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气象灾害对甘肃天水苹果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许彦平 姚晓红 +2 位作者 袁雅萍 刘卫民 刘晓强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7-602,共6页
在参照农业气象灾害观测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苹果气候产量动态相对偏差百分率进行了农业气象灾害的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苹果正常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前一年9月干旱、次年苹果花期(4月下旬)高温干燥气候和低温交替危害... 在参照农业气象灾害观测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苹果气候产量动态相对偏差百分率进行了农业气象灾害的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苹果正常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前一年9月干旱、次年苹果花期(4月下旬)高温干燥气候和低温交替危害造成的,冬季12月至翌年2月暖冬虽然不属于农业气象学上定义的农业气象灾害,但随全球气候变暖,暖冬危害明显加重,其危害程度仅次于前一年9月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生产 农业气象 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农业种植结构影响因素及调整原则探讨 被引量:32
2
作者 邓振镛 张强 +2 位作者 韩永翔 蒲金涌 赵鸿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6-129,共4页
从气候因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政策等方面对近几十年来甘肃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变化情况及其过程进行了回顾分析,认为今后该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要掌握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立足资源... 从气候因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政策等方面对近几十年来甘肃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变化情况及其过程进行了回顾分析,认为今后该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要掌握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立足资源特点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等4个方面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种植结构调整 影响因素 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农业气象灾害对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姚晓红 许彦平 +3 位作者 王润元 袁佰顺 刘晓强 韩维顺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2期221-223,共3页
通过对1985-2004年实测气象和粮食产量资料的分析,得出:影响天水市玉米、冬小麦两大粮食作物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别是春旱、初夏旱、伏期连阴雨和上年秋旱、当年春旱及倒春寒天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农业气象灾害强度的天水市玉... 通过对1985-2004年实测气象和粮食产量资料的分析,得出:影响天水市玉米、冬小麦两大粮食作物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别是春旱、初夏旱、伏期连阴雨和上年秋旱、当年春旱及倒春寒天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农业气象灾害强度的天水市玉米、冬小麦的气候产量数学模型,可为气象灾情评估和定量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粮食作物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天水市冬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的气象预测 被引量:14
4
作者 许彦平 姚晓红 +2 位作者 王从书 安炜 段永良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2-148,共7页
利用1985-2005年天水市3个不同气候区气象、冬小麦条锈病病叶率和严重度等资料分析得出:天水条锈病菌主要在海拔1 300m以上区域潜育越夏,1 900m以下区域安全越冬;该地既有自生菌源,又有来自陕西宝鸡至甘肃陇南徽成盆地和西汉水流域流行... 利用1985-2005年天水市3个不同气候区气象、冬小麦条锈病病叶率和严重度等资料分析得出:天水条锈病菌主要在海拔1 300m以上区域潜育越夏,1 900m以下区域安全越冬;该地既有自生菌源,又有来自陕西宝鸡至甘肃陇南徽成盆地和西汉水流域流行区域菌源病菌的随风漂移侵入。锈病菌源量与严重度秋季以中南部山区最大,春季则以中部河谷半山-干旱区最大。统计分析建立了冬小麦条锈病预测预报数学模型,其历史拟合率达85%以上,其中重度半大流行发生年份历史拟合率在90%以上,预报准确率较高,服务效果显著,为冬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的气象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条锈病 发生发展 气象预测预报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农业气象灾害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影响的量化评估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姚晓红 许彦平 姚延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660-3662,共3页
