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早期活动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其应用的分析
1
作者 朱琴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49-152,共4页
探究、分析为骨科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构建并应用早期活动管理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为护理试验,样本从2021.08-2023.08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共计68例,根据接受的护理方式分组,组名命名为常规组、试验组,前组单纯... 探究、分析为骨科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构建并应用早期活动管理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为护理试验,样本从2021.08-2023.08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共计68例,根据接受的护理方式分组,组名命名为常规组、试验组,前组单纯行常规护理,后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狐狸洞管理方案干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分析早期活动管理方案干预效果。结果 对组间护理下样本时间指标、恢复指标、并发症率、护理出院后3个月EQ-5D评分行统计学分析,试验组时间指标与并发症率、EQ-5D中负面情绪与疼痛评分指标数据呈现更低,常规组恢复指标、EQ-5D中能力评分指标数据呈现更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与常规组样本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4.11%(32/34)、70.58%(24/34),前者更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实践以及相关术后活动模型,构建并应用髋骨骨折老年患者早期活动管理方案效果优良,有助于促进该类患者机体与髋部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使其尽早下地,对其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活动管理方案 骨科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建 裴付来 +3 位作者 刘赟 万张辉 郭永杰 倪进忠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来源于成人尸体的20个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得到安全手术范围,在此范围内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32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来源于成人尸体的20个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得到安全手术范围,在此范围内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32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踝关节MaryLand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解剖学测量得到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时避免腓肠神经损伤的安全手术范围:水平方向为11~28(16.90±4.93)mm,垂直方向为12~25(17.55±4.51)mm,对角方向为28~56(43.60±8.44)mm。(2)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12~18周。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术后3、6个月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MaryLand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术后3、6、12个月均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6、12个月均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安全手术范围内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有效显露跟骨关节面,利于骨折复位及钢板固定,并能减少软组织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解剖学特征 足外侧腓肠神经 跗骨窦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孔骨水泥推注器在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世东 徐建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侧孔骨水泥推注器在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按照骨水泥推注器是否有侧孔分为观察组(采用侧孔骨水泥推注器行双侧穿刺PVP治疗,29例)和对照组(采用常规直型骨... 目的探讨侧孔骨水泥推注器在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按照骨水泥推注器是否有侧孔分为观察组(采用侧孔骨水泥推注器行双侧穿刺PVP治疗,29例)和对照组(采用常规直型骨水泥推注器行双侧穿刺PVP治疗,2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推注量、骨水泥弥散及渗漏情况、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骨水泥推注量、侧位透视骨水泥弥散面积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位透视骨水泥弥散面积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骨水泥渗漏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穿刺PVP治疗OVCF时使用侧孔骨水泥推注器,可均匀向椎体内推注骨水泥,不仅利于骨水泥弥散分布,降低骨水泥渗漏率,而且能减轻患者的早期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推注器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弥散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旋前方肌下肌骨通道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4
作者 郭永杰 徐建 +1 位作者 刘赟 盛飞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经旋前方肌下肌骨通道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是否保留旋前方肌分为对照组(采用倒L形切口切开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54例)和观察组(采用经旋前方肌下肌骨通道保留旋前方肌内... 目的探讨经旋前方肌下肌骨通道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是否保留旋前方肌分为对照组(采用倒L形切口切开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54例)和观察组(采用经旋前方肌下肌骨通道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46例)。记录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疼痛VAS评分、腕关节影像学指标、前臂及腕关节活动度、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对位对线良好,关节面恢复平整,达到解剖复位。两组骨折均愈合良好,时间2.7~5.5个月。术后6周疼痛VAS评分、前臂旋前及旋后活动度、Gartland-Werley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前臂旋前活动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前臂旋后活动度、Gartland-Werley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度及掌倾角、尺偏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旋前方肌下肌骨通道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最大程度保留前臂旋前功能,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锁定钢板 保留旋前方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与LBL教学法在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黄昌佳 裴付来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9期5-8,13,共5页
目的探究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讲座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实习的骨外科临床实习生60名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讲座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实习的骨外科临床实习生60名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教学方法分为联合教学组(30名)与传统教学组(30名),传统教学组实施传统教学,联合教学组实施PBL联合LBL教学法。比较两组考核成绩、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评分、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结果相较于教学前,两组教学后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均升高,且联合教学组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较于传统教学组,联合教学组体格检查技能、人文关怀、沟通技能、整体临床胜任力、医疗面谈技能、临床判断、组织效能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较于传统教学组,联合教学组课堂交流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解决问题能力、所学内容理解能力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教学组教学满意度为100.00%(30/30),高于传统教学组的83.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与LBL教学法联合应用于骨外科临床教学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提高考核成绩,提高Mini-CEX评分,提升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科 临床教学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力训练处方联合简易康复辅助具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朱琴琴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93-0196,共4页
