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鲁木齐市秋、冬、春季某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谱特征分析
1
作者 梁梦洁 李永鑫 +2 位作者 蔺豪杰 张新 邓朝晖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5期657-661,667,共6页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秋、冬、春季某医院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谱特征。方法采集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在该院住院的1446例CAP患儿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对常见的6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秋、冬、春季某医院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谱特征。方法采集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在该院住院的1446例CAP患儿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对常见的6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进行检测,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呼吸道病原谱特征。结果1446例CAP患儿呼吸道病原体总检出率为65.01%,其中肺炎支原体(MP)检出率最高(32.23%);混合感染率为6.43%,以双重病原体感染最常见。病原体检出率呈现2个高峰:冬季(11月底)为82.35%,春季(2月中旬)为84.48%;CAP患儿病原谱中不同病原体存在错峰感染现象,其中MP检出率出现2个高峰(春季的2月底和4月中旬)。CAP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6~12岁。结论乌鲁木齐市秋、冬、春季CAP患儿病原谱存在各病原体错峰感染现象,以MP感染为主,冬、春季为高发时段,>6~12岁患儿为高发群体,需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社区获得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 病原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朱熠 潘颖颖 +1 位作者 庄建文 张淑敏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9期662-664,共3页
目的:评估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该院综合重症医学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医院感染患者32例,设为医院感染组,按1∶1比例匹配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住院... 目的:评估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该院综合重症医学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医院感染患者32例,设为医院感染组,按1∶1比例匹配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不同感染部位对住院天数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13.47(8.00,12.75)d,医院感染组患者住院天数48.91(14.25,74.25)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65,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总费用41855.62(24684.55,46026.74)元,医院感染组患者住院总费用160788.45(49123.11,223523.13)元,其中西药费最高,其次是治疗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部位医院感染患者比单一部位感染患者住院天数增多[(75.00±60.93) vs (16.64±9.91)d],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5)。结论开展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经济学损失评估,可更科学和有效地对医院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做出评价,有助于医疗机构管理者增加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经济投入,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医院感染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连续11年器械相关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被引量:21
3
作者 朱熠 赵霞 +2 位作者 庄建文 潘颖颖 黄玉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07-812,共6页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特点,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1月—2020年12月对该院ICU开展医院感染连续目标性监测,分析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结果。结果11年共收治患者4901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400例,医院感...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特点,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1月—2020年12月对该院ICU开展医院感染连续目标性监测,分析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结果。结果11年共收治患者4901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400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16%,调整后的患者日感染率为4.14‰。不同年份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随年份变化呈下降趋势(P<0.01)。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为主(占46.08%),器械相关感染160例次,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占66.25%。VAP发病率为8.64‰,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2.37‰,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为1.51‰,不同年份器械使用率有所降低,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随年份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共检出病原菌219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2.61%)。结论器械相关感染仍是ICU医院感染的重点,应持续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目标监测 器械相关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急诊样本周转时间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邓朝晖 宋颖博 +3 位作者 姜宏兵 梁梦洁 鹿新红 张新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4760-4763,共4页
目的对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ICU)急诊样本周转时间(TAT)各时间段进行定位比较分析,为合理缩短急诊样本TAT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统计该院2014年1月1日至3月31日急诊科和ICU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TAT各时间段的数... 目的对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ICU)急诊样本周转时间(TAT)各时间段进行定位比较分析,为合理缩短急诊样本TAT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统计该院2014年1月1日至3月31日急诊科和ICU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TAT各时间段的数据,并进行两个科室间急诊样本TAT各时间段的定位比较分析。结果急诊科和ICU急诊血细胞分析TAT阈外值率分别为2.4%和15.1%,急诊生化项目TAT阈外值率分别为12.3%和24.5%。急诊科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从下达医嘱到样本接收的平均时间分别与ICU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从样本采集到样本接收的平均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2±4.0)min vs.