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吲哚美辛栓预防高危人群发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给药时机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云燕 丁百静 +5 位作者 陈明锴 曹中保 李生 杨勇 刘充 程珍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预防高危人群发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最佳给药时间。方法 8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后立即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B组(术后30 min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和C组(单纯常规处理组)。分别...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预防高危人群发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最佳给药时间。方法 8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后立即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B组(术后30 min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和C组(单纯常规处理组)。分别测术前、术后3、24及48 h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等指标。结果 A组ERCP术后PEP(4.00%)、B组(5.41%)均明显低于C组(26.31%)(P<0.05);A组(4.00%)、B组(13.51%)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例数均明显低于C组(31.6%)(P<0.05)。A组和B组之间的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术后立即或术后30 min经直肠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均能够有效降低PEP和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术后胰腺炎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可疑胆胰疾病ERCP术前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生 丁百静 +1 位作者 杨勇 刘充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21-323,共3页
目的超声内镜(EUS)在可疑胆胰病变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急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胆总管扩张或反复腹痛等病史的患者,经腹部B超、CT和/或MRCP检查可疑胆胰病变,术前行EUS检查诊断,并经ERCP确... 目的超声内镜(EUS)在可疑胆胰病变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急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胆总管扩张或反复腹痛等病史的患者,经腹部B超、CT和/或MRCP检查可疑胆胰病变,术前行EUS检查诊断,并经ERCP确认。结果 15例患者确诊胆总管结石并行EST取石术9例,确诊壶腹部肿瘤2例,胆管内乳头状瘤2例,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1例,胰管结石1例。结论 EUS对可疑胆胰病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特别能提高胆总管结石确诊率,高于MRCP检查,并能指导ERCP,提高治疗效果,减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总管结石 胆管内乳头状瘤 壶腹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方五旺 林丙来 +2 位作者 张升霞 刘玲玲 陈绍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767-772,共6页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经冠脉内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先以球囊阻塞法制成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取骨髓体外培养并扩增MSC,标记后经冠脉注入,1个月后核素心肌显像检测相对心肌梗死...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经冠脉内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先以球囊阻塞法制成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取骨髓体外培养并扩增MSC,标记后经冠脉注入,1个月后核素心肌显像检测相对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灌注评分和射血分数、经导管检测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压力升高最大速率(LV+dp/dtmax)和压力下降最大速率(LV-dp/dtmin)。并以NOGA电机械标测细胞移植前和移植后心肌缺血面积,免疫荧光法分析MSC的植入和分化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细胞治疗组射血分数[(44.1±4.3)%vs(39.0±5.2)%,P<0.05]、心肌灌注评分[(30.0±5.3)vs(41.8±8.8),P<0.01]、相对心肌梗死面积[(28.6±4.7)%vs(33.5±3.4)%,P<0.05]、LV+dp/dtmax[(1818±117)mmHg/svs(1611±115)mmHg/s,P<0.01,1mmHg=0.133kPa]、LV-dp/dtmin[(1801±89)mmHg/svs(1618±66)mmHg/s,P<0.01]均显著增加,LVEDP[(9.4±1.7)mmHgvs(12.6±2.8)mmHg,P<0.05]显著降低。病理检查发现细胞移植术后1月,原梗死心肌相关区域即可见带MSC标记物的新生心肌和血管,且该部分心肌表达阳性的肌凝蛋白重链、连接蛋白43、平滑肌肌动蛋白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结论:MSC体外培养扩增后经冠脉植入可在心肌梗死小型猪心肌梗死相关区域分化为具有生理功能的新生心肌和血管组织,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猪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 干细胞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侧入路治疗掌侧Barton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毛路 沈忆新 +6 位作者 桂召柳 郭哲 赵广超 王辉 权良忠 童立 陈辉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898-1899,共2页
[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治疗掌侧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经手术治疗掌侧Barton骨折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7~69岁,平均41岁,新鲜骨折25例,陈旧骨折5例。采用"T"钢板固定内固定23例,钢板结合克氏针固定7例。[结果]随访11... [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治疗掌侧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经手术治疗掌侧Barton骨折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7~69岁,平均41岁,新鲜骨折25例,陈旧骨折5例。采用"T"钢板固定内固定23例,钢板结合克氏针固定7例。[结果]随访11~40个月(平均28个月),掌倾角、尺偏角、腕掌关节半脱位均获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照Garland-Werley功能评估标准:优21,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掌侧Barton骨折手法复位容易,外固定维持复位位置较难,应早期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TON骨折 内固定 掌侧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性库欣病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何新尧 陈晓 +4 位作者 施秀华 卞留贯 孙青芳 王卫庆 宁光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35-539,共5页
