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脑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1
作者 饶妮妮 任鹏 +5 位作者 胡顶灿 张凯旋 李永杰 徐鹏 尧德中 李文远 《创新教育研究》 2025年第3期345-355,共11页
类脑智能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已经上升为国际科技竞争的一个战略高地,迫切需要培养造就能解决疑难复杂类脑智能科学问题及其背后“卡脖子”技术问题的科研骨干和未来领军人才。然而,传统的生物医学工程–类脑智能人... 类脑智能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已经上升为国际科技竞争的一个战略高地,迫切需要培养造就能解决疑难复杂类脑智能科学问题及其背后“卡脖子”技术问题的科研骨干和未来领军人才。然而,传统的生物医学工程–类脑智能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不足,影响到高层次研究生培养质量。本研究以类脑智能核心课程改革作为突破口,以高水平科研支撑研究生培养,构建了以科–教、赛–课、赛–研“三融合”为特征的类脑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模式,塑造了一支“导学、导研、导赛”的“三导型”导师队伍,以加强“三融合”之间的贯通性,提高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十多年的实践表明,“三融合”、“三导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生学习内生动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以及就业前景好的良性循环,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改善显著。Brain-inspired intelligence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in the subjec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at present, it has risen to a strategic highland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cal competition.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cultivate research backbones and future leading talents, who can solve difficult and complex brain-inspired intelligent scientific problems, as well as chokehold technical issues behind scientific problems.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biomedical engineering—brain-inspired intelligence talent training mode still has shortcomings, which affects the quality of high-level graduate education. This study first takes the reform of core courses in the field of brain-inspired intelligence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and then supports the cultiv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through high-level scientific research. Finally, a new mode characterized by “three fusions” (science and education, competition and course, competition and research) for training high-level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brain-inspired intelligence is constructed. A team of mentors who can synergistically supervise learning, research and competition is formed, named “three supervising” mentors, in order to enhance continuity among “three fus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high-leve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More than ten years of practice have shown that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with “three fusions” and “three supervising” realizes a virtuous circle among the improved intrinsic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capacity, enhanced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good employment prospects. The quality of high-level talent cultivatio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类脑智能 高层次人才 培养模式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天线配置对自适应旁瓣对消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邱朝阳 刘铭湖 +4 位作者 饶妮妮 徐国公 蒋浩 王宇翔 郝志梅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为了研究辅助天线配置方法对机载相控阵雷达中自适应旁瓣对消系统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独立阵元、子阵面和阵元组合等辅助天线配置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多数辅助天线配置方案下,对消系统性能都比较好,无明显差别。只有当辅助天线在... 为了研究辅助天线配置方法对机载相控阵雷达中自适应旁瓣对消系统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独立阵元、子阵面和阵元组合等辅助天线配置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多数辅助天线配置方案下,对消系统性能都比较好,无明显差别。只有当辅助天线在同一行或同一列时,对消系统性能严重下降;采用单个阵元作为辅助天线比采用多个阵元组合成辅助天线的方法更具有优势,对消系统的干扰抑制效果也更好。因此,在机载相控阵雷达中,建议不要将某一行或某一列配置为辅助天线,尽可能采用单个阵元作为辅助天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旁瓣对消 辅助天线 天线配置 机载相控阵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超声诊断系统中双波束合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海龙 赵曙光 胡勤军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4年第1期17-20,共4页
