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声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诊断早期卵巢癌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何丽英 昌禹豪 +4 位作者 马强 魏伟 闫娜 朱菲菲 江峰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9-47,共9页
目的基于超声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构建联合模型,探讨其诊断早期卵巢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272例,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90例和内部验证集82例;另选2023年2月至2024年5月杭州... 目的基于超声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构建联合模型,探讨其诊断早期卵巢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272例,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90例和内部验证集82例;另选2023年2月至2024年5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80例作为外部验证集。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检查获得肿瘤位置、最大径、形态、外轮廓分界、Adler血流分级、肿瘤内部成分构成、肿瘤实性成分最大径、肿瘤内部乳头数量及腹水情况;收集患者年龄、绝经情况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早期卵巢癌组和良性组,比较各数据集中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基于训练集患者的术前二维超声灰阶图像提取超声影像组学特征,采用贪婪递归特征去除策略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分析降维,保留系数非零的最优特征构建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诊断早期卵巢癌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构建临床模型、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可视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估各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适用性,并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训练集中两组人附睾蛋白4(HE4)、肿瘤实性成分最大径、肿瘤最大径、肿瘤内部成分构成、Adler血流分级、腹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部验证集中两组HE4、糖类抗原125(CA125)、肿瘤实性成分最大径、肿瘤最大径、Adler血流分级、腹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部验证集中两组HE4、CA125、肿瘤最大径、Adler血流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提取1050个超声影像组学特征,经筛选及降维后保留13个系数非零的最优特征并计算Radscore即为影像组学模型。根据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Adler血流分级、肿瘤实性成分最大径、肿瘤最大径构建诊断早期卵巢癌的临床模型;纳入肿瘤实性成分最大径、Adler血流分级、Radscore构建诊断早期卵巢癌的联合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外部验证集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0.881、0.851,均高于临床模型(0.814、0.714、0.833)和影像组学模型(0.892、0.831、0.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准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的校准度均较好。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在训练集和外部验证集中,联合模型在0.05~1.00概率阈值范围内的临床净获益最大;在内部训练集中,联合模型在0.30~0.60概率阈值范围内的临床净获益最大,影像组学模型在0.18~0.30及0.60~0.90概率阈值范围内则可获得更大的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超声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可无创、准确地诊断早期卵巢癌,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影像组学 卵巢癌 早期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IDEAL-IQ序列评估椎旁肌肉脂肪含量联合钙磷乘积预测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价值
2
作者 张楠楠 陈摇飞 +3 位作者 汤摇地 任慧慧 孙碧云 袁玉山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IDEAL-IQ序列评估椎旁肌肉改变联合钙磷乘积对预测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12月在临泉县人民医院住院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3例为观察组,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61例无椎体压缩性骨折患...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IDEAL-IQ序列评估椎旁肌肉改变联合钙磷乘积对预测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12月在临泉县人民医院住院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3例为观察组,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61例无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对照组,搜集入组病例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白蛋白、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钙、血清磷,并计算钙磷乘积、校正血钙、校正钙磷乘积。所有病例均行磁共振IDEAL-IQ序列扫描腰椎,并测量L 3正中水平腰大肌、竖脊肌、多裂肌脂肪分数(FF)。结果:观察组血清钙、血清磷、钙磷乘积、校正血钙、校正钙磷乘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腰大肌、竖脊肌、多裂肌FF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钙磷乘积升高是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保护因素(P<0.01),竖脊肌FF、多裂肌FF增高是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危险因素(P<0.001);ROC曲线显示,校正钙磷乘积、竖脊肌FF、多裂肌FF预测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AUC分别为0.741、0.862、0.816,联合指标预测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AUC为0.936。