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图像拼接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谢加兵 徐祝军 +4 位作者 丁国正 周茂生 汪正宇 朱劲松 杨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117-3123,共7页
背景:在脊柱和长骨骨折等骨科手术治疗中,获取骨折部位的完整骨结构图像对于监控和评价骨科术中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图像拼接技术在临床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骨科手术部位的脊柱和长骨进... 背景:在脊柱和长骨骨折等骨科手术治疗中,获取骨折部位的完整骨结构图像对于监控和评价骨科术中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图像拼接技术在临床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骨科手术部位的脊柱和长骨进行C型臂X射线机透视并采集2-4幅图像,经过图像拼接软件将图像多区域重叠,进行图像拼接技术处理后得到脊柱和长骨骨折内固定手术部位的1张全景图像。结果与结论: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图像拼接技术处理后能在1张照片上获得脊柱和长骨骨折内固定手术部位全景图像,能较清晰、完整地显示脊柱和长骨的全景,并有助于术者在术中及时地了解和评估骨折部位的对位、对线情况,且能进行长度和角度测量,为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图像与影像 C型臂X射线机 全景成像 拼接技术 骨折手术 胫骨 股骨 脊柱 微创 图像拼接 省级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融合技术在骨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谢加兵 徐祝军 +1 位作者 汪正宇 杨民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1163-1165,共3页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临床上弥补解剖结构图像和功能图像的不足,尤其对临床骨科中的相关影像学检查,如骨肿瘤、脊柱转移瘤、骨折、骨不愈合、骨坏死、关节炎等方面有已取得重要进展。该文对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临床骨科的应用及其进展作一...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临床上弥补解剖结构图像和功能图像的不足,尤其对临床骨科中的相关影像学检查,如骨肿瘤、脊柱转移瘤、骨折、骨不愈合、骨坏死、关节炎等方面有已取得重要进展。该文对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临床骨科的应用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骨肿瘤 脊柱转移瘤 断层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地区急诊手外伤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5
3
作者 谢加兵 丁国正 +3 位作者 杨民 汪正宇 周茂生 徐祝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8期979-980,共2页
手外伤是创伤急诊中重要一部分,急诊手外伤患者占总急诊患者总数的15%~28%[1~3].严重手外伤会导致严重残疾,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做好手外伤的预防非常必要.要做好手外伤的预防,首先需要有手外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了了解本地区手外伤的情... 手外伤是创伤急诊中重要一部分,急诊手外伤患者占总急诊患者总数的15%~28%[1~3].严重手外伤会导致严重残疾,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做好手外伤的预防非常必要.要做好手外伤的预防,首先需要有手外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了了解本地区手外伤的情况,作者对2011 年以来在本院就诊的手外伤患者590 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旨在反映皖南地区的手外伤现状,分析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手外伤 皖南地区 流行病学特点 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策略 外伤患者 严重残疾 急诊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骨折早期大出血基于损伤控制骨科理论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徐玉 谢加兵 丁国正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4期3493-3495,共3页
骨盆骨折多为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高能量直接创伤所致,由于其周围结构较多,血管神经复杂,如处理不当易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短期内可引起致死性大出血[1‐2];国内外学者报道血流动力不稳定的患者病死率高达42%,而血流动力学稳... 骨盆骨折多为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高能量直接创伤所致,由于其周围结构较多,血管神经复杂,如处理不当易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短期内可引起致死性大出血[1‐2];国内外学者报道血流动力不稳定的患者病死率高达42%,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为3.4%[3]。因此,快速有效的控制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降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已成为骨盆骨折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但目前对其早期诊疗仍存在较大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生物力学 损伤控制骨科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黄素通过抑制ERK1/2-p38信号通路介导对老年大鼠骨骼保护作用
5
作者 王林 周茂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7,共7页
【目的】探讨桑黄素(SSS)治疗对老年大鼠骨代谢及骨量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0只3月龄年轻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和20只24月龄老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10只年轻大鼠)、模型组(MOD,10只老年大鼠)和... 【目的】探讨桑黄素(SSS)治疗对老年大鼠骨代谢及骨量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0只3月龄年轻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和20只24月龄老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10只年轻大鼠)、模型组(MOD,10只老年大鼠)和桑黄素组(SSS,10只老年大鼠)。在实验过程中,SSS组每日接受腹腔注射桑黄素(10 mg/kg)治疗。治疗为期12周,待治疗结束后使用Micro-CT、HE染色切片、血清学检测以及蛋白质印迹观察治疗效果以及可能的机制。【结果】治疗12周后,与MOD组相比,SSS组的大鼠骨小梁数量和密度得到明显的改善。SSS组左侧股骨BMD、Conn.D、Tb.N、Tb.Th和Tb.Sp较MOD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12周时,SSS组CTX-1、骨钙素、TRACP-5b和PINP水平较MOD显著降低(P<0.05)。