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继发癫痫误诊临床分析
1
作者 段瑞生 刘娜 +4 位作者 尹楠 褚红珊 高雅 安金 高世瑜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继发癫痫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7至12月收治的曾误诊的VCI继发癫痫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反应迟钝患者初步诊断为脑梗死、VCI,给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1例言语不清患者曾于外院行动态...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继发癫痫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7至12月收治的曾误诊的VCI继发癫痫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反应迟钝患者初步诊断为脑梗死、VCI,给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1例言语不清患者曾于外院行动态脑电图检查未见痫样放电,诊断为脑梗死、VCI,经治疗症状再次加重,诊断为脑梗死;1例间断头晕患者伴有基底动脉明显狭窄,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CI;1例头晕患者诊断为耳石症、VCI,给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5例均经反复询问病史、了解发病特点,予动态脑电图检查发现痫样放电,明确诊断为癫痫。误诊时间5 d~6个月。确诊后予以口服丙戊酸钠后症状消失,2周后复查脑电图未见痫样放电。结论VCI继发癫痫因患者病史表述不清楚、临床表现不典型等易误诊,接诊医生遇及疑似癫痫VCI患者时要细致、反复询问病史,并加强对特殊临床表现癫痫的认识,重视动态脑电图对特殊类型癫痫诊断价值,以减少本病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认知障碍 痴呆 血管性 误诊 脑梗死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耳石症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应激作用(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段瑞生 董玫 +4 位作者 王维平 刘娜 贾丽景 甄军丽 黄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01-205,244,共6页
为探讨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应激作用,选择适当浓度双氧水处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建立氧化应激细胞模型,用自红豆杉科的植物(Taxus cuspidate)中分离纯化的四种紫杉烷类化合物TaxineB、7-Deacetyl-taxine B、5-Cinnamoyloxy-ta... 为探讨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应激作用,选择适当浓度双氧水处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建立氧化应激细胞模型,用自红豆杉科的植物(Taxus cuspidate)中分离纯化的四种紫杉烷类化合物TaxineB、7-Deacetyl-taxine B、5-Cinnamoyloxy-taxin B、7,10-Diacetyl-2’-deoxyl-taxine A干预过氧化应激模型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hiazo(-z-y1)-3,5-di-phenytetrazoliumromide,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筛选具有神经保护活性的化合物,Hoechst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改变,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发现氧化应激模型细胞活力明显减低,应用7-Deacetyl-taxine B、5-Cinnamoyloxy-taxin B后细胞活力显著提高,细胞核形态改变明显减轻,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明显减少。结果表明7-Deacetyl-taxineB、5-Cinnamoyloxy-taxinB可以减少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减轻细胞核损伤,提高细胞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烷化合物 神经保护作用 氧化应激 过氧化氢 氧自由基 羟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治疗肝脓肿(附86例报告)
3
作者 孙建斌 宋步需 +5 位作者 赵金良 李保红 张利辉 张庆旺 罗立新 杜冬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7年第6期421-423,共3页
我院自1984年7月至1996年9月,对直径3.5cm以上肝脓肿86例,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方法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肝脓肿 穿刺置管引流 冲洗治疗 肝胆外科 经皮 国际和平 白求恩 肺栓塞 并发症 引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
4
作者 宋步需 赵金良 +11 位作者 王振泉 崔忠 孙建斌 李保红 马复新 兆波 陈乃佛 黄振瑞 王兰义 李欣 高鹏志 宋铁鹰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90-192,共3页
胰岛素瘤虽然在胰腺内分泌肿瘤中比较多见,但就总体而言是少见病。多数医师对此病缺乏经验;同时多年来国内外研究不多,进展不很显著;再加上本病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与血糖下降速度、程度、时间有关,而且有个体敏感差异,故临床症状复杂。
关键词 胰岛素瘤 诊断和治疗 胰腺内分泌肿瘤 误诊误治 糖耐量试验 肝胆外科 国际和平 定位诊断 白求恩 胰岛素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流刺激对胫骨骨缺损家兔CGRP/PI3K/Akt通路及骨再生的影响
5
作者 姚玉英 刘娜 +4 位作者 郭志利 张宏 范雅丽 金玉祥 杨东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998-3002,共5页