结论:磁共振IDEAL-IQ序列评估椎旁肌肉改变联合钙磷乘积可以对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行较好的预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椎旁肌肉 钙磷乘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69例临床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迎青 朱向明 +2 位作者 江峰 孔祥海 何卉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1098-1100,共3页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是以一定频率和强度的超声波为作用媒介,利用超声波良好的方向性、组织穿透性和可聚焦性,使其透射进入体内并聚焦在肿瘤部位上,在此产生高温效应、空化效应[1]、机械效应...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是以一定频率和强度的超声波为作用媒介,利用超声波良好的方向性、组织穿透性和可聚焦性,使其透射进入体内并聚焦在肿瘤部位上,在此产生高温效应、空化效应[1]、机械效应,破坏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出现凝固性坏死,失去增殖、浸润和转移的能力,坏死的病灶最终会被机体溶解吸收。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05-2012-02治疗的69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子宫肌瘤 临床资料 凝固性坏死 肿瘤细胞 组织穿透性 浸润和转移 HIF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盆底超声参数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盆底重建术后进展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何丽英 江峰 +3 位作者 魏伟 朱菲菲 赵宇 张平洋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613-620,共8页
目的 基于术前盆底超声参数构建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预测盆底脏器脱垂(POP)患者盆底重建术后发生进展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我院因国际泌尿科学会POP-Q分度≥Ⅱ度行盆底重建术女性患者495例建立预测... 目的 基于术前盆底超声参数构建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预测盆底脏器脱垂(POP)患者盆底重建术后发生进展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我院因国际泌尿科学会POP-Q分度≥Ⅱ度行盆底重建术女性患者495例建立预测模型作为模型组,其中术前POP合并SUI 295例;根据术前、术后SUI发生情况分为术后进展组76例(包括新发46例,加重30例)与SUI改善组219例;对模型组样本采取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作为内部验证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OP患者盆底重建术后发生进展性SU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临床影响曲线对该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SUI改善组与术后进展组孕次、产次、Ba点及指压诱发试验阳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术前混合性尿失禁史、联合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O)占比,以及盆底超声所测残余尿量(PVR)、尿道旋转角(Uret.rot)、尿道内口呈漏斗样改变、肛提肌损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指压诱发试验阳性、Ba点,以及盆底超声所测尿道内口呈漏斗样改变及肛提肌损伤均为术后发生进展性SUI的独立危险因素(OR=6.974、1.400、3.651、11.137,均P<0.05);(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模型组术后发生进展性SUI的曲线下面积为0.885(95%可信区间:0.737~0.936),预测内部验证组发生进展性SUI的曲线下面积为0.823(95%可信区间:0.800~0.849),提示模型区分度良好;(3)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较为贴合,Brier score为0.185,校准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6,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与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显示,模型组与内部验证组分别在阈概率值为0.07~0.84与0.11~0.67时临床最大净收益较高,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 基于术前盆底超声参数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POP患者盆底重建术后发生进展性SUI中有一定的价值,可为临床术前个体化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盆底脏器脱垂 Logistic回归分析 进展性压力性尿失禁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及临床治疗的辅助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子铭 单小霞 江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临床治疗的辅助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和CT检查,对患者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以手术检查结果为基准比较超声、CT检查... 目的探讨超声、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临床治疗的辅助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和CT检查,对患者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以手术检查结果为基准比较超声、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正确率,以及对胰管扩张、实质不均匀、脂肪层模糊不清、胰外脓肿、胆总管结石等情况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对急性胰腺炎检出率为79.31%,明显低于CT检查(94.25%)(P<0.05)。CT检查对胰胆管扩张、实质不均匀、脂肪层模糊不清、局限性扩大、胆总管结石检出率明显优于超声检查(P<0.05);胰外脓肿局限性扩大检出率上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胰腺炎患者症状较重患者,CT图像可见胰腺体积明显增大,密度不均边缘规则,有出血灶、液化坏死区,肾前筋膜有明显增厚,胰周有积液;轻症胰腺炎CT图像仅出现胰腺密度及体积增大,边缘毛糙,胰周积液少,无坏死区。