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蝶类资源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丽红 刘济勇 +4 位作者 孟庆玉 赵军 彭波 贺飞 张燕南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为探明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环境状况,对蝶类群落结构进行研究。【方法】于2018年7—8月,在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每个社区设置1条样线,共10条,进行蝶类群落调查。【结果】共发现蝶类8科70属125种,... 【目的】为探明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环境状况,对蝶类群落结构进行研究。【方法】于2018年7—8月,在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每个社区设置1条样线,共10条,进行蝶类群落调查。【结果】共发现蝶类8科70属125种,其中蛱蝶科种类最多,有21属42种,占总种数的33.6%。多样性分析表明,该区域蝶类群落多样性较高,群落稳定。不同社区间蝶类群落相似度为极低或较低,说明蝶类对环境条件变化敏感,是良好的指示生物。区系组成分析表明,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种占46.4%,东洋界种类占40%;古北界种类最少,占13.6%,与该区域所处南北过渡带地理位置相一致。【结论】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蝶类资源较为丰富,反映了该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而且表现出蝶类对栖息环境灵敏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蝴蝶 区系 环境指示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对珍稀濒危植物珙桐叶片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尚明 李曲 +2 位作者 蒋玉林 沙正局 李艳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第7期63-65,共3页
本研究分析了珙桐分布区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内不同海拔(1400,1580,1720m)梯度珙桐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碳氮特征及超微结构,探讨其对海拔梯度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珙桐不同海拔种群与光合特性相关的光合色素含量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而下降... 本研究分析了珙桐分布区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内不同海拔(1400,1580,1720m)梯度珙桐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碳氮特征及超微结构,探讨其对海拔梯度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珙桐不同海拔种群与光合特性相关的光合色素含量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而下降;叶绿体结构随着海拔的升高无显著差异,但叶绿体中淀粉积累增加;与中等海拔相比,高海拔和低海拔种群的碳氮比均降低,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海拔梯度 叶绿素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对高寒灌丛土壤呼吸不同组分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志良 刘美 赵文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6-642,共7页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方面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其原因可能为土壤呼吸不同组分对土壤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及相应的非生物和生物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分别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系统地论述了增温对青藏高原东部窄...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方面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其原因可能为土壤呼吸不同组分对土壤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及相应的非生物和生物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分别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系统地论述了增温对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高寒灌丛土壤呼吸不同组分的影响机制,发现增温可通过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植物根系的生理活性直接促进土壤异养呼吸和根系呼吸。同时增温能通过改变非生物因子影响土壤呼吸各组分速率,如增温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而间接促进土壤呼吸;而增温引起土壤水分含量较小程度的降低不足以抑制土壤呼吸过程。增温还能通过改变植物群落生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生物因子影响土壤呼吸各组分速率,如增温导致植物细根生产量、死亡量和分解速率提高,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活性增加;增温还导致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向革兰氏阳性菌和放线菌群落转变,从而导致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惰性有机碳的利用增加。受根际土壤可利用碳含量较高的影响,根际微生物呼吸对增温的响应不敏感,增温对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也不显著。由此可见,在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灌丛生态系统中,气候变暖将通过改变非生物与生物因子影响土壤呼吸等碳释放过程。以上结果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寒灌丛土壤碳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灌丛 增温 土壤呼吸 土壤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