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内膜-肌层界面的表达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志敏 申艳梅 +3 位作者 刘素巧 周淑艳 谷惠芳 柴雪娇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28-929,共2页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以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痛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良性病变,但同时又具有侵袭、增殖等恶性肿瘤的特征,确切病因不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与血管生长关系最为密切的细胞因子。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其在...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以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痛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良性病变,但同时又具有侵袭、增殖等恶性肿瘤的特征,确切病因不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与血管生长关系最为密切的细胞因子。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其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内膜一肌层界面(EMI)的表达以探讨在该病发生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子宫肌层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京霞 张哲 +1 位作者 陈静 王国秋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9期62-6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各种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肝脏占位病变行常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和DWI,观察各种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强化类型。结果本组27例(87.1%)肝细胞癌强化方式呈快...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各种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肝脏占位病变行常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和DWI,观察各种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强化类型。结果本组27例(87.1%)肝细胞癌强化方式呈快进快出型,22例(84.6%)肝转移瘤呈边缘环形强化,10例(90.9%)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呈渐进性强化,10例肝囊肿动态增强病变未见强化;原发性肝细胞癌及肝脏转移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与肝脏海绵状瘤、肝囊肿AD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与肝囊肿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平扫及动态增强结合DWI检查对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肝囊肿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6.8%,96.1%,90.9%和100%。结论常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各种肝脏病变的基础,DWI对诊断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连环蛋白和轴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陈靖 赵晓军 +1 位作者 张京霞 刘素巧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8期707-709,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轴蛋白(Ax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食管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4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癌组),按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各15例;... 目的通过观察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轴蛋白(Ax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食管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4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癌组),按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各15例;同时选取15例同体食管正常黏膜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β-catenin和Axin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癌组β-catenin表达阳性率为64.4%,正常对照组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中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者β-caten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60.0%、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5%、46.2%,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纤维膜浸润者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4%、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Axin表达阳性率为37.8%,正常对照组为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中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者Ax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7%、33.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5.8%、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纤维膜浸润者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3.8%、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β-catenin与Axin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Axin表达降低可能促进了β-catenin的异常蓄积,相继激活下游靶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7,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肿瘤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Β-CATENIN 轴蛋白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内膜-肌层界面MMP-7的表达及其与痛经、贫血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志敏 刘素巧 +2 位作者 周淑艳 申艳梅 谷惠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8期929-931,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内膜-肌层界面(EMI)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痛经、贫血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子宫腺肌病(实验组)和60例对照组患者的EMI及深肌层分别进行MMP-7组织标记,并对其与患者痛经、贫...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内膜-肌层界面(EMI)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痛经、贫血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子宫腺肌病(实验组)和60例对照组患者的EMI及深肌层分别进行MMP-7组织标记,并对其与患者痛经、贫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EMI处MMP-7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798、8.518,均P<0.05);实验组MMP-7的表达强度在增殖期和分泌期均高于深肌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410、9.552,均P<0.05)。在子宫腺肌病患者EM I处M M P-7的高表达与患者痛经及贫血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319、0.271,均P<0.05)。结论 M M P-7在子宫内膜-肌层界面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与痛经的发生、贫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肌病 子宫内膜-肌层界面 基质金属蛋白酶-7 痛经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节育器与盆腔放线菌病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许颖 陈静 刘亚红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5期1984-1985,共2页
关键词 盆腔放线菌病 宫内节育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幽门螺杆菌胶囊四联和新三联疗法对溃疡再生黏膜成熟度的影响
6
作者 张杰英 冯丽英 +1 位作者 王恒树 江晓珑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824-825,共2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药物疗法 联合 临床方案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7
作者 刘素巧 霍琰 +3 位作者 申莉瑛 韩翠欣 赵娇莲 陈靖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469-471,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在子宫腺肌病远肌层内膜、子宫内膜—肌层界面(EMI)处和异位灶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40例腺肌病子宫(增生期20例、分泌期20例)的远肌层内膜、EMI处和异位灶内膜中Bcl-2的... 目的研究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在子宫腺肌病远肌层内膜、子宫内膜—肌层界面(EMI)处和异位灶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40例腺肌病子宫(增生期20例、分泌期20例)的远肌层内膜、EMI处和异位灶内膜中Bcl-2的表达。结果从增生早期至分泌早期,Bcl-2在EMI处腺上皮细胞的表达均呈阳性反应,增生中晚期Bcl-2表达最强,至分泌中晚期则表达基本消失。EMI处、异位灶腺上皮细胞的表达高于远肌层腺上皮(P<0.05),且增生期高于分泌期(P<0.05)。EMI处与异位灶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灶腺上皮细胞Bcl-2的表达与EMI处的表达相似,均高于远肌层内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肌层界面 子宫腺肌病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与舌根及大脑镰旁肿物疑难切片讨论
8
作者 魏守礼 江晓珑 《河北医药》 CAS 1999年第3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鼻腔 舌根 大脑镰旁 肿瘤 组织病理学 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阴茎横纹肌肉瘤1例
9
作者 赵邦荣 魏守礼 +1 位作者 朱振龙 江晓珑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18-118,共1页
关键词 阴茎肿瘤 横纹肌肉瘤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的巨大阴茎纤维肉瘤1例
10
作者 赵邦荣 魏守礼 江晓珑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2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巨大阴茎纤维肉瘤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酒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淑艳 陈逴 +2 位作者 闫敬坤 刘素巧 刘志敏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6025-6027,共3页
目的:探讨饮酒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石家庄市2004年1月-2013年12月年龄30-49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绝经前育龄妇女的一般情况、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家族史、婚姻状况、月... 目的:探讨饮酒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石家庄市2004年1月-2013年12月年龄30-49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绝经前育龄妇女的一般情况、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家族史、婚姻状况、月经生育史、避孕方法,发育史和身体测量等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饮酒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结果:与从未饮酒者相比,饮酒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增高(OR=2.01,95%CI:1.12-4.51,P〈0.01);与从未饮酒者为参比组,开始饮酒年龄≥30岁及〈30岁组的OR分别为1.33(95%CI:0.92-2.39)和2.05(95%CI:1.38-3.96),提示饮酒年龄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有关(P=0.008);将被调查对象按照饮酒年限中位数分组,与从未饮酒者相比,饮酒年限≤13和〉13年者的OR值分别为1.65(95%CI:1.21-2.29)和2.67(95%CI:1.29-3.12);将被调查对象按照每周饮酒次数中位数分组,与从未饮酒者相比,每周饮酒次数≤3和〉3的OR值分别为0.89(95%CI:0.29-1.00)和5.79(95%CI:3.21-6.85);而非大量饮酒、每周饮酒次数≤3的被调查对象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与从未饮酒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饮酒(〉113.1 g/次)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饮酒 发病率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