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在外科危重患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小贺 孟文格 +5 位作者 刘永存 刘晓飞 王进峰 张拴柱 石鹏 韩增山 《中国医学装备》 2013年第6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胃肠外营养(TPN)加丙胺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对外科危重症患者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4例外科重症需要TPN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8dTPN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每天加用丙胺酰-谷氨酰胺注射液0.4g/kg。检测患... 目的:探讨全胃肠外营养(TPN)加丙胺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对外科危重症患者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4例外科重症需要TPN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8dTPN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每天加用丙胺酰-谷氨酰胺注射液0.4g/kg。检测患者TPN前、TPN后2d及8d的营养及免疫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与TPN前比较,TPN后2d血清ALB、PAB、TRF水平、PNI均有不同程度恢复,CD4的百分比、CD4/CD8比值、IgG、IgA、IgM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TPN后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5,t=2.167;P<0.05);而CD8的百分比与上述相反(t=2.178,P<0.01)。结论:外科危重症患者在TPN治疗基础上加用丙胺酰-谷氨酰胺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机体营养和免疫状况,从而促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全胃肠外营养 预后营养指数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应膏外敷联合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付豹 王进峰 +3 位作者 刘晓飞 石鹏 王淑卫 陈小贺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万应膏外敷联合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中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诊治的60例PCM病人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一应用手术治疗,治疗组采取万应膏外敷联... 目的观察万应膏外敷联合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中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诊治的60例PCM病人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一应用手术治疗,治疗组采取万应膏外敷联合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血常规、炎性因子水平及复发情况。其中临床疗效与复发情况用%表示,组间比较以χ~2检验;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血常规、炎性因子水平用■±s表示,以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70.00%优(P<0.05);两组中医各症状体征积分、白细胞(WBC)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7.22±1.39)、(6.52±1.05)×10~9/L,(5.46±2.30)、(3.18±1.93)mg/L,(34.62±2.85)、(26.24±2.29)ng/L,(50.21±4.54)、(41.19±3.50)ng/L]与治疗前[(8.13±1.74)、(8.07±1.58)×10~9/L,(8.84±3.26)、(8.71±3.02)mg/L,(44.25±3.39)、(43.61±3.14)ng/L,(72.51±6.47)、(71.68±5.49)ng/L]相比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3.33%较对照组20.00%低(P<0.05)。结论对PCM病人采用万应膏外敷联合手术治疗,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有效改善血常规及炎症因子水平,并大大降低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浆细胞 软膏 中草药 引流术 外敷 万应膏 炎性因子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应膏外敷联合手术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病人炎性因子、免疫因子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付豹 王进峰 +3 位作者 刘晓飞 石鹏 王淑卫 陈小贺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1319-1323,共5页
目的研究万应膏外敷联合手术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病人炎性因子、免疫因子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随机纳入2013年7月至2019年6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PCM女性病人120例,依照随机数... 目的研究万应膏外敷联合手术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病人炎性因子、免疫因子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随机纳入2013年7月至2019年6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PCM女性病人12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行单纯肿物切除术或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试验组行单纯肿物切除术或乳腺区段切除术^(+)万应膏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引流时间、拆线时间、换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术后7 d疼痛程度,术前、术后7 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性因子,血清分化簇3(CD3^(+))、分化簇4(CD4^(+))、分化簇8(CD8^(+))、CD4^(+)/CD8^(+)等免疫因子水平,血清ICAM-1、sICAM-1水平。结果试验组引流时间(6.07±0.63)d、拆线时间(9.44±0.97)d、换药时间(7.94±0.83)d、切口愈合时间(8.22±0.94)d、住院时间(11.36±1.28)d及术后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5.46±0.55)分均小于对照组引流时间(4.63±0.48)d、拆线时间(7.58±0.78)d、换药时间(5.85±0.62)d、切口愈合时间(6.53±0.68)d、住院时间(8.96±0.93)d及术后7 d VAS评分(3.63±0.39)分(P<0.05)。术后7 d,试验组hs-CRP(14.85±1.58)mg/L、IL-6(198.79±21.53)pg/mL、TNF-α(38.27±4.15)pg/mL低于对照组hs-CRP(20.64±2.19)mg/L、IL-6(259.52±27.19)pg/mL、TNF-α(49.22±5.17)pg/mL(P<0.05),试验组CD3^(+)(0.96±0.11)%、CD4^(+)(0.77±0.09)%、CD4^(+)/CD8^(+)(1.97±0.21)高于对照组CD3^(+)(0.87±0.10)%、CD4^(+)(0.68±0.08)%、CD4^(+)/CD8^(+)(1.55±0.16),CD8^(+)(0.39±0.04)%低于对照组CD8^(+)(0.44±0.05)%(P<0.05),试验组ICAM-1(238.62±25.29)μg/L、sICAM-1(489.52±50.65)μg/L低于对照组(281.39±30.17)μg/L、sICAM-1(426.96±44.54)μg/L(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57/6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42/60)(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万应膏外敷联合手术可有效清除病变组织,改善炎性免疫反应,抑制ICAM-1、sICAM-1生成,缓解疼痛,促进病人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中草药 乳房切除术 区段 万应膏 炎性因子 免疫因子 ICAM-1 S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LR2、TLR4、HMGB1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付豹 王进峰 +3 位作者 刘晓飞 石鹏 王淑卫 陈小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4期316-318,322,共4页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确诊为PCM患者175例,根据病情分为急性组50例,亚急性组65例,慢性组60例。