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TS自旋转撑开脊柱微创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泉来 徐宏光 +8 位作者 沈祥 王弘 刘平 王凌挺 杨晓明 陈学武 张玙 李逸峰 俞宏星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6期472-477,481,共7页
背景:经皮万向钉椎弓根固定技术已应用于胸腰椎的微创手术治疗,但是万向钉不能随着棒的形状的改变与连接棒保持正交效应,缺少撑开装置,且存在微动效应,导致术后撑开、复位、矫正度的丢失。目的:评价RTS自旋转撑开脊柱微创内固定系统治... 背景:经皮万向钉椎弓根固定技术已应用于胸腰椎的微创手术治疗,但是万向钉不能随着棒的形状的改变与连接棒保持正交效应,缺少撑开装置,且存在微动效应,导致术后撑开、复位、矫正度的丢失。目的:评价RTS自旋转撑开脊柱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取5具同种新鲜小牛的胸腰椎,制作前中柱损伤的骨折模型。另选择50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分为RTS组(27例)和开放手术(23例),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率。结果:后伸实验、扭转实验中骨折内固定组的位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轴向压力、前屈实验中骨折内固定组的位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出实验中短螺钉(6.5 mm×30 mm)的最大轴向拔出力明显小于长螺钉(6.5 mm×50 mm),短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为长螺钉的58.4%。RTS组和开放手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自组内手术前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V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伤椎后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新型RTS自旋转撑开脊柱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有利于脊柱功能的恢复,创伤小,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微创手术 骨折固定 内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血回输在腰椎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和护理
2
作者 陈姝妤 凌玲 张玙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腰椎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其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接受腰椎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取综合护...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腰椎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其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接受腰椎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使用血液回收机回输自体血,对血容量纠正不足的病例,术中追加少量异体血;对照组按传统异体血输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凝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体血输血量、补液量与输血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异体输血量及补液量均少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输血后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均较输血前下降(P<0.01),但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时间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30,P=0.031)。结论:腰椎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会引起大量失血,通过自体血回输进行干预,可减少对异体血及补液量的需求,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后入路减压 椎间融合 内固定术 自体血回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活化蛋白激酶在终板软骨细胞体外传代培养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泉来 郑权 +9 位作者 徐宏光 沈祥 王弘 刘平 王凌挺 杨晓明 陈学武 张玙 李逸峰 俞宏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4297-4302,共6页
背景:终板软骨功能障碍是椎间盘退变的始动因素,AMPK在软骨的形成和降解过程中也具有相应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传代退变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大鼠腰椎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传代培养,... 背景:终板软骨功能障碍是椎间盘退变的始动因素,AMPK在软骨的形成和降解过程中也具有相应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传代退变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大鼠腰椎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传代培养,取原代细胞(P0)、第2代细胞(P2)及第5代细胞(P5),倒置显微镜及细胞骨架染色观察终板软骨细胞形态的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终板软骨细胞表型的改变;MTT法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Real time-PCR评价3组终板软骨细胞中软骨标志基因(Ⅱ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13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终板软骨细胞中AMPK蛋白磷酸化的改变。结果与结论:(1)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终板软骨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增殖能力降低,软骨细胞表型逐渐丢失;(2)P5代终板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及SOX-9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0.01),而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表达较P0代及P2代均明显增高(P<0.0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5代终板软骨细胞中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提示:AMPK磷酸化的水平与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传代过程中软骨细胞的退变密切相关,调控AMPK活性有可能减轻或阻止终板软骨及椎间盘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软骨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终板软骨细胞 传代培养 AMPK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素通过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保护终板软骨细胞退变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永明 徐宏光 +1 位作者 高智 张晓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73-380,共8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素药物在体外力学诱导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FX-5000T flexcell细胞应力加载系统体外建立大鼠终板软骨细胞退变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NC组)、力学刺激组(ICMT组)、力学刺激+药物处理组(ICT+ICMT组)... 