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生物学在多糖结合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叶精勤 黄文华 +2 位作者 潘超 朱力 王恒樑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52,共15页
由于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人工设计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对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结构也更为复杂的糖类物质进行精准设计合成,也将是合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一种基于细菌寡糖转移酶体系的蛋白多糖偶联技术... 由于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人工设计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对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结构也更为复杂的糖类物质进行精准设计合成,也将是合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一种基于细菌寡糖转移酶体系的蛋白多糖偶联技术发展迅速,已被广泛应用于病原细菌多糖结合疫苗的生物合成制备。本文综述了该技术体系中的寡糖转移酶元件、载体蛋白元件、异源多糖抗原合成线路以及工程菌株改造等核心关键模块的最新研究进展。使用生物活体系统,发酵生产多糖结合疫苗,具有产物均一性好、步骤简便、绿色环保等优势,是一种亟待发展的新兴技术,同时也存在一些技术细节需要完善。未来,寡糖转移酶的定向进化、纳米颗粒型蛋白载体的应用、多糖合成基因的组合重排、工程菌株的代谢途径优化,将有望进一步促进多糖结合疫苗的生物合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合成生物学 多糖结合疫苗 蛋白多糖偶联技术 寡糖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弧菌溶血素诱导血小板活化的机制分析
2
作者 王妍 凤梓涵 +4 位作者 王亚茹 李世青 陈鑫 王景林 袁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2,共9页
目的评价创伤弧菌分泌型外毒素-溶血素(VVH)是否能激活血液重要免疫细胞-血小板,探索VVH活化血小板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转录组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创伤弧菌感染后是否引起小鼠血小板活化,再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VVH是否为... 目的评价创伤弧菌分泌型外毒素-溶血素(VVH)是否能激活血液重要免疫细胞-血小板,探索VVH活化血小板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转录组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创伤弧菌感染后是否引起小鼠血小板活化,再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VVH是否为血小板活化的主要刺激元,然后制备天然表达的VVH毒素,通过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法评价胞外和胞内钙离子信号抑制剂对VVH活化血小板的影响;最后通过体内实验分析VVH在创伤弧菌感染早期的免疫激活作用。结果VVH是创伤弧菌培养上清中引起血小板活化的主要刺激元。天然VVH可诱导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表达量的增加、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复合体(PNC)的形成、血小板微囊泡的释放。其激活机制可能与VVH成孔依赖性的Ca^(2+)-钙调素(CaM)-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信号通路有关,从而引起血小板α-颗粒物的释放和血小板的级联激活。在创伤弧菌灌胃感染的酒精性肝病(ALD)小鼠模型中,VVH与血小板的活化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在创伤弧菌感染早期,VVH是机体内激活血小板的重要分子,其诱导机体血小板活化可能与致病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溶血素(VVH) 血小板 P-选择素(CD62P) 酒精性肝病(A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鑫 武永祥 +7 位作者 冷昱 李佳宸 王超杰 袁义美 王震 张兰 黎浩 刘玮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62-1073,共12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其病原体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人际传播引发...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其病原体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人际传播引发的SFTS聚集性疫情在国内外均有报道,人们重点关注了人际传播的感染途径,然而SFTS聚集性疫情和病毒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却未见报道。本文主要报道了2022~2023年河南省信阳市发生的两起SFTS聚集性疫情,探讨了SFTSV出现人际传播感染的可能途径,并对SFTS聚集性疫情与病毒基因型进行了关联分析。通过4例确诊患者的病毒序列分析,发现两起聚集性疫情中的2组SFTSV分别聚集在隶属于不同基因型的两个分支。