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测应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文杰 毛维武 +6 位作者 田淑菊 李朝霞 屈延 龚晏萱 杨建军 郭宏艳 金惠琴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3期1507-150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肝组织HBVcccDNA、HBsAg和HBcAg,肝组织及血清HBV DNA,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间的关系。方法以65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HBVDNA含量,并行肝脏穿刺术取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HBsA...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肝组织HBVcccDNA、HBsAg和HBcAg,肝组织及血清HBV DNA,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间的关系。方法以65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HBVDNA含量,并行肝脏穿刺术取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HBsAg和HBcAg的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cccDNA及HBV DNA含量、常规病理学染色分析病理学改变。结果肝组织HBVcccDNA含量与肝组织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r=0.687,P<0.05);肝组织HBVcccDNA含量与血清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r=0.385,P<0.05)。HBeAg阳性CHB患者肝组织HBVcccDNA、HBV DNA及血清HBV DNA含量均高于HBeAg阴性患者。HBVcccDNA含量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无明显相关性。肝组织HBsAg表达强度与肝组织HBVcccDNA含量呈正相关(r=0.397,P<0.05),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r分别为0.215、0.107,P>0.05);HBcAg表达强度与肝组织HBVcccDNA含量呈正相关(r=0.732,P<0.05),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6、0.683,P<0.05)。结论肝组织HBVcccDNA水平直接反映CHB患者体内HBV的存在和复制状态,但不能反映肝组织实质损害程度。肝组织HBsAg、HBcAg的表达能够真实反映病毒复制情况,而诱导肝组织免疫损伤的主要抗原是HBcAg。联合血清HBV DNA含量和肝组织HBsAg、HBcAg表达作为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价指标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抗原 表面 肝炎核心抗原 乙型 肝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udin-1、SMA和P63在乳腺上皮增生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宏艳 吕苗 +1 位作者 杨国嵘 张云霏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Claudian-1、SMA和P6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例普通型导管增生(UDH)、13例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DH)、1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10例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Claudin-1、SMA... 目的:探讨Claudian-1、SMA和P6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例普通型导管增生(UDH)、13例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DH)、1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10例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Claudin-1、SMA和P63的表达情况。结果:Claudin-1主要表达于乳腺上皮细胞,表达模式为细胞膜/浆型;与UDC及ADH组相比,Claudin-1在DCIS及IDC组中的表达降低或消失(P<0.01);与UDC,ADH及DCIS组相比,IDC组SMA和P63均无表达(P<0.01)。结论:在普通型导管增生向非典型导管增生到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laudin-1的表达逐渐减弱并消失;Claudin-1联合SMA和P63检测可用于乳腺良性导管上皮增生与乳腺癌的鉴别,Claudin-1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一种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LAUDIN-1 SMA P63 乳腺良性上皮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增生及乳腺癌中Claudin-1、平滑肌肌动蛋白、雌激素受体和nm-23的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宏艳 吕苗 +3 位作者 杨国嵘 金惠琴 钱宗海 张云霏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Claudin-1、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雌激素受体(ER)和nm-23在乳腺增生及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不同病变的乳腺组织中Claudin-1、SMA、ER和nm-23的表达。结果与乳腺增生组相比,Claudin-1在导管... 目的研究Claudin-1、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雌激素受体(ER)和nm-23在乳腺增生及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不同病变的乳腺组织中Claudin-1、SMA、ER和nm-23的表达。结果与乳腺增生组相比,Claudin-1在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组中的表达降低或消失(P<0.01);Claudin-1和SMA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7,P=0.000);Claudin-1和nm-23的表达呈负相关(r=-0.186,P=0.004);乳腺上皮病变ER和nm-23的表达加强与不典型增生有关;E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预后相关,nm-23与乳腺癌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laudin-1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一种标记物;Claudin-1结合SMA、ER和nm-23,可用于鉴别乳腺增生性疾病及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乳腺癌 CLAUDIN-1 平滑肌肌动蛋白 雌激素受体 nm—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乳房注入剂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4
