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麻醉复合骶麻与单纯静脉全身麻醉在基层医院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学成 邱月荣 +3 位作者 程平瑞 罗凤珠 黎郭英 彭惠华 《淮海医药》 CAS 2009年第6期516-517,共2页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骶管麻醉 外科手术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全麻复合臂丛阻滞在基层医院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学成 邱月荣 +3 位作者 程平瑞 罗凤珠 黎郭英 彭惠华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复合臂丛阻滞在基层医院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实用性。方法选择1-6岁上肢手术患儿共40例,均分为两组。两组均肌注氯胺酮5mg/kg,入睡后入手术室,Ⅰ组用0·2%布比卡因1ml/kg常规行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Ⅱ组于手术开始前2mi...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复合臂丛阻滞在基层医院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实用性。方法选择1-6岁上肢手术患儿共40例,均分为两组。两组均肌注氯胺酮5mg/kg,入睡后入手术室,Ⅰ组用0·2%布比卡因1ml/kg常规行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Ⅱ组于手术开始前2min静注氯胺酮0·5mg/kg,术中予0·1%氯胺酮按2mg·kg-1·h-1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两组术中视情况间断静注氯胺酮(0·05-0·1)mg·kg-1,以氯胺酮基础麻醉后5min时的心率(HR)为基础,记录氯胺酮基础麻醉后5min(T0)、手术切皮即时(T1)、手术30min(T2)及术毕时(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麻醉效果评级,统计术中氯胺酮总用量,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与T0时比较,Ⅰ组T1、T2、T3时SBP、DBP、HR、SpO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T1、T2、T3时SBP升高(P<0·05),HR增加(P<0·01);组间比较,Ⅱ组较Ⅰ组T1、T2、T3时SBP增高(P<0·05),HR增加(P<0·01),氯胺酮总用量大(P<0·01),术中麻醉效果评估Ⅲ级病例多(P<0·01),术后苏醒时间长(P<0·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上肢手术中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术中心率、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麻醉效果好,术毕苏醒时间短,有利于术中及全麻苏醒期病情管理,在基层医院有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全麻 臂丛阻滞麻 基层医院 实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基层医院的可行性
3
作者 李学成 邱月荣 +3 位作者 程平瑞 彭惠华 罗凤珠 黎郭英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20期3120-3121,共2页
在基层医院,由于设备条件、专业人员的配备、手术麻醉和住院费用水平、术后监护条件等方面与大城市大医院差距悬殊.手术往往趋向于选择简单的麻醉方式,认为可以节约费用。本文将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上腹部手术,观察术中血流... 在基层医院,由于设备条件、专业人员的配备、手术麻醉和住院费用水平、术后监护条件等方面与大城市大医院差距悬殊.手术往往趋向于选择简单的麻醉方式,认为可以节约费用。本文将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上腹部手术,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并发症及麻醉费用等情况,与全身麻醉比较。旨在探索其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 基层医院 费用水平 手术麻醉 城市大医院 上腹部手术 血流动力学 设备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SS1基因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杏苗 黄永军 +3 位作者 冯璐 刘晓春 江奕恒 余超群 《现代医院》 2019年第8期1179-1184,共6页
目的探讨MTSS1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骨肉瘤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样本中MTSS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构建MTSS1表达载体... 目的探讨MTSS1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骨肉瘤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样本中MTSS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构建MTSS1表达载体在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过表达MTSS1,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检测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骨肉瘤组织中MTSS1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MTSS1高表达能够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MTSS1表达上调显著降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MG63细胞中过表达MTSS1可以降低MMP2和MMP9的表达。结论MTSS1基因在骨肉瘤中低表达,MTSS1能够降低MG63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可能通过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调控骨肉瘤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SS1 骨肉瘤 增殖 迁移 侵袭 M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及TEM-1基因质粒分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劳丽嫦 方镇强 +4 位作者 吴文伟 郭炽星 蒋敏慧 徐碧红 吴兴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5期1801-1802,1805,共3页
目的检测2010~2011年度本地区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对质粒介导的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进行耐药质粒TEM-1基因分型。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5种抗菌药物的最... 目的检测2010~2011年度本地区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对质粒介导的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进行耐药质粒TEM-1基因分型。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5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判断敏感性按WHO西太区淋病奈瑟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用纸片酸度法检测PPNG菌株,多重PCR方法鉴定β-内酰胺酶质粒并进行TEM-1基因分型。结果 150株淋病奈瑟菌中检出105株对青霉素耐药(70%);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84%和98%;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耐药菌株,但头孢曲松低敏率达到48%(72/150);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尤以青霉素和四环素为甚,其MIC50及MIC90均超过耐药标准的2倍和大于32倍。检出PPNG46株,阳性率为30.7%,耐药质粒TEM-1基因分型以亚洲型为主(91.3%,42/46),只有4株携带非洲型质粒。结论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的敏感性较高,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TEM-1基因质粒分型以亚洲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瑟球菌 淋病 抗药性 微生物 TEM-1基因型 Β-内酰胺酶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膜炎与肿瘤坏死因子-863 C/A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初探