将本研究病毒序列与GenBank中获得的SFTS聚集性疫情报道过的病毒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发现人际传播病例报道的SFTSV涉及3种基因型,提示SFTS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可能和病毒基因型无明显关联。本研究表明血液接触感染可能是SFTS聚集性疫情发生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揭示SFTS聚集性疫情的人际传播链提供了遗传学证据,为SFTS的人际传播防控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蜱传疾病 人际传播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mRNA技术,推动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
4
作者 秦成峰 王奇慧 高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4783-4786,共4页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信使核糖核酸(mRNA)从一个朴素的科学概念,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疫苗产品.新冠mRNA疫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接种,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目前,mRNA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疫苗、抗体与蛋白替代疗法、基因编辑等生物医药领域.全...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信使核糖核酸(mRNA)从一个朴素的科学概念,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疫苗产品.新冠mRNA疫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接种,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目前,mRNA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疫苗、抗体与蛋白替代疗法、基因编辑等生物医药领域.全球多国正进行多项相关临床试验,几乎涵盖了肿瘤、传染病、血液系统疾病、罕见病等各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血液系统疾病 临床试验 人的生命 生物医药 基因编辑 替代疗法 传染病
原文传递
“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下的mRNA疫苗研发 被引量:2
5
作者 叶青 秦成峰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20,共11页
“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简称PHEIC)是指疾病的国际传播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卫生风险,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同寻常事件。迄今为止,世界卫生组织(WHO)一共宣布了7次PHEIC,包括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脊髓灰质炎、寨卡、... “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简称PHEIC)是指疾病的国际传播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卫生风险,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同寻常事件。迄今为止,世界卫生组织(WHO)一共宣布了7次PHEIC,包括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脊髓灰质炎、寨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猴痘疫情。疫苗是应对传染病疫情的有力武器,合成生物学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疫苗存在的难点问题和技术瓶颈,为病毒性传染病防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尤其是mRNA疫苗作为下一代疫苗研发的平台技术,具有安全性强、有效性良好、研发周期短、易规模化生产、易扩大产能等特点,在应对新突发传染病疫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新冠mRNA疫苗已正式获批上市,针对流感、寨卡和猴痘病毒的多款mRNA疫苗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埃博拉mRNA疫苗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而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尚无mRNA疫苗研究的报道。本文就历次PHEIC应对中mRNA疫苗的研发进展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评述,同时对mRNA疫苗应对PHEIC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了展望和讨论。结合合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技术对mRNA分子设计、高效递送以及疫苗生产和储存运输等进行优化,有望进一步提高mRNA疫苗的有效性和可及性。综上,尽管尚无法预知下一次PHEIC何时会出现,但当下一次PHEIC出现时,mRNA疫苗技术一定会成为人类防范PHEIC的有力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mRNA疫苗 病毒性传染病 流感病毒 埃博拉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寨卡病毒 新冠病毒 猴痘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氟甲醚菊酯对白纹伊蚊的空间驱避效果研究
