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森林资源现状及其消长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昆 冯宜明 李波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4年第3期37-40,136,共5页
文章根据1993年、2010年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森林资源调查对比结果,阐述了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森林资源现状,并对其森林资源消长情况作了分析,总结了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森林资源特点。
关键词 白龙江林业管理局 森林资源 消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天保工程岗位实施绩效工资考核工作研究——以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为例
2
作者 刘天泰 《吉林农业》 2017年第9期105-105,共1页
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于1952年建局,现有洮河、迭部、舟曲、白水江4个林业局及南华林场5个县级天保工程实施单位,下设23个国有林场。天保工程二期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规范工程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调动广... 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于1952年建局,现有洮河、迭部、舟曲、白水江4个林业局及南华林场5个县级天保工程实施单位,下设23个国有林场。天保工程二期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规范工程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笔者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工作质化、量化、时效化的原则,对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进度和时限列为绩效考核内容进行细致的研究,希望为建立绩效工资考核制度提供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保工程 岗位实施 绩效工资考核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林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涛 唐军 《中国林业经济》 2012年第4期32-33,49,共3页
通过对白龙江林区林业资源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表明,本区具有林业资源丰富,可利用价值高,资源分布较广的特点,为此要促进该区林业资源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以资源保护为主,动植物和林下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和管理相结合之路。
关键词 林业资源 可持续发展 白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技术在白龙江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昆 王会儒 +2 位作者 车宗菊 秦启元 何华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4期92-94,共3页
随着我国林业的发展,"3S"在林业领域的地位也日见突出,尤其是为探索FSY和SFM创造良好的条件。"3S"集成技术在白龙江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为白龙江林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3S 白龙江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舟曲林业局森林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红燕 《现代园艺》 2020年第9期203-204,共2页
通过对白龙江舟曲林业局森林资源调查可知:高等植物有134科510属1477种;其中苔藓植物16科21属30种,蕨类植物29科57属124种;裸子植物6科20属35种(包括变种),被子植物83科412属1288种。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在本林区均有分布。主要兽... 通过对白龙江舟曲林业局森林资源调查可知:高等植物有134科510属1477种;其中苔藓植物16科21属30种,蕨类植物29科57属124种;裸子植物6科20属35种(包括变种),被子植物83科412属1288种。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在本林区均有分布。主要兽类有2目21科50属65种;昆虫24目227科1369属2138种;鱼类4目6科24属37种;两栖爬行类2目2科4属8种;鸟类16目40科106属193种。天保工程实施以来,通过停止采伐、加强保护、造管并举等一系列措施,工程区森林植被恢复迅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舟曲林业局 资源现状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舟曲林业局森林资源结构与特征分析
6
作者 黄昆 奚淑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5期118-118,124,共2页
本文对白龙江舟曲林业局森林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森林资源总面积为106 189.6 hm^2,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主,两者合计占总林地的94.91%;森林覆盖率在46.45%~74.64%之间,其中沙滩林场最高,憨班林场最低;乔木林主要以松科和杨柳... 本文对白龙江舟曲林业局森林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森林资源总面积为106 189.6 hm^2,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主,两者合计占总林地的94.91%;森林覆盖率在46.45%~74.64%之间,其中沙滩林场最高,憨班林场最低;乔木林主要以松科和杨柳科等为优势种,占总乔木林的80%以上;灌木树种以小檗科、杨柳科和蔷薇科为主,占总灌木的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舟曲林业局 森林资源 结构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上游不同海拔森林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兴民 车克钧 +4 位作者 杨永红 王辉 马维维 王惠 黄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137,共7页