目的分析垂体性库欣病经蝶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切除术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122例库欣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术后相关激素下降水平,判定库欣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疗效。结果 ... 目的分析垂体性库欣病经蝶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切除术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122例库欣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术后相关激素下降水平,判定库欣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疗效。结果 122例库欣病经蝶手术的患者,经过统计分析,其中111例缓解,11例不缓解,缓解组与未缓解组的术后血皮质醇水平差异在各时间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尿皮质醇水平差异在术后1~2 d和术后3~6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库欣病的有效首选方法。术后血清皮质醇水平、24 h尿皮质醇水平以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是库欣病患者经蝶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切除术后疗效评估的最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病 血清皮质醇 24h尿皮质醇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经蝶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肠道分泌液sIgA的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生 杨勇 +1 位作者 丁百静 吴万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形成过程中小肠分泌液sIgA和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模...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形成过程中小肠分泌液sIgA和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模型,并分别在8、12周末处死每组大鼠各8只,测定大鼠小肠分泌液中sIgA的水平和门静脉血浆中内毒素水平,测定小肠组织匀浆中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并测定大鼠血清中TG、TC、ALT、AST,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8、12周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TC、ALT、AST明显升高(P<0.05),肝脏病理分别表现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8周末时模型组大鼠门静脉血浆中内毒素、小肠分泌液中sIgA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12周末大鼠NASH阶段与对照组相比小肠分泌液中sIg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门静脉血浆中内毒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并且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与小肠分泌液中sIgA水平呈负相关(r=-0.873,P<0.05)。8、12周末时模型组大鼠小肠组织匀浆中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形成过程中小肠分泌液中sIgA明显降低,说明肠道免疫屏障受损,并且可能与肠道脂质过氧化增强有关,可能是NASH发生发展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肠黏膜免疫屏障 内毒素 分泌型I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西环素和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生 鲁小平 +1 位作者 丁百静 汪再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6期4279-4283,共5页
目的:探讨含多西环素和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对成本一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纳入129例H.pylori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多西环素、呋喃唑酮... 目的:探讨含多西环素和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对成本一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纳入129例H.pylori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多西环素、呋喃唑酮、构橼酸铋钾治疗.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构橼酸铋钾治疗;观察各组H.pylori根除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成本-效果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方案集分析(per-protoc,PP)和意向性分析(intent-to-treat,ITT)H.pylori根除率均显著升高(PP:91.7%vs 76.7%,P<0.05;ITT:85.9%vs 70.8%,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4.5%vs 17.5%,P>0.05).对成本-效果分析显示成本及C/E值治疗组<对照组.结论:含多西环素和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根除H.pylori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降低了四联方案的成本,但该方案广泛应用于临床还需进一步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其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环素 呋喃唑酮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良性肿瘤两种微创术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玉立 施凤 张轶清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手术、阴式手术两种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各自的利弊。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科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90例(腹腔镜手术73例、阴式手术17例)的临床资料,对两种术式的...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手术、阴式手术两种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各自的利弊。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科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90例(腹腔镜手术73例、阴式手术17例)的临床资料,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各有利弊,均为较理想的微创术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良性肿瘤 微创手术 腹腔镜手术 阴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昌阔 吴志鹏 孙礼侠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562-563,共2页
目的:探讨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因拔T管所致胆漏、腹膜炎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因窦道穿孔胆漏较小重新置管引流;3例因窦道断裂或窦道形成不完全,用胆道镜寻见胆管壁上的漏口进入胆管,在导丝引... 目的:探讨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因拔T管所致胆漏、腹膜炎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因窦道穿孔胆漏较小重新置管引流;3例因窦道断裂或窦道形成不完全,用胆道镜寻见胆管壁上的漏口进入胆管,在导丝引导下重新置管引流;1例单纯行腹腔引流术;1例行腹腔引流加内镜鼻胆管引流;1例再次行手术引流治疗。结果:13例试夹管后拔管均成功,治愈出院。结论:拔T管后致胆漏、腹膜炎与多种因素有关,根据胆漏、腹膜炎的情况决定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胆漏 T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方式对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查磊 徐前程 +2 位作者 温跃萱 刘琴 陈尚华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6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方式对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69例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鼻-胃组32例、鼻-肠组37例。两组均行肠内营养,根据理想体重确定目标营养值,鼻-胃组直接经鼻盲插营养管至胃底,鼻-肠组经胃镜引...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方式对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69例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鼻-胃组32例、鼻-肠组37例。两组均行肠内营养,根据理想体重确定目标营养值,鼻-胃组直接经鼻盲插营养管至胃底,鼻-肠组经胃镜引导将营养管置入十二指肠水平部以远10~20 cm处;置入后均由床旁X线片确定置管位置;营养剂经营养泵泵入。