作者 张虹 郭文柱 +2 位作者 梁剑平 田志国 杜宪文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0-221,296,297,共4页
奶牛乳房炎是指乳房受到微生物、物理、化学及环境等因素刺激而产生的一类炎症反应,是奶牛饲养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目前最难防治、花费最多并严重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之一。传统治疗该类疾病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激素... 奶牛乳房炎是指乳房受到微生物、物理、化学及环境等因素刺激而产生的一类炎症反应,是奶牛饲养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目前最难防治、花费最多并严重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之一。传统治疗该类疾病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激素及其他化学合成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在起初确实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但后续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如细菌多药耐药性的产生、抗生素残留造成的“有抗奶”等,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及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寻找一种全新的有效替代疗法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房炎 大鼠 慢性毒性试验 有抗奶 抗生素残留 奶牛饲养 丹参酮Ⅱ 多药耐药性 化学合成类 氨基转移酶
原文传递
上消化道结核3例报道及超声内镜诊断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富花 张锦华 +5 位作者 庄剑波 丁向萍 缪连生 张虹 袁菊霞 陈丽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结核的发生及超声内镜(EU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患者病史资料,采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EUS-FNA)、手术、深挖活检的方法采集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并给予抗结核治疗。结果 3例患者均有邻近部位结核或结核病史...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结核的发生及超声内镜(EU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患者病史资料,采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EUS-FNA)、手术、深挖活检的方法采集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并给予抗结核治疗。结果 3例患者均有邻近部位结核或结核病史,临床分别主要表现为食道梗阻和腹部疼痛。胃镜检查显示食管或胃窦病变部位呈局部隆起,黏膜破溃或光滑;EUS见病变累及食管或胃壁全层,为不均匀的低回声;病理学可见结核结节及中央少量干酪样坏死病变,有结核肉芽肿;抗结核治疗有效。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可累及上消化道,以继发性多见;深挖活检和EUS-FNA可提高上消化道结核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结核 超声内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udin-1在乳腺良性上皮增生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宏艳 吕苗 +3 位作者 杨国嵘 张敏 张云霏 金惠琴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Claudin-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2例普通型导管增生(UDH)、19例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DH)、1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1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IDC)、16例有淋巴结转移的IDC组织... 目的探讨Claudin-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2例普通型导管增生(UDH)、19例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DH)、1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1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IDC)、16例有淋巴结转移的IDC组织中Claudin-1的表达情况。结果Claudin-1主要表达于乳腺上皮细胞,表达模式为细胞膜/浆型;与UDH组和ADH组比较,Clau-din-1在DCIS和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淋巴结转移的IDC组中的表达显著降低或消失(P<0.01)。结论在普通型导管增生→非典型性导管增生→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laudin-1的表达逐渐减弱并消失;Claudin-1可用于乳腺良性上皮增生与乳腺癌的鉴别,但不能用于区别UDH和ADH;Claudin-1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一种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UDIN-1 乳腺良性上皮增生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口皮脂腺癌1例
7
作者 郭宏艳 夏红蕾 +2 位作者 张敏 周萍 杨国嵘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397-397,共1页
关键词 皮脂腺癌 阴道口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肉芽肿病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冬 高红妹 吕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89-490,共2页
患者女,7岁。外阴浸润性斑块伴糜烂1年余,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口鼻耳糜烂伴高热2月。皮肤感染症状典型、严重,组织病理及血清学检查支持慢性肉芽肿病诊断。予抗生素及激素治疗无效,死亡。
关键词 慢性肉芽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上皮内瘤和胃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意义
9