目的 探讨微电流刺激对胫骨骨缺损家兔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CGRP/PI3K/Akt)通路及骨再生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微电流刺激组,每组10只。模型组、微电流刺激组右下肢截取胫骨中段并... 目的 探讨微电流刺激对胫骨骨缺损家兔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CGRP/PI3K/Akt)通路及骨再生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微电流刺激组,每组10只。模型组、微电流刺激组右下肢截取胫骨中段并剔除周围骨膜,制备胫骨骨缺损模型。微电流刺激组在实验前对胫骨处电流进行检测,造模后用跟造模前正常情况下相同电流刺激,1 h/次,1次/d,并单侧固定架固定缺损部位;模型组只单侧固定架固定相同天数;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正常饲养相同天数。实验第1、2、4、8、12周模型组、微电流刺激组行X线检查骨缺损部位情况;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骨灰度情况,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骨钙、磷含量;检测胫骨扭转刚度(GJ)、柔韧系数(K)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胫骨组织形态学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胫骨组织中CGRP、PI3K、磷酸化p-PI3K、Akt、p-Akt蛋白水平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微电流刺激组在第2、4、8、12周Lane-Sandhu X线评分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骨缺损部位骨小梁粗大,骨小梁间隙较大,仅出现部分新生骨;微电流刺激组骨小梁间隙缩小并逐渐融合形成板层骨,骨缺损区骨痂形成,出现新骨塑形状态。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骨密度、骨钙、磷含量,胫骨缺损段GJ、K水平显著降低(P<0.05),CGRP、p-PI3K/PI3K、p-Akt/Akt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微电流刺激组骨密度、骨钙、磷含量,胫骨缺损段GJ、K水平,CGRP、p-PI3K/PI3K、p-Akt/Akt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微电流刺激可能是通过激活CGRP/PI3K/Akt通路实现骨再生,从而促进家兔胫骨骨缺损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流刺激 兔胫骨骨缺损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 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腹水病人门腔静脉分流前后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忠明 冯洪强 +3 位作者 冷希圣 马富 王冰 杜如昱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病人门腔静脉分流前后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光度比色法对1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行门腔静脉分流前后门静脉、外周静脉和动脉血中的PRA、ACE和A...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病人门腔静脉分流前后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光度比色法对1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行门腔静脉分流前后门静脉、外周静脉和动脉血中的PRA、ACE和AⅡ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术前/术后3天,PRA(ng/ml.h):门静脉2.2±1.0/0.8±0.3(P<0.05),动脉1.8±0.6/0.9±0.3(P<0.05),周围静脉1.9±0.7/0.8±0.2(P<0.05);ACE(U):门静脉77.5±8.1/40.9±15.4(P<0.05).动脉74.2±11.2/40.9±15.3(P<0.05),周围静脉74.6±15.1/40.7±15.6(P<0.05);AⅡ(pg/ml);门静脉98.3±34.7/68.8±22.3(P<0.05),动脉108.6±40.6/56.3±27.8(P<0.05),周围静脉115.1±41.5/53.1±26.7(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病人门腔静脉分流后PRA、ACE及AⅡ水平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门腔静脉分流 肾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RMT2高表达及其促进细胞增殖的机制探讨
7
作者 董娜 梁冰锋 +1 位作者 马丽 赵子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975-2980,共6页
目的:探究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2(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2,PRMT2)在子宫内膜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PRMT2的表达。通过感染PRMT2 shRNA慢病毒和转染pcDNA3.1... 目的:探究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2(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2,PRMT2)在子宫内膜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PRMT2的表达。通过感染PRMT2 shRNA慢病毒和转染pcDNA3.1-PRMT2质粒,构建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PRMT2敲低和过表达模型,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RMT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RT-qPCR探明PRMT2下游靶基因,并采用Western blot实验进行验证。采用挽救实验证实PRMT2调控靶基因的特异性和在子宫内膜癌增殖中的重要性。结果:免疫组化实验发现PRMT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PRMT2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P<0.05)。敲低PRMT2表达能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P<0.05),并且发现PRMT2敲低可以抑制CCND1表达;相反,过表达PRMT2能够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P<0.05),促进CCND1表达。挽救实验结果表明,在PRMT2敲低的细胞中过表达CCND1能够部分恢复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PRMT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PRMT2能够通过调控CCND1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MT2 子宫内膜癌 CCND1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变腹水患者门腔静脉分流术后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忠明 冯洪强 +3 位作者 冷希圣 马富 王冰 杜如昱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变腹水患者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Ⅱ)水平及门静脉压力(PVP)的变化。