(11.2±4.5)min,P>0.05;(13.2±14.1)min vs.(13.8±9.8)min,P>0.05]。急诊科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从样本接收到结果报告的平均时间均分别较ICU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从样本接收到结果报告的平均时间短[(5.8±4.4)min vs.(19.3±12.5)min,P<0.01;(34.4±10.9)min vs.(35.5±13.2)min,P<0.01]。急诊科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TAT平均时间均分别比ICU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平均时间短[(17.0±6.2)min vs.(30.5±14.9)min,P<0.01;(46.9±17.2)min vs.(49.3±16.5)min,P<0.01]。结论急诊科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的 TAT阈值设定较合理,且TAT各时间段得到了较好控制。ICU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的TAT阈值应重新设定,且ICU急诊样本检验流程应得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检验 周转时间 重症医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风险管理在医院药房退药环节的应用 被引量:33
5
作者 鲁萍 崔亮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809-1812,共4页
目的:控制医院药房退药环节的药品质量风险,为药品质量风险管理(QRM)在医院药房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审核等步骤对我院药房退药环节实施药品QRM;以各风险因素的发生率和退回药品可再利用率为指... 目的:控制医院药房退药环节的药品质量风险,为药品质量风险管理(QRM)在医院药房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审核等步骤对我院药房退药环节实施药品QRM;以各风险因素的发生率和退回药品可再利用率为指标,比较我院实施QRM前(2015年7月-12月)、后(2016年1月-6月)的相关数据,评价药品QRM实施效果。结果:确定需特殊贮存药品是否按所需贮存条件保存、退回药品的数量是否清点到最小包装等5项因素为高风险因素(各因素风险评分均大于4分);经对各高风险因素分别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后均降低至可接受水平(风险评分均小于4分);实施QRM后与实施前比较,各风险因素的发生率均降低(降低1.35%~6.19%),退回药品可再利用率升高(98.64%vs.86.32%)(P均小于0.05)。结论:医院药房在退药环节实施QRM可降低药品质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风险管理 医院药房 退药 药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医院自动化药房药师-患者交互平台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志巧 张淑兰 甘永祥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4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医院自动化药房如何建立药师-患者交互平台。方法分析医院自动化药房建立药师-患者交互平台的必要性,并设计具体内容。结果与结论医院自动化药房可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交互平台、零距离交互平台,使药师与患者能相互沟通,以促进... 目的探讨医院自动化药房如何建立药师-患者交互平台。方法分析医院自动化药房建立药师-患者交互平台的必要性,并设计具体内容。结果与结论医院自动化药房可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交互平台、零距离交互平台,使药师与患者能相互沟通,以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药房 信息交互平台 零距离交互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门协作联动干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淑敏 李军芳 +5 位作者 朱熠 潘颖颖 庄建文 唐金璐 李辉 张淑兰 《农垦医学》 2014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通过多部门协作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使耐药菌医院感染率减低。方法:依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相关要求通过监测发现问题,实施多部门协作联动管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结果:多部门协作联动充分... 目的:通过多部门协作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使耐药菌医院感染率减低。方法:依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相关要求通过监测发现问题,实施多部门协作联动管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结果:多部门协作联动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的落实,在社区多重耐药菌感染上升的状况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2012年较2011年下降4.57%,抗菌药物使用率2012年较2011年下降12.56%,病原学送检率2012年较2011年提高16.25%。结论:多部门协作联动促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更加规范,各项监测指标不断完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嗜血杆菌属感染及共感染病原谱的特征分析
8
作者 史茜 伊贝拜汗·买买提 +1 位作者 查贺飞 张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8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 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嗜血杆菌感染及共感染病原谱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收治1 187例CAP患儿的痰液细菌培养结果。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嗜血杆菌属感染的检出情况,... 目的 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嗜血杆菌感染及共感染病原谱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收治1 187例CAP患儿的痰液细菌培养结果。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嗜血杆菌属感染的检出情况,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及共感染病原谱特征。结果 1 187例CAP患儿的痰液培养结果显示,主要分离病原体为副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率为15.67%,其次是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率为10.36%。自2023年10月1日起,副流感嗜血杆菌阳性检出高峰期为第1~17周,即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1月27日(秋、冬季),峰值为第9周(40.00%)。流感嗜血杆菌阳性检出高峰期为第1~15周,即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1月13日(秋、冬季),峰值为第1周(35.00%)。自2024年2月(春季)起,嗜血杆菌阳性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13~<18岁患儿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0~<7岁、7~<13岁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冬季副流感、流感嗜血杆菌阳性检出率高于春、夏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流感、流感嗜血杆菌对β-内酰胺酶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65%和92.6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11种抗菌药物中,副流感、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9.03%和94.31%。870例患儿的嗜血杆菌共感染病原谱分析结果显示,副流感嗜血杆菌单独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13.82%,合并2种以上病原体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21.21%。流感嗜血杆菌单独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9.35%,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9.05%。结论 2023-2024年秋、冬季CAP患儿中可能出现嗜血杆菌的流行,春季流行率下降,易与病毒共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流感嗜血杆菌 副流感嗜血杆菌 共感染 病原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育节荚孢致特重度烧伤患者血流感染1例