在白龙江上游迭部林区设置试验样地12个,对不同海拔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空间分异范围分别为:土壤 pH 值5.63~9.10,土壤有机质含量1.32~29.53%,土壤全量 N、P、K含量分别为0.11~3.13、0.47... 在白龙江上游迭部林区设置试验样地12个,对不同海拔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空间分异范围分别为:土壤 pH 值5.63~9.10,土壤有机质含量1.32~29.53%,土壤全量 N、P、K含量分别为0.11~3.13、0.47~4.79、8.70~14.70 g/kg,速效 N、P、K含量分别为43.80~625.96、0.85~17.13、43.80~625.96 mg/kg;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 pH 值增大,土壤有机质、速效 N、速效 P、速效 K 含量减小,土壤全 N、全K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全P含量在海拔3090 m以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在海拔3200 m以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与速效 N、速效P、速效K、全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 pH 值极显著负相关,与全K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全 N 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各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 pH 值、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速效 N、速效P、速效K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速效 N 含量与土壤速效P、速效K、全P、全K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速效P含量与全P含量、速效K含量与全 K 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PH 土壤养分 海拔 白龙江上游 迭部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强度对白龙江林区云杉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秦燕燕 蒋斌 +7 位作者 曹秀文 冯宜明 李丹春 杨萌萌 向梅 陈蓉 李波 车宗全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9-606,共8页
调查了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间伐后和未间伐的林分生长、林下植物和幼苗种类、数量、盖度及高度,采用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多样性分析,以探讨间伐强度对云杉人工林下植物多样... 调查了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间伐后和未间伐的林分生长、林下植物和幼苗种类、数量、盖度及高度,采用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多样性分析,以探讨间伐强度对云杉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保留木的生长显著优于对照区(P<0.05),林下植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不同间伐强度的林下植物多样性、丰富度、生物量和盖度等都显著高于对照区,且随间伐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幼苗密度、多样性、丰富度及其高度也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且幼苗在各个径级都有分布。幼苗与生境条件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和枯枝落叶层厚度是影响间伐林地幼苗生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强度 云杉人工林 植物多样性 幼苗 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干旱河谷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地理特征 被引量:40
9
作者 邱祖青 杨永宏 +2 位作者 曹秀文 孙培坚 孙学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19-125,共7页
基于历年植物区系调查和补点采集,对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地带木本植物区系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统计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地带木本植物计有59科、138属、269种、1亚种、26变种、2变型.组成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约有50余种... 基于历年植物区系调查和补点采集,对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地带木本植物区系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统计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地带木本植物计有59科、138属、269种、1亚种、26变种、2变型.组成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约有50余种.世界分布属、热带分布属和温带分布属分别占本区木本植物总属数的5.1%、31.3%和66.4%,植物区系整体具有明显的温带属性,在起源上也与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木本植物的个体和营养器官对干暖河谷生境具有多样化的适应形式,以落叶、植株矮化、减少叶面积、阻滞蒸散、枝叶刺化为主要适应途径.主要生长型为落叶阔叶小乔木和低矮落叶阔叶灌木,落叶树种占总种数的90.33%.叶级以小型叶为主,占总种数的57.99%,其次是微型叶和中型叶,分别占26.77%和10.78%.叶片质地多半为中生形态草质叶和以坚纸质叶和薄革质为主的旱生形态硬叶.很多种以叶片被毛或鳞片和枝叶刺化适应干旱生境.依据优势种原则将干旱河谷木本植物群落大致划分为38个群系,其中落叶阔叶灌丛有28个群系,是构成干旱河谷植被的主体,其次为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半灌木灌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木本植物 物种多样性 区系地理 白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林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汇功能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邱书志 薄乖民 +5 位作者 丁骞 王伟 汪淑筠 王少明 闫毓斌 赵亮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3,共6页
以白龙江林业管理局2010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为基础更新至2015年的资源数据,采用国家权威机构公布的社会公共数据,按照《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与碳储量评估》,参考白龙江森林生态站的观测数据,评估了白龙江林区森林... 以白龙江林业管理局2010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为基础更新至2015年的资源数据,采用国家权威机构公布的社会公共数据,按照《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与碳储量评估》,参考白龙江森林生态站的观测数据,评估了白龙江林区森林植被生物量、碳储量与碳汇价值。结果表明:(1)森林植被生物量总量为10 939.65万t,总碳储量为5 528.47万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43.32 t/hm^2,碳密度为72.43 t/hm^2,碳交易的潜在价值为324 336.91万美元(JI)或490 559.61万美元(CDM);(2)不同林分类型生物量总量、碳储量总量排序一致,排序为冷杉林>云杉林>针阔混交林>油松林>桦木林>针叶混交林>其他灌木林>阔叶混交林>铁杉柏木林>国家特灌林>华山松林>落叶松林>栎类林>硬阔类林>杨类林>软阔类林>疏林>经济林;(3)不同林分类型单位面积生物量、碳密度排序一致,排序为软阔类>油松林>冷杉林>硬阔类林>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铁杉柏木林>针阔混交林>云杉林>落叶松林>桦木林>栎类林>杨类林>华山松林>经济林>疏林、国特灌木林、其它灌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生物量 碳储量 碳汇功能 白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数据的白龙江上游迭部林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守涛 王立 车克钧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7,共9页