方法应用光度比色分析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6例肝硬变合并腹水的患者行门腔... 目的探讨肝硬变腹水患者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Ⅱ)水平及门静脉压力(PVP)的变化。方法应用光度比色分析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6例肝硬变合并腹水的患者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和16例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手术的对照组患者,手前后的门静脉、外周静脉和动脉血中的PRA、ACE、AⅡ及PVP进行了测定。结果肝硬变组门腔静脉分流前后的PRA、ACE、AⅡ及PV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流后的PRA、ACE、AⅡ及PVP水平较分流前显著降低(P<005),肝硬变腹水患者血中ACE水平与PVP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门腔静脉分流术能有效的降低肝硬变腹水患者的PVP和PRA、ACE、AⅡ水平,这是导致肝硬变腹水患者术后腹水消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门脉静脉分流术 PRA ACE
原文传递
肝硬化腹水病人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忠明 冯洪强 +3 位作者 冷希圣 马富 王冰 杜如昱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5-326,共2页
目的了解肝硬化腹水病人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血中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6例肝硬化腹水病人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和16例对照组患者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前后的门静脉、外周静脉和动脉血中AⅡ进行了测定... 目的了解肝硬化腹水病人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血中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6例肝硬化腹水病人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和16例对照组患者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前后的门静脉、外周静脉和动脉血中AⅡ进行了测定。结果肝硬化腹水病人分流前血中的AⅡ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分流术后的AⅡ明显低于分流前(P<0.05),仍显著高于术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病人门腔静脉分流术后AⅡ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是肝硬化腹水病人分流术后腹水消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门腔静脉分流术 血管紧张素Ⅱ
原文传递
肝硬化形成过程中大鼠肝组织结构上H_1、H_2受体的放射自显影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忠明 冷希圣 +2 位作者 冯洪强 刘继超 杜如昱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5,共2页
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结构上的H_1、H_2受体进行定位研究。结果发现,H_1、H_2受体广泛分布于肝细胞和肝内血管壁上;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结构上的H_1,H_2受体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 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结构上的H_1、H_2受体进行定位研究。结果发现,H_1、H_2受体广泛分布于肝细胞和肝内血管壁上;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结构上的H_1,H_2受体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小叶下肝静脉壁上的H_1受体减少更明显。受体的上述变化可能是四氯化碳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和血管壁上的受体发生了"下行调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受体 H2受体 肝硬变 放射自显影
原文传递
合并腹水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血中肾素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忠明 冷希圣 +3 位作者 冯洪强 张卫峰 潘涛 杜如昱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95-396,共2页
目的 探讨合并腹水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肾素活性 (PRA)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16例患者在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门静脉及外周动、静脉血中PRA水平 ,分析其与门静脉压力 (PVP)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1... 目的 探讨合并腹水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肾素活性 (PRA)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16例患者在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门静脉及外周动、静脉血中PRA水平 ,分析其与门静脉压力 (PVP)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1)分流术后 7dPVP水平为 (2 6±4)cmH2 O ,显著低于术前的 (36± 4)cmH2 O ,P <0 0 1。 (2 )分流术后动脉、外周静脉及门静脉血中PRA水平 (ng·ml-1·h-1)较术前显著下降 ,即 (0 8± 0 4)对 (1 8± 0 6 )、(0 8± 0 3)对 (1 9± 0 7)及 (0 8±0 3)对 (2 2± 1 0 ) ,P值均 <0 0 1。 (3)分流术前后门静脉血PRA水平与PVP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6 ,P <0 0 1)。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后血浆中PRA水平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腹水 门腔分流术 肾素
原文传递
