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学武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9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思考。方法研究选取正在学习外科学骨科部分的临床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9年1—12月,选取90名符合条件的临床专业学生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分别采取... 目的研究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思考。方法研究选取正在学习外科学骨科部分的临床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9年1—12月,选取90名符合条件的临床专业学生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分别采取模块化案例教学法方式、常规教学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综合成绩、操作成绩、主观题、客观题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骨科教学中实施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取得显著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模块化案例 教学 骨科 应用思考 常规教学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孙秀民 徐宏光 +4 位作者 肖良 刘晨 杨晓明 赵泉来 聂文磊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7期609-614,共6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以及与其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采用OLIF(Stand-Alone)手术治疗的6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以及与其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采用OLIF(Stand-Alone)手术治疗的6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6例,女39例;年龄33~79(62.72±10.23)岁。评估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根据PI-LL的差值判断PI与LL是否匹配并将患者进行分组,PI-LL数值位于-9°~9°之间设为匹配组,数值<-9°或>9°设为失匹配组。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OLIF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比较其变化与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20(14.20±3.68)个月。65例患者手术时间(91.54±25.97)min,术中出血量(48.15±10.14)ml,住院时间6~19(9.28±2.50)d。手术节段共计84个,单节段46例,双节段19例。VAS评分和ODI分别由术前的(4.88±0.99)分、(67.60±13.73)%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85±1.30)分、(30.57±6.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矢状位参数LL、PT、SS、PI、PI-LL及手术节段DH分别由术前的(42.80±16.35)°、(23.22±10.91)°、(26.95±13.30)°、(50.22±14.51)°、(7.53±16.13)°、(0.91±0.29)cm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49.95±12.82)°、(17.94±9.24)°、(33.71±12.66)°、(51.65±10.26)°、(1.68±17.00)°、(1.20±0.40)cm,术前与末次随访时LL、PT、SS、PI-LL、D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PI-LL匹配组LL为(48.76±11.09)°,PI-LL失匹配组LL为(38.00±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ODI、PT、SS、PI、DH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PI-LL匹配组和PI-LL失匹配组中ODI分别为(29.40±5.93)%和(32.86±7.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VAS、LL、PT、SS、PI、D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I-LL与VAS呈正相关;末次随访时PT与ODI呈正相关。结论: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手术疗效,且一定程度上能改变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从而恢复腰椎矢状面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椎间盘退行性变 骨盆 脊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江雨剑 张玙 +5 位作者 刘晨 肖良 李逸峰 赵泉来 吴仲宣 耿寅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25-331,共7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行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4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LDD...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行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4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LDD)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根据PI-LL的差值判断PI与LL是否匹配将患者分为匹配组和失匹配组。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以及PI-LL、LL、SS、PT、SVA、DH和FH均有变化(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的LL和D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匹配组中,术前的LL、FH与VAS评分呈正相关;失匹配组中,术前的LL与VAS、ODI评分和PI-LL均呈负相关,末次随访的LL与VAS、ODI评分和PI-LL均呈负相关,PT与PI-LL呈正相关。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作为一种新的组合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脊柱矢状面的平衡。同时明确了LL与临床疗效间的相关性,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竑洲 张玙 +3 位作者 肖良 赵泉来 刘晨 吴仲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的9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2例,女60例,年龄44~82(63.67±9.93)岁。根据冗余与否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RNRs阳性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45~82(65.45±10.37)岁;病程24.00(12.00,72.00)个月。RNRs阴性组54例,男17例,女37例;年龄44~77(62.42±9.51)岁;病程13.50(9.00,36.00)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包括狭窄节段数、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硬膜囊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背部和腿部疼痛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11.04±3.61)个月,随访期未见并发症。RNRs阳性组狭窄节段数(1.71±0.46)个,多于阴性组(1.17±0.38)个(P<0.05)。