6
作者 陈俊文 《现代医院》 2012年第7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TNFα-863 C/A基因型和基因变异与葡萄膜炎发病的可能关系。方法使用多聚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检测51例葡萄膜炎及121例正常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863 C/A基因多态性。结果葡萄膜炎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863 C/C、A/C、A/A表型... 目的探讨TNFα-863 C/A基因型和基因变异与葡萄膜炎发病的可能关系。方法使用多聚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检测51例葡萄膜炎及121例正常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863 C/A基因多态性。结果葡萄膜炎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863 C/C、A/C、A/A表型频率分别为:0.7255、0.2745、0,对照组分别为0.7521、0.2397、0.0082;葡萄膜炎组TNFα-863 A、TNFα-863 C基因频率分别为:0.8719、0.1281,对照组分别为:0.8627、0.1373;TNFα-863三种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在葡萄膜炎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TNFα-863 C/A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肿瘤坏死因子α-863 C/A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挑合整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栋 罗良平 +3 位作者 洪衍波 陈大典 蔡明雪 郭风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观察针挑合整脊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3例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针挑整脊组(47例)和西药组(46例)。针挑整脊组针挑主点颈2神经点、颈5神经点等,并结合整脊手法;西药组口服... 目的:观察针挑合整脊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3例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针挑整脊组(47例)和西药组(46例)。针挑整脊组针挑主点颈2神经点、颈5神经点等,并结合整脊手法;西药组口服柳氮磺胺嘧啶。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和肿胀积分值、关节功能及Keitel试验变化和血沉、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针挑整脊组有效率为95.8%,显效率为68.1%,西药组分别为78.3%、23.9%,针挑整脊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针挑合整脊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不仅疗效明显,而且远期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治疗 挑治 手法 捏脊 手法 脊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挑加神经点注射治疗不育症患者精子异常126例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栋 罗劲祥 +2 位作者 蔡明雪 郭凤莲 章岳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9-71,共3页
目的 :观察针挑加神经点注射治疗不育症患者精子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精液分析、性激素测定确诊为内分泌性不育者 189例 ,随机分为 2组 ,进行治疗前后FSH、LH、Tes、PRL和E2检测指标对照 ,两组间疗效比较 ;针挑加神经点 (穴 )注... 目的 :观察针挑加神经点注射治疗不育症患者精子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精液分析、性激素测定确诊为内分泌性不育者 189例 ,随机分为 2组 ,进行治疗前后FSH、LH、Tes、PRL和E2检测指标对照 ,两组间疗效比较 ;针挑加神经点 (穴 )注射分别对精子 (液 )少、精子活率 (力 )低和畸形精子多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组以针挑骶丛神经点 (双 )为主 ,加注射戈那瑞林 (LuteinizingHormoneRe leasingHormone ,LHRH)为辅 ;对照组为单纯注射LHRH。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6 83%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治疗前后内分泌指标变化两组间的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针挑疗法具有明显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对内分泌性的少精子 (液 )与精子活率 (力 )低疗效显著 ,改进了过去单靠LHRH脉冲泵液操作 ,治疗难度大、疗程长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异常 内分泌性不育 针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卵巢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OVCAR/DDP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高瑞萍 葛秀君 +2 位作者 蒋立艳 谢谦 王晓红 《新医学》 2012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建立人卵巢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OVCAR/DDP,并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顺铂(DDP)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人卵巢腺癌OVCAR细胞株的多药耐药细胞株OVCAR/DDP,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和群体倍增时间测定、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多药耐药性,蛋... 目的:建立人卵巢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OVCAR/DDP,并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顺铂(DDP)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人卵巢腺癌OVCAR细胞株的多药耐药细胞株OVCAR/DDP,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和群体倍增时间测定、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多药耐药性,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膜中P-糖蛋白表达水平,评价OVCAR/DDP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成功建立OVCAR/DDP多药耐药细胞株。与亲本细胞OVCAR相比,OVCAR/DDP生长速度减慢,倍增期延长,其对DDP的耐药指数是OVCAR细胞的19.80倍,且对多柔比星、氟尿嘧啶、紫杉醇有交叉耐药。OVCAR/DDP细胞的细胞膜P-糖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亲本细胞OVCAR(P<0.01)。结论:OVCAR/DDP细胞对DDP耐药性稳定,并呈现一定的多药耐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多药耐药 细胞株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炳洪 唐慧德 谢静锋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2期488-489,共2页