比较两组第4、7、14天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肠内营养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鼻-肠组第4天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高于鼻-胃组P<0.05。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肠内营养方式对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肠内营养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P等指标与成人重症肺炎预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安南 陈兴无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观察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治疗期间C反应蛋白(CRP)、体温(T)、白细胞总数(WBC)、动脉血气(PaO2)、继发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的变化,研究CRP与临床指标对于重症肺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室的SCAP患者从住... 目的:观察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治疗期间C反应蛋白(CRP)、体温(T)、白细胞总数(WBC)、动脉血气(PaO2)、继发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的变化,研究CRP与临床指标对于重症肺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室的SCAP患者从住院第1天至第7天CRP水平、T、WBC、PaO2及总SOFA变化,按照存活组及死亡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CRP、T、WBC、PaO2及总SOFA评分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住院期间存活组CRP水平、WBC及SOFA评分从第3天开始明显下降、入院3 d CRP降低>50%,T及PaO2趋于正常;而死亡组CRP水平及SOFA评分下降缓慢,且T、WBC及PaO2改善不明显。两组每日CRP水平及SOFA评分差异显著。结论:连续进行CRP、SOFA监测对判断重症肺炎预后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C-反应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家远 陈荣林 +2 位作者 李勇 陶勇 芮玉峰 《癌症进展》 2011年第5期588-590,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体液免疫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老年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分为EEN组34例,施行EEN治疗;N-EEN组30例,按早期单纯肠外营养治疗;分别对2组术后血清lgA、IgG、IgM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体液免疫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老年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分为EEN组34例,施行EEN治疗;N-EEN组30例,按早期单纯肠外营养治疗;分别对2组术后血清lgA、IgG、IgM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第9天EEN组血清lgA、IgG、IgM均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N-EEN组仅有IgG超过术前水平,lgA、IgM虽恢复至术前水平,但明显低于EEN组水平。结论 EEN能明显提高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机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老年食管贲门癌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杜媛媛 张轶清 张莉亚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门诊1152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TCT检查和HPV分型检测。182例TCT检查诊断为非典型鳞状上皮意义不明确(ASCUS)及以上或HPV阳性及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门诊1152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TCT检查和HPV分型检测。182例TCT检查诊断为非典型鳞状上皮意义不明确(ASCUS)及以上或HPV阳性及临床症状高度疑似病例患者均在阴道镜下取病理活检。结果 1 152例受检者中,TCT阳性155例,占13.45%,HPV阳性143例,占1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检查异常者中ASCUS、LSIL、HSIL和SCC的HPV感染率分别为70.59%、82.98%、93.75%和100.00%。随着细胞学级别的增高,HPV检出率逐渐增高(P<0.05);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HPV和TCT均为阳性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P<0.05)。155例TCT阳性患者与阴道镜下病理组织活检结果比较显示,随着细胞学级别的增高,病理级别逐渐增高(P<0.05)。结论 TCT检查为一种准确、简便的宫颈病变的细胞学检查方法,结合HPV分型检测不失为一种先进的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宫颈病变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p53基因对培养的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五旺 姜兰兰 林丙来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856-859,共4页
目的:探讨转染野生型p53(wtp53)基因对培养的人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的影响,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介导wtp53基因转染HASMCs株后,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转染wtp53基因后,其编码... 目的:探讨转染野生型p53(wtp53)基因对培养的人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的影响,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介导wtp53基因转染HASMCs株后,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转染wtp53基因后,其编码蛋白在HASMCs中的表达。绘制wtp53基因转染后HASMCs的增殖曲线。用WST-1法测定A值,并计算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wtp53基因转染对HASMCs凋亡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法显示,wtp53基因转染后,在HASMCs的细胞核内高表达;wtp53基因的表达可抑制HASMCs的体外生长。HASMC/wtp53细胞的生长曲线较对照组明显降低;WST-1法显示,HASMC/wtp53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转染wtp53基因的HASMCs的凋亡率达4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转染wtp53基因对HASMCs具有明显的抑制和凋亡作用,提示wtp53基因转染HASMCs技术有可能为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防治策略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基因转染 人动脉平滑肌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后IGF-1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费世早 李君 +3 位作者 马领松 周向阳 储照虎 吴家幂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6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基底节区以制备脑出血模型;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及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基底节区以制备脑出血模型;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及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以制作标本,连续切片分别作IGF-1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结果脑出血后2h血肿周围脑组织表达IGF-1,24h达表达高峰,7d时恢复正常;TUNEL染色阳性细胞于脑出血后8h开始出现,3d时达高峰,7d时仍有表达;给予外源性IGF-1后,凋亡细胞显著减少,与同时点实验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结论脑出血后IGF-1可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细胞凋亡 脑出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替加环素的联合用药方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分析(英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查磊 徐前程 +3 位作者 杨刚 陈尚华 沈雯雯 梁希泉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67-573,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替加环素的联合用药方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纳入研究的65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替加环素分为替加环素组... 