RNRs阳性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分别为(1.11±0.19)cm、(0.46±0.17)cm^(2)、(5.39±1.00)分、(5.05±1.01)分、(55.74±4.05)%;RNRs阴性组分别为(0.97±0.23)cm、(0.69±0.26)cm^(2)、(4.50±0.77)分、(4.00±0.58)分、(47.33±3.43)%。RNRs阳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分别为(1.60±0.19)cm、(0.74±0.36)cm^(2)、(3.39±0.72)分、(3.05±1.01)分、(46.74±4.82)%;RNRs阴性组分别为(1.48±0.25)cm、(1.12±0.35)cm^(2)、(3.00±0.82)分、(3.00±0.82)分、(37.67±3.58)%。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差值、ODI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硬膜囊面积、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差值、术后腰痛VAS、手术前后腰痛VAS差值、手术前后腿痛VAS差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对于伴或不伴RNRs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硬膜囊面积减小可能会导致RNRs的发生,伴RNRs的LSS患者症状更重。伴RNRs的LSS患者较不伴RNRs的患者手术疗效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冗余征 腰椎管狭窄症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后路经皮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板骨折对胸腰椎经皮椎体成形术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何瑞 陈洪瑞 +1 位作者 何鹏杰 王弘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9期778-781,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终板骨折(endplate fracture,EF)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安全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9... 目的回顾性研究终板骨折(endplate fracture,EF)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安全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采用单侧椎弓根PVP治疗的138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76例,男62例;年龄65~85岁,平均(76.51±6.83)岁;胸椎47例,腰椎91例。参照术前MRI检查分为EF组(31例)和非EF组(107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Cobb角、骨水泥渗漏、椎体再骨折数。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随访3~4个月,平均(3.16±0.25)个月。末次随访时邻椎再骨折:EF组7例,非EF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水泥渗漏:EF组9例,非EF组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组的骨水泥注射量显著小于非EF组,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显著大于非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ODI均显著高于非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非EF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EF组、Cobb角小于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终板骨折是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丢失和邻椎再骨折的主要影响因素,PVP术中应注意处理终板骨折,以减缓患者慢性腰背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终板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腰椎退行性疾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6
作者 罗琨 袁凌 丁巧俊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1617-1620,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4例因腰椎滑脱或腰椎管狭窄症接受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4例因腰椎滑脱或腰椎管狭窄症接受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对照组则采取传统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当天和术后出院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3.52±0.82)d早于对照组(4.31±0.97)d,腰腿痛功能障碍改善程度[(2.04±1.10)比(1.93±0.90)分]、生活自理能力[(71.20±8.81)比(66.03±7.49)分]和针对此次住院治疗的总体满意度[(79.20±4.56)比(76.34±5.44)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能更好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腰椎退行性疾病 围手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相关风险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从明 王弘 +2 位作者 张涛 徐宏光 张书丰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10,14,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相关危险因素,用以指导、评估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颈椎病住院并接受前路减压手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术前患者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以...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相关危险因素,用以指导、评估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颈椎病住院并接受前路减压手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术前患者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以及术前JOA评分等指标。将术后出现三角肌肌力降低1级以上者诊断为颈5神经根麻痹。以患者术后是否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为标准,将患者分为A组(颈5神经根麻痹组)、B组(非颈5神经根麻痹组)。分别测量并记录手术前后2组颈椎生理弧度变化、术前C4/5椎间孔前后径、椎体撑开高度、术前颈椎MRI T2像在C4/5节段上是否存在高信号等影像学参数。采集2组患者手术节段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与颈5神经根麻痹有关的风险因素。结果:术后9例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症状。2组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椎间孔前后径和减压节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减压节段数和椎间孔前后径是颈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临床上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的患者,过度矫正患者颈椎生理弧度、术前患者椎间孔狭窄以及减压节段数是颈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危险因素。合理的减压手术是预防颈5神经根麻痹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融合术 颈椎前路减压椎体次全切术 颈5神经根麻痹 脊髓型颈椎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酒精诱导雄性大鼠骨量减少和骨强度降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吴兴净 陶周善 +4 位作者 吴信举 张俊宇 徐祝军 徐宏光 王坤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4-177,181,共5页