为了提高医用超声诊断系统中的帧频 ,介绍了双波束合成原理 ,并进行了声场建模和仿真。针对仿真中发现的接收线严重失真现象 ,提出了相应的校正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 。
关键词 超声诊断 成方 医用 发现 研究 校正方法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层析摄影合成快速迭代重建方法的仿真及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力宇 孙万蓉 +1 位作者 温俊海 程敬之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5,151,共5页
X线层析摄影合成 (tomosynthesis)是在有限角投影情况下图像重建的主要方法之一。对X线层析摄影合成中的一种快速迭代重建方法进行了计算机对比仿真 ,结果表明该迭代方法的迭代次数大大小于传统方法 ,如直接重建法 (ART) ,而重建质量基... X线层析摄影合成 (tomosynthesis)是在有限角投影情况下图像重建的主要方法之一。对X线层析摄影合成中的一种快速迭代重建方法进行了计算机对比仿真 ,结果表明该迭代方法的迭代次数大大小于传统方法 ,如直接重建法 (ART) ,而重建质量基本相同。在介绍了评价重建图像质量的几个参数后 ,对不同方法和迭代次数的图像重建结果进行了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摄影 重建方法 快速迭代 合成 X线 评价 仿真 图像重建 迭代次数 传统方法 迭代方法 图像质量 定量评估 有限角 计算机 重建法 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机载认知雷达均匀样本选择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加兵 陈星波 +2 位作者 王刚 张瑛 饶妮妮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50,90,共7页
认知雷达作为一种新概念雷达,还有一些关键技术亟待解决,杂波/干扰的抑制技术就是其中之一。真实环境下杂波/干扰一般是非均匀的,机载认知雷达为了达到抑制杂波和干扰的目的,通常需要事先选择均匀样本并剔除干扰样本。样本质量的好坏直... 认知雷达作为一种新概念雷达,还有一些关键技术亟待解决,杂波/干扰的抑制技术就是其中之一。真实环境下杂波/干扰一般是非均匀的,机载认知雷达为了达到抑制杂波和干扰的目的,通常需要事先选择均匀样本并剔除干扰样本。样本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载认知雷达杂波和干扰抑制性能的好坏。为此,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样本选择方法。新方法首先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中提取雷达照射区域内的多种地形因子;接着,根据地形因子选择均匀样本;最后,采用知识辅助的非均匀检测器剔除含干扰的样本。仿真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完成对均匀样本的挑选以及对干扰目标的剔除,明显优于现有相关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机载认知雷达的杂波和干扰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认知雷达 杂波和干扰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因子 样本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1483例肿瘤患者意外抗体的分布及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海宇 张珂 +7 位作者 伍鸿洲 钟立军 王左 张桂华 封彦楠 陈莉 代炼 万珊珊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03-806,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肿瘤患者意外抗体的分布情况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2004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住院备血和输血患者意外抗体检测,有1 176例意外抗体检测阳性,统计分析意外抗体鉴定种类及分布特点。结果 1 176例意外抗体检测阳性...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肿瘤患者意外抗体的分布情况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2004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住院备血和输血患者意外抗体检测,有1 176例意外抗体检测阳性,统计分析意外抗体鉴定种类及分布特点。结果 1 176例意外抗体检测阳性,检测阳性率为1.05%(1 176/111 483),意外抗体主要有抗-E占比16.33%(192/1 176)、抗-M占比7.99%(94/1 176)、抗-Mur占比5.70%(67/1 176)、抗-Lea占比4.76%(56/1 176),意外抗体阳性以消化道肿瘤占比27.99%(329/1 176)、妇科肿瘤占比24.84%(292/1 176)和呼吸系统肿瘤占比16.67%(196/1 176)为主。结论 肿瘤患者意外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包括病种、输血史和血型等,因此临床科室有必要进行意外抗体检测,输血科有必要对肿瘤患者进行Rh血型同型输注以避免产生同种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输血史 意外抗体检测 抗体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理条件下步态数据的复杂性测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田絮资 徐建春 黄力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3-906,910,共5页