6
作者 杜雨彤 蔡京虹 +6 位作者 周宁馨 刘庆 谢静文 王明 尹紫鸽 张恒端 赵彤言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目的观察白纹伊蚊在三节管中对避蚊胺和四氟甲醚菊酯的反应,评价四氟甲醚菊酯的空间驱避效果。方法参考HITSS装置结构和原理仿制三节管,观察三节管内白纹伊蚊对四氟甲醚菊酯和避蚊胺两组物质的行为反应,评价四氟甲醚菊酯对白纹伊蚊的空... 目的观察白纹伊蚊在三节管中对避蚊胺和四氟甲醚菊酯的反应,评价四氟甲醚菊酯的空间驱避效果。方法参考HITSS装置结构和原理仿制三节管,观察三节管内白纹伊蚊对四氟甲醚菊酯和避蚊胺两组物质的行为反应,评价四氟甲醚菊酯对白纹伊蚊的空间驱避效果。结果在三节管评价装置内,白纹伊蚊在空白条件下无驱避反应(P>0.05),1.0%~50.0%避蚊胺对白纹伊蚊具有驱避效果(P<0.05),0.0035%~0.0050%四氟甲醚菊酯具有驱避效果(P<0.05),0.0050%四氟甲醚菊酯与20%避蚊胺的驱避效果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999)。结论0.0035%~0.0050%四氟甲醚菊酯具有良好的白纹伊蚊空间驱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空间驱避 四氟甲醚菊酯 避蚊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感染样本宏基因组检测平台评估与流程优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彭鑫 范航 +7 位作者 崔梦楠 林磊 裴广倩 王云飞 左秀娟 方小凤 郭彦 崔玉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28-934,共7页
目的比较MGISEQ-2000、Illumina NextSeq 2000和Ion GeneStudio S5 Plus三种宏基因组测序平台之间的性能差异。同时,针对血流感染样本微生物浓度低的问题,对痕量样本测序流程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上述3种测序平台对DNA标准品和模拟样本进... 目的比较MGISEQ-2000、Illumina NextSeq 2000和Ion GeneStudio S5 Plus三种宏基因组测序平台之间的性能差异。同时,针对血流感染样本微生物浓度低的问题,对痕量样本测序流程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上述3种测序平台对DNA标准品和模拟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分析原始数据质量、对微生物的检出能力等,比较3种平台之间存在的系统差异。同时通过在建库过程中加入外源核酸的方法,优化痕量样本的测序准确性及可靠性。结果在单批次数据量产出、碱基质量方面,MGISEQ-2000高于其它两种平台。在重复reads比例方面,Illumina NextSeq 2000最低,Ion GeneStudio S5 Plus最高,各平台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在测序均一性方面,MGISEQ-2000高于Illumina NextSeq 2000,两者均高于Ion GeneStudio S5 Plus。在微生物检出能力方面,MGISEQ-2000表现出显著优势(P<0.001)。随着菌液浓度降低,差异逐渐减小。在单批次运行时间方面,Ion GeneStudio S5 Plus最短。此外,针对DNA含量≤0.05 ng的痕量样本,实验组(加入外源核酸)比对到的reads数高于对照组(不加外源核酸),倍数为11.09±8.03。结论不同测序平台各有优缺点,实验者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测序平台。同时,加入外源核酸,可有效提高微生物的检出效率,为后续结果评估和临床诊断提供更佳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ISEQ-2000 Illumina NextSeq 2000 Ion GeneStudio S5 Plus mNGS 痕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驯化时长对埃及伊蚊肠道菌群的影响
8
作者 韩宛蓉 姜玉庭 +4 位作者 郭晓霞 熊丽 邢丹 赵彤言 李靖 《中国热带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9-1286,共8页
目的研究实验室驯化时长对蚊虫肠道菌群的影响,揭示肠道微生物的变化规律,更系统地阐明蚊虫肠道微生物与虫媒病原体传播、蚊虫抗药性的关系,为微生物与蚊虫相互作用提供新见解。同时了解不同蚊虫地理株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为后续肠道微生... 目的研究实验室驯化时长对蚊虫肠道菌群的影响,揭示肠道微生物的变化规律,更系统地阐明蚊虫肠道微生物与虫媒病原体传播、蚊虫抗药性的关系,为微生物与蚊虫相互作用提供新见解。同时了解不同蚊虫地理株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为后续肠道微生物功能研究选择合适的种群提供参考。方法对实验室养殖不同时长的5株埃及伊蚊中肠微生物进行细菌核糖体16S全长扩增与宏基因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5株蚊虫携带微生物的组成、丰度、多样性和相关性,并对比了不同样本中对蚊虫生长发育、病原体传播和抗药性有重要作用的特定细菌的含量。结果实验室驯化养殖时间较短的ML和CJ株多样性指数高于养殖时间更长的DB和SA株。所有蚊虫中肠携带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在属水平,MH、DB和SA株埃及伊蚊携带的细菌较单一,主要为西地西菌(Cedecea)和亚细亚菌(Asaia),而养殖时间短的2个地理株ML和CJ携带的细菌种类更丰富,各菌比例更均衡。结论在实验室条件下,随着养殖时间增长,蚊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会降低,对蚊虫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的细菌会被保留,其比例会逐渐增大,其他大部分细菌比例会减少甚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伊蚊 肠道微生物 宏基因组