通过分析1978~2007年30年影响农作物(冬小麦、玉米为例)生产的干旱、春季低温冻(冷)害、春夏连阴雨、暴雨、冰雹5种农业气象灾害成灾变异率和相应的影响权重,进行了天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灾情综合评价与年景评估。并采用统计学原... 通过分析1978~2007年30年影响农作物(冬小麦、玉米为例)生产的干旱、春季低温冻(冷)害、春夏连阴雨、暴雨、冰雹5种农业气象灾害成灾变异率和相应的影响权重,进行了天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灾情综合评价与年景评估。并采用统计学原理逐步回归和多因子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影响天水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农业气象灾害量化评估模型,进行了农业气象灾害的量化评估,为有效防御农业气象灾害,最大限度减轻或减免农业损失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粮食作物 量化评估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冬小麦生态气候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 被引量:34
6
作者 蒲金涌 邓振镛 +3 位作者 姚小英 王位泰 胡利平 贾海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9-185,196,共8页
通过对甘肃冬小麦生物特征的探讨,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气象因子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气候产量预测及种植风险决策模式,评估了甘肃省冬小麦种植风险程度,确立了冬小麦生态气候综合区划指标体系,作出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并提出提... 通过对甘肃冬小麦生物特征的探讨,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气象因子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气候产量预测及种植风险决策模式,评估了甘肃省冬小麦种植风险程度,确立了冬小麦生态气候综合区划指标体系,作出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并提出提高生态气候资源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态气候 适生种植区划 麦种 气象因子 甘肃 产量 风险程度 风险决策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旱作区越冬作物对气候暖干化的响应及其原因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鹤龄 王润元 +3 位作者 张强 牛俊义 蒲金涌 赵鸿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0-1045,共6页
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极大地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种植结构,运用甘肃省冬小麦和冬油菜物候观测和统计年鉴资料,探讨气候变暖对越冬作物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主要表征为全生育期与越冬期的缩短,返青期与收获期提前;... 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极大地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种植结构,运用甘肃省冬小麦和冬油菜物候观测和统计年鉴资料,探讨气候变暖对越冬作物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主要表征为全生育期与越冬期的缩短,返青期与收获期提前;增温使越冬-起身、乳熟-成熟缩短,而使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延长;冬油菜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表现为冬前生长发育的物候期普遍推后,而冬前生长天数并没有明显变化;翌年返青后的物候期普遍提前,越冬-返青、抽薹-初花和整个生育期缩短,返青-现蕾、终花-成熟则延长.气候变暖导致冬油菜气候产量有所增加,而冬小麦气候产量则下降.陇中冬小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陇东南冬小麦种植面积减少,而全省冬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冬小麦适宜种植区北界20世纪90年代比60年代向西北扩展100~200 km,适宜种植区的海拔比过去也升高了300~400 m.冬油菜种植带向北扩展约100 km,种植海拔向上提高了100~2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冬小麦 气候变暖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胡麻生态气候分析及种植区划 被引量:18
8
作者 蒲金涌 邓振镛 +3 位作者 姚小英 王位泰 李巧珍 张惠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42,共6页
根据甘肃省各地胡麻生物和气候特性,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气象因子对胡麻产量的影响,确定了胡麻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依此对甘肃省胡麻进行适生区划,并分区评述,同时提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途径。
关键词 胡麻 生态气候 适生种植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暴雨洪水灾害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蒲金涌 苗具全 +2 位作者 姚小英 邓振镛 刘卫民 《灾害学》 CSCD 2006年第1期27-31,共5页