结论CT检查对急性胰腺诊断明显优于超声检查,可对急性胰腺炎并发症、预后以及坏死情况作出评价,对临床治疗有较高的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CT检查 急性胰腺炎 诊断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应用三维盆底超声观测肛提肌损伤与生殖道裂孔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何丽英 江峰 +3 位作者 叶彩虹 朱菲菲 胡国兵 张平洋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948-95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盆底超声观测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肛提肌损伤与生殖道裂孔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4月于本院妇科术前通过POP定量分期系统(POP-Q)分期为Ⅲ-Ⅳ期的220例PO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盆底超声检查及盆...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盆底超声观测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肛提肌损伤与生殖道裂孔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4月于本院妇科术前通过POP定量分期系统(POP-Q)分期为Ⅲ-Ⅳ期的220例PO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盆底超声检查及盆底断层成像技术,评估肛提肌损伤情况,在盆膈裂孔最小平面测量双侧肛提肌尿道间隙(LUG)。在最大Valsava状态下三维盆底超声轴平面测量盆膈裂孔面积(LHA)。根据盆底超声扫查结果是否存在肛提肌损伤分为损伤组及未损伤组,比较两组生殖道裂孔高度、会阴体长度以及盆膈裂孔面积(LHA)。对肛提肌损伤组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生殖道裂孔高度截断值来预测肛提肌损伤的诊断性能。结果盆底超声探测肛提肌损伤128例(58.2%),无损伤92例(41.8%)。损伤组生殖道裂孔高度均值为(54.04±3.85)mm,会阴体长度均值为(22.18±1.82)mm,LHA均值(33.70±2.99)cm^(2);无损伤组生殖道裂孔高度均值为(46.77±2.72)mm,会阴体长度均值(22.25±1.76)mm,LHA均值(28.89±1.70)cm^(2)。两组中生殖道裂孔高度均值与LHA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体长度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殖道裂孔高度与LHA增大均是肛提肌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508、1.905,P值分别为0.004,0.006)。生殖道裂孔高度预测肛提肌损伤的截断值为51.39 mm时,其曲线下面积、截断值的灵敏度、特异性、约登指数及95%CI分别为0.935、79.70%、98.90%、0.786、0.903-0.967。结论生殖道裂孔高度的尺寸是潜在预测肛提肌损伤的标志。当生殖道裂孔高度截断值为51.39 mm时,可以作为临床怀疑肛提肌损伤的初筛指标,辅助预测肛提肌损伤,但最终诊断肛提肌损伤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盆底超声 盆底断层成像 肛提肌损伤 生殖道裂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类型冠状动脉瘘超声表现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爱霞 朱向明 +2 位作者 钱红波 李娜娜 胡国兵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270-270,275,共2页
患者女,72岁。近1个月胸闷不适,活动时明显,休息后稍缓解,夜间平卧偶感不适,于外院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反流,予以控制心率、抗凝等对症治疗后好转,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患者神志清,精神良好,活动力良好,大小便正常。
关键词 患者神志 主动脉瓣 冠状动脉瘘 活动力 超声表现 特殊类型 对症治疗 重度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价心肌桥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霞 武静 +3 位作者 杨灿秀 季翔 朱林丽 吴敬医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桥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弋矶山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的237例患者,根据心肌桥冠状动脉收缩期压缩程度分为2组,Ⅰ级组(冠状动脉收缩期受压程度<50%),Ⅱ级组(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心肌桥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弋矶山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的237例患者,根据心肌桥冠状动脉收缩期压缩程度分为2组,Ⅰ级组(冠状动脉收缩期受压程度<50%),Ⅱ级组(冠状动脉收缩期受压程度≥50%);正常对照组为行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及心肌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正常对照组与心肌桥亚组左心室构型及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临床诊断为单纯心肌桥的患者42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检出率为17.7%,均为左前降支;与心肌桥Ⅰ级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心肌桥Ⅱ级组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E、e′降低,E/e′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桥Ⅰ级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无明显变化;心肌桥Ⅱ级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减退,左心室舒张功能随着心肌桥冠状动脉收缩期压缩程度加重而逐渐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心肌桥 左心室 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高转转 张良西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征象及临床价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一制性,Kappa值为0.81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是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彩色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Bentall术后双侧冠状动脉吻合口漏并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
