KIF21B的表达差异;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于甘肃省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8年6月行HCC手术切除的116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KIF21B的表达差异,验证TCGA数据库结果,分析KIF21B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COX回归模型及Kaplan-Meier法分析KIF21B表达对HC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KIF21B在HCC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此结果与TCGA数据库结果一致,与TNM分期、乙肝病毒感染和血管侵犯有关(P<0.05);KIF21B在2株HCC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KIF21B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COX分析显示,KIF21B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KIF21B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能参与HCC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C 微管 驱动蛋白家族 KIF21B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激活焦亡途径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荣耀 刘松华 +1 位作者 唐明政 蔡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033-1039,共7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介导焦亡途径来发挥抗胃癌作用的机制。方法:将胃癌细胞分为实验组和经槲皮素干预的对照组。CCK-8实验检测槲皮素对AGS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槲皮素对胃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蛋白印记检测(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槲皮素介导焦亡途径来发挥抗胃癌作用的机制。方法:将胃癌细胞分为实验组和经槲皮素干预的对照组。CCK-8实验检测槲皮素对AGS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槲皮素对胃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蛋白印记检测(Western blot)检测槲皮素干预后AGS细胞内裂解的半胱天冬酶1(cleaved caspase-1,CASP1)、加斯德明D(gasdermin D,GSDMD)等蛋白表达差异;构建敲减半胱天冬酶3(caspase-3,CASP3)基因的AGS稳转细胞株,并检测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AGS与AGS(shCASP3)中GSDMD、GSDME等蛋白表达差异。经槲皮素干预后,Western blot再次检测AGS(shCASP3)内GSDMD和加斯德明E(GSDME)等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体外实验表明,槲皮素对AGS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上调CASP1、GSDMD等蛋白的表达。与正常AGS细胞相比,AGS(shCASP3)细胞内GSDME表达上调,经各浓度槲皮素干预培养后,AGS(shCASP3)细胞内GSDME表达趋势逆转。结论:槲皮素能够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这可能与槲皮素激活CASP1/GSDMD、CASP3/GSDME信号通路进而触发焦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胃癌 焦亡 加斯德明D 半胱天冬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瘤腔栓塞预防Ⅱ型内漏的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原 石朝海 +3 位作者 张登潇 崔奇 翟少博 陈泉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91-94,共4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在解剖学允许的情况下,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已成为AAA开放手术的替代方法[1,2]。临床RCT研究证实,EVAR术后的短期死亡率明显低于...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在解剖学允许的情况下,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已成为AAA开放手术的替代方法[1,2]。临床RCT研究证实,EVAR术后的短期死亡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3-7]。但是,EVAR导致的内漏问题也不可忽视[8]。其中,由于近端(Ⅰa型)或远端(Ⅰb型)密封不完全而发生Ⅰ型内漏,可能是由于器材选择不当、支架锚定不正确或疾病进展所致[9,10]。Ⅱ型内漏是由于通过侧支如腰动脉(lumbar artery,LA)、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副肾动脉(accessory renal artery,ARA)血液逆行性反流到动脉瘤腔内,导致动脉瘤腔并不能完全隔绝在血液循环之外[11,12]。此外,Ⅲ型内漏是各种支架组件移位的结果;Ⅳ型内漏是由于支架材料的孔隙率增加而出现;Ⅴ型内漏则是无法归类于其他任何类别的内漏类型[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下动脉 逆行性 腰动脉 腹主动脉瘤 血液循环 支架材料 内漏 替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0a-5p靶向成纤维蛋白-1抑制胰腺导管腺癌增殖和迁移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雨 董保龙 +2 位作者 王欣鑫 李渊 杨晓军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5-11,共7页
