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超声检查在血管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罗菁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9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究急诊超声检查在血管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血管外科患者100例,入选患者均为患肢肿胀疼痛、外伤或者穿刺治疗之后局部出现包块,申请急诊超声检查。结果:经过超声诊断之后,100例患者... 目的:探究急诊超声检查在血管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血管外科患者100例,入选患者均为患肢肿胀疼痛、外伤或者穿刺治疗之后局部出现包块,申请急诊超声检查。结果:经过超声诊断之后,100例患者中共有6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所有患者中占比为63.00%。共有20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在所有患者中占比20.00%。共有13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在所有患者中占比13.00%。共有3例主动脉夹层瘤,在所有患者当中占比3.00%,这些患者病变均使患者的腹主动脉受到了牵连。还有1例患者为股浅动脉血栓,在所有患者当中占比1.00%,主要在患者进行股动脉穿刺之后出现。结论:急诊超声检查能够明确显示患者血管管腔形态,了解患者血液流向和速度,及时发现血管外科疾病,在当前临床诊断血管外科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超声检查 血管外科疾病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配合方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芳芳 王雪钢 +1 位作者 王晶 张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39-244,共6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配合方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采取常...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配合方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干预)和配合组(采取围手术期配合方案进行干预),每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凝血功能指标[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D-二聚体(D-D)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小板聚集率(PAg T)]、血清学相关指标[血清抵抗素(resis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栓素B2(TXB2)]水平,术后(出院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配合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配合组患者的BI、ATⅢ、VEGF水平均高于常规组患者,NIHSS评分及D-D、FIB、PAg T、resistin、MMP9、TXB2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合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配合方案能够更好地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术后下肢DVT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