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超声辅助闭孔神经阻滞的作用
1
作者 张亚红 王世鹏 +2 位作者 王存德 叶君君 聂伟红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5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掷骰法进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干预,观察组在全麻基础上增加超...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掷骰法进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干预,观察组在全麻基础上增加超声辅助闭孔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一般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而言,应用超声辅助闭孔神经阻滞技术,在保障患者临床一般指标得到显著改善的同时,能够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并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技术对于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恢复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超声引导 闭孔神经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回声小肾肿瘤定性诊断中超声造影检查的作用
2
作者 张亚红 王世鹏 +2 位作者 王存德 叶君君 聂伟红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2期17-19,共3页
目的探究高回声小肾肿瘤定性诊断中超声造影检查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6例术前或是穿刺前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个高回声小肾肿瘤,对其实施常规诊断与超声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诊断效果,并统计超声... 目的探究高回声小肾肿瘤定性诊断中超声造影检查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6例术前或是穿刺前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个高回声小肾肿瘤,对其实施常规诊断与超声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诊断效果,并统计超声造影检查的影像学结果。结果良性病灶(n=54)影像学特征:受检者的病灶内部无回声区,也无血流信号,增强时呈同进同退状态;达到顶峰时,受检者影像学图像呈现出均匀等增强;消退后,受检者也呈现出等增强。恶性病灶(n=46)的影像学特征主要是以无回声区为主。超声造影检查组的准确率高于常规诊断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对高回声小肾肿瘤患者的定性均有一定作用,且可以掌握患者的病情,但是与常规诊断比较,高回声小肾肿瘤患者实施超声造影检查,可以明确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的影像学情况,并提升其诊断准确率,为其在之后获得针对性且可靠治疗奠定基础,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回声 小肾肿瘤 定性诊断 超声造影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研究
3
作者 张伟鸿 西永忠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3期120-120,122,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50例,均行超声弹性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2.0%,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8.0%。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50例,均行超声弹性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2.0%,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8.0%。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超声弹性成像、核磁共振成像(P<0.05)。结论:将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共振成像用于乳腺癌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检出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诊断效果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张亚红 叶君君 +2 位作者 王存德 王世鹏 聂伟红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第20期167-170,共4页
目的研讨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5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 目的研讨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5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组接受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完全消融率、1年生存率、1年复发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灶完全消融率、1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与AST)测定值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ALT、AST测定值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问卷项目(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发热、肝区疼痛以及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采取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能够更有效提升病灶消融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对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疾病预后更加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超声造影 经皮射频消融 预后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彩超定位PICC导管头端的方法研究
5
作者 西永忠 张伟鸿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3期111-111,113,共2页
目的:探讨彩超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PICC患者87例,均采用彩超定位PICC导管头端。结果:1次定位成功率97.70%,2次定位成功2例;置管后超声下均可见管腔内平行管状回声、血管通畅,未见血栓形成,... 目的:探讨彩超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PICC患者87例,均采用彩超定位PICC导管头端。结果:1次定位成功率97.70%,2次定位成功2例;置管后超声下均可见管腔内平行管状回声、血管通畅,未见血栓形成,2例患者置管后形成血栓。结论:PICC导管置入后血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采用彩超能实现PICC导管头端定位,有助于提高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头端 定位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超声在炎性肠病活动期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西永忠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9年第10期25-26,共2页
为探讨腹部超声在炎性肠病活动期中的诊断价值,选取炎性肠病30例患者分别使用结肠内镜及经腹部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显示,病理检出溃疡性结肠炎26例,克罗恩病4例。结肠内镜检出溃疡性结肠炎... 为探讨腹部超声在炎性肠病活动期中的诊断价值,选取炎性肠病30例患者分别使用结肠内镜及经腹部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显示,病理检出溃疡性结肠炎26例,克罗恩病4例。结肠内镜检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分别为69.23%和25.00%,经腹超声检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分别为100.00%和75.00%,经腹超声检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准确率高于结肠内镜(P<0.05)。经腹超声检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厚度大于结肠内镜(P<0.05)。经腹超声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病变部位检出准确率显著高于结肠内镜(P<0.05),降结肠、乙状结肠、小肠病变部位检出准确率相同(P>0.05)。结果表明,腹部超声诊断炎性肠病活动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病 腹部超声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