【目的】基于1993、2003、2011和2015年的Landsat数据,提取并定量分析白龙江上游迭部林区的植被覆盖度及其不同年份间的动态。【方法】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运用像元二分法,计算得到4个年份的植被覆盖度... 【目的】基于1993、2003、2011和2015年的Landsat数据,提取并定量分析白龙江上游迭部林区的植被覆盖度及其不同年份间的动态。【方法】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运用像元二分法,计算得到4个年份的植被覆盖度等级和不同时段的植被覆盖度转移矩阵与变化强度。【结果】22a来林区低覆盖度植被共有56.94%转出,中低和中覆盖度植被主要向中高覆盖度转移,高覆盖度植被变化强度较弱,各等级正向转移面积共1 477.72km^2,中高和高覆盖度植被面积达到2 225.09km^2;不同时段植被覆盖度变化明显且具有各自特点。总的来说,在时间尺度上,区域植被覆盖度增长和衰退的变化强度均减小,维持稳定的能力逐步增强,呈现出增长区明显破碎化、不变区域稳中扩大、衰退区从干旱河谷逐渐向高寒山地转移的空间格局。【结论】由于大面积采伐的停止和各级政府生态保护措施的持续开展,1993-2015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渐次提升,先快后慢,平均覆盖度增长到67.48%,植被得到明显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上游 迭部林区 NDVI 植被覆盖度 转移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付作霖 曹秀文 +4 位作者 朱学泰 李丹春 赖宏杰 汪宏波 高智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3-188,275,共7页
为了揭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物种种群结构,在收集已有文献资料和补点调查的基础上,对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天然分布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分布大型真菌共计486种,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 为了揭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物种种群结构,在收集已有文献资料和补点调查的基础上,对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天然分布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分布大型真菌共计486种,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55科,119属;2)优势科有红菇科、口蘑科等14科(占总科数的25.45%)364种(占总种数的75.78%);3)优势属有红菇属、丝膜菌属等27属(占总属数的22.69%)330种(占总种数的67.90%);4)大型真菌区系由多种地理分布类群组成,世界广布类群占71.43%,北温带类群占18.94%,泛热带地理分布中能够向北延伸分布的类群占7.56%,其余类群占比均不足2%。表明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分布为北温带区系性质,具备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度的区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物种多样性 真菌区系 地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流域岷江柏木种群结构及动态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魏海龙 郭星 +4 位作者 何静 闫倩倩 杨帆 侯亚莉 谢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6-123,131,共9页
【目的】通过分析研究白龙江流域岷江柏木种群结构动态、分布及更新状况,揭示其濒危机制,为岷江柏木的种群保护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在调查区域布设11块大小为20 m×20 m的调查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5 cm的乔木树种进行每木检... 【目的】通过分析研究白龙江流域岷江柏木种群结构动态、分布及更新状况,揭示其濒危机制,为岷江柏木的种群保护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在调查区域布设11块大小为20 m×20 m的调查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5 cm的乔木树种进行每木检尺,记录树种名称、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生长情况等.【结果】白龙江流域岷江柏木种群的存活曲线介于Deevey-Ⅰ型和Deevey-Ⅱ型之间,趋于Deevey-Ⅱ型;死亡率和消失率的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有3个死亡高峰,分别出现在幼苗向幼树的过渡期阶段、中龄林阶段和成熟林阶段;时间序列分析可知种群经历2、4和6个龄级时间后的个体数呈现增加趋势;累计死亡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而生存率下降.【结论】白龙江流域岷江柏木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其各龄组比例介于增长型和衰退型种群之间,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柏木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时间序列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干旱河谷常见灌木树种叶片持水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惠云 王立 +2 位作者 杨克彤 王梅 张金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4,共12页