目的研究步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的人体健康状况和病态特征,突破步态数据具有高维性、非线性、不便于定量分析的难题。方法将非线性动力学复杂性测度引入步态数据的分析。结果步态的复杂度与年龄等生理状况密切相关。结论通过数据长度对... 目的研究步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的人体健康状况和病态特征,突破步态数据具有高维性、非线性、不便于定量分析的难题。方法将非线性动力学复杂性测度引入步态数据的分析。结果步态的复杂度与年龄等生理状况密切相关。结论通过数据长度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表明复杂度具有模型独立和计算简单等特点,它在步态分析中应用的前景较为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 复杂性测度 帕金森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频谱分析测量血氧饱和度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建军 孙万蓉 张旭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4年第3期167-169,共3页
为了提高血氧饱和度测量的抗运动性能 ,介绍了血氧饱和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并针对传统测量方法不能识别运动伪差的缺陷 ,采用了频域分析方法对血氧信号进行处理 ,结果表明 ,使用线性调频Z变换处理血氧信号 ,保证了测量的精度 ,有效地克... 为了提高血氧饱和度测量的抗运动性能 ,介绍了血氧饱和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并针对传统测量方法不能识别运动伪差的缺陷 ,采用了频域分析方法对血氧信号进行处理 ,结果表明 ,使用线性调频Z变换处理血氧信号 ,保证了测量的精度 ,有效地克服了各种运动造成的测量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氧饱和度 线性调频Z变换 运动伪差 测量方法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双波束合成孔径超声成像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海龙 方艳红 +2 位作者 赵曙光 杨波 胡勤军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5年第2期83-86,共4页
以提高超声诊断系统的性/价比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数字化超声图像合成的新方法,利用双波束合成技术将帧频加倍和利用合成孔径技术将接收通道个数减半。在分析和仿真的基础上,详细地讨论了其硬件设计的要点,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 以提高超声诊断系统的性/价比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数字化超声图像合成的新方法,利用双波束合成技术将帧频加倍和利用合成孔径技术将接收通道个数减半。在分析和仿真的基础上,详细地讨论了其硬件设计的要点,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且不损失帧频和图像质量,可显著降低系统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束合成 合成孔径 帧频 超声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目标与杂波先验知识的机载雷达发射波形自适应生成方法
10
作者 陈星波 周加兵 +3 位作者 刘丁赟 邱朝阳 王刚 饶妮妮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7-846,共10页
发射波形自适应能够优化雷达在检测、跟踪和抗干扰等方面的能力,但其性能的好坏与雷达目标和杂波先验知识有很强的相关性。采用最大输出信杂噪比准则设计的雷达发射波形自适应方法已经在理论上被证实可行和有效。为了提升这类方法的实... 发射波形自适应能够优化雷达在检测、跟踪和抗干扰等方面的能力,但其性能的好坏与雷达目标和杂波先验知识有很强的相关性。采用最大输出信杂噪比准则设计的雷达发射波形自适应方法已经在理论上被证实可行和有效。为了提升这类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利用Swerling统计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提供的目标和杂波先验信息,针对机载相控阵雷达,分析了基于最大输出信杂噪比(Signal-to-clutter-noise ratio,SCNR)准则的发射波形自适应方法性能和实用价值。仿真结果表明,这类发射波形能够自适应地随着目标和杂波的变化而改变,并实现二者的最优匹配,在提升雷达输出信杂噪比上优于传统发射波形,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 相控阵天线 发射波形 时域合成 数字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培皿内毫米波辐照剂量的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
11
作者 赵建勋 鲁德强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7-330,共4页
对细胞层次上进行的毫米波(MMW)生物学效应实验中使用的培皿内的毫米波辐照剂量进行了分析。以一种常用的培皿为代表,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了在6 mm波长时培皿内辐照到细胞上的毫米波功率密度和细胞对毫米波的功率吸收密度分布的数据... 对细胞层次上进行的毫米波(MMW)生物学效应实验中使用的培皿内的毫米波辐照剂量进行了分析。以一种常用的培皿为代表,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了在6 mm波长时培皿内辐照到细胞上的毫米波功率密度和细胞对毫米波的功率吸收密度分布的数据,并对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辐照到细胞上的毫米波功率密度和细胞对毫米波的功率吸收密度在培皿内的分布情况比较复杂,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不同位置毫米波辐照剂量差异明显,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皿 毫米波 辐照剂量 时域有限差分法 细胞 功率密度 密度分布 生物学效应 定量分析 分析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脑负荷脑电特征的近似熵表征研究
12
作者 田絮资 王伟荣 黄力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3-54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脑电特征(EEG)。方法利用一种度量时间序列复杂性的非线性统计方法——近似熵(ApEn)方法。结果近似熵能够有效地反映脑电信号的变化情况。结论近似熵是一种值得重视且很有发展前景的复杂性分析方法。