根据甘肃省各地1971~2000年气象整编资料及1981-2000年土壤湿度资料,计算分析了主讯期(6~8月)各地土壤水分容纳量,并对甘肃省大暴雨的时空分布、洪水灾害形成的地形、地质特征作了系统分析,依此对暴雨洪水地质灾害进行了区划,... 根据甘肃省各地1971~2000年气象整编资料及1981-2000年土壤湿度资料,计算分析了主讯期(6~8月)各地土壤水分容纳量,并对甘肃省大暴雨的时空分布、洪水灾害形成的地形、地质特征作了系统分析,依此对暴雨洪水地质灾害进行了区划,对其危害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暴雨洪水 地质灾害 特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候资源配置对天水山旱地玉米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姚晓红 许彦平 +1 位作者 刘晓强 王润元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6年第3期240-243,共4页
通过对1985-2004年山旱地玉米产量与玉米不同生育时段光、温、水等气象条件统计分析,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出了影响山旱地玉米产量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按照光温、温水、光水、光温水要素进行积商组合,同气候产量要素系数进行相关分析,得... 通过对1985-2004年山旱地玉米产量与玉米不同生育时段光、温、水等气象条件统计分析,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出了影响山旱地玉米产量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按照光温、温水、光水、光温水要素进行积商组合,同气候产量要素系数进行相关分析,得到了不同农业气候资源要素组合配置的适宜范围,研究结果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 配置 天水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黄土高原土壤农业水分常数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蒲金涌 冯建英 +3 位作者 姚晓红 刘卫民 袁伯顺 辛昌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5-209,共5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2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及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作物观测地段的土壤农业水分常数分析,以揭示该地域农业水分特性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甘肃黄土高原,土壤容重从北到南、从浅层到深层呈减少趋势;凋萎湿度地域及垂直分布变化不大... 通过对黄土高原2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及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作物观测地段的土壤农业水分常数分析,以揭示该地域农业水分特性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甘肃黄土高原,土壤容重从北到南、从浅层到深层呈减少趋势;凋萎湿度地域及垂直分布变化不大;田间持水量地域分布特征明显,陇西黄土高原大于陇东黄土高原;干旱的临界土壤含水量基本上为北部小于南部,最大值出现在陇西黄土高原的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黄土高原 土壤 水分常数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地区农业生态气候资源量化与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利平 王润元 +1 位作者 张华兰 傅泽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21,36,共7页
根据天水地区7个气象台站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和23个点的订正资料,采用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的动态模型,对天水地区农业生态气候资源进行了量化分析和分类评价。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指数、效能指数和利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自南向北、从东到西... 根据天水地区7个气象台站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和23个点的订正资料,采用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的动态模型,对天水地区农业生态气候资源进行了量化分析和分类评价。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指数、效能指数和利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自南向北、从东到西资源指数Cr、效能指数Ce和利用系数K大致呈递减态势,其中资源指数Cr的最高值出现在天水南部的党川附近,Cr值为6.5,最低值出现在榆盘附近,Cr值为4.4;效能指数Ce的最高值出现在麦积区附近,Ce值为3.8,最低值出现在王铺、沿安等山区,Ce值为1.6;利用系数K的最高值也出现在麦积区附近,K值为0.7,最低值也出现在王铺、沿安等山区,K值为0.3。这一变化基本反映了农业生态气候的地域分异特征。通过对多年逐月平均效能指数的模糊动态聚类,划分出天水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5个类型区,并进行了相应评价,结果表明天水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潜力、匹配状况和利用程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气候资源 量化分析 分类评价 天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小陇山林业病虫灾害气象评估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晓红 许彦平 +3 位作者 袁佰顺 韩兰英 姚晓琳 韩海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4-68,共5页