【目的】以白龙江干旱河谷20种常见灌木树种为材料,研究其叶片形态与持水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了解其叶片持水能力,为灌木树种在干旱河谷区的生态适应、优化群落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发挥其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作用。【方法】通过简单... 【目的】以白龙江干旱河谷20种常见灌木树种为材料,研究其叶片形态与持水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了解其叶片持水能力,为灌木树种在干旱河谷区的生态适应、优化群落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发挥其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作用。【方法】通过简单的室内浸泡法对叶片持水状况进行测定,测定出每种树种叶片持水量的相关数据及叶片的形态特征,通过因子分析、冗余分析、聚类分析对持水指标与叶片形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叶片最大持水率是自然持水率的2.59~5.34倍,不同灌木树种叶片持水量随浸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呈对数关系;持水速率随吸水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在浸水初始期的0.25 h,叶片吸水速率最大,其中勾儿茶最大,刺鼠李最小;对灌木树种叶片的形态特征和持水能力的数据进行了FA分析,反映出3个主成分,计算出树种叶片持水能力的综合得分,得分最高为构树1.88,最低为川陕花椒-0.74;通过因子分析、冗余分析、聚类分析对白龙江干旱河谷划分为3类持水功能群。【结论】不同灌木树种叶片的自然含水率不等于最大持水率;叶片持水变化的趋势相同,持水量达到饱和的时间点分别为3个:8、12、24 h;随着叶片持水过程时间的延长,吸收水分增多,植物叶片细胞膨大,达到最大持水量过程中,持水速率逐渐减缓,在截留降雨时叶片可能不具备继续持水的能力或持水能力减弱。根据FA分析,得出的3个主成分,与叶片大小、叶质状况、绒毛状况有关。根据综合持水性能可以将白龙江干旱河谷的20个灌木树种划分为3类持水功能群:PFGⅠ高持水功能群2种、PFGⅡ中持水功能群8种和PFGⅢ低持水功能群1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叶片 灌木 持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洮河林区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5
作者 齐昊 权丽 +3 位作者 王永元 黄旭东 张小磊 孙学刚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3期70-76,82,共8页
针对全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试点工作,按照国家种质资源库的规定与标准,在白龙江、洮河林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的数据基础上,采用B/S架构,Spring MVC设计模式,使用JSP作为开发语言,后台采用My SQL数据库,设计开发出白龙江、洮河林... 针对全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试点工作,按照国家种质资源库的规定与标准,在白龙江、洮河林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的数据基础上,采用B/S架构,Spring MVC设计模式,使用JSP作为开发语言,后台采用My SQL数据库,设计开发出白龙江、洮河林区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平台的建立实现了白龙江、洮河林区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数字化表达和利用,为以后数据融合提供保障,也为甘肃省开启全省范围种质资源普查提供一定的发展经验以及数据共享、融合的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洮河林区 林木 种质资源 共享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坡向主要灌丛群落随海拔梯度变化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王飞 屠彩芸 +4 位作者 曹秀文 刘锦乾 杨永红 张涛 齐昊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6,共11页
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坡向主要灌丛群落沿着海拔梯度的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旨在了解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海拔梯度植被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变化,为白龙江干旱河谷区域不同海拔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 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坡向主要灌丛群落沿着海拔梯度的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旨在了解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海拔梯度植被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变化,为白龙江干旱河谷区域不同海拔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梯度同一坡向物种数不同,同一海拔不同坡向物种数也不同,随着海拔的升高不同坡向物种数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同一海拔梯度内不同坡向主要植被类型也不同。(2)主要灌木群落α多样性在不同坡向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减小的趋势。不同坡向草本群落α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也表现出先升高后减小的趋势。对主要灌丛α多样性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物种丰富度指数对物种多样性贡献率最大,表现为丰富度指数(D1、D2)>生态优势度指数(SN)>种间机遇指数(H)>群落均匀度指数(R)。(3)不同坡向主要灌丛群落β多样性Whittaker指数沿着不同海拔梯度变化不大,最大值出现在海拔1 250~1 650 m;Routledge和Codyβ多样性指数在海拔1 450~1 650 m出现最大值,但是大体呈现出波形变化。草本β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变化较大,阳坡植物的β多样性指数在海拔1 050~1 250 m达到最大,阴坡和半阴半阳坡在海拔区间1 250~1 450 m达到最大,半阴半阳坡的β多样性指数均大于阳坡。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坡向、不同海拔梯度物种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都不同,且不同坡向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物种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呈一定的相关性,说明海拔和坡向是影响生物多样性主要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灌丛 海拔 坡向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林区油松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危害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丹春 付作霖 +2 位作者 徐红霞 曹秀文 刘锦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0-186,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油松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发生不同危害程度之间的影响,为白龙江林区中华松针蚧的防控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白龙江林区选取林龄相对一致(约25年)的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样地内草本... [目的]通过研究油松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发生不同危害程度之间的影响,为白龙江林区中华松针蚧的防控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白龙江林区选取林龄相对一致(约25年)的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样地内草本盖度、林分密度、郁闭度、枝下高、树高、冠幅及胸径7个林分因子及中华松针蚧的虫情指数,依据样地内虫情指数的分组,分析不同林分因子与样地内虫情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草本盖度、林分密度、树高、枝下高、胸径及冠幅6个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发生危害程度有显著影响,郁闭度无显著影响。