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既有建筑工程检测鉴定及加固技术探究
1
作者 苏靖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082-085,共4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既有建筑数量的增加,建筑结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既有建筑的检测鉴定与加固技术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深入探讨既有建筑工程检测鉴定及加固技术的关键要素和应用方法。研究聚焦于三种主要结构类型:混凝土结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既有建筑数量的增加,建筑结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既有建筑的检测鉴定与加固技术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深入探讨既有建筑工程检测鉴定及加固技术的关键要素和应用方法。研究聚焦于三种主要结构类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分析各类结构的检测鉴定方法,包括无损检测、承载力检测、腐蚀程度测定等。同时,文章详细阐述针对不同结构类型的加固技术应用,涵盖外部加固、内部修复、增强加固、抗震性能提升等方面。通过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既有建筑的安全评估和性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推动建筑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工程检测 结构鉴定 加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对比研究
2
作者 芮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0期0105-0108,共4页
建筑工程在其投入使用后,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病害问题,若是对这些病害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则会造成建筑工程使用寿命变短,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所采用的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 建筑工程在其投入使用后,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病害问题,若是对这些病害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则会造成建筑工程使用寿命变短,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所采用的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良现象,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可靠性,结构安全性能下降。基于此,本文就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进行简要阐述,随后就常用的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进行概述,最后对不同的质量检测方法展开对比分析,以帮助不同的建筑工程能在进行质量检测时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质量检测 主体结构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破坏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芮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9期0226-0229,共4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房屋建筑工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陆续投入使用。由于这些建筑物大多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修建的,它们的结构、材料和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物本身的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对这些建筑工程...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房屋建筑工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陆续投入使用。由于这些建筑物大多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修建的,它们的结构、材料和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物本身的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对这些建筑工程进行必要的安全性评估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检测技术已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估的要求,因此,必须开发新的非破坏检测技术以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估的要求。本文综述了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估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非破坏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估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破坏检测技术 建筑工程 结构安全性 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混凝土梁弯曲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4
作者 张志国 李浩然 +2 位作者 潘冀蒙 郭文涛 苏靖海 《粉煤灰综合利用》 2025年第1期119-123,144,共6页
双掺细粉料掺加到预应力混凝土在桥梁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对其力学性能存在一些疑虑。基于相似理论,制作缩尺比例1∶5的模型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以5 Hz频率的半正弦波恒定应力加载,进行200万次疲劳加载循环,分析不同掺量双掺细粉料模... 双掺细粉料掺加到预应力混凝土在桥梁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对其力学性能存在一些疑虑。基于相似理论,制作缩尺比例1∶5的模型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以5 Hz频率的半正弦波恒定应力加载,进行200万次疲劳加载循环,分析不同掺量双掺细粉料模型梁的弯曲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在200万次疲劳加载后模型梁没有疲劳裂缝,疲劳性能稳定,疲劳试验后破坏试验强度没有明显的降低,疲劳后静力受力性能稳定,掺加细粉料对混凝土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在20万次循环以下,双掺细粉料混凝土梁的应变迅速增加,弯曲刚度迅速减小;超过20万次循环后,应变增加的速度和弯曲刚度减小的速度显著减慢。综合分析表明,所有双掺细粉料混凝土梁都表现出良好的弯曲疲劳性能,值得在工程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疲劳性能 等幅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