10
作者 吕珍 朱向明 +1 位作者 韦天军 胡国兵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500-501,共2页
患者女,64岁,20年前因马凡综合征、升主动脉瘤样扩张于外院行Bentall术,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现因“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10+d”来我院就诊,1周前曾有胸痛症状。体格检查:胸廓畸形,双下肢未见明显浮肿。心电图检查:心功能Ⅲ级,心尖... 患者女,64岁,20年前因马凡综合征、升主动脉瘤样扩张于外院行Bentall术,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现因“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10+d”来我院就诊,1周前曾有胸痛症状。体格检查:胸廓畸形,双下肢未见明显浮肿。心电图检查:心功能Ⅲ级,心尖区可闻及Ⅱ~Ⅲ期/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提示:(1)异位心律(心房颤动);(2)室内传导阻滞;(3)室性早搏;(4)ST-T改变。超声心动图检查:升主动脉根部人工血管与双侧冠状动脉吻合口处回声连续性中断,探及2处缺口,左、右侧大小分别约14 mm、19 mm;彩色多普勒于缺口处探及五彩镶嵌血流信号,可见高速血流出入,峰值流速3.04 m/s,峰值压差37 mm Hg(1 mm Hg=0.133 kPa)。人工血管与自体血管之间可见分离液性无回声区,局部由自体血管包绕形成2处搏动性无回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期杂音 异位心律 心尖区 胸廓畸形 搏动性 人工血管 周前 室性早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左侧隐睾扭转合并鞘状突未闭误诊为腹股沟疝坏死切除1例
11
作者 闫天慧 丁杰 张霞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0-72,共3页
隐睾扭转是一种不常见但又十分紧急的外科急症,及时诊断并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提高对隐睾扭转的认识是十分有意义的。1临床资料患者男,4岁,因纳差1 d、脐周不适就诊。查体:腹软,无反跳痛及压痛。血常规:白细胞12.2×109... 隐睾扭转是一种不常见但又十分紧急的外科急症,及时诊断并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提高对隐睾扭转的认识是十分有意义的。1临床资料患者男,4岁,因纳差1 d、脐周不适就诊。查体:腹软,无反跳痛及压痛。血常规:白细胞12.2×109/L,中性粒细胞61.7%。急诊急腹症彩超检查为阴性,临床诊断为消化不良,予抗感染治疗,情况稍有好转。2d后,家长诉患者左侧腹股沟区包块1d再次就诊。查体:患儿哭闹,拒压,左侧阴囊未扪及睾丸,左侧腹股沟区触及一硬质包块,局部皮肤红肿,压痛(+),卧位不可消失。复查彩超:左侧腹股沟区局部膨隆,内见条状回声,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隐睾扭转 鞘状突未闭 腹股沟疝 超声诊断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俯卧位趴枕在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进 许艳群 +2 位作者 王春红 杜长虹 刘银萍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俯卧位趴枕在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60眼确诊为视网膜脱离且需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注气或硅油填充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俯卧位时头部使用自制俯卧位趴枕,对照组术... 目的:探讨自制俯卧位趴枕在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60眼确诊为视网膜脱离且需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注气或硅油填充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俯卧位时头部使用自制俯卧位趴枕,对照组术后俯卧位时采用眼科病房常规使用的“O”型枕。观察两组患者俯卧位时趴枕对身体局部造成的疼痛程度、依从性及睡眠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俯卧位时额部皮肤红痛、眼球压迫痛、颈肩疼痛以及鼻部通气障碍等不适症状的评分等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俯卧位时间和俯卧位睡眠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使用自制俯卧趴枕不仅有效改善患者俯卧位的舒适度,并能提高患者术后的依从性,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睡眠时间,进而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患者术后病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俯卧位趴枕 视网膜脱离 俯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昌禹豪 胡国兵 +3 位作者 朱向明 叶彩宏 沈忠兵 张霞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251-255,共5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与左房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1例,根据左房容积指数分为左房重构组20例和左房非重构组21例,另选健康体检者25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2D-STI技术测得...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与左房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1例,根据左房容积指数分为左房重构组20例和左房非重构组21例,另选健康体检者25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2D-STI技术测得各组左房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左房平均应变率(mSRs、mSRe、mSRa);应用实时三维容积成像技术(RT-3DE)结合心电图时相获取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并计算左房被动排空指数(LAEFp)、左房主动排空指数(LAEFa)及左房总排空分数(LAEF);M型超声测量收缩期房间隔厚度(IASTs)及舒张期房间隔厚度(IASTd),计算房间隔增厚率(ASTDF)。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分析ASTDE与左房各功能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房非重构组和左房重构组mSRs、mSRe、LAEFp、LAEF均减低,mSRa、LAEFa及ASTDF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左房非重构组比较,左房重构组的mSRs、mSRe、LAEFp、LAEF均减低,mSRa、LAEFa、IASTs、IASTd、ASTDF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STDF与LAEFa、mSRa、LAEF均呈正相关(r=0.568、0.249、0.266,均P<0.05)。结论2D-STI能够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左房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房间隔厚度和ASTDF可作为左房功能早期改变的补充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 二维 高血压病 心房功能 房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恶性血管球瘤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阮雅婷 张良西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07-207,212,共2页