和MOD组比较,SSS组的大鼠ERK1/2-p38信号通路显著抑制,ERK1/2和p38水平显著降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桑黄素通过抑制ERK1/2-p38信号通路和降低骨转换来介导对老年大鼠骨骼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素 骨质疏松症 ERK1/2-p38 信号通路 骨密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交互模型的二元应对方案对口腔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干预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滕晓菊 马红梅 +2 位作者 李迎霞 周新凯 吴瑞芳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索基于系统交互模型的二元应对方案对口腔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9例口腔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口腔癌常规护理,... 目的:探索基于系统交互模型的二元应对方案对口腔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9例口腔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口腔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系统交互模型的二元应对方案。比较分析2组口腔癌患者术前、术后第3周和术后第9周的UW-QOL生存质量量表、二元应对量表的得分。结果:2组患者术后第3周、第9周UW-QOL得分均低于入院时,且对照组UW-QOL得分低于观察组(P<0.05);在术后第3周,观察组患者与伴侣共同应对维度的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第9周,观察组在二元应对总分、消极应对、压力沟通、共同应对、支持应对维度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和组别对二元应对量表总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二元应对量表总分主效应显著(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状况欠佳,基于系统交互模型的二元应对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与伴侣的亲密关系,有利于口腔癌患者疾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交互模型 二元应对方案 口腔癌 伴侣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 h绿色通道单元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7
作者 丁文斌 郑宏磊 +2 位作者 江建平 杨民 金绍林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51-555,共5页
目的探讨在48 h绿色通道单元下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术前沟通知情同意的方式,以入院48 h为界限将6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48 h组(入院≤48 h在48 h绿色通道单元下采用闭合复... 目的探讨在48 h绿色通道单元下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术前沟通知情同意的方式,以入院48 h为界限将6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48 h组(入院≤48 h在48 h绿色通道单元下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手术治疗,31例)和常规组(入院48 h后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手术治疗,30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6(11.12±3.93)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48 h组均短于常规组(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1个月48 h组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术后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48 h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 h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48 h绿色通道单元下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期离床进行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手术时机 并发症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为高龄患者首选 被引量:12
8
作者 方超 谢加兵 +4 位作者 徐祝军 丁国正 杨民 汪正宇 周茂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2期3469-3474,共6页
背景:当前已知多种髓内固定物适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Ⅱ作为新型髓内固定物的代表,治疗各型转子间骨折具有其独特优势。目的:探讨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 背景:当前已知多种髓内固定物适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Ⅱ作为新型髓内固定物的代表,治疗各型转子间骨折具有其独特优势。目的:探讨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3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AO分型为A1型(n=11)、A2型(n=20),A3型(n=8),分析不同类型骨折内固定持续时间、内固定过程中出血量及近端刀口长度等,髋关节Harries功能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3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手术时间51-120 min,平均77.1 min;术中出血量39-185 mL,平均85.41 mL。其中A1、A2型患者各项指标好于A3型(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内固定后9个月髋关节Harries功能评分61-95分,优16例,良16例,中6例,差1例,优良率82.1%,其中A1型优良率最好、A2型次之,A3型最差,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明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适用于全部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对伴有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可作为首选。对于类型复杂的骨折,术中应注意恢复内侧结构的完整性,并联合移动式C型臂X光机拼接技术实时评价复位效果,有助于提高内固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骨与关节图像与影像 骨折手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分型 解剖学 髋关节功能 骨折愈合 并发症 微创 C型臂X射线机 全景成像 图像拼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固定植入物与外固定支架修复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策略及辅助治疗 被引量:32
9
作者 洪帆 谢加兵 丁国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946-3952,共7页
