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升高与血浆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青霞 庞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升高与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清晨血压是否升高分为晨峰组(MBPS组,83例)和非晨峰组(Non-MBPS组,97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的血浆ET和Ang...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升高与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清晨血压是否升高分为晨峰组(MBPS组,83例)和非晨峰组(Non-MBPS组,97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的血浆ET和AngⅡ水平,分析两组间的血浆ET和AngⅡ水平差异,并分别分析两组中的血浆ET、AngⅡ水平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MBPS组血浆ET、AngⅡ水平〔(82.53±12.24),(78.82±32.47)pg/ml〕高于Non-MBPS组〔(75.56±3.74),(59.34±31.7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BPS组中,血浆ET与24 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清晨舒张压增高值、清晨(6:00~10:00)平均舒张压呈正相关性;血浆AngⅡ与24 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清晨收缩压增高值、清晨(6:00~10:00)平均收缩压呈正相关性。Non-MBPS组血浆ET、AngⅡ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MBPS组血浆ET、AngⅡ水平明显高于Non-MBPS组。血浆ET、AngⅡ水平可能与清晨血压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晨血压升高 内皮素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外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青霞 庞晓 +5 位作者 谭锋 陈晓玲 任涛 李平珍 陆倩倩 张永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7-629,共3页
目的:探讨院外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16例我院住院心衰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管理组和非管理组;管理组患者出院后进行以下管理方式:心衰门诊随访结合电话随访,并行心衰健康教育;非管理组患者... 目的:探讨院外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16例我院住院心衰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管理组和非管理组;管理组患者出院后进行以下管理方式:心衰门诊随访结合电话随访,并行心衰健康教育;非管理组患者不对患者进行上述管理;于入组后10~13个月进行两组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药物依从性、疾病自我管理意识、生活质量改善、再住院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管理组患者药物依从性、疾病自我管理意识及生活质量改善均显著高于非管理组;管理组患者再住院率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非管理组;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衰患者院外进行门诊随访结合电话随访,并行心衰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可以调高患者药物依从性,增强疾病自我管理意识,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心衰患者的再入院率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院外管理模式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