目的:了解分析我院门诊处方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门诊处方2011年9月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频率前4位是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刹,β-受体阻滞... 目的:了解分析我院门诊处方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门诊处方2011年9月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频率前4位是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刹,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单品种用药频率靠前的是硝苯地平、比索洛尔、贝那普利、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处方中单一用药比例为46.37%。联合用药达53.63%,其中二联占联合用药的74.75%。结论: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应用基本合理,符合当前的抗高血胝用药原则,临床应注意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高血压药 处方 用药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小儿多模式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周晓雪 戴载深 孙卫强 《现代医院》 2012年第S1期2-4,共3页
目的观察术后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于小儿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需术后镇痛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D1组),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D2组)。三组均采用双泵法行双盲... 目的观察术后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于小儿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需术后镇痛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D1组),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D2组)。三组均采用双泵法行双盲对照观察,各组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负荷剂量吗啡0.04 mg/kg硬膜外注射,C组、D1组、D2组A泵均采用罗帕卡因100 mg加吗啡2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持续输注吗啡2μg/(kg.h),PCA剂量2 ml,C组B泵用生理盐水泵注24 h;D1组B泵均采用右美托咪定0.2μg/(kg.h)持续静脉泵注24 h,D2组采用右美托咪定0.4μg/(kg.h)持续静脉泵注24 h,分别记录术后各时点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麻醉药物使用量,记录患儿对镇痛效果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D1、D2组术后4 h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总体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24 h内D1、D2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在整个PCA期间恶心呕吐C组2例(10%),D1组0例,D2组1例(5%),皮肤瘙痒C组1例(5%)、D1、D2均为0例,过度镇静D2组1例(5%),三组均无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儿术后自控硬膜外联合静脉右美托咪定多模式镇痛可以减少硬膜外吗啡使用量,提高患儿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小儿 PCEA 多模式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100B、NSE和MBP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绍文 曹国彬 +1 位作者 李波 陈晞 《广州医药》 2007年第3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NSE和MB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0名健康人和146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NSE和MBP水平。结果146例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血清S100B、NSE和MBP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NSE和MB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0名健康人和146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NSE和MBP水平。结果146例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血清S100B、NSE和MBP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不同组别颅脑外伤患者血清S100B、NSE和MBP水平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颅脑损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S100B、NSE和MBP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清S100B、NSE和MBP检测可作为诊断早期脑损伤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B NSE MBP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丙泊酚在全麻拔管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学成 占海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503-505,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丙泊酚在全麻拔管期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全麻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Ⅰ组)于手术结束达到拔管条件,静脉注射丙泊酚1mg·kg-1,2min后吸痰拔管;对照组(Ⅱ组)达到拔管条件,不予镇静,吸痰... 目的:观察小剂量丙泊酚在全麻拔管期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全麻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Ⅰ组)于手术结束达到拔管条件,静脉注射丙泊酚1mg·kg-1,2min后吸痰拔管;对照组(Ⅱ组)达到拔管条件,不予镇静,吸痰后拔除气管导管。观察各组拔管前5min、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呛咳反应、拔管后清醒时间、拔管知晓率。结果:Ⅰ组拔管期MAP、HR值较稳定,与拔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时MAP、HR较拔管前均明显增加(P<0.01或P<0.05)。Ⅰ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明显长于Ⅱ组(P<0.05),Ⅱ组重度呛咳反应发生率、拔管知晓率较Ⅰ组明显增高(P<0.01或P<0.05)。结论:小剂量丙泊酚可用于抑制全麻拔管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拔管 丙泊酚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联合成像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亮 谭理连 +5 位作者 陈汉威 黄益 梁锦发 李沛杰 陈丽颜 廖凤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4期63-65,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联合成像技术方法。材料与方法 14例肾结石、1例外伤肾破裂、5例正常人行16层螺旋CT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联合成像检查。