目的 探讨microRNA-30a-5p (miR-30a-5p)对胰腺导管腺癌(PDA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对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1 (FAP-1)的调控作用。方法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PDAC细胞及胰腺正常细胞中miR-30a-5p和FAP-1的表达。生... 目的 探讨microRNA-30a-5p (miR-30a-5p)对胰腺导管腺癌(PDA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对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1 (FAP-1)的调控作用。方法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PDAC细胞及胰腺正常细胞中miR-30a-5p和FAP-1的表达。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miR-30a-5p、FAP-1基因存在结合位点,FAP-1在正常细胞与癌细胞表达存在差异;miR-30a-5p模拟物、抑制物,阴性对照物转染PDAC细胞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染效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AP-1的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PDAC细胞的增殖;划痕实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PDAC细胞的迁移作用。结果 MiR-30a-5p在胰腺正常细胞系中的表达高于PDAC细胞系(P<0.05);FAP-1在胰腺正常细胞系中的表达低于PDAC细胞系(P <0.05)。MiR-30a-5p、FAP-1基因有连接位点,转染miR-30a-5p模拟物后miR-30a-5p表达量增高,FAP-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 <0.05),PDA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下降(P <0.05);转染miR-30a-5p抑制物后miR-30a-5p表达量降低,FAP-1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 <0.05),PDAC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P <0.05)。FAP-1、miR-30a-5p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表明:FAP-1与肿瘤TNM分期相关,FAP-1与饮酒习惯相关;miR-30a-5p与肿瘤TNM分期相关(P <0.05)。结论 MiR-30a-5p可能靶向抑制FAP-1蛋白,抑制PDAC增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胰腺导管腺癌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3+X”模式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
15
作者 靳川伟 马云涛 杨婧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6期492-499,共8页
胃癌发病率、死亡率高,根治性手术仍是胃癌治疗的核心。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良好的预后已被证实。机器人手术技术的出现在减少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及改善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存... 胃癌发病率、死亡率高,根治性手术仍是胃癌治疗的核心。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良好的预后已被证实。机器人手术技术的出现在减少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及改善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存在技术缺陷、费用昂贵及预后争议等不足。本文就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现状与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癌根治术 手术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76在泛癌中的免疫表达及预后
16
作者 张癸乾 王宁 +2 位作者 荣耀 唐明政 蔡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6-1112,1118,共8页
目的探讨CD276在泛癌中的表达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GA和GTEx数据库分析CD276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采用R语言分析CD276对泛癌患者预后、肿瘤微环境、肿瘤突变负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 目的探讨CD276在泛癌中的表达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GA和GTEx数据库分析CD276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采用R语言分析CD276对泛癌患者预后、肿瘤微环境、肿瘤突变负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肿瘤组织中CD276表达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CD276的生物学功能,最后采用实时PCR对CD276在肿瘤中的表达进行体外验证。结果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CD276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D276影响肿瘤预后并与肿瘤微环境、肿瘤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性和肿瘤免疫细胞浸润密切相关。结论全面的泛癌分析确定CD276是免疫浸润和癌症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可将其作为新的免疫调节靶点,用于开发新的免疫治疗靶向药物,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76 肿瘤微环境 免疫 预后 泛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高效活化扩增人脐带血来源自然杀伤细胞的两种体系的比较研究
17
作者 王媞尔 孙运艳 +2 位作者 韩忠朝 张磊升 史明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3-561,共9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hUC-MNC),经两种体外培养体系活化扩增后的人脐带血自然杀伤细胞(hUC-NK)在生物学表型和细胞毒性上的异同。方法:收集健康供者捐赠的脐带血,经淋巴细胞分离液介导的密度梯度离心法富集单个核细胞。...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hUC-MNC),经两种体外培养体系活化扩增后的人脐带血自然杀伤细胞(hUC-NK)在生物学表型和细胞毒性上的异同。方法:收集健康供者捐赠的脐带血,经淋巴细胞分离液介导的密度梯度离心法富集单个核细胞。基于本课题组近期建立的3因子体系(定义为“3IL”),比较Miltenyi和XVIVO 15两种培养基体外培养14 d后NK细胞(分别定义为M-NK和X-NK)的细胞表型、细胞亚群、细胞活力及细胞毒功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结果:经上述2种体系诱导14 d后,总CD3^(-)CD56^(+)NK细胞比例由4.25%±0.04%(d 0)提高至71%±0.18%(M-NK)和75.2%±1.1%(X-NK)。与X-NK组相比,M-NK组CD3^(+)CD4^(+)T和CD3^(+)CD56^(+)NK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X-NK组中表达CD16、NKG2D、NKp44、CD25活化型标志物的细胞比例更高,但M-NK组总NK细胞扩增数量为X-NK组的2倍。两组在NK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上无统计学差异,M-NK组的Annexin V^(+)凋亡细胞比例低于X-NK组。NK细胞与K562细胞体外共培养杀伤实验显示,在相同效靶比(E∶T)下,M-NK组CD107a^(+)NK细胞的比例更高,杀伤效率亦略优于X-NK组(P<0.05)。结论:两种体外扩增活化体系均可诱导产生高活化水平的hUC-NK,但二者在生物学表型和肿瘤杀伤毒性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活化扩增 细胞亚群 细胞活力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