目的:探讨淫羊藿素药物在体外力学诱导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FX-5000T flexcell细胞应力加载系统体外建立大鼠终板软骨细胞退变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NC组)、力学刺激组(ICMT组)、力学刺激+药物处理组(ICT+ICMT组)。甲苯胺蓝及鬼笔环肽染色观察力学刺激后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Western blot及RT-q PCR分别检测软骨细胞相关基因及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大鼠终板软骨细胞力学刺激后出现退变,细胞形态由多边形被拉成长梭形,ICMT组、ICT+ICMT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NC组,但ICMT组与ICT+ICMT组间细胞增殖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ICT+ICMT组细胞凋亡率较ICMT组明显改善,加入淫羊藿素药物处理后终板软骨细胞因力学刺激导致的退变程度有所缓解,Hedgehog信号通路被抑制。结论:淫羊藿素药物可通过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活性起到保护因力学诱导而引起的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素 终板软骨细胞 细胞退变 HEDGEHOG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胡椒碱在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中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高智 徐宏光 +5 位作者 张晓玲 王弘 马明明 肖良 刘祥 徐永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611-616,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胡椒碱对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退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获取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终板软骨细胞加力退变模型。设空白对照组(未加力细胞)、加力组(10%间歇性循环牵张力,10%ICMT,0.5 Hz,8 h/d,加力3 d)及加力加药物... 目的:探讨中药胡椒碱对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退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获取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终板软骨细胞加力退变模型。设空白对照组(未加力细胞)、加力组(10%间歇性循环牵张力,10%ICMT,0.5 Hz,8 h/d,加力3 d)及加力加药物组(加力组中加入中药胡椒碱40μmol/L)。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细胞表型。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中SOX-9基因,II型胶原,蛋白聚糖,MMP13的表达情况,核质分离及免疫印迹检测胞核与胞质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65、p-P65表达变化。结果:细胞体外加力后表型丢失,甲苯胺蓝染色可见细胞外基质减少,加力加药组细胞外基质未见明显减少。加力组细胞(ICMT)较空白对照组细胞(NC组)SOX-9(ICMT/NC=0.22,P<0.01)、蛋白聚糖(ICMT/NC=0.15,P<0.01)、II型胶原(ICMT/NC=0.18,P<0.01)表达明显降低,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P65入核增加,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MP13(ICMT/NC=1.68,P<0.05)表达明显上升。40μmol/L胡椒碱处理的加力加药组较加力组细胞核内p-P65减少,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MP13(40μmol/L胡椒碱/ICMT=0.70,P<0.05)表达降低,40μmol/L胡椒碱处理的加药加力组中II型胶原(40μmol/L胡椒碱/ICMT=1.93,P<0.05)、蛋白聚糖(40μmol/L胡椒碱/ICMT=1.78,P<0.05)、SOX-9(40μmol/L胡椒碱/ICMT=1.70,P<0.05)等基因表达明显回升。结论:中药胡椒碱可以抑制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的退变发生,从而起到对椎间盘及终板软骨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碱 终板软骨细胞 间歇性循环牵张力 NF-ΚB信号通路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术式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从明 徐宏光 +2 位作者 王弘 张涛 张书丰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24-326,336,共4页
目的:比较长节段跨伤椎内固定和短节段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62例,按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 目的:比较长节段跨伤椎内固定和短节段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62例,按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两组,以下简称A组和B组。A组行长节段跨伤椎8钉内固定;B组行经伤椎置钉联合上、下邻椎三椎6钉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月和1年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佳。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恢复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随访影像学参数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脊柱后凸Cobb角的矫正有所丢失(P〈0.05);短节段内固定组矫正丢失大于长节段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内固定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均可靠。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短节段组,但在随访期间脊柱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压缩率矫正丢失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长节段 短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矢状位形态对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肖良 徐宏光 +5 位作者 刘平 王凌挺 杨晓明 陈学武 张玙 赵泉来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矢状位形态对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月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诊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MRI T2加权像上脊髓的不同形态分... 