患者男性,68岁。发现右颈部渐大性肿物3月就诊。患者右颈部肿物约“指甲盖”大小,近2月肿物进行性肿大,伴阵发性疼痛并向头顶部放射。查体:右颈部触及一活动度较差、不规则形肿物,质中等,轻微压痛。
关键词 颈部恶性血管球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主动脉瓣狭窄行TAVR术后左心心肌功能改变
15
作者 梅陈 胡国兵 +1 位作者 江峰 丁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主动脉瓣狭窄行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心肌功能改变。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本院因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行TAVR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采集二维超声心动图图像,...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主动脉瓣狭窄行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心肌功能改变。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本院因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行TAVR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采集二维超声心动图图像,记录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内径(LVESD)、室间隔(IVSD)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动脉瓣口前向峰值流速(AVmax)、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AVPGmax)、主动脉瓣口面积(ASA)、舒张早期二尖瓣环侧壁峰值速度(e’)、舒张早期二尖瓣口峰值流速与二尖瓣瓣环侧壁峰值速度比值(E/e’)。采用斑点追踪技术测得左房及左室应变,包括左心房存储应变(LASr)、左心房管道应变(LAScd)、左心房收缩应变(LASct)、心内膜层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endo)、中层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mid)、心外膜层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epi)以及心内膜层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CS-endo)、中层心肌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CS-mid)、心外膜层心肌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CS-epi)。结果 TAVR术后,AVmax、AVPGmax、AVPGmean及ASA较术前明显改善。TAVR术后3月左室收缩功能提升,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变薄,LVEDD、LVESD、e’、E/e’改善不明显。与术前对比,术后1周LS-endo、LASr、LAScd明显改善(P<0.05),与术前对比,术后3月LS-endo、LS-mid、LS-epi、CS-endo、CS-mid、CS-epi及LASr、LAScd、LASct均明显改善(P<0.05),与术后1周对比,术后3月LS-endo、LS-mid、LS-epi及LASr、LAScd、LASct绝对值均增加(P<0.05)。结论 TAVR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提高,而斑点追踪技术能较早准确的描述TAVR术后左心心肌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 超声心动图 斑点追踪技术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密封袋构建人小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氧模型过程及其评价
16
作者 刘彩 张冉 +4 位作者 朱梦林 廖茗 孔钰 李曙 洪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体外构建人小胶质细胞HMC3氧糖剥夺/复氧(OGD/R)模型,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密封袋对HMC3细胞进行氧糖剥夺,缺氧不同时间后再复氧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性,乳酸脱氢... 目的:体外构建人小胶质细胞HMC3氧糖剥夺/复氧(OGD/R)模型,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密封袋对HMC3细胞进行氧糖剥夺,缺氧不同时间后再复氧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细胞LDH含量,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存活率,Hoechst/PI双染、AnnexinⅤ-FITC/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坏死情况。比较不同时间缺氧复氧24 h的结果,选择最佳缺氧时间,建立稳定的OGD/R模型。结果:与对照组(0 min)相比,OGD处理组细胞形态变圆,突起消失,胞质凝聚,胞核固缩、碎裂,细胞膜模糊不清,不规则细胞比例增多;细胞活性随缺氧时间延长明显降低(P<0.0001);上清LDH含量随缺氧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P<0.01);台盼蓝染色时拒染细胞数随缺氧时间延长逐渐减少(P<0.001);细胞凋亡坏死量随缺氧时间延长逐渐增多(P<0.05)。与对照组相比,OGD/R处理组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密度增加,随着缺氧时间延长,细胞密度增加减少;细胞活性随缺氧时间延长逐渐下降(P<0.01);上清LDH含量随缺氧时间延长发生明显上升(P<0.0001);台盼蓝染色时拒染细胞数随缺氧时间延长逐渐减少(P<0.01);细胞凋亡坏死量随缺氧时间延长逐渐增多(P<0.05)。结论:氧糖剥夺/复氧24 h后HMC3细胞存活率、LDH释放量、凋亡坏死细胞量呈时间依赖性,且缺氧45 min复氧24 h为最佳OGD/R模型时间。利用简易密封袋的方法可成功构建OGD/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密封袋 人小胶质细胞 氧糖剥夺/复氧 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