背景:骨不连是胫骨骨折预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胫骨骨折骨不连的修复方法广泛,发展迅速。针对不同因素引起的胫骨骨折骨不连,应该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案。目的:总结胫骨骨折骨不连内固定植入物与外固定支架的修复策略及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背景:骨不连是胫骨骨折预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胫骨骨折骨不连的修复方法广泛,发展迅速。针对不同因素引起的胫骨骨折骨不连,应该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案。目的:总结胫骨骨折骨不连内固定植入物与外固定支架的修复策略及辅助治疗效果。方法:由作者运用计算机检索有关骨不连原因及修复方法的文献,以"tibial fracture nonunion,reason,treatment,implant,external fixation"或"胫骨骨折骨不连,治疗方法,原因,植入物,外固定支架"为检索词检索Pub 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排除重复研究及时间跨度较大的研究。结果与结论:1共选择了35篇文章纳入分析;2胫骨骨不连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针对胫骨骨不连发生的原因,同时针对骨不连有无感染,应选择不同的修复方式以获得最佳疗效。治疗时需要兼顾到引起骨延迟愈合的生物性和结构性方面的多种因素;3结构上的固定治疗分为外固定及内固定。髓内钉及加压钢板等内固定治疗可以给予无感染的胫骨骨折骨不连稳定性,很好地解决结构问题;而外固定可用于感染性的胫骨骨折骨不连;4对于解决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生物问题(如骨缺损等),可以应用各种不同的植骨材料与植骨技术来解决。一般需要固定结合植骨来治疗有缺损的胫骨骨折骨不连。近年来生物材料也逐渐被应用到解决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生物问题中。电刺激及超声波等辅助治疗虽然被证明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但是还未被临床证实可以应用于胫骨骨折骨不连的治疗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骨折愈合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胫骨骨折 骨不连 内固定 植入物 外固定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激素(1-34)对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林 陶周善 +4 位作者 周茂生 丁国正 徐祝军 汪正宇 谢加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9-642,656,共5页
目的甲状旁腺激素(1-34)对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疗效的观察及分析,为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寻找到安全可靠,更具有良好疗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78例,... 目的甲状旁腺激素(1-34)对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疗效的观察及分析,为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寻找到安全可靠,更具有良好疗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空心钉治疗。治疗患者术后加用甲状旁腺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痛疼评分(VAS)、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股骨颈及腰椎的骨密度改变。结果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明显上升,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股骨颈及腰椎的骨密度,治疗组患者骨密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甲状旁腺激素对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安全、疗效更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甲状旁腺激素 空心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附127例报告) 被引量:22
11
作者 谢加兵 聂虎 +4 位作者 李全辉 汪宏林 汪正宇 朱劲松 徐祝军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10月间,对127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C臂透视下行PVP治疗并进行随访,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MiGill-Melzack疼痛分级法...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10月间,对127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C臂透视下行PVP治疗并进行随访,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MiGill-Melzack疼痛分级法评分。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相对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时VAS评分、MiGill-Melzack评分﹙〈0.05﹚及生活质量的评估明显改善。结论 PVP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达到疼痛缓解、加强椎体硬度,是创伤小,疗效满意,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丙烯酸树脂骨水泥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对睾丸切除雄性大鼠骨丢失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江亚 詹俊锋 +6 位作者 王林 刘群 刘锴 陈燕 卞育俊 吴刚 杨祖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33-1437,共5页
目的探索雷公藤内酯对睾丸切除雄性大鼠的骨丢失保护作用。方法 30只3月龄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ham组)、睾丸切除组(CON组)和雷公藤内酯治疗组(LGT组),每组10大鼠。行双侧睾丸切除手术或假手术,LGT组术后给予雷公藤内酯治疗12... 目的探索雷公藤内酯对睾丸切除雄性大鼠的骨丢失保护作用。方法 30只3月龄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ham组)、睾丸切除组(CON组)和雷公藤内酯治疗组(LGT组),每组10大鼠。行双侧睾丸切除手术或假手术,LGT组术后给予雷公藤内酯治疗12周,并在实验结束时安乐死大鼠,获取血清和大鼠胫骨。这些治疗的效果通过生物力学测试、Micro-CT扫描和血清生化分析进行评估。结果与CON组大鼠相比,雷公藤内酯的全身给药显著降低骨代谢指标[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1 pro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type I collagen carboxy terminal peptide,CTX-1)],增加大鼠胫骨骨密度,改善骨小梁参数(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和骨小梁分离度),增强胫骨极限载荷、能量和刚度,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能有效保护双侧切除睾丸大鼠诱导的骨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雷公藤内酯 去睾丸 骨密度 骨强度 动物实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在血管生成、免疫及炎症调整方面的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欣 谢加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9-143,共5页