探讨病人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干预的情况下,辅以肌力训练处方的同时,与简易康复辅助具配合后,患者康复的整体状况。方法 抽选院内的相关病例,时间控制在2023.02—2023.10。入选的成员均明确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标准。纳入的样本共为40... 探讨病人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干预的情况下,辅以肌力训练处方的同时,与简易康复辅助具配合后,患者康复的整体状况。方法 抽选院内的相关病例,时间控制在2023.02—2023.10。入选的成员均明确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标准。纳入的样本共为40份。在将其分组方面,选取随机法。各组20例。参照组:常规康复指导。试验组:应用肌力训练处方联合简易康复辅助具模式。对两组康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Harris评分比参照组高,肌力变化情况明显,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提升显著,康复情况、生命质量均较参照组优异,P<0.05。结论 肌力训练处方与简易康复辅助具相结合,能够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并且能够改善其关节功能,加快其康复速度,提高其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肌力训练处方 简易康复辅助具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用在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护理中效果探讨
7
作者 马美华 席娟 朱琴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55-158,共4页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在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均分66名病人,时间:2023.1-2024.1,33名实行常规护理的病人为对照组,33名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病人为观察组,实验中的数值汇总分析。结果 护理前,患者疼痛分值高,负面情绪严重以...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在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均分66名病人,时间:2023.1-2024.1,33名实行常规护理的病人为对照组,33名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病人为观察组,实验中的数值汇总分析。结果 护理前,患者疼痛分值高,负面情绪严重以及生活质量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可尽快康复,负面心理问题逐渐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P<0.05。结论 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护理期间,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之后,患者骨折恢复时间比较短,同时产生的疼痛也比较轻。患者可以尽早恢复正常活动,并因疾病出现的负面心理也逐渐改善,生活质量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单纯胸腰椎骨折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告) 被引量:5
8
作者 裴付来 吴苏稼 王与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目的 :分析儿童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 5例住院患儿的病史 ,阐述儿童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标准 ,着重分析早期诊断和正规的牵引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的选择... 目的 :分析儿童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 5例住院患儿的病史 ,阐述儿童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标准 ,着重分析早期诊断和正规的牵引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的选择。结果 :5例患儿均获随访 ,3例经颅骨牵引复位治疗 ,2例经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早期诊断及正规的牵引是治疗此症的关键 ;误诊及不正规的牵引往往延迟病情 ,给患儿及家属造成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自发性关节脱位 寰枢椎半脱位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前框形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健 肖立功 +1 位作者 胡常胜 徐耀增 《安徽医药》 CAS 2004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 探讨采用钢丝环扎 +膝前方框形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 35例髌骨骨折应用此方法治疗 ,基中男性 2 4例 ,女性 1 1例 ,30例获得 3~ 2 4个月随访。结果 优 1 9例 ,良 1 0例 ,可 1例 ,优良率 96 ... 目的 探讨采用钢丝环扎 +膝前方框形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 35例髌骨骨折应用此方法治疗 ,基中男性 2 4例 ,女性 1 1例 ,30例获得 3~ 2 4个月随访。结果 优 1 9例 ,良 1 0例 ,可 1例 ,优良率 96 7%。术后未出现骨折再移位 ,无伤口感染。愈合时间 6~ 1 2周。结论 该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操作简便 ,适应证广 ,能早期关节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前框形钢丝 内固定 治疗 髌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健 胡常胜 +3 位作者 袁正清 肖立功 赵基民 聂勇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4年第10期974-975,共2页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髋关节置换 股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前框形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健 肖立功 +1 位作者 胡常胜 徐耀增 《安徽医学》 2004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总结采用钢丝环扎 +膝前方框形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 3 5例髌骨骨折应用此方法治疗 ,其中男性 2 4例 ,女性 11例 ,3 0例获得 3~ 2 4个月随访。结果 优 19例 ,良 10例 ,可1例 ,优良率 96 7... 目的 总结采用钢丝环扎 +膝前方框形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 3 5例髌骨骨折应用此方法治疗 ,其中男性 2 4例 ,女性 11例 ,3 0例获得 3~ 2 4个月随访。结果 优 19例 ,良 10例 ,可1例 ,优良率 96 7%。术后未出现骨折再移位 ,无伤口感染。愈合时间 6~ 12周。结论 该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操作简便 ,适应证广 ,能早期关节活动 ,是治疗髌骨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形钢丝 内固定 手术治疗 髌骨骨折 钢丝环扎 张力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pkin骨折的治疗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立功 裴付来 +1 位作者 王健 钟如意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356-358,364,共4页
目的:探讨11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Pipkin骨折)治疗方法及并发症。方法:治疗随访1997~2008年收治11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Pipkin骨折)病人。据Pipkin分型,Ⅰ型5例,Ⅱ型5例,Ⅲ型1例。据分型、年龄、术前影像及术中探查... 目的:探讨11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Pipkin骨折)治疗方法及并发症。方法:治疗随访1997~2008年收治11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Pipkin骨折)病人。据Pipkin分型,Ⅰ型5例,Ⅱ型5例,Ⅲ型1例。据分型、年龄、术前影像及术中探查综合考虑治疗方法。闭合复位2例,取出游离小骨块3例,普通拉力螺钉固定1例,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5例。结果:随访11个月~9年,疗效优4例,良4例,可2例,1例失访,优良率72.7%。结论:治疗效果的关键是早期诊断,适当扩大手术指征,据个体化原则选用手术切口及固定。可吸收螺钉固定是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后脱位 股骨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裴付来 《颈腰痛杂志》 2001年第4期308-309,共2页