【目的】研究环境气象条件与甘肃小陇山林区林业病虫灾害发生面积的关系。【方法】采用异常度指标分析法,建立森林病害、虫害、病虫害发生面积气象因子评估模型,并用该模型对1992-2007年甘肃小陇山林区年林业病虫灾害发生面积进行综合... 【目的】研究环境气象条件与甘肃小陇山林区林业病虫灾害发生面积的关系。【方法】采用异常度指标分析法,建立森林病害、虫害、病虫害发生面积气象因子评估模型,并用该模型对1992-2007年甘肃小陇山林区年林业病虫灾害发生面积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成功建立了林业病害、虫害、病虫害发生面积气象评估模型,该模型对林业病害评估的准确率为80%~100%,对林业虫害评估的准确率为75%~100%,对林业病虫灾害综合评估的准确率为67%~100%。【结论】所建立模型对林业病虫灾害评估效果较理想,对林业病虫灾害防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陇山 森林 病虫灾害 气象条件 评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长江流域大(暴)雨引发泥石流危险程度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鹏里 蒲金涌 辛吉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70,共4页
运用甘肃省长江流域11个气象站1971—2000年30 a整编气象资料及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00年1 m土层内的土壤湿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大(暴)雨发生频率及大(暴)雨易发时段不同深度层次的土壤含水量、可容纳水量的变化,构建了评价当地大(暴... 运用甘肃省长江流域11个气象站1971—2000年30 a整编气象资料及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00年1 m土层内的土壤湿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大(暴)雨发生频率及大(暴)雨易发时段不同深度层次的土壤含水量、可容纳水量的变化,构建了评价当地大(暴)雨引发泥石流的评价指数。结果表明,在发生大雨时,西汉水流域的泥石流发生可能性大于白龙江流域。发生暴雨时,白龙江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大于西汉水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大(暴)雨 泥石流 危险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红芪栽培区适生气候条件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鹏里 蒲金涌 党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742-18743,18746,共3页
[目的]分析评价甘肃省红芪栽培区适生气候条件。[方法]根据甘肃省几个红芪栽培区10个气象站19612009年温度、降水、湿度及日照月平均值等,对红芪的适生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结果]陇南山区南部及川坝区温度较高,空气湿度较低,不适合大规... [目的]分析评价甘肃省红芪栽培区适生气候条件。[方法]根据甘肃省几个红芪栽培区10个气象站19612009年温度、降水、湿度及日照月平均值等,对红芪的适生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结果]陇南山区南部及川坝区温度较高,空气湿度较低,不适合大规模栽培红芪;定西栽培区光照充足,空气湿度较大,温度较低,对红芪栽培有利。[结论]该研究得出红芪栽培最适宜地区,为科学规划、扩大红芪种植面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栽培区 甘肃省 适生气候条件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地区条锈病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蒲金涌 姚小英 +2 位作者 杨全保 袁佰顺 姚晓红 《干旱气象》 2008年第3期63-66,共4页
利用1994~2006年天水市条锈病监测资料、天水市7县(区)气象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和冬小麦生长发育期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征及气象因子与冬小麦生长发育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使条锈病的越冬、越夏条... 利用1994~2006年天水市条锈病监测资料、天水市7县(区)气象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和冬小麦生长发育期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征及气象因子与冬小麦生长发育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使条锈病的越冬、越夏条件优越,自1994年以来发生面积呈线性增长,发病程度天水市东南部重于西北部。条锈病的爆发流行既受当时气象条件制约,又受周边地区条锈病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根据分析制作的条锈病预测预报模型,为条锈病的积极防治及科学决策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市 条锈病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糜子生态气候研究及适生种植区划 被引量:19
17
作者 姚小英 邓振镛 +4 位作者 蒲金涌 姚晓红 马兴祥 朱国庆 郭江勇 《干旱气象》 2004年第2期52-56,共5页
通过对甘肃省各地糜子生物特征与关键生长期生态气候适应性的探讨,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气象因子对糜子产量的影响,确定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作出种植适生生态气候区划,并提出提高生态气候资源利用途径。