随机...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确诊为PCM患者175例,根据病情分为急性组50例,亚急性组65例,慢性组60例。随机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6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LR2、TLR4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HMGB1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患者外周血TLR2、TLR4、HMGB1表达水平与血清IL-1α、IL-6、CRP水平的相关性。急性组、亚急性组、慢性组外周血IL-1α、IL-6、CRP、TLR2、TLR4、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急性组显著高于亚急性组及慢性组,亚急性组显著高于慢性组(P<0.05)。浆细胞乳腺炎患者单个核细胞表面TLR2、TLR4、血清HMGB1水平与血清IL-1α、IL-6、CR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单个核细胞表面TLR2、TLR4及血清HMGB1表达水平升高,与血清IL-1α、IL-6、CRP水平相关,可能参与PCM疾病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TOLL样受体2 TOLL样受体4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小贺 孟文格 +4 位作者 张国军 袁权利 翟新容 钱娟娟 周伟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6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0例大肠癌组织及距癌灶3cm以外的癌旁组织、10cm以外的正常组织中CyclinD1和p16进行检测。结果:CyclinD1在大肠癌中过度表达为36/7...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0例大肠癌组织及距癌灶3cm以外的癌旁组织、10cm以外的正常组织中CyclinD1和p16进行检测。结果:CyclinD1在大肠癌中过度表达为36/70(51.4%)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反比,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其CyclinD1的阳性率为70.0%,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阳性率为44.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在大肠癌中为低表达33/70(47.1%),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16的表达分别为57.1%和71.4%。CyclinD1与p16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CyclinD1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yclinD1的过度表达和p16的低表达在大肠癌发生中起协同作用;大肠癌的发生机制涉及CyclinD1和p16调节环路中多个基因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细胞周期素D1 P16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小贺 孟文格 +4 位作者 韩增山 刘晓飞 刘永存 钱娟娟 施巨芳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5期823-823,826,共2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普通外科老年患者手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50例。SF组于手术后第一天开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加用50ml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用5天,对照组仅...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普通外科老年患者手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50例。SF组于手术后第一天开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加用50ml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用5天,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术后每天观察并记录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情况,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组织修复相关因子(SOD、MDA、TNF-α)及免疫功能指标(IgG、IgA、IgM)的变化。结果:SF组患者平均肠蠕动恢复时间及平均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手术前后SF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术后所有病例SOD显著降低,SF组降幅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MDA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术后TNF-α明显升高(P<0.05)。术后SF组IgG、IgA较对照组升高。结论:参附注射液能降低手术后应激反应。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组织损伤,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老年人术后 免疫 组织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获取淋巴结微转移细胞株的鼠结肠癌模型的建立
7
作者 张飞春 安广全 +1 位作者 张振亚 曹焕敏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807-809,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获取淋巴结微转移细胞株的结肠癌动物模型。方法将小鼠结肠低分化腺癌Colon26细胞株接种于同源基因鼠BALB/c小鼠爪垫25d后,摘取腘窝淋巴结,用RT-PCR方法检测淋巴结CD44V和CK20基因表达,并将淋巴结粉碎培养于胎牛RPMI1640... 目的建立一种能获取淋巴结微转移细胞株的结肠癌动物模型。方法将小鼠结肠低分化腺癌Colon26细胞株接种于同源基因鼠BALB/c小鼠爪垫25d后,摘取腘窝淋巴结,用RT-PCR方法检测淋巴结CD44V和CK20基因表达,并将淋巴结粉碎培养于胎牛RPMI1640培养基中观察是否有肿瘤细胞生长。结果腘窝淋巴结可发生淋巴结肿大,而常规淋巴结病理检查不能发现转移灶,但将摘取的肿大淋巴结经RT-PCR检测有CD44V和CK20表达,表达阳性率50%,将其粉碎培养于胎牛RPMI1640培养基中可发现有肿瘤细胞生长,成功率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该动物模型可获得淋巴结中的微转移细胞株,有利于肿瘤微转移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微转移 淋巴结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肾上腺节细胞性神经瘤1例
8
作者 陈小贺 时保军 +1 位作者 韩增山 刘晓飞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58-258,共1页