原文传递
MHC功能及其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曹湘雯 李敏 +3 位作者 殷琦 韩雪莲 王原 赵光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60,共10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与机体免疫调节密切相关,不仅具有遗传多态性,而且MHC限制性存在种属差异。人类的MHC被称为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小鼠MHC则被称为H-2。构建人源化...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与机体免疫调节密切相关,不仅具有遗传多态性,而且MHC限制性存在种属差异。人类的MHC被称为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小鼠MHC则被称为H-2。构建人源化MHC转基因小鼠模型是突破MHC种属差异并模拟人体免疫应答特征的重要策略。MHC转基因小鼠主要分为MHCⅠ或MHCⅡ单转基因小鼠模型和MHCⅠ与MHCⅡ双转基因小鼠模型。HLAⅠ类转基因小鼠模型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目前采取敲除H-2Kb和H-2Db或者敲除鼠源β2m的策略来消除内源的H-2Ⅰ类分子对HLAⅠ类分子的竞争性抑制;HLAⅡ类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则是将鼠源β链敲除,转入HLAⅡ类基因。随着构建策略的优化,MHC转基因小鼠模型被应用于表位疫苗研发、肿瘤治疗及疾病遗传关联研究中,成为临床前试验的有力工具。本文对MHC转基因小鼠模型相关资料进行了总结,概述了MHC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策略及其在疫苗研发、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小鼠模型 免疫 表位疫苗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耐药检测技术进展
10
作者 沈奎灵 闫会敏 +1 位作者 李林 李韩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53-1359,共7页
艾滋病病毒已在全球肆虐40多年,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极大压力,时至今日艾滋病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一道医学难题。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AART)是艾滋病治疗的首选方案,已为众多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带来巨大福祉,... 艾滋病病毒已在全球肆虐40多年,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极大压力,时至今日艾滋病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一道医学难题。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AART)是艾滋病治疗的首选方案,已为众多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带来巨大福祉,并为减缓艾滋病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这一方案的全面推广与应用,HIV-1耐药性也日益突出。HIV-1耐药性是影响临床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进行HIV-1耐药性检测,对抗病毒药物的优化与选择、降低传播性耐药发生与防控十分重要。HIV-1耐药检测方法众多,因应用场景不同而方法各异,本文汇总国内外众多文献资料,就HIV-1耐药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IV-1耐药检测 基因型耐药检测 表型耐药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武威地区蜱类携带潜在新病毒的宏转录组研究
11
作者 杨佶虎 黄琳 +3 位作者 刘顺帅 黄爱霞 刘义文 江佳富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24年第4期216-223,共8页
目的 监测甘肃省蜱类自然携带病毒状况,明确丝绸之路经济带蜱媒病毒病传播风险。方法 选择甘肃省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交汇的武威地区为样点,采集游离及寄生蜱样本,经形态鉴定后利用宏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病毒组数据,进而组装病... 目的 监测甘肃省蜱类自然携带病毒状况,明确丝绸之路经济带蜱媒病毒病传播风险。方法 选择甘肃省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交汇的武威地区为样点,采集游离及寄生蜱样本,经形态鉴定后利用宏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病毒组数据,进而组装病毒序列并进行注释。依据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探索蜱类自然携带病毒的多样性,发现潜在新病毒。