目的探索白藜芦醇对酒精诱导雄性大鼠骨量减少和骨强度降低的影响。方法 30只12周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给予0.4 mL/100 g的20%乙醇溶液,每周3次。治疗组接受白藜芦醇40 mg/kg治疗,... 目的探索白藜芦醇对酒精诱导雄性大鼠骨量减少和骨强度降低的影响。方法 30只12周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给予0.4 mL/100 g的20%乙醇溶液,每周3次。治疗组接受白藜芦醇40 mg/kg治疗,每日一次,治疗为期12周。治疗结束时收集血清和股骨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股骨骨密度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cro-CT显示治疗组大鼠股骨干骺端较模型组具有更多骨小梁以及更佳的骨微观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结果显示治疗组股骨的极限载荷和峰值负荷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检测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酒精诱导雄性大鼠骨量减少和骨强度降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酒精 骨密度 Mircro-CT 骨强度 大鼠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隐性失血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陆汉力 陶周善 +3 位作者 马济民 朱孝峰 杨民 丁国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过程中出现隐性失血(hidden blood loss,HBL)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25例(男55例,女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osteo...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过程中出现隐性失血(hidden blood loss,HBL)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25例(男55例,女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及动力位X线片,腰椎CT、MRI及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XA)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胸椎10例,胸腰椎89例,腰椎26例。单节段87例,双节段29例,3节段9例。67例患者椎体压缩高度比例<1/3,41例在1/3~2/3,17例>2/3。术前与术后3 d行血常规检查,分析HBL情况并探索其危险因素。结果:125例患者隐性失血为(317±156) ml。经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史(P=0.011)、手术节段(P=0.036)、节段数量(P<0.001)、椎体高度丢失率(P=0.002)、椎体高度恢复率(P<0.001)和骨水泥渗漏率(P=0.003)与隐性失血呈正相关。同时,发现椎体高度丢失率高者失血量较椎体高度丢失率低者多,椎体高度恢复良好者失血量较椎体高度恢复不良者多,水泥泄漏也是增加隐性失血的重要因素。然而,骨密度(P=0.814),高血压病史(P=0.055)与隐性失血无显著相关性。结论:OVCFs患者经过PVP治疗后隐性失血量较大,需要引起关注;同时糖尿病病史、手术节段、节段数量、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高度丢失率和椎体高度恢复率是增加隐性失血量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隐性失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和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对于腰椎椎管减压融合术的围手术期失血量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美涛 王舒颖 +4 位作者 王凌挺 陈学武 詹文豪 朱孝峰 王弘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8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不同给药方式对腰椎椎管减压融合术围手术期失血量、隐性出血量、输血率,以及不良反应等各方面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接受腰椎椎管减压融合术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TXA不...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不同给药方式对腰椎椎管减压融合术围手术期失血量、隐性出血量、输血率,以及不良反应等各方面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接受腰椎椎管减压融合术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TXA不同给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前2 h口服2 g TXA;对照组在切皮前5~10 min予以1 g TXA静脉输注,术后6 h予以1 g TXA静脉输注1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输血率、静脉血栓形成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术前和术后1、3 d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3 d的Hb及HCT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拔管时间、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静脉血栓形成和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腰椎椎管减压融合术围手术期口服TXA与静脉注射TXA在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效果是相当的,且是安全可靠的,从节约医疗成本和使用便利性方面建议口服TX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氨甲环酸 出血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冗余症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仲宣 肖良 +4 位作者 赵泉来 刘晨 孙竑洲 耿寅 江雨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90-895,共6页
目的:探究马尾冗余症(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在腰椎管狭窄患者中的诊疗意义,并筛选与RNRs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196例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究马尾冗余症(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在腰椎管狭窄患者中的诊疗意义,并筛选与RNRs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196例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RNRs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参数、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差异性,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RNRs高度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RNRs阳性组59例,RNRs阴性组137例。19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RNRs发生率为30.10%(59/196)。两组患者VAS、OD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Rs阳性组患者临床症状较RNRs阴性组重。年龄、狭窄节段数、腰椎硬膜囊面积平均值、最狭窄节段及最狭窄节段硬膜囊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狭窄节段数、椎管正中矢状径平均值及腰椎椎间隙硬膜囊面积平均值与RNRs产生与否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狭窄节段数回归系数为-1.115,椎管正中矢状径回归系数为-1.707,腰椎椎间隙硬膜囊面积平均值回归系数为7.556。