18
作者 靳川伟 顾远晖 +3 位作者 弥海宁 曹廷宝 李斌 杨婧 《甘肃科技》 2022年第7期123-128,共6页
通过对甘肃省原发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临床病例资料的分析及患者随访,分析患者生存状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GISTs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基础。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9年5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肿瘤医院、中国人民解... 通过对甘肃省原发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临床病例资料的分析及患者随访,分析患者生存状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GISTs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基础。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9年5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肿瘤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O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267例GIST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及预后。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手术.其中239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84.10%。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10%、91.50%、85.10%。多因素分析显示Ki-67指数是影响GISTs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605,95%CI:1.190-133.537,P=0.035)。根治性手术切除后患者远期预后较好,高Ki-67指数预示GISTs术后远期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外科手术 靶向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3泛素连接酶和去泛素化酶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武新翔 阮峥 +4 位作者 侯孟森 李靖 陈东东 吕娟涛 杨晓军 《肿瘤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9-65,共7页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是人体内蛋白质的主要降解途径,不同于其他致癌因子的作用机制,该途径导致肝细胞癌(hepatoc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的机制与泛素化和去泛素化酶失调有关。全文综述E3泛素连接酶...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是人体内蛋白质的主要降解途径,不同于其他致癌因子的作用机制,该途径导致肝细胞癌(hepatoc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的机制与泛素化和去泛素化酶失调有关。全文综述E3泛素连接酶和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biquitin specific peptidase,USP)家族成员在HCC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包括E3泛素连接酶通过影响HCC增殖、迁移、侵袭、细胞周期、代谢重编程和耐药性等发挥双重作用,USP家族成员可通过介导HCC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铁死亡抗性、耐药性、恶性表型,或与底物相互促进影响HCC进展,并阐明了相关作用机制,为今后开发潜在的HCC靶向生物药品提供借鉴,以期提高HCC远期治疗效果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E3泛素连接酶 去泛素化酶
原文传递
肝圆韧带修补受侵下腔静脉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MDT讨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靖 蒋泽斌 +5 位作者 马炳强 阎于珂 侯亚勃 柴乃俊 孟云 杨晓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445-1451,共7页
目的 总结累及下腔静脉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治疗的多学科团队(multi disciplinary team,MDT)讨论。方法 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于2020年9月诊治的1例疑难I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ICC的临床... 目的 总结累及下腔静脉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治疗的多学科团队(multi disciplinary team,MDT)讨论。方法 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于2020年9月诊治的1例疑难I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ICC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决策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该患者初步诊断为肝恶性肿瘤,侵及右侧肾上腺及下腔静脉,经MDT讨论后决定行手术治疗。该患者成功实施了肝肿瘤联合右侧肾上腺和部分下腔静脉根治切除及血管重建,手术时间300 min,术中出血约600 mL。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符合ICC诊断,下腔静脉和肾上腺可见癌组织累及。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于术后2周出院,已获访半年,规律行以吉西他滨为基础联合铂类的化疗方案6期,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ICC起病隐匿,侵袭性强,初步诊断可依据影像学检查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确定;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经MDT讨论制定包括手术策略、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综合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多学科团队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