关键词 近似熵 脑电特征 脑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Adhoc路由协议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勇 廖瑞华 +1 位作者 饶妮妮 王炜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472-2475,共4页
现有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技术研究中,路由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不能很好地适应Ad hoc网络。针对已有Ad hoc路由技术中存在的开销大以及网络稳定性较低的问题,该文引入蚁群算法,并对其进行改进。研究基于改进蚂蚁算法的Ad ... 现有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技术研究中,路由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不能很好地适应Ad hoc网络。针对已有Ad hoc路由技术中存在的开销大以及网络稳定性较低的问题,该文引入蚁群算法,并对其进行改进。研究基于改进蚂蚁算法的Ad hoc路由协议,并与比较成熟的AO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进行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发挥网络中结点群体功能,新协议减小了端对端传输延时,改善了数据包传输成功率与协议开销,有效地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和通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 HOC网络 路由协议 蚁群算法 AOD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Ad Hoc网络移动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娟 饶妮妮 +1 位作者 廖瑞华 王炜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227,共6页
移动模型是研究ad hoc网络路由算法的基础.为解决基本粒子群算法的速度突变问题,使其适用于adhoc网络移动模型,本文首先在基本粒子群算法的速度和位移更新公式中引入加速度和环境因子的概念,并提出用直角坐标系对其速度和位移进行分解.... 移动模型是研究ad hoc网络路由算法的基础.为解决基本粒子群算法的速度突变问题,使其适用于adhoc网络移动模型,本文首先在基本粒子群算法的速度和位移更新公式中引入加速度和环境因子的概念,并提出用直角坐标系对其速度和位移进行分解.接着,我们建立了包含障碍物模型、速度初始化函数和无边界仿真区域的改进粒子群算法移动模型.为证实新移动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用Matlab和网络仿真软件OPNET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随机位点移动模型比较,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移动模型更贴近实际情景,并能够有效地应用在adhoc网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OC网络 移动模型 粒子群算法 随机位点移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正弦波振动对制动大鼠比目鱼肌萎缩的对抗作用
15
作者 张德芳 任俊婵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正弦波振动对后肢制动大鼠比目鱼肌萎缩的对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后肢制动(石膏固定)作为肌肉废用模型,将成年SD大鼠按随机配对原则分为3组:对照组(CON)、制动组(IM)、制动+高频振动组(IM+HFV)。每组10只动物... 目的探讨高频正弦波振动对后肢制动大鼠比目鱼肌萎缩的对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后肢制动(石膏固定)作为肌肉废用模型,将成年SD大鼠按随机配对原则分为3组:对照组(CON)、制动组(IM)、制动+高频振动组(IM+HFV)。每组10只动物。在后肢制动的14天期间,对IM+HFV组大鼠的制动肢体的比目鱼肌部位实施高频振动(100Hz;500μm)。14天后,取大鼠比目鱼肌称其湿重,计算出湿重体重比;采用酶组化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骨骼肌纤维的横截面积以及I、II型肌纤维的构成比。结果1)14天后,制动组大鼠比目鱼肌湿重、湿重/体重及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P〈0.05):同时,制动组大鼠比目鱼肌I型肌纤维所占比例下降而II型肌纤维比例增高(P〈0.05)。2)制动加高频振动组大鼠14天后,与制动组相比,比目鱼肌的湿重、湿重/体重及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有明显增大(P〈0.05)。结论高频正弦波振动可有效地对抗制动引起的比目鱼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肢制动 肌肉萎缩 对抗措施 高频正弦波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髓细胞骨基质蛋白表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奚珊珊 李盛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3年第4期231-235,共5页
骨基质蛋白在骨骼和牙齿形成 ,以及损伤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骨涎蛋白 (BSP)、骨桥蛋白(OPN)、牙本质涎蛋白 (DSP)、牙本质磷蛋白 (DPP)、牙本质涎磷蛋白 (DSPP)的表达 ,以及在牙齿形成、损伤修复 。
关键词 骨基质蛋白 表达 骨涎蛋白 骨桥蛋白 牙本质涎蛋白 牙本质磷蛋白 牙本质涎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件相关电位近似熵识别心理意识真实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敏 赵春临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0-864,共5页