采用MIP和VR进行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三维成像。结果 19例MIP、VR图像能同时清...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联合成像技术方法。材料与方法 14例肾结石、1例外伤肾破裂、5例正常人行16层螺旋CT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联合成像检查。采用MIP和VR进行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三维成像。结果 19例MIP、VR图像能同时清晰显示肾动脉1~3级分支及肾盂、肾盏形态,其中图像质量优秀6例,占30%,良好13例,占65%,差1例,占5%。同层面腹主动脉平均CT值332±58Hu,肾动脉主干CT值289±46Hu,肾盂CT值1116±309Hu,肾皮质CT值167±23Hu,肾髓质CT值87±12Hu,肾集合系、肾动脉及肾实质三者之间的密度差异能形成对比度较高的清晰图像。结论采取2次对比剂团注后1次增强扫描,16层螺旋CT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联合成像技术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肾集合系统 肾动脉 联合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其后代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剑虹 胡冬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721-723,共3页
关键词 妊高征 胎儿 宫内生长迟缓 高血压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迁及其影响的思考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晓红 刘革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1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剖宫产率 手术指征 围产儿死亡率 剖宫产术后感染 变迁 产后出血率 新生儿肺炎 麻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龚晓薇 熊龙根 薛志雄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8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的临床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浆BNP水平;选择住院临床明确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2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两组,NYHAⅠ~Ⅱ级18例,NYHAⅢ~Ⅳ级34例,以...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的临床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浆BNP水平;选择住院临床明确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2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两组,NYHAⅠ~Ⅱ级18例,NYHAⅢ~Ⅳ级34例,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45%作为心功能不全诊断的标准,并以40例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血浆BNP浓度与其NYHA心功能不全的分级密切相关;且经抗心衰治疗2周,NYHA分级Ⅱ、Ⅲ、Ⅳ级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是判断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和进行危险分层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BNP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护理模式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祝小燕 肖江平 +1 位作者 陈少玲 林海英 《淮海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411-412,共2页
目的观察自我护理模式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过程的作用。方法将366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骨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将自我护理模式贯穿于常规护理的全过程,提供了部分、完全补偿性护理及健康教育,满足不同病情患者对... 目的观察自我护理模式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过程的作用。方法将366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骨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将自我护理模式贯穿于常规护理的全过程,提供了部分、完全补偿性护理及健康教育,满足不同病情患者对护理的需要。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和家庭对疾病有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的知晓率、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将自我护理模式应用于下肢骨折,不仅能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加速了机体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自我护理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40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龚国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8-448,共1页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电针治疗 双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珊瑚羟基磷灰石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耀武 于绍斌 +2 位作者 蔡亚夫 陈建强 戎利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3-525,共3页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不同剂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影响。方法48只兔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6只;构建桡骨骨缺损模型;缺损区均植入CHA;A、B、C组分别每目局部持续注射TGF—B10、20、200n...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不同剂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影响。方法48只兔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6只;构建桡骨骨缺损模型;缺损区均植入CHA;A、B、C组分别每目局部持续注射TGF—B10、20、200ng,连续4周;术后2、4、8、16周切取植入物,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并应用Lane—Sandhu评分标准对各组植入物手术后16周进行组织学和X-线影像评分,并检测各组桡骨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手术后16周,A、B、C组影像学评分分别为(1.50、1.91、4.80)、骨愈合质量评分(0.51、0.88、1.70)、骨皮质重塑及改建评分(O.50、0.82、2.39)、新骨形成评分(0.00、1.22、4.56),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6周,生物力学检测:A、B、C组最大载荷(N)分别为(180.14、251.17、273.20),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刚性(N/mm)(348.83、549.18、689.19),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应用TGF-β1可加速CHA修骨缺损的修复,且具有明显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生物材料 转化生长因子-Β1 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