目的:探讨脊髓矢状位形态对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月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诊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MRI T2加权像上脊髓的不同形态分为前凸、中立和后凸3组。评价指标: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JOA缓解率。结果:术前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JOA评分、术后JOA评分以及JOA缓解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年龄、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JOA评分前凸组和后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缓解率前凸组、中立组分别与后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凸组和中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CSM具有较好的疗效,术后脊髓形态为前凸型和中立型的患者较后凸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好,获得更佳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形态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在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祥 赵泉来 +1 位作者 高智 肖良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79-82,共4页
目的:通过术前对腰5(L5)椎体骨折预定采用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CT影像资料的三维重建,达到提高手术导航系统引导下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入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骨科2015年3月... 目的:通过术前对腰5(L5)椎体骨折预定采用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CT影像资料的三维重建,达到提高手术导航系统引导下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入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骨科2015年3月至2015年8月共20例(男13人,女7人,平均年龄52.85岁,年龄范围32~68岁),其中A组10例接受导航系统引导下术前有CT三维重建的L5椎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病例和B组10例接受导航系统引导下术前仅有C臂机辅助定位的L5椎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病例,分析A、 B两组在不同定位方式下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矢状面角( sagital section angle, SSA)、水平面角( transverse section angle, TSA)、进针深度的差异。结果 A、 B两组共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或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 A、 B两组术后SSA、 TSA、进针深度的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有CT三维重建的A组在SSA、 TSA、进针深度上明显优于术前仅有C臂机辅助定位的B组,说明术前CT三维重建在提高导航系统引导下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入路准确性和可靠性上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腰椎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药物kartogenin保护终板软骨退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郑权 徐宏光 +3 位作者 汪景 熊寿良 王弘 张晓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8期846-850,共5页
目的:研究小分子药物kartogenin(KGN)对终板软骨组织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在终板软骨以及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椎间盘体外器官退变模型,分为对照组、退变组(穿刺注射生理盐水)、KGN处理组(穿刺注射100nmol/L KGN),... 目的:研究小分子药物kartogenin(KGN)对终板软骨组织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在终板软骨以及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椎间盘体外器官退变模型,分为对照组、退变组(穿刺注射生理盐水)、KGN处理组(穿刺注射100nmol/L KGN),利用HE染色观察终板软骨及椎间盘形态,番红-固绿染色观察终板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分泌。通过Real time-PCR评价三组终板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Ⅱ型胶原、SOX-9蛋白表达变化。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退变组椎间盘髓核消失,终板软骨减少,发生明显退变,KGN处理组椎间盘结构较完整;番红-固绿染色可见实验组较对照组终板软骨细胞外基质分泌增多。Realtime-PCR结果显示退变组终板软骨组织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及SOX-9表达明显下调,KGN处理组中终板软骨组织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及SOX-9表达上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SOX-9蛋白表达明显增高。结论:体外穿刺及培养能够诱导椎间盘及终板软骨的退变,小分子药物KGN能够促进终板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从而保护终板软骨及椎间盘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终板软骨 退变 kartog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围领使用时间对颈椎管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永明 徐宏光 +2 位作者 赵泉来 王弘 高智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围领使用时间的长短对颈椎管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脊髓型颈椎病在我科行颈椎管成形术(单开门术式)后使用颈围领时间不同的患者40例,其中术后颈围领使用时间6周20例(A组),术后颈围领使用时间12周20例(B组),... 目的:探讨颈围领使用时间的长短对颈椎管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脊髓型颈椎病在我科行颈椎管成形术(单开门术式)后使用颈围领时间不同的患者40例,其中术后颈围领使用时间6周20例(A组),术后颈围领使用时间12周20例(B组),分别随访记录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Cobb角丢失、轴性症状发生率以及术后门轴侧融合率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的疗效,对两组颈围领使用时间不同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近期与远期JOA评分、Cobb角丢失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曲度得到良好的维持;同时术后A组出现轴性症状患者(5例)比例明显小于B组(12例)(P<0.05)。结论:适当缩短颈围的使用时间可减少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围领 椎管成形术 轴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与颈椎退行性变影像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沈祥 徐宏光 +3 位作者 赵泉来 马明明 张骞 俞宏星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3期214-217,共4页
