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CP+LC与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9
1
作者 代俭华 刘丹峰 +3 位作者 陈龙江 章新桥 孙礼侠 刘昌阔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ERCP+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LCBDE)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ERCP+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LCBDE)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ERCP+LC组62例和LC+LCBDE组5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一次性结石取净率、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胆总管结石数等指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ERCP+LC组与LCBDE组在手术成功率(83.87%vs 90.00%)、术后住院天数[(7.86±3.41)d vs(6.31±2.95)d]、一次性结石取净率(98.3%vs 97.8%)、30 d内再入院率(3.4%vs 2.2%)相关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ERCP+LC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较LC+LCBDE组高(25.4%vs 11.1%,P=0.042);ERCP+LC组并发症主要包括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出血及感染,后者并发症则为胆漏、胃肠功能恢复欠佳及出血。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ERCP+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LCBDE)这两种微创术式均是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式,具体术式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医院自身技术和设备条件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微创 多镜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的大体类型与细胞来源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民托 刘志刚 +2 位作者 陈圣林 王孝益 孙礼侠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20-124,共5页
肝内胆管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复杂。从细胞层面来分析,目前已被发现可能的来源有胆管上皮细胞、肝干细胞、肝细胞。从大体类型来分析,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肿块型、管壁浸润型、腔内型。临床研究表明... 肝内胆管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复杂。从细胞层面来分析,目前已被发现可能的来源有胆管上皮细胞、肝干细胞、肝细胞。从大体类型来分析,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肿块型、管壁浸润型、腔内型。临床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肝内胆管癌不仅形态学上有差异,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差异也较大。因此,为探求肝内胆管癌的大体类型与细胞来源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清楚其相关发生机制及预后影响因素,笔者特就两者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肝肿瘤 细胞 鉴别
原文传递
肿瘤组织中的异常甲基化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民托 刘志刚 +2 位作者 陈圣林 王孝益 孙礼侠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1期57-61,共5页
癌症对于人类健康的威胁毋庸置疑.为了发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直将肿瘤的发生机制作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细胞的基本生物学行为,如增殖活性、凋亡能力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其原因都与细胞内发生的... 癌症对于人类健康的威胁毋庸置疑.为了发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直将肿瘤的发生机制作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细胞的基本生物学行为,如增殖活性、凋亡能力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其原因都与细胞内发生的异常甲基化反应有关.以往的研究已经发现,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DNA甲基化明显不同,有着广泛低甲基化伴局部高甲基化的特点.为明确异常甲基化反应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文特就肿瘤组织中发生的异常甲基化反应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 S-腺苷甲硫氨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