肝硬化形成过程中大鼠肝组织组织胺1、2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忠明 冯洪强 +3 位作者 陈雷 马富 王爱民 冷希圣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2-243,F002,共2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形成过程中大鼠肝组织组织胺1受体(H1R)和组织胺2受体(H2R)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用内对照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经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形成过程中2周、4周、6周、8周(各12只)和对照组大鼠(12只)肝... 目的研究肝硬化形成过程中大鼠肝组织组织胺1受体(H1R)和组织胺2受体(H2R)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用内对照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经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形成过程中2周、4周、6周、8周(各12只)和对照组大鼠(12只)肝组织H1R和H2R的mR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H1R的mRNA水平:对照组(2.308±0.202)显著高于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2周(0.756±0.130)、4周(O.999±0.207)、6周(1.127±0.217)、8周(1.564±0.130)(P<0.01),肝硬化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H2R的mRNA水平:对照组(0.851±0.208)显著高于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2周(0.263±0.104)、4周(0.244±0.092)、6周(0.225±0.047)、8周(0.243±0.062)(P<0.01),肝硬化形成过程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肝组织以H1RmRNA的表达为主,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肝细胞上的H1R和H2R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硬化 组织胺受体 基因表达 MRNA
原文传递
大鼠实验性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形成过程中肝组织α_1-受体的放射自显影研究
13
作者 冯洪强 冷希圣 +3 位作者 张忠明 徐庆红 刘继超 杜如昱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2,共1页
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硬变模型肝组织α_1-受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正常肝组织结构间α_1-受体密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硬变各期肝组织结构α_1-受体密度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的相应组织结构(P<0.01)。本实... 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硬变模型肝组织α_1-受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正常肝组织结构间α_1-受体密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硬变各期肝组织结构α_1-受体密度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的相应组织结构(P<0.01)。本实验组肝内各组织结构α_1-受体的下降可能是四氯化碳的毒性作用和受体下行调节机制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门静脉高压 Α1-受体 放射自显影术
原文传递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的测定与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洪强 冷希圣 +3 位作者 殷军 朱继业 丁富臣 杜如昱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研究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中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的变化。方法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2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对照组30例无肝脏和胰腺疾病的胆结石患者的门静脉、外周静脉和动脉血中的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结果肝硬变组与对照组... 目的研究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中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的变化。方法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2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对照组30例无肝脏和胰腺疾病的胆结石患者的门静脉、外周静脉和动脉血中的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结果肝硬变组与对照组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的比较结果为:门静脉:104±41/71±19(P<0.01);外周静脉:89±24/50±18(P<0.01);动脉:86±21/46±15(P<0.01)。结论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外周静脉和动脉血中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门静脉高血压 血管活性肠肽 放射免疫测定
全文增补中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组织中组胺H1和H2受体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忠明 冷希圣 +2 位作者 冯洪强 马富 王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48-349,共2页
目的研究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组织组胺H1和H2受体的变化。方法光学放射自显影术。结果H2受体密度在肝硬变患者肝细胞1684±226显著低于对照组5119±376(P<001);肝静脉2388... 目的研究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组织组胺H1和H2受体的变化。方法光学放射自显影术。结果H2受体密度在肝硬变患者肝细胞1684±226显著低于对照组5119±376(P<001);肝静脉2388±407显著低于对照组3130±524(P<001);肝动脉556±71显著低于对照组1754±261(P<001);门静脉520±54显著低于对照组1664±177(P<001);肝硬变患者H1受体密度在肝细胞、肝静脉、肝动脉和门静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肥体 组胺 放射自显影术 门脉高压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