结果 共获得武威地区蜱类3属5种98只,包括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s、草原革蜱D.nuttalli、盾糙璃眼蜱Hy.scupense和柯洛宁血蜱Haemaphysalis kolonini。从中获得丰度最高的为楚病毒科(Chuviridae)的芈病毒属Mivirus;内罗病毒科(Nairoviridae)正内罗病毒属Orthonairovirus和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次之。组装后序列比对为博乐蜱病毒1(Bole tick virus 1)、博乐蜱病毒3(Bole tick virus 3)、昌平蜱病毒1(Changping tick virus 1)、泰顺蜱病毒(Taishun tick virus)序列。同时,发现一种新的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病毒成员,与最接近的未定种黄病毒相似度为96.92%,暂命名为“类博乐蜱病毒4(Bole-like tick virus 4)”,有待进一步分离和鉴定。结论 甘肃省蜱类携带多种蜱媒病毒,可能存在新病毒,应持续、有效地开展监测和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转录组 蜱媒病毒 甘肃 类博乐蜱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亨尼帕病毒编码蛋白的特征及致病机制
12
作者 汪芳洲 谭凌云 +2 位作者 李燕 谷宏婧 王慧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02-3811,共10页
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HNV)是一类重要的新发人兽共患病原,经接触、口鼻传播感染可引发呼吸、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率高达75%。HNV属于副黏病毒科单股负链RNA包膜病毒,随着环境变化,新的亚型不断涌现,传播范围逐渐扩大,严重威胁全球公共... 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HNV)是一类重要的新发人兽共患病原,经接触、口鼻传播感染可引发呼吸、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率高达75%。HNV属于副黏病毒科单股负链RNA包膜病毒,随着环境变化,新的亚型不断涌现,传播范围逐渐扩大,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然而,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预防疫苗及治疗药物也未上市,引起WHO高度关注,HNV疫苗与药物研发列入需要紧急研发蓝图清单。本文通过对HNV的病原学特征、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致病机制进行总结,为研制有效干预HNV感染的药物和疫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尼帕病毒 病原学 编码蛋白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载双层抗原蛋白的CS-PLGA制剂制备及其表征鉴定
13
作者 郑蕊 杨晓岚 +1 位作者 王慧 罗德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3-1218,共6页
目的制备运载双层抗原的CS-PLGA微球制剂,并对其进行相关表征鉴定。方法通过复乳法结合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多孔微球后,在4℃水浴条件下装载抗原,利用抗原浓度梯度介导的物理扩散促进抗原进入微球内部,并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微球外表面,... 目的制备运载双层抗原的CS-PLGA微球制剂,并对其进行相关表征鉴定。方法通过复乳法结合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多孔微球后,在4℃水浴条件下装载抗原,利用抗原浓度梯度介导的物理扩散促进抗原进入微球内部,并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微球外表面,形成内外双层抗原运载。根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材料玻璃转化温度这一特性,促进多孔微球表面孔道在48℃条件下发生愈合,使其形成闭合的微球制剂,再将得到的微球制剂与壳聚糖溶液混悬镀层,进行阳离子修饰,逆转微球表面负性电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粒度仪等检测微球形态、粒径分布和电位变化,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抗原是否装载至微球制剂中,采用荧光标记的BSA和荧光标记的PLGA材料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抗原装载后的分布情况,通过BCA法检测微球制剂的包封率和载药率。结果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结果显示多孔微球成孔良好,粒径大小为(73.94±0.81)nm,多分散性指数为0.038±0.004。Zeta电位由负转正说明壳聚糖已被成功镀层至微球表面。经过SDS-PAGE、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证实BSA已被成功运载。经micro BCA试剂盒检测后多孔微球包封率为(3.01±0.04)%,载药率为(1.50±0.02)%。结论成功制备得到运载双层抗原的CS-PLGA制剂,为后续缓控释制剂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壳聚糖 多孔微球 抗原装载 自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痘自组装纳米颗粒候选疫苗的制备及免疫应答特征研究
14