背景: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为常见颈椎外伤,对其损伤机制的认识正在不断加强,了解其与颈椎退行性变是否具有相关性在临床上至关重要。目的目的:研究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与颈椎退行性变在影像学上的相关性。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 背景: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为常见颈椎外伤,对其损伤机制的认识正在不断加强,了解其与颈椎退行性变是否具有相关性在临床上至关重要。目的目的:研究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与颈椎退行性变在影像学上的相关性。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不同原因造成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颈椎X线片、CT平扫及MRI检查。男27例,女21例;年龄35~68岁,平均(55.6±2.3)岁。其中退变性椎管狭窄25例(52.08%),椎体前后缘明显退变骨赘形成30例(62.50%),椎间盘退变突出45例(93.75%),椎前水肿及血肿21例(43.75%)。对损伤节段椎间盘行Pfirrmann退变分级,退变为Ⅲ~Ⅴ级者36例(75%);对损伤节段相邻终板软骨行Modic改变分型,仅3例(6.25%)发生Modic改变,均为Ⅱ型改变。结果结果: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与颈椎退行性变在影像学上有显著相关性,并有明显特征性变化,包括颈椎管退行性狭窄、颈椎间盘退变性突出及压迫相应节段脊髓产生的特征性变化,而与相邻终板软骨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结论:根据颈椎退行性变及退变程度对患者进行颈脊髓损伤评估,为临床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位 脊髓损伤 颈椎 脊髓小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与轴性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涛 王弘 +1 位作者 徐宏光 李从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23-225,233,共4页
目的:分析颈椎椎体次全切术后轴性症状(AS)的发生与临床因素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被诊断为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完成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术前均无颈部疼... 目的:分析颈椎椎体次全切术后轴性症状(AS)的发生与临床因素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被诊断为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完成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术前均无颈部疼痛、僵硬等轴性症状,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电话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JOA评分、撑开高度、关节突距离、Cobb角,分析性别、年龄、椎体节段、椎间高度及关节突变化、术前曲度在有无AS患者中的差异,最后对椎体与关节突撑开值做一相关性研究。结果:65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50.6±8.19)岁。患者术后3个月~1年内出现的AS发生率为24.6%(16/65),其中C4椎体切除后AS的发生率18.2%(2/11),C5椎体切除后AS的发生率28%(7/32),C6椎体切除后AS发生率的31.8%(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关节突撑开值与椎体撑开值在有无AS的患者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颈椎后凸在AS的患者中分布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突与椎体撑开值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颈椎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后AS并不少见,术前颈椎后凸与获得性AS的发生有关,椎体过度撑开可增加关节突距离,进而导致颈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手术 轴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呼吸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肺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琨 王弘 +1 位作者 丁巧俊 王海婵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式呼吸训练对急性颈髓损伤患者肺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6月间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诊治的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将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呼吸功能康复训... 目的:观察改良式呼吸训练对急性颈髓损伤患者肺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6月间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诊治的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将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改良组患者由责任护士予以指导并进行改良式呼吸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住院当天和呼吸训练6周后行肺功能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时间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吸量(FEV1)、肺活量(VC)、潮气量(VT)和最大通气量(MVV)。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损伤水平和损伤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训练6周与住院当天FVC、FEV1、VC、VT和MVV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住院当天FVC、FEV1、VC、VT和MVV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VC和VT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呼吸训练对急性颈髓损伤患者肺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呼吸训练 急性颈髓损伤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药物TD-198946对终板软骨退变具有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明明 徐宏光 +3 位作者 张艺凡 张骞 王弘 张晓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8期871-875,共5页