目的 介绍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 ,讨论治疗方法。方法 对 6例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回顾 ,分析常见诊断失误原因。认为 :本病因以细菌性感染可能性大 ,C- RP和 ESR可作为预示感染和观察疗效的指标 ,X线、CT... 目的 介绍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 ,讨论治疗方法。方法 对 6例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回顾 ,分析常见诊断失误原因。认为 :本病因以细菌性感染可能性大 ,C- RP和 ESR可作为预示感染和观察疗效的指标 ,X线、CT、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结果  6例经非手术治愈并恢复工作 ,2例患有慢性腰痛。结论 多数患者经严格卧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隙感染 诊断 治疗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
14
作者 胡常胜 王健 肖立功 《安徽医学》 2001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松解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45例。结果 :45例均获得良好矫正。结论 :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疗效优于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术后局部粘连少 ,没有复发。包括颈阔肌、颈深...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松解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45例。结果 :45例均获得良好矫正。结论 :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疗效优于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术后局部粘连少 ,没有复发。包括颈阔肌、颈深筋膜的彻底松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性斜颈 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 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chard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15
作者 肖立功 王健 +2 位作者 胡常胜 袁正清 权良忠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86-186,共1页
关键词 股骨骨折/外科学 RICHARD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钟如意 裴付来 +2 位作者 黄昌佳 万张辉 茆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6年6月~2020年6月84例老年LDH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BEI...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6年6月~2020年6月84例老年LDH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FD)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JO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ACTH、INS、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 VAS评分均低于术前,而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虽低于对照组(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LDH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应激反应、疼痛感较轻,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BEIS技术 老年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应激反应 神经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去分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高婉婉 李明 +3 位作者 卢林明 焦南林 徐国祥 刘银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44-847,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去分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去分化SFT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4岁,右侧颞叶SFT术后1年... 目的探讨颅内去分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去分化SFT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4岁,右侧颞叶SFT术后1年,MRI提示原颅内占位术后右侧颞叶占位,考虑复发。镜检:瘤细胞短梭形,异型明显,呈血管外皮瘤样排列,可见出血、坏死,部分区域胞质红染,核偏位,核分裂象10~15个/10 HPF;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BCL-2、STAT6,局灶表达CK(AE1/AE3)、EMA、CD34、CD99、desmin、MyoD1、Myogenin、Myoglobin、SMA,Ki-67增殖指数约50%。结论颅内去分化SFT与发生于脑膜部的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相似,需结合病理检查及免疫表型进行鉴别。单一手术难以完整切除,易复发恶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去分化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陈正荣 王和平 +1 位作者 裴付来 徐静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椎间孔镜治疗LDH的患者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椎间孔镜治疗LDH的患者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3 d、7 d、1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8.43±2.41)d]短于对照组[(11.93±5.83)d(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改良Macnab疗效优良率(90.00%)、护理满意度(96.67%)均高于对照组(65.52%、72.41%)(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椎间孔镜治疗LDH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提升手术疗效,减轻患者腰腿疼痛,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体验,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式吸氧在短期中低流量吸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新宇 刘秀红 +2 位作者 汪超 胡秀丽 熊玫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干式吸氧在短期中低流量吸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短期中低流量吸氧的患者48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吸氧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75)和观察组(n=214)。对... 目的探讨干式吸氧在短期中低流量吸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短期中低流量吸氧的患者48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吸氧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75)和观察组(n=214)。对照组采用常规湿化吸氧,观察组采用干式吸氧,总结分析两组患者吸氧后的各项结局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指尖血氧饱和度、鼻黏膜干燥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吸氧装置发出的分贝值小于对照组,且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短期中低流量吸氧患者中应用干式吸氧,能够取得与常规湿化吸氧相同的效果,同时还可缩短护理操作时间,保持夜间病室安静,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吸氧 中低流量吸氧 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视频宣教结合居家随访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1
20
作者 查宝娣 汪超 谢加兵 《安徽医学》 2020年第5期584-586,共3页
目的探讨微视频宣教结合居家随访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 目的探讨微视频宣教结合居家随访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延续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微视频宣教结合居家随访,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假体脱位的发生率及术后4、12、24周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未发生一例假体脱位,对照组脱位发生率为21.43%,观察组脱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12、24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视频宣教结合居家随访可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假体脱位的发生率,提高髋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视频宣教 居家随访 髋关节置换 假体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