结论:伴有RNRs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症状较不伴者明显严重。狭窄节段数、椎管正中矢状径、腰椎椎间隙硬膜囊面积是RNRs发生的高危因素,其中腰椎椎间隙硬膜囊面积相关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神经冗余症 椎管狭窄症 危险因素 椎间隙硬膜囊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入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坤鹏 吴天亮 +3 位作者 赵泉来 肖良 刘晨 徐宏光 《解剖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国人左侧第2腰椎至第1骶椎(L2~S1)水平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手术通道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理论依据。方法:对成人标本的左侧腹膜后间隙进行逐层解剖,探查进入L2~S1水平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手术通道的解剖学特点,... 目的:探讨国人左侧第2腰椎至第1骶椎(L2~S1)水平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手术通道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理论依据。方法:对成人标本的左侧腹膜后间隙进行逐层解剖,探查进入L2~S1水平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手术通道的解剖学特点,测量其通道直径并记录相关数据,对通道及其毗邻结构拍照记录和定量描述。结果:自然状态下L2~L3、L3~L4、L4~L5水平的通道直径分别为(12.07±7.74)mm、(15.34±5.70)mm、(13.49±4.9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5~S1横径和纵径分别为(14.86±8.30)mm、(20.48±7.17)mm,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牵拉腰大肌状态下L2~L3、L3~L4、L4~L5水平的通道直径分别为(15.26±8.18)mm、(20.13±5.18)mm、(18.75±5.8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L2~L3、L3~L4、L4~L5水平,自然和牵拉腰大肌2种状态下的通道直径大小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横向牵拉腰大肌将显著扩大各个椎体水平手术通道,L2~L3、L3~L4、L4~L5水平通道扩张度分别为25.10%、25.81%、28.47%。在L2~L5水平上,最常见的是交感干,生殖股神经在L3水平穿过腰大肌前筋膜向下延伸,在腹膜后脂肪中能观察到输尿管。结论:左侧腰大肌与血管之间的通道直径大小可以满足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手术的需要,适度牵拉腰大肌可扩大手术通道直径,进一步了解手术通道周围的解剖结构,对手术安全性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手术入路 腰大肌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ero-p融合器置入与钛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耿寅 刘晨 +3 位作者 肖良 张玙 江雨剑 吴仲宣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比较Zero-p融合器置入与钛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的实际应用提供实践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比较Zero-p融合器置入与钛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的实际应用提供实践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钛板内固定)和研究组(采用Zero-p融合器置入),对照组32例,研究组46例。采用VAS评分、JOA评分及NDI评分评估和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差异性。测量和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C2-C7 Cobb角及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IDH)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Cobb角、ID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前后ID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VAS、JOA、NDI评分在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NDI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吞咽困难、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Zero-p融合器置入与钛板内固定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Zero-p融合器置入手术创伤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颈椎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板 Zero-p 脊髓型颈椎病 手术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韧带钙化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效 徐宏光 +3 位作者 肖良 刘晨 金中行 沈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项韧带钙化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在相关影像学上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64例自2012年9月至2015年10月因颈椎退行性疾病就诊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骨科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颈椎X线侧位片上项韧带有无钙化... 目的:研究项韧带钙化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在相关影像学上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64例自2012年9月至2015年10月因颈椎退行性疾病就诊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骨科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颈椎X线侧位片上项韧带有无钙化分为钙化组和无钙化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后纵韧带骨化的患病率;项韧带钙化按形态不同分为类圆形、长条状、混合型,比较3组人群性别、年龄及后纵韧带骨化的患病率。结果:264例患者中出现项韧带钙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nuchae,OLN)患者100例,患病率为38.0%,平均年龄为55.2岁;出现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77例,患病率为29.0%,平均年龄为55.7岁。钙化组与无钙化组人群年龄与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OPLL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N类圆型46例,长条型19例,混合型35例,3组OLN不同形态人群性别、年龄和OPLL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N与OPLL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改变,提示它们可能源于同样的诱发因素,有助于提高OPLL临床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项韧带钙化 脊柱韧带骨化 颈椎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方式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15
作者 吴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102-102,104,共2页