研究受试者在隐藏信息测试(CIT)模式下心理意识真实性识别。通过对15名受试者进行测试并记录其事件相关(ERP)脑电信号,对不同刺激信息诱发的ERP信号的近似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刺激信息出现时,近似熵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刺激... 研究受试者在隐藏信息测试(CIT)模式下心理意识真实性识别。通过对15名受试者进行测试并记录其事件相关(ERP)脑电信号,对不同刺激信息诱发的ERP信号的近似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刺激信息出现时,近似熵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刺激任务完成后,近似熵回升到刺激前水平。以近似熵下降百分比作为近似熵下降程度的量化参数,对比不同类型刺激信息诱发ERP信号的近似熵下降百分比,发现无关刺激在刺激反应过程中,对应的近似熵下降百分比显著大于相关刺激和靶刺激的下降百分比(p<0.001),说明近似熵的下降程度可以作为识别受试者隐藏信息的一种辅助特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似熵 事件相关电位 测谎 心理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谱特征的心电数据小波压缩方法
18
作者 林富国 黄力宇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7年第4期324-327,共4页
利用心电功率谱特征,探索心电数据压缩新方法。用小波分解心电信号为高频与低频分量,对低频分量继续分解达到要求的级数,对高频分量则根据其所在频段的能量,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加以取舍。对MIT生理信号数据库心电数据的压缩与还原分析表明... 利用心电功率谱特征,探索心电数据压缩新方法。用小波分解心电信号为高频与低频分量,对低频分量继续分解达到要求的级数,对高频分量则根据其所在频段的能量,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加以取舍。对MIT生理信号数据库心电数据的压缩与还原分析表明,该方法平衡了压缩比与还原精度之间的矛盾,既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又具有较高的还原精度,而且对信号的适应性也明显增强。另外,该压缩方法还具有一定的去噪作用。说明结合心电功率谱特征与小波变换方法压缩心电有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心电图 数据压缩 离散余弦变换(DCT) 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正弦波振动对制动大鼠比目鱼肌萎缩的对抗作用
19
作者 张德芳 任俊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1期8114-8117,共4页
背景:肌梭的传入冲动减少与失用性肌萎缩的发生密切相关。高频正弦波振动能够兴奋肌梭,肌梭传入活动的增加可以增强骨骼肌的肌电活动,理论上能对抗比目鱼肌萎缩。目的:验证高频正弦波振动对后肢制动大鼠比目鱼肌萎缩的对抗作用。设计、... 背景:肌梭的传入冲动减少与失用性肌萎缩的发生密切相关。高频正弦波振动能够兴奋肌梭,肌梭传入活动的增加可以增强骨骼肌的肌电活动,理论上能对抗比目鱼肌萎缩。目的:验证高频正弦波振动对后肢制动大鼠比目鱼肌萎缩的对抗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5/2009-01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配对原则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制动组、振动组,每组10只动物。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采用大鼠后肢制动(石膏固定)作为肌肉失用模型,在后肢制动的14d期间,振动组大鼠制动肢体的比目鱼肌部位实施高频振动(100Hz;500μm,480s/d)。之后取各组大鼠比目鱼肌。主要观察指标:①称其湿质量,计算出湿质量体质量比。②采用酶组化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骨骼肌纤维的横截面积以及Ⅰ、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结果:①14d后,制动组大鼠比目鱼肌湿质量、湿质量/体质量及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P<0.05);同时,制动组大鼠比目鱼肌Ⅰ型肌纤维所占比例下降而Ⅱ型肌纤维比例增高(P<0.05)。②制动加高频振动组大鼠14d后,与制动组相比,比目鱼肌的湿质量、湿质量/体质量及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有明显增大(P<0.05)。结论:高频正弦波振动可有效地对抗(预防)制动引起的比目鱼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 肌肉萎缩 对抗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端螺旋体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与系统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景春 徐晋麟 +4 位作者 曹建平 刘琪 郭晓奎 石铁流 李亦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49-1057,共9页
问号钩端螺旋体是一种致病菌,能够引起人畜共患病.该细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序的完成,为从全蛋白质组学的角度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提供了基础.本研究通过整合4种计算方法(基因融合法、基因邻居法、系统发生谱法和操纵子法)来预测钩端... 问号钩端螺旋体是一种致病菌,能够引起人畜共患病.该细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序的完成,为从全蛋白质组学的角度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提供了基础.本研究通过整合4种计算方法(基因融合法、基因邻居法、系统发生谱法和操纵子法)来预测钩端螺旋体赖株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对运动和趋化系统、信号传导系统、脂多糖生物合成以及黏附、侵袭等有关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除此以外,根据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以及功能分类,预测了203个未知蛋白质可能的功能.这不仅为进一步研究钩端螺旋体赖株的致病机制提供了一个资料,也为在基因组范围内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微生物提供了一个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号钩端螺旋体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基因融合法 基因邻居法 系统发生谱法 操纵子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