通过多重回归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中华松针蚧发生危害程度的关键林分因子为草本盖度、林分密度及枝下高。草本盖度对中华松针蚧虫情指数影响极显著(P <0.01),相关性分析得出二者变化具有相反的趋势,随着草本盖度的增加,虫情指数降低。林分密度对中华松针蚧虫情指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其低密度林分(381~763株·hm^(-2))受中华松针蚧的危害加重,林分密度(> 763株·hm^(-2))的油松林受其危害程度较轻。不同枝下高对中华松针蚧虫情指数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 <0.01),枝下高较高(3.5~4.4 m)的油松受中华松针蚧危害严重,枝下高较低(1.1~3.5 m)的油松林受危害程度低。[结论]油松纯林的林分因子与中华松针蚧发生危害关系密切,其中草本盖度、林分密度及枝下高3个林分因子影响中华松针蚧发生危害最为显著。建议在中华松针蚧的防治工作中,可通过调整林分因子进行合理的修枝、间伐等营林措施以达到控制危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松针蚧 油松 虫情指数 林分因子 草本盖度 林分密度 枝下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干旱河谷岩生植物持水性能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国鹏 曹秀文 +3 位作者 王会儒 郭星 王飞 黄旭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以白龙江干旱河谷3类典型岩生植物为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浸水法,研究其持水性能。结果表明:岩生植物吸水速率(WA)随浸泡时间(t)增加按方程WA=atb的趋势下降,持水率(WR)随浸泡时间(t)延长而极显著地先快速增加后增加不明显(WR=al... 以白龙江干旱河谷3类典型岩生植物为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浸水法,研究其持水性能。结果表明:岩生植物吸水速率(WA)随浸泡时间(t)增加按方程WA=atb的趋势下降,持水率(WR)随浸泡时间(t)延长而极显著地先快速增加后增加不明显(WR=aln t+b),在相同浸泡时间后,苔藓(Bryophyta spp.)的吸水速率和持水率均大于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和瓦松(Orostachys fimbriatus)。岩生植物种类对其储量、最大持水率、有效拦截量有极显著影响,瓦松储量最高(达0.91t/hm2),卷柏次之(0.72t/hm2),苔藓储量最低(仅0.28t/hm2);从吸水性能来看,最大持水率的顺序是苔藓(475.75%)>卷柏(242.13%)>瓦松(126.57%);卷柏的有效拦截量最高,可达0.72t/hm2,苔藓和瓦松分别为0.60和0.13t/hm2。就增加白龙江干旱河谷水源涵养能力而言,卷柏优于瓦松和苔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河谷 岩生植物 持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上游5种典型灌木林枯落物蓄积量及持水特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齐瑞 杨永红 +4 位作者 陈宁 曹秀文 刘锦乾 王飞 赵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127,共5页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室内浸水法,对白龙江上游5种典型灌木林(荚蒾、甘肃柳、中华柳、箭竹、绣线菊)林地枯落物的蓄积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典型灌木林林地枯落物蓄积量大小依次为箭竹林>甘肃柳林>...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室内浸水法,对白龙江上游5种典型灌木林(荚蒾、甘肃柳、中华柳、箭竹、绣线菊)林地枯落物的蓄积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典型灌木林林地枯落物蓄积量大小依次为箭竹林>甘肃柳林>荚蒾林>中华柳林>绣线菊林。5种灌丛类型枯落物半分解层的持水量均高于未分解层,中华柳未分解层持水量最高,箭竹半分解层持水量最高,绣线菊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持水量都是最小,整个枯落层最大持水量大小为中华柳>箭竹>荚蒾>甘肃柳>绣线菊;5种典型灌丛林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的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存在对数关系,其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林 枯落物 蓄积量 持水特性 白龙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白龙江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12
20
作者 冯宜明 车克钧 +3 位作者 曹秀文 赵栋 谢飞 王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106,共5页
采用甘肃省白龙江林区2010年度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白龙江森林生态站监测数据,依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评价了甘肃省白龙江林区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结果表明:5种主... 采用甘肃省白龙江林区2010年度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白龙江森林生态站监测数据,依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评价了甘肃省白龙江林区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结果表明: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每年为303.702亿元,其中涵养水源为133.790亿元,保育土壤为91.667亿元,固碳释氧为44.793亿元,积累营养物质为2.627亿元,净化大气环境为15.717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为13.797亿元,森林游憩为1.31亿元。研究结果将为甘肃省森林资源核算和绿色经济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类型 生态服务价值 白龙江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