探析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联合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就诊的8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沿用常规骨折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综合性骨折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护... 探析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联合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就诊的8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沿用常规骨折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综合性骨折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自评疼痛程度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自评疼痛评分(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率(5.41%)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率(24.3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综合护理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胫腓骨骨折 应用价值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见习教学中应用改良LBL-PBL-LBL教学模式的效果
16
作者 杨晓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25-27,共3页
探析将改良LBL-PBL-LBL教学模式应用在骨科见习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 纳入骨科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参加临床见习的30名医学本科生,根据硬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15例,对照组施行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施行改良LBL-PBL-LBL... 探析将改良LBL-PBL-LBL教学模式应用在骨科见习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 纳入骨科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参加临床见习的30名医学本科生,根据硬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15例,对照组施行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施行改良LBL-PBL-LBL教学模式,将两组骨科医学本科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实践技能考试(94.23±1.56)分、基础理论考试成绩(91.42±2.65)分更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教学满意度(2.36±0.23)分、临床思维能力(2.42±0.16)分、临床技能掌握(2.42±0.25)分、知识点掌握(2.32±0.15)分、提高学习兴趣(2.56±0.29)分、教学目标明确(2.42±0.21)分更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LBL-PBL-LBL教学模式应用在骨科见习教学夏鸥共号,可以提高教学夏鸥共,提高本科生的考核成绩,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见习教学 LBL-PBL-LBL 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斜侧入路椎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琨 徐姝娟 章洪 《医学信息》 2018年第15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斜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1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我科行OLIF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针对性总结该术式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对比住院当天和... 目的探讨斜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1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我科行OLIF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针对性总结该术式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对比住院当天和术后出院时ODI评分、VAS评分和脊柱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OLIF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后ODI评分、VAS评分和脊柱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分别为(19.18±5.10)分、(1.98±0.53)分、(53.20±7.88)分,均优于术前的(28.30±6.61)分、(4.63±1.03)分、(63.40±6.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微创手术方法 ,完善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病单独腰椎斜外侧椎体间融合术的并发症 被引量:13
18
作者 葛鑫 徐宏光 +6 位作者 刘晨 张玙 赵泉来 肖良 孙秀民 杨必敬 徐子昂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究单独腰椎斜外侧入路椎体间融合术(单独OLIF)的早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7年8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应用单独OLIF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96例患者,男44例,女52例;年龄33岁-86岁。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疼... [目的]探究单独腰椎斜外侧入路椎体间融合术(单独OLIF)的早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7年8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应用单独OLIF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96例患者,男44例,女52例;年龄33岁-86岁。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内置物位置、终板损伤和对侧神经根等情况。[结果]96例患者共进行了137个节段的单独OLIF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4.10±25.9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8.41±9.97)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6.01±2.51)d。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中共发生血管损伤2例,终板损伤3例,腹膜损伤1例,术中及时处理,术后恢复良好,无不良后果;30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其中4例患者出现了两种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包括交感神经损伤2例,对侧神经根损伤2例,股四头肌无力3例,髂腰肌无力1例,大腿前外侧疼痛3例,融合器下沉15例,融合器移位1例,融合节段椎体骨折2例,腹壁皮下积气1例。经相应处理,以上并发症均未导致严重不良后果。术后所有患者腰腿疼痛明显减轻,下肢功能明显好转。末次随访时,96例患者的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OLIF技术仍在发展的早期,手术并发症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但短期随访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病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