作者 谭凌云 王慧 +4 位作者 杨晓岚 汪芳洲 李燕 罗德炎 谷宏婧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制备自组装纳米颗粒猴痘候选疫苗并研究其免疫应答特征,为其疫苗设计提供可参考的试验数据。方法 利用原核系统表达纯化抗原蛋白A29L-SpyTag和骨架蛋白Mi3-SpyCatcher,化学组装制备纳米颗粒A29L-Mi3,皮下免疫小鼠,通过EL...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制备自组装纳米颗粒猴痘候选疫苗并研究其免疫应答特征,为其疫苗设计提供可参考的试验数据。方法 利用原核系统表达纯化抗原蛋白A29L-SpyTag和骨架蛋白Mi3-SpyCatcher,化学组装制备纳米颗粒A29L-Mi3,皮下免疫小鼠,通过ELISA测定抗体效价、空斑试验测定抗体中和、流式细胞术测定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情况,并描述其免疫应答特征。结果 成功制备A29L-Mi3纳米颗粒,颗粒呈中空笼状均匀分布,其粒径平均为(29±0.19) nm。A29L-Mi3纳米颗粒候选疫苗联合SP01佐剂后,中和抗体效价强于A29L蛋白候选疫苗,且A29L-Mi3纳米颗粒候选疫苗免疫2次即能够获得免疫3次相近滴度的中和抗体。A29L-Mi3纳米颗粒候选疫苗激活的小鼠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水平高于A29L蛋白候选疫苗。结论 成功体外组装制备出结构均一的A29L-Mi3蛋白纳米颗粒,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联合SP01佐剂后中和能力提高,为免疫程序的优化提供参考数据。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均高于单独的A29L蛋白,为猴痘疫苗的设计与研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抗原A29L 自组装纳米颗粒疫苗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疫耶尔森菌LPS结构变异机制及其免疫逃逸功能研究进展
15
作者 冯文静 张源 杜宗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0-866,共7页
鼠疫是鼠疫耶尔森菌(以下简称鼠疫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菌不仅能编码多种毒力因子破坏宿主免疫信号传导,还能修饰其脂多糖的结构,逃逸宿主免疫监视并强烈抑制宿主的免疫响应,是其高致病性形成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鼠疫菌... 鼠疫是鼠疫耶尔森菌(以下简称鼠疫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菌不仅能编码多种毒力因子破坏宿主免疫信号传导,还能修饰其脂多糖的结构,逃逸宿主免疫监视并强烈抑制宿主的免疫响应,是其高致病性形成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鼠疫菌LPS缺乏O抗原,脂质A结构也具有特殊的温度转换调控机制,在不同温度下可形成具有不同数目酰基侧链的脂质A,在其逃逸宿主固有免疫识别和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鼠疫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生物合成调控、结构变异及其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研究病原菌利用LPS结构修饰逃避宿主固有免疫防御的分子机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菌 脂多糖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i的贝氏柯克斯体dotB基因沉默
16
作者 周春雨 赵明亮 +7 位作者 程如熹 张珊 李娜娜 于永慧 欧阳譞 焦俊 熊小路 张家宁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更简便快捷地研究贝氏柯克斯体基因功能。方法基于CRISPRi原理构建携带化脓链球菌dCas9的重组质粒,将靶向贝氏柯克斯体dotB基因的sgRNA序列插入重组质粒中并将质粒经电转化导入贝氏柯克斯体,利用脱水四环素(aTC)诱导dCas9表达以抑... 目的更简便快捷地研究贝氏柯克斯体基因功能。方法基于CRISPRi原理构建携带化脓链球菌dCas9的重组质粒,将靶向贝氏柯克斯体dotB基因的sgRNA序列插入重组质粒中并将质粒经电转化导入贝氏柯克斯体,利用脱水四环素(aTC)诱导dCas9表达以抑制贝氏柯克斯体dotB基因的转录,从而建立基于CRISPRi系统的贝氏柯克斯体基因沉默技术。结果在aTC诱导下,该CRISPRi系统中dCas9可正常表达,dotB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被抑制,dotB表达抑制后贝氏柯克斯体胞内生长繁殖水平降低。结论成功建立起基于CRISPRi的贝氏柯克斯体的基因沉默技术,为研究贝氏柯克斯体特定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柯克斯体 沉默 CRISPRi dCas9 Dot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蜱类对寄主气味的信息感应和蜱类信息素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
17
作者 刘智通 吴家红 孙毅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3-64,共12页