节细胞性神经瘤是罕见的良性肿瘤,来源于交感神经系统,发生于小儿肾上腺极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如下。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节细胞性神经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万红联合地榆槐角丸对混合痔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徐文轩 任新荣 +1 位作者 张天鹏 王会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痔术后联合使用京万红软膏、地榆槐角丸加减行创面处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创面行常规换药联合止痛栓处理,观察组创面行京万红软膏联合地榆槐角丸加减... 目的:探讨混合痔术后联合使用京万红软膏、地榆槐角丸加减行创面处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创面行常规换药联合止痛栓处理,观察组创面行京万红软膏联合地榆槐角丸加减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疼痛、并发症程度、创面愈合等情况。结果:术后第3、7天,观察组创面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观察组术后肛缘水肿、创面疼痛、创面出血、排便困难、创面渗液并发症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7、14、19天的创面肉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创面组织成纤维细胞数、巨噬细胞比例、新生毛细血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35.26±5.4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8.76±5.6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痔术后使用京万红软膏联合地榆槐角丸加减处理创面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其他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加快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并发症 疼痛 地榆槐角丸 京万红软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下调微小RNA-130a抑制肝癌细胞侵袭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振方 孙巧玉 +1 位作者 孟祥彩 武玉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12期1667-1670,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芩素通过下调微小RNA-130a(miR-130a)抑制肝癌细胞侵袭的机制。方法:以肝癌细胞HepG2为研究对象,应用慢病毒转染法上调HepG2细胞miR-130a表达并设为miR-130a组,转染空载慢病毒作为空载对照组,以未转染细胞作为空白组。采用... 目的:探讨黄芩素通过下调微小RNA-130a(miR-130a)抑制肝癌细胞侵袭的机制。方法:以肝癌细胞HepG2为研究对象,应用慢病毒转染法上调HepG2细胞miR-130a表达并设为miR-130a组,转染空载慢病毒作为空载对照组,以未转染细胞作为空白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30a表达水平;黄芩素处理miR-130a组细胞;侵袭小室实验考察细胞的侵袭能力;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表达水平。结果:与空载对照组相比,miR-130a组细胞miR-130a表达明显上调,细胞侵袭率升高,MMP-9蛋白表达上调,Calpastatin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miR-130a组相比,黄芩素加miR-130a组的miR-130a、MMP-9蛋白表达均降低,Calpastatin蛋白表达升高,细胞侵袭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miR-130a通过CANP-MMP-9信号通路促进HepG2细胞侵袭,黄芩素能抑制miR-130a诱导的CANP-MMP-9通路激活,抑制HepG2细胞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黄芩素 微小RNA-130a 钙蛋白酶抑制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574-3p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刘振方 孟祥彩 +2 位作者 武玉 刘晓飞 米永鹏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35,共6页
目的观察微小RNA-574-3p(micro RNA-574-3p,mi R-574-3p)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肠癌细胞HCT116作为实验对象,细胞转染mi R-574-3p mimic和阴性对照分别作为mi R-574-3p mimic组和阴性对照组,同时... 目的观察微小RNA-574-3p(micro RNA-574-3p,mi R-574-3p)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肠癌细胞HCT116作为实验对象,细胞转染mi R-574-3p mimic和阴性对照分别作为mi R-574-3p mimic组和阴性对照组,同时以正常HCT116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RT-qPCR检测细胞mi R-574-3p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 A1、CDK2、PCNA、Cdc25A及P5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 R-574-3p mimic组mi R-574-3p表达明显上调(P<0.01),且在36~72 h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 R-574-3p mimic组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P<0.01),同时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相较于阴性对照组,mi R-574-3p mimic组Cyclin A1、CDK2、PCNA、Cdc25A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P5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上述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mi R-574-3p可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这可能与下调Cyclin A1、CDK2、PCNA、Cdc25A及上调P53蛋白表达,最终诱导细胞S期阻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微小RNA-574-3p 细胞周期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574-3p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祥彩 武玉 +2 位作者 刘振方 王益民 刘洋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55-359,共5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574-3p(miR-574-3p)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和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miR-574... 目的研究微小RNA-574-3p(miR-574-3p)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和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miR-574-3p的表达水平。分析miR-574-3p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iR-574-3p表达与细胞周期蛋白A2(CyclinA2)或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关系。结果相较于癌旁正常组织,106例结肠癌组织miR-574-3p表达水平显著更低(P<0.01)。miR-574-3p表达降低与肿瘤长径、Dukes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与年龄和肿瘤位置无关(均P>0.05)。miR-574-3p表达降低、Dukes分期和组织学分级高、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生存情况较差(均P<0.05)。癌组织miR-574-3p表达降低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miR-574-3p表达未降低的患者(P=0.0076)。与miR-574-3p表达未降低患者相比,miR-574-3p表达降低患者结肠癌组织CyclinA2蛋白IOD值更高,E-cadherin蛋白IOD值更低(均P<0.05)。结论miR-574-3p表达降低与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其可能通过调节CyclinA2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影响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miRNA-574-3p 细胞周期蛋白A2 E-钙黏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