背景:尽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不同类型组织细胞的能力,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通过其旁分泌的众多因子来调节受损组织的修复过程。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及其在骨科领域的研究进展。方法:... 背景:尽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不同类型组织细胞的能力,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通过其旁分泌的众多因子来调节受损组织的修复过程。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及其在骨科领域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作用及在骨科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最终得到49篇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研究已经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在血管生成、免疫和炎症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治疗骨相关疾病的新型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旁分泌 骨组织工程 骨髓 间质干细胞 旁分泌细胞交流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固定术后矫正丢失及相关因素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茂生 杨民 +3 位作者 丁国正 王林 谢加兵 陆汉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7期654-658,共5页
目的:分析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固定术后矫正丢失情况并分析影像学相关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后路短节段固定的48例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23~60(45.98±8.20)岁;骨折节段为L2... 目的:分析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固定术后矫正丢失情况并分析影像学相关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后路短节段固定的48例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23~60(45.98±8.20)岁;骨折节段为L2-L4。测量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e height,AVH),伤椎体楔变角(vertebral wedge angle,VWA)及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 angle,LKA)并计算随访中局部椎间盘角度(segmental discal angle,SDA),LKA,AVH的丢失(分别表示为LoSAD,LoLKA,LoAVH);评估术前载荷分享评分(load-sharing scores,LSS),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the 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和邻近椎间盘损伤(intervertebral disc injuries,IDIs)。分析年龄,随访时间,LSS,TLICS,IDIs与矫正丢失的相关性。结果:4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16.13±5.39)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LKA,AVH,VWA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LKA较术后1周丢失(5.70±3.17)°,末次随访AVH较术后1周丢失(4.31±5.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VW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SDA(r=0.706,0.579,0.449)和LoLKA随LSS、TLICS和IDIs增加而加重,LoAVH随LSS、TLICS增加而加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SS评分增加均为LoSDA、LoLKA、LoAVH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治疗下腰椎骨折术后邻近椎间盘角度和伤椎高度有不同程度丢失,且多因素分析提示均与骨折的载荷分享评分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 矫正丢失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臂图像拼接技术在下肢复杂骨折微创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加兵 丁国正 +4 位作者 徐祝军 汪正宇 朱劲松 杨民 周茂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移动式C型臂实时图像拼接技术在临床骨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3例下肢复杂性骨折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术中对下肢进行C型臂透视并采集2~4幅图像,经过图像拼接技术处理后得到骨折复位后内固定手术部位的1张全景图像,对... 目的探讨移动式C型臂实时图像拼接技术在临床骨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3例下肢复杂性骨折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术中对下肢进行C型臂透视并采集2~4幅图像,经过图像拼接技术处理后得到骨折复位后内固定手术部位的1张全景图像,对术中拼接图像进行评价;术后行DR或CR摄片检查并进行相关角度测量。结果术后4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及术后3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佳,骨折均愈合,无钢板断裂和螺钉松动,其术中拼接图像的评定结果为全组43例中,优27例,良15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7.67%。43例患者测量的角度均在正常范围以内,拼接完整图像和术后DR或CR图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动式C型臂拼接技术的全景成像能够及时、有效地满足了骨科医生在术中重构股骨和胫骨骨折部位全景图像的需要,避免了临床对术中骨折的复位整体效果判断有误和内固定物不适当等现象,为进一步提高临床骨科微创手术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臂 全景成像 拼接技术 下肢骨折 胫骨 股骨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绪成 徐祝军 +2 位作者 聂虎 谢加兵 朱劲松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9期1617-1619,共3页
骨折的正常愈合过程终止称为骨不连。在骨与关节损伤治疗过程中,骨不连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骨不连的治疗要点:①断端处理,直接对合;②稳定的生物学固定;③保护局部血供;④植骨重建;⑤适当的功能锻炼。