目的:研究基于替加环素的联合用药方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纳入研究的65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替加环素分为替加环素组(38例)和非替加环素组(27例)。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微生物效果、治疗第7天感染指标[血浆降钙素原(PCT)浓度、白细胞(WBC)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医院住院时间以及14天病死率及院内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14天病死率、院内病死率(包括总病死率及归因于MRAB病死率),第7天感染指标、抗生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医院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微生物治疗效果方面替加环素组清除率较非替加环素高(29/76.3%比12/44.4%,P=0.00),非替加环素组病原菌替换或多重感染率高(10/37.0%比4/10.5%,P=0.01)。结论:基于替加环素的联合用药方案对于MDRAB所致VAP疗效与其他联合用药方案无明显差异,但可显著提高细菌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多排螺旋CT对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国权 张超 +2 位作者 张晓金 朱峰岭 汪健文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8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多排螺旋CT(MDCT)动态增强的表现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术前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临床和MDCT检查资料的17例PRCC。重点分析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肿瘤实质成分、MDCT平扫和多...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多排螺旋CT(MDCT)动态增强的表现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术前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临床和MDCT检查资料的17例PRCC。重点分析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肿瘤实质成分、MDCT平扫和多期增强肿瘤实质的密度变化、肿瘤强化方式等。结果17例PRCC均为单侧肾脏肿块,左肾10例,右肾7例;肿瘤呈类圆、椭圆形12例,巨大不规则形5例。肿块最大直径为1.7~13.0 cm,平均长径为(6±4)cm。4例为实性结节,13例肿瘤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囊变,其中小囊变9例;5例肿瘤内见钙化、出血灶,6例有临近组织侵犯或淋巴结转移。PRCC非囊变、坏死区MDCT平扫、增强皮质期、髓质期及分泌期CT值分别为33~43 Hu、40~97 Hu、50~84 Hu、51~72 Hu。对应CT值均数分别为(38±3)Hu、(64±17)Hu、(67±11)Hu及(64±6)Hu。肿瘤实质多期增强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呈轻-中度强化,呈"慢进缓出"改变。结论 PRCC的动态增强MD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有助于提高该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细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洁玢 芮景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研究肝叶(段)切除术对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与作用。方法:对2004年6月~2010年6月间施行肝叶切除术的25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术后并发胆漏1例,胆道出血1例,膈下感染2例,全组住院期间... 目的:研究肝叶(段)切除术对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与作用。方法:对2004年6月~2010年6月间施行肝叶切除术的25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术后并发胆漏1例,胆道出血1例,膈下感染2例,全组住院期间无一例出现肝功能衰竭或死亡。21例术后给予定期随访2年,19例恢复良好,2例术后2年内出现结石复发。结论:恰当的肝叶(段)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降低残石率和结石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Flt3基因近膜区突变的检测和分析
19
作者 赵敏 王小华 +1 位作者 李铁臣 赵跃华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检测白血病Flt3基因近膜区突变,探讨与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PCR、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60例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Flt3基因外显子14、15进行检测,以20名健康志愿者骨髓标本作为对照。结果:在60例白血病患者中,发现8... 目的:检测白血病Flt3基因近膜区突变,探讨与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PCR、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60例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Flt3基因外显子14、15进行检测,以20名健康志愿者骨髓标本作为对照。结果:在60例白血病患者中,发现8例Flt3-ITD突变,3例Flt3-L576P点突变,其中1例合并有Flt3基因内含子14缺失突变。结论:白血病Flt3-L567P点突变是近膜区新发现的点突变,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T3 白血病 近膜区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LC与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9
20
作者 代俭华 刘丹峰 +3 位作者 陈龙江 章新桥 孙礼侠 刘昌阔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ERCP+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LCBDE)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ERCP+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LCBDE)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ERCP+LC组62例和LC+LCBDE组5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一次性结石取净率、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胆总管结石数等指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ERCP+LC组与LCBDE组在手术成功率(83.87%vs 90.00%)、术后住院天数[(7.86±3.41)d vs(6.31±2.95)d]、一次性结石取净率(98.3%vs 97.8%)、30 d内再入院率(3.4%vs 2.2%)相关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ERCP+LC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较LC+LCBDE组高(25.4%vs 11.1%,P=0.042);ERCP+LC组并发症主要包括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出血及感染,后者并发症则为胆漏、胃肠功能恢复欠佳及出血。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ERCP+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LCBDE)这两种微创术式均是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式,具体术式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医院自身技术和设备条件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微创 多镜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