作者 郭宏艳 夏红蕾 金惠琴 《甘肃科技》 2009年第12期149-150,共2页
探讨胃上皮内瘤和胃癌组织中p 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慢性胃炎组、30例胃上皮内瘤组及20例胃癌组中p53的表达进行检测;慢性胃炎中无p53表达,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增加,p53阳性表达也在增加,胃癌的阳性率最高;p5... 探讨胃上皮内瘤和胃癌组织中p 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慢性胃炎组、30例胃上皮内瘤组及20例胃癌组中p53的表达进行检测;慢性胃炎中无p53表达,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增加,p53阳性表达也在增加,胃癌的阳性率最高;p53蛋白在胃上皮内瘤中即显示异常表达,其突变发生于胃粘膜癌变的早期阶段,提示p53基因的缺失、突变与细胞的异型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上皮内瘤 胃癌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尿酸大鼠泌尿系结石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包军胜 王永翔 +5 位作者 李丹丹 赵立明 郭宏艳 任玉林 李少君 刘学军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5期419-421,共3页
目的:建立氰尿酸Wistar大鼠泌尿系结石模型,为预防和治疗氰尿酸结石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把7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36只和氰尿酸灌胃组36只。其中灌胃组根据不同灌胃剂量又分成A(50mg·kg-1·d-1)、B(100mg·kg-1&... 目的:建立氰尿酸Wistar大鼠泌尿系结石模型,为预防和治疗氰尿酸结石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把7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36只和氰尿酸灌胃组36只。其中灌胃组根据不同灌胃剂量又分成A(50mg·kg-1·d-1)、B(100mg·kg-1·d-1)、C(300mg·kg-1·d-1)三个亚组,每亚组各12只。每天所给氰尿酸剂量加入日需1/3饮水中,分两次于每天上午、下午灌胃,其余所需饮水晚上供给;对照组灌胃方法同实验组,但饮水中不加入药物。观察指标:厌食、嗜睡、呕吐、血尿、少尿或无尿。大鼠灌胃过程中出现上述症状中任何一项后采用吸入二氧化碳处死;有一半大鼠达到灌胃结束指标后全部处死,观察大鼠泌尿系结石情况。结果:灌胃第30天,A组2只、B组10只、C组12只大鼠出现厌食、活动减少、血尿等情况,大鼠处死后用福尔马林固定,病理检查见A组1只、B组4只、C组7只大鼠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结石样物质,肾小管、集合管扩张、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对照组大鼠未见异常。结论:氰尿酸灌胃Wistar大鼠30天,在大鼠肾脏集合管和肾小管形成结晶样物质,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积水扩张,并且随着摄入量的增加形成结石的速度加快,成功建立了氰尿酸大鼠泌尿系结石模型,对氰尿酸泌尿系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尿酸 泌尿系结石 大鼠模型
原文传递
卵巢Brenner瘤误诊为粒层细胞瘤1例分析
11
作者 夏红蕾 郭宏艳 +2 位作者 杨朝晖 谢佳成 孙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95-95,共1页
对卵巢Brenner瘤误诊为粒层细胞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73岁。主因绝经16a,下腹部坠胀不适2个月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7/30d,量中等,无痛经。2个月前自觉下腹部坠胀不适,无腹痛,无尿频,尿急,无异常阴道流血。
关键词 Brenner瘤/诊断 卵巢肿瘤/诊断 误诊 粒层细胞瘤/诊断
原文传递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宏艳 何利珍 +3 位作者 张云霏 张虹 金惠琴 安文文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32-35,共4页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编码的蛋白质在肝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c-Met)信号转导通路中转录激活c-Met基因,上调c-Met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MACC1蛋白高表达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相关,如结...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编码的蛋白质在肝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c-Met)信号转导通路中转录激活c-Met基因,上调c-Met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MACC1蛋白高表达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相关,如结肠癌、胃癌、肝癌、肺癌、卵巢癌等,且与肿瘤临床分期、有无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转移和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为基因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原癌基因蛋白质C-MET
原文传递
Securin的功能及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宏艳 金惠琴 +1 位作者 张云霏 张煦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76-179,共4页
Securin是垂体肿瘤转化基因编码的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在有丝分裂中期向后期的过渡中负责调控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Securin表达异常在多种内分泌腺体及腺体相关癌症被发现,如脑垂体瘤、甲状腺癌、卵巢癌、结肠癌等。Securin在这些癌... Securin是垂体肿瘤转化基因编码的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在有丝分裂中期向后期的过渡中负责调控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Securin表达异常在多种内分泌腺体及腺体相关癌症被发现,如脑垂体瘤、甲状腺癌、卵巢癌、结肠癌等。Securin在这些癌症中的作用机制与其顺时转化作用及与其他癌症相关蛋白如p21、p53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SECURIN
原文传递
阴茎皮脂腺癌并腹股沟转移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宏艳 张敏 +2 位作者 金惠琴 赵立明 李少君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78,共1页
患者,男,68岁,发现阴茎肿物2个月余.泌尿外科检查:阴茎头部椭圆形肿物,延续至阴茎干,肿物发硬、破惯、疼痛阻塞尿道口.排尿分岔,未见尿道外口;双侧腹股沟区触及多个结节状肿物.