关键词 长骨 骨不连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老年轻型GATAⅡ型胸腰椎结核的疗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林 丁国正 +3 位作者 汪正宇 徐祝军 谢加兵 周茂生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轻型GATAⅡ型胸腰椎结核的手术疗效。方法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的21例老年轻型GATAⅡ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评估患者患椎后凸Cobb角、病变愈合、神经功能、疼痛及体力状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40个月。患者... 目的分析老年轻型GATAⅡ型胸腰椎结核的手术疗效。方法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的21例老年轻型GATAⅡ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评估患者患椎后凸Cobb角、病变愈合、神经功能、疼痛及体力状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40个月。患者Cobb角由术前20.6°±2.3°恢复到术后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ESR恢复正常。VAS评分由术前(8.8±0.9)分下降至术后1个月(1.3±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3个月Frankel分级均提高1~2级。术后6个月体力状况ECOG分级:2级5例全部恢复到1级,3级12例中9例恢复到1级、3例恢复到2级,4级4例中1例恢复到1级、3例恢复到2级。结论一期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轻型GATAⅡ型胸腰椎结核疗效显著,可矫正或防止后凸畸形,减轻患者疼痛,维持和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外科学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O治疗复杂性肱骨干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加兵 周茂生 +3 位作者 徐祝军 丁国正 袁建敏 黄元声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2期228-229,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接骨技术(MIPO)治疗复杂性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采用MIPO治疗复杂性肱骨干骨折患者43例。术后10个月按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Mayo肘关节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3例均获随访,术...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接骨技术(MIPO)治疗复杂性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采用MIPO治疗复杂性肱骨干骨折患者43例。术后10个月按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Mayo肘关节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3例均获随访,术后10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Mayo肘关节评分分别为(89.6±2.3)、(981±1.2)结论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肱骨干复杂性骨折,可减少对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端或骨折碎片骨膜的剥离、保护血供、降低骨折不愈合和感染率,同时也减少对桡神经的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PO C型臂 肱骨干骨折 图像拼接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膜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修复兔大段尺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欣 陶周善 +1 位作者 徐祝军 谢加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64-869,共6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联合骨膜修复大段兔尺骨骨缺损的研究。方法 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PLGA组、PLGA/骨膜组、MSCs/PLGA组和MSCs/...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联合骨膜修复大段兔尺骨骨缺损的研究。方法 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PLGA组、PLGA/骨膜组、MSCs/PLGA组和MSCs/PLGA/骨膜组。所有动物构建双侧尺骨中段15 mm的长度节段性骨缺损,随后PLGA组、PLGA/骨膜组、MSCs/PLGA组和MSCs/PLGA/骨膜组分别植入PLGA、PLGA/骨膜、MSCs/PLGA、MSCs/PLGA/骨膜生物材料。正常环境下饲养,在术后6 w和12 w时,对缺损区域进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及组织学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时间点MSCs/PLGA/骨膜组缺损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MSCs/PLGA/骨膜植入组有最高的X线评分及缺损区最多骨缺损被修复(P<0.05)。PLGA/骨膜、MSCs/PLGA组在X线评分和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PLGA组(P<0.05)。结论 MSCs/PLGA联合骨膜可以较好地修复大段兔尺骨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膜 骨缺损 骨再生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外侧壁形态对股骨转子区骨折内固定失效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欣 马能峰 +2 位作者 胡旭峰 杨民 程文静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探讨外侧壁形态与股骨转子区骨折早期内固定失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行内固定治疗的295例股骨转子区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早期内固定失败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失败组19例和正常组276例。对两组患者性别、患侧... 目的:探讨外侧壁形态与股骨转子区骨折早期内固定失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行内固定治疗的295例股骨转子区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早期内固定失败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失败组19例和正常组276例。对两组患者性别、患侧、年龄、AO分型、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血红蛋白、X线测量下外侧壁厚度、术前合并内科疾病、术中失血量、术后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术后颈干角、手术时间等资料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外侧壁形态,对外侧壁形态与股骨转子区骨折早期内固失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两组患者在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TAD、术后颈干角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失败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gue scale,VAS)高于正常组(P<0.01),失败组Harris评分小于正常组(P<0.05)。绘制外侧壁形态与股骨转子区骨折早期内固定失败之间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中点侧壁厚度的临界值为16.5 mm,ROC曲线下面积0.845;平均侧壁厚度的临界值为16.5 mm,ROC曲线下面积0.838;侧壁轴向面积的临界值为7.5 mm,ROC曲线下面积0.826。结论:CT测量下股骨外侧壁形态可作为股骨转子区骨折早期内固定失效的预测因素,对于有风险的患者,应制定更加合理的手术方案及术后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外侧壁 股骨转子区骨折 内固定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