目的:探讨小分子药物TD-198946对椎间盘退变及终板软骨退变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建立体外的大鼠整体椎间盘组织退变模型,分为对照组、退变组(椎间盘内注射20μL生理盐水)及药物处理组(椎间盘内穿刺注射100 nmol/L TD-198946),通过HE、番... 目的:探讨小分子药物TD-198946对椎间盘退变及终板软骨退变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建立体外的大鼠整体椎间盘组织退变模型,分为对照组、退变组(椎间盘内注射20μL生理盐水)及药物处理组(椎间盘内穿刺注射100 nmol/L TD-198946),通过HE、番红-快绿染色方法观察椎间盘及终板软骨形态变化,以及番红-固绿染色分析终板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分泌状况。利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研究三组终板软骨组织中的相关的软骨表型基因II型胶原、SOX9、蛋白聚糖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HE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的结果,退变组椎间盘内髓核及纤维环几乎消失,终板软骨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TD-198946处理组椎间盘组织整体结构相对完整,软骨细胞数量增加;番红-快绿染色可发现药物处理组相对于退变组其软骨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分泌明显增多。RT-PCR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退变组终板软骨内相关表型基因二型胶原、SOX9、蛋白聚糖表达明显减少,而TD-198946处理组终板软骨内相关基因较退变组表达则明显上调。Western blot的实验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小分子药物TD-198946可以抑制椎间盘组织及终板软骨细胞的退变发生,从而起到对椎间盘及终板软骨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软骨 椎间盘 退变 TD-19894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接骨板高度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泉来 徐宏光 +5 位作者 沈祥 王弘 刘平 马明明 张骞 俞宏星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3期197-201,共5页
背景:颈椎前路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现已被广泛重视。有研究发现接骨板固定位置与相邻节段骨化有密切关系,而接骨板固定高度与ALOD、相邻椎间盘及椎体退变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目的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接骨板融合术后接骨板固定高度对邻近... 背景:颈椎前路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现已被广泛重视。有研究发现接骨板固定位置与相邻节段骨化有密切关系,而接骨板固定高度与ALOD、相邻椎间盘及椎体退变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目的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接骨板融合术后接骨板固定高度对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影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行颈椎前路接骨板融合术治疗并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的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2例,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颈椎正、侧位X线片上分别测量接骨板头、尾端至手术节段头、尾侧椎体的距离(PDD),PDD<5 mm为A组,PDD≥5 mm为B组:头端A组67例,B组15例;尾端A组51例,B组31例。测量相邻椎体骨化(ALOD)、椎间隙变窄(IDN)及椎体滑移(VS)等因素,评价PDD对ASD的影响。结果结果:头端A组骨赘形成64.2%(43/67),高于头端B组的26.7%(4/15)(P<0.01);尾端A组骨赘形成29.4%(15/51),高于尾端B组的12.9%(4/31)(P<0.01);头端(A组+B组)骨赘形成57.3%(47/82)明显高于尾端(A组+B组)骨赘形成的23.2%(19/82)(P<0.01)。头端A组中44.8%(30/67)表现为IDN和VS,B组为40.0%(6/15)(P>0.05);尾端A组中47.1%(24/51)表现为IDN和VS,B组为41.9%(13/31)(P>0.05);头端(A组+B组)43.9%(36/82)表现为IDN和VS,尾端(A组+B组)45.1%(37/82)表现为IDN和VS(P>0.05)。结论结论:颈椎前路接骨板固定高度对ASD有影响,PDD越小,ALOD发生率越高,而对IDN及VS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融合术 椎间盘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路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对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祥 徐宏光 +2 位作者 赵泉来 高智 肖良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对比颈后路切口在术中是否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对术后切口愈合及感染的影响,探讨颈后路切口在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的优点。方法:前瞻性对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所选取的52个病例,分为A、B两组,... 目的:对比颈后路切口在术中是否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对术后切口愈合及感染的影响,探讨颈后路切口在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的优点。方法:前瞻性对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所选取的52个病例,分为A、B两组,其中男27人,女25人,平均年龄(52.25±11.00)岁,年龄32~68岁;术前、术后临床感染性指标变化的资料(体温、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比),其中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42人、颈部外伤致颈椎不稳9人、椎管内肿瘤1人,所选病例都接受颈后路手术并排除颈部感染性疾病。结果:5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或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A、B两组术后第7天体温分别为(37.78±0.60)℃和(36.66±0.31)℃,P〈0.05;ESR分别为(31.00±8.49)mm/h和(14.19±1.30)mm/h,P〈0.05;CRP分别为(26.77±9.92)mg/L和(6.50±1.88)mg/L,P〈0.05;中性粒细胞比分别为(80.58±4.06)%和(56.92±3.11)%,P〈0.05;淋巴细胞比分别为(12.88±1.61)%和(23.08±3.77)%,P〈0.05。A、B两组间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1个月、术后第3个月的体温、ESR、CRP、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病例有9人在术后切口部位有轻微红肿发生并且A组病例平均住院天数比B组病例平均住院天数长5天。结论:颈后路手术切口在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切口的感染率,减少患者的实际住院天数和医疗支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手术 万古霉素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板软骨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宏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3期8645-8645,共1页