关键词 阴茎 皮脂腺癌 腹股沟转移
原文传递
结肠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虹 郭宏艳 +2 位作者 张云霏 张富花 赵钰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4年第3期192-192,共1页
患者男,70岁,因右上腹部疼痛20 d余、时有便中带血入院。患者入院前20 d余出现右上腹部,呈钝性疼痛,间断出现,时有便中带血,无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腹胀、腹泻等。入院前1年零4个月曾确诊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治疗2次,手... 患者男,70岁,因右上腹部疼痛20 d余、时有便中带血入院。患者入院前20 d余出现右上腹部,呈钝性疼痛,间断出现,时有便中带血,无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腹胀、腹泻等。入院前1年零4个月曾确诊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治疗2次,手术后发现骨及肺转移,1个月前CT 确诊脑转移瘤。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左上腹可触及一约6 cm ×10 cm的条状包快,表面不光滑,活动差,轻压痛。CT 提示:腹腔左侧沿肠管走行见一不规则团状异常密度影,与邻近肠管关系紧密,上至胆囊窝水平,下达骨盆入口,部分层面与胰腺体尾部分界不清。B超:左上腹腔可见一约129 m m ×83 m m的混合回声包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肠镜检查:横结肠近脾曲(进镜38~43 cm )可见一球形隆起病变,占据2/3肠腔,直径4~5 cm ,表面糜烂,质脆,易出血,内镜勉强通过(图1 a);用20 M Hz的超声小探头查病变,可见一中低回声的病变,内部回声欠均匀,黏膜、黏膜下及固有肌层结构不清,病变局部突破浆膜层(图1 b)。肠镜下活检组织6块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结肠黏膜上皮分化好,黏膜下层见有肿瘤组织,肿瘤细胞卵圆形、短梭形,胞浆少、嗜酸性,核大、见有核仁,核分裂像可见,呈巢团状、条索状排列,浸润性生长,局灶累及黏膜腺体(图2,HE ×50)。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 H M B45阳性(图3,S-P 法),S-100阳性,CKP、CD34、CD117、CgA、LCA均阴性。病理诊断:结肠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结肠 鼻腔 转移
原文传递
胃大范围异位胰腺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宏艳 张虹 +3 位作者 金惠琴 安文文 张锦华 王继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4年第2期123-124,共2页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9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腹部不适,为钝痛,可忍受,吞咽食物出现咽下困难,稍后可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反酸及烧心,未行正规治疗。
关键词 异位胰腺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食管癌术后胃转移一例
17
作者 张锦华 吕苗 +1 位作者 庄剑波 陈丽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2-163,共2页
患者男,68岁,2年前因进食哽噎感来我院行胃镜检查,于食管中段见溃疡型肿物,病变侵及食管1/3周,长约50cm,见图1;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癌,见图2。后收治入院行外科手术,术中见肿瘤未突破食管壁,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 患者男,68岁,2年前因进食哽噎感来我院行胃镜检查,于食管中段见溃疡型肿物,病变侵及食管1/3周,长约50cm,见图1;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癌,见图2。后收治入院行外科手术,术中见肿瘤未突破食管壁,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无淋巴结转移,术后未行放化疗,一般情况好。患者近期因痰中带血2周再次入院,CT检查见上纵隔不规则软组织团块影,大小30mm×26mm,局部压迫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术后 食管鳞状细胞癌 胃转移 无淋巴结转移 病理诊断 再次入院 胃镜检查 食管中段
原文传递
深在性囊性胃炎1例
18
作者 郭宏艳 张云霏 +2 位作者 金惠琴 赵景峰 崔伟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1年第6期383-384,共2页
病例报告:患者男,56岁,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间断性胀痛,伴反酸、烧心及嗳气,食欲欠佳,进食量一般,进食后疼痛明显,出现恶心、呕吐,呕吐后疼痛能有所缓解。上述症状反复发作,门诊对症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为进一步明确诊断,... 病例报告:患者男,56岁,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间断性胀痛,伴反酸、烧心及嗳气,食欲欠佳,进食量一般,进食后疼痛明显,出现恶心、呕吐,呕吐后疼痛能有所缓解。上述症状反复发作,门诊对症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于2011年3月底收住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胃炎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