蜱是一种重要的媒介节肢动物,能够传播多种病原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威胁公共健康。蜱类的危害与其释放的信息素以及相关的化学感应行为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蜱类对寄主的气味感知、信息素的种类、化学感觉机制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等... 蜱是一种重要的媒介节肢动物,能够传播多种病原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威胁公共健康。蜱类的危害与其释放的信息素以及相关的化学感应行为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蜱类对寄主的气味感知、信息素的种类、化学感觉机制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同时展望了其对蜱综合防治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蜱的防治提供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素 信息感应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PCR检测白纹伊蚊携带Wolbachia分型及密度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8
作者 熊易平 周宁馨 +7 位作者 梁国锐 李建航 李博 韩宛蓉 邢丹 郭晓霞 姜玉庭 赵彤言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目的白纹伊蚊天然携带A与B亚组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这种共生菌能够通过抑制宿主传播病毒能力或降低宿主种群密度来控制虫媒疾病传播,且这种作用强度与其密度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准确检测蚊虫携带Wolbachia分型与密度的方法。... 目的白纹伊蚊天然携带A与B亚组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这种共生菌能够通过抑制宿主传播病毒能力或降低宿主种群密度来控制虫媒疾病传播,且这种作用强度与其密度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准确检测蚊虫携带Wolbachia分型与密度的方法。方法克隆白纹伊蚊携带Wolbachia的wsp基因并测序,在w AlbA与w AlbB wsp基因的非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qPCR检测方法。结果该方法灵敏性和特异性良好,两亚组Wolbachia无交叉反应。利用该方法检测不同浓度四环素处理后蚊虫携带Wolbachia密度下降程度,确定最适四环素处理浓度为0.1 mg/mL。结论本方法的建立为研究Wolbachia在蚊虫生理生殖和天然免疫方面的作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沃尔巴克氏体 qPCR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贝虫生活史研究进展
19
作者 罗智 江佳富 +1 位作者 孙毅 杜春红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24年第4期251-256,共6页
巴贝虫是以红细胞为目标的细胞内寄生原虫,隶属于梨形虫科(Piroplasmidae)巴贝虫属Babesia,通过蜱叮咬、输血、器官移植、母体胎盘等途径传播,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巴贝虫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从无症状到致命性器官衰竭,复... 巴贝虫是以红细胞为目标的细胞内寄生原虫,隶属于梨形虫科(Piroplasmidae)巴贝虫属Babesia,通过蜱叮咬、输血、器官移植、母体胎盘等途径传播,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巴贝虫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从无症状到致命性器官衰竭,复杂多样。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医学媒介生物不断扩展分布范围,虫媒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巴贝虫病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对其在宿主和媒介寄生过程中生活史各阶段的致病机制、在蜱体内的发育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贝虫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病多渠道监测预警数据与模型技术研究进展
20
作者 郭玉清 连怡遥 +6 位作者 吴彦霖 李开明 郑亚明 彭志行 方立群 李中杰 王丽萍 《疾病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7,共8页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据科学的快速进步,传染病监测预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应用机遇。这些技术应用于及时发现疫情、实时跟踪传播动态、预测发展趋势等方面,在有效应对和快速控制新发传染病暴发和流行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据科学的快速进步,传染病监测预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应用机遇。这些技术应用于及时发现疫情、实时跟踪传播动态、预测发展趋势等方面,在有效应对和快速控制新发传染病暴发和流行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多渠道数据源在国内外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并深入探讨了主要预警模型的典型应用场景和优缺点,旨在为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提供技术和模型支撑,推动传染病防控工作更深入地向信息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多渠道监测 数据获取 预警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