脊柱退行性疾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报道称该疾病所致的腰腿痛是患者在临床就诊其初级保健医生时的第二失主诉,而每年大约有2%的成年患者因该脊柱疾病和相关的疼痛而致残。椎间盘退变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终板软骨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5a-5p在大鼠终板软骨细胞自然退变中的表达及其靶基因预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永明 徐宏光 +2 位作者 张晓玲 高智 肖良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大鼠终板软骨细胞自然退变模型,探讨miR-125a-5p在自然传代诱导大鼠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中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相关靶基因.方法:取大鼠原代终板软骨细胞,应用胰酶消化法和自然传代法培养终板软骨细胞,分别选取P...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大鼠终板软骨细胞自然退变模型,探讨miR-125a-5p在自然传代诱导大鼠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中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相关靶基因.方法:取大鼠原代终板软骨细胞,应用胰酶消化法和自然传代法培养终板软骨细胞,分别选取P2、P5、P8代细胞进行甲苯胺蓝及阿辛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改变.qRT-PCR检测终板软骨细胞中miR-125a-5p表达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相关靶基因.结果:细胞传到P5代时细胞由多角形变成长梭形,外基质分泌减少,细胞形态发生退变改变,qRT-PCR检测结果显示mi R-125a-5p表达含量随细胞代数增加逐渐减少.结论:大鼠终板软骨细胞自然传代至P5代出现退变改变,miR-125a-5p与终板软骨退变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5a-5p 终板软骨细胞 软骨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素药物在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永明 徐宏光 +3 位作者 张晓玲 王弘 高智 肖良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16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素药物对张力诱导下终板软骨细胞退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获取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终板软骨细胞加力退变模型.设对照组(未加力的终板软骨细胞,NC组)、加力组(10%间歇性循环牵张力,10%ICMT,0.5Hz,8h/d,加力3天... 目的:探讨淫羊藿素药物对张力诱导下终板软骨细胞退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获取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终板软骨细胞加力退变模型.设对照组(未加力的终板软骨细胞,NC组)、加力组(10%间歇性循环牵张力,10%ICMT,0.5Hz,8h/d,加力3天,ICMT组)及加力加药物组(加力组中加入不同浓度中药淫羊藿素,加药+ICMT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细胞表型.MTT法检测大鼠终板软骨细胞的增殖.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Ⅱ型胶原(COL2A1)、蛋白多糖(ACAN)及SOX-9基因变化.结果:淫羊藿素在低浓度(<2umol/L)药物范围内对大鼠终板软骨细胞生长无明显毒性作用,较高浓度对细胞生长与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终板软骨细胞体外加力后细胞表型改变,甲苯胺蓝染色可见细胞外基质减少,加药+ICMT组细胞外基质未见明显减少.淫羊藿素药物在一定药物范围内对大鼠终板软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抑制细胞软骨细胞退变发生.结论:淫羊藿素通过抑制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退变的发生,进而起到保护终板软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素 终板软骨细胞 间歇性循环牵张力(ICMT) 软骨细胞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路局部应用万古霉素预防术后切口感染Meta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祥 徐宏光 赵泉来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切口在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对预防术后切口抗感染疗效。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阅有关颈后路切口在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对术后切口抗感染效果的文献报道,用Cochrane系统评价纳入文献,并筛选所需资料进... 目的探讨颈后路切口在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对预防术后切口抗感染疗效。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阅有关颈后路切口在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对术后切口抗感染效果的文献报道,用Cochrane系统评价纳入文献,并筛选所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选取了6篇文献,病例数536例,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组与术中没有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组在术后体温、ESR、CRP、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比,切口轻微红肿发生例数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颈后路手术切口在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来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确切疗效,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但从总体上来看,认为疗效肯定的一方有更坚实的论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感染 ME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