关键词 糜子 生态气候 适生种植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面潜在蒸散计算模型在甘肃省黄土高原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小利 蒲金涌 +1 位作者 马鹏里 姚小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处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过渡区,潜在蒸散的准确估算是该区水资源评估的重要工作之一。运用西峰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06年气象资料,选用5种半干旱地区研究潜在蒸散普遍适宜的计算模型,以该区的蒸发量为参考,对各种计... 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处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过渡区,潜在蒸散的准确估算是该区水资源评估的重要工作之一。运用西峰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06年气象资料,选用5种半干旱地区研究潜在蒸散普遍适宜的计算模型,以该区的蒸发量为参考,对各种计算模型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FAO Penman—Monteith(1998)模型与蒸发量相关性显著,均方差值小,稳定性高,是计算该地潜在蒸散的首选模型;其次为FAO PPP—17模型;Hargreaves模型所需气候因子较少,计算便捷,准确性较好,有一定使用优势;Priestley—Taylor模型计算值有一定参考意义,但在夏季与蒸发量的相关水平较低,在使用时还要作进一步地订正;24 Radiation模型的夏季计算值与蒸发量的相关性不能通过假设检验,有一定的时间局限性,不宜作为该地区研究潜在蒸散的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 模型 黄土高原 适用性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黄土高原旱作玉米水分适宜性评估 被引量:19
19
作者 姚小英 蒲金涌 +1 位作者 姚茹莘 乔艳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242-6248,共7页
运用甘肃省天水、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8年玉米观测资料及两地相应时段的气象资料,利用FAOPenman-Monteith公式及作物系数对玉米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进行估算,建立了玉米水分适宜度计算模型,对1981—2008年玉米全生育期及各生育... 运用甘肃省天水、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8年玉米观测资料及两地相应时段的气象资料,利用FAOPenman-Monteith公式及作物系数对玉米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进行估算,建立了玉米水分适宜度计算模型,对1981—2008年玉米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水分适宜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玉米产量与水分适宜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肃省黄土高原种植玉米的水分条件比较优越,年平均水分适宜度均在0.50以上。陇西黄土高原(天水)与陇东黄土高原(西峰)水分适宜度相关程度较好,变化趋势比较一致。1995年是水分适宜度的转折年份,1981—1995年陇西黄土高原水分适宜度以0.12/10a的趋势降低,陇东黄土高原以0.11/10a的趋势下降;1995—2008年陇西黄土高原水分适宜度以0.18/10a的趋势升高,陇东黄土高原以0.06/10a的趋势上升。水分适宜程度以成熟期较好,降水量可满足玉米需水的70%以上,旺盛生长阶段水分适宜程度较差,降水量只能满足玉米生理需水的49%—55%,初始生长阶段耗水较少,大气降水对需水的满足程度在50%以上。出苗期—七叶期、拔节期—抽雄期、抽雄期—乳熟期、乳熟期—成熟期的水分适宜度呈20世纪80年代较高,90年代较低,21世纪初较高的趋势变化;七叶期—拔节期水分适宜度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持续降低。陇东黄土高原各个生长阶段的水分适宜度比陇西黄土高原偏高约0.1。除成熟生长阶段外,陇西黄土高原的需水量均大于陇东黄土高原。水分适宜度与玉米产量相关性最显著的时期为七叶期—拔节期,其次为拔节期—抽雄期,出苗期—七叶期、抽雄期—乳熟期及乳熟期—成熟期的水分适宜度与玉米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利用建立的水分适宜度模型可对甘肃省黄土高原旱作玉米的水分适宜性进行评价,为当地玉米种植区划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黄土高原 玉米 水分适应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冬小麦水分适应性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蒲金涌 张存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97-1402,共6页
运用甘肃省西峰、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及环县等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年~2006年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及西峰等14个气象站1971年~2006年气象资料,建立了估算水分适宜性的水分适宜度模式。计算分析表明,甘肃省冬小麦种植区水分适宜度地... 运用甘肃省西峰、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及环县等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年~2006年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及西峰等14个气象站1971年~2006年气象资料,建立了估算水分适宜性的水分适宜度模式。计算分析表明,甘肃省冬小麦种植区水分适宜度地域分布差异较大,其中以陇东南的徽成盆地、天水南部适宜性最好,陇东北部适宜性最差,陇东南地区平均比陇东偏高0.14。其年代际变化为:20世纪70年代偏高,80年代偏低,90年代偏高,21世纪初又开始偏低。冬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适宜性随时间变化较大,冬前生长期的水分适宜度以每10年0.02~0.03的速度上升,越冬期的水分适宜度以每10年0.01~0.02的速度下降。在冬小麦全生育期中,越冬期及拔节阶段的水分适宜性最好,旺盛生长阶段的水分适宜性最差,初夏阶段冬小麦的水分供需矛盾,是冬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胁迫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冬小麦 水分适应性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