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兰州鲶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 1
-
-
作者
冯志云
康鹏天
刚洁
李姣蓉
高文慧
-
机构
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
白银区伽佰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甘肃伽隆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甘肃欧卓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出处
《中国水产》
2025年第1期36-37,共2页
-
基金
黄河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兰州鲶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集成示范研究(GNKJ-2021-54)。
-
文摘
兰州鲶,又叫“黄河鲶”,已列入国家重点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名录,兰州鲶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区设立在甘肃省刘家峡。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兰州鲶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生物学、遗传多样性、病害防治以及养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旨在为兰州鲶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文献资料
种质资源保护区
繁殖生物学
水生生物
系统梳理
病害防治
保护名录
形态特征
-
分类号
S965.128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西北高原地区兰州鲇集约化养殖模式
- 2
-
-
作者
冯志云
李心怡
张永睿
马玲玲
康鹏天
-
机构
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
白银区伽佰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甘肃伽隆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兰州市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1期50-52,共3页
-
基金
黄河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兰州鲇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示范研究(GNKJ-2021-54)。
-
文摘
本研究是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以兰州鲇苗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苗种和不同比例苗种混养对比试验方法,开展兰州鲇苗种混养模式的技术研究,以达到高产高效的效果。试验在白银区伽佰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5号池塘进行应用研究,水源采用黄河水。本研究得出兰州鲇鱼种与花白鲢以“80:20”比例混养,再套20克/尾的鲫鱼苗100尾/亩,这样兰州鲇苗种成活率可达90%以上,亩产产量较其他模式可提高5%,目前在国内外公开文献中未见相同报道。
-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西北高原
兰州鲇
花白鲢
白银区
鲫鱼苗
混养
苗种
-
分类号
S965.21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兰州鲇现配现用精液稀释液试验研究
- 3
-
-
作者
康鹏天
冯志云
王全意
高祥云
孙永艳
-
机构
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
白银市白银区伽佰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甘肃伽隆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靖远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
出处
《科学养鱼》
2024年第6期78-80,共3页
-
基金
黄河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兰州鲇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示范研究(GNKJ-2021-54)。
-
文摘
兰州鲇别名黄河鲇、鲇鱼、土鲇,隶属于鲇形目、鲇科,是黄河上、中游重要的土著名优经济鱼品种。黄河甘肃段是兰州鲇的原产地和主要的栖息地,现因多种原因导致野生兰州鲇数量急剧减少,种质资源相对匮乏。兰州鲇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耐低温、耐低氧等生态习性。其肉质细嫩,富含各类营养成分,且肉质鲜美、无肌间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被誉为“黄河活人参”,市场前景广泛,是开发价值极大的黄河上游特色渔业资源。
-
关键词
精液稀释液
兰州鲇
渔业资源
不饱和脂肪酸
甘肃段
生态习性
鲇形目
原产地
-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