9
作者 刘爽 袁凯旋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9-81,91,共4页
多育节荚孢(Lomentospora prolificans)是一种毒力大、侵袭力强、耐药性高的丝状真菌,常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播散性感染,治疗困难,具有高死亡率。本文报道一例因“煤气泄漏爆炸烧伤入院”的59岁特重度烧伤男性患者,住院期间多次进行清... 多育节荚孢(Lomentospora prolificans)是一种毒力大、侵袭力强、耐药性高的丝状真菌,常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播散性感染,治疗困难,具有高死亡率。本文报道一例因“煤气泄漏爆炸烧伤入院”的59岁特重度烧伤男性患者,住院期间多次进行清创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但感染仍未控制,最终通过创面分泌物培养和血培养明确病原体为多育节荚孢,由于患者烧伤严重,并发症多,非医嘱离院一周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重度烧伤 多育节荚孢 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医改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甜 《办公室业务》 2019年第9期116-116,共1页
本文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先把新医改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进行简述,之后对新医改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推动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 新医改 档案管理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β1-42、P-Tau181和Hcy与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燕云 陈雪萍 +3 位作者 田佩佩 白婷 郭琴 郭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83-148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Aβ1-42、P-Tau181和Hcy与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PD患者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结果分为睡眠正常组(<7分)和睡眠障碍组(≥7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β1-42、P-Ta... 目的探讨血清Aβ1-42、P-Tau181和Hcy与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PD患者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结果分为睡眠正常组(<7分)和睡眠障碍组(≥7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β1-42、P-Tau181和Hcy水平与PD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预测PD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效能参数。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Aβ1-42和Hcy分别是PD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Aβ1-42、Hcy水平预测PD伴睡眠障碍的AUC分别为0.757(95%CI:0.652~0.861)和0.796(95%CI:0.688~0.905)。结论PD患者血清Aβ1-42、Hcy水平与睡眠障碍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PD伴睡眠障碍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 磷酸化Tau蛋白-181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对促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的效果评价
12
作者 朱熠 庄建文 +2 位作者 潘颖颖 邹利娜 黄玉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0-60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对促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某三甲医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21年1月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组(2020年1—12月)和干预后组(2...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对促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某三甲医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21年1月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组(2020年1—12月)和干预后组(2021年1—12月)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送检分类和重点监管科室送检率。结果共纳入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10239例,其中干预前组4526例,干预后组5713例。干预后的抗菌药物治疗前、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94.56%、94.72%、96.03%,高于干预前的83.74%、84.47%、84.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的指向性病原体送检率为64.87%,高于干预前的28.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的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儿科、神经外科和普通外科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93.20%、91.17%、92.20%、94.12%、91.15%,高于干预前的85.00%、82.19%、83.20%、83.33%、83.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可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应密切关注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指标和无菌体液送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学送检 综合干预 送检率 抗菌药物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流感病毒分子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梁梦洁 李永鑫(综述) 张新(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1640-1644,1650,共6页
甲型流感病毒(IAV)是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易引起散发大流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IAV的高频变异导致精准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快速、精准地识别IAV可以减少非必要的抗病毒药物使用,缩短患者病程,利于患者预后。该... 甲型流感病毒(IAV)是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易引起散发大流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IAV的高频变异导致精准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快速、精准地识别IAV可以减少非必要的抗病毒药物使用,缩短患者病程,利于患者预后。该文主要阐述了目前检测IAV的分子诊断技术,包括核酸扩增技术、测序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和质谱技术,旨在根据这些技术各自的特点探讨快速、高效检测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分子诊断 基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 I1566V突变位点MS2噬菌体病毒样颗粒的构建
14
作者 杨静远 李永鑫 +3 位作者 史茜 刘春燕 梁梦洁 张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 I1566V突变位点MS2噬菌体病毒样颗粒。方法选取并合成带有6×His标签的MS2噬菌体的衣壳蛋白(CP)、成熟蛋白(A蛋白)及Omicron I1566V突变基因序列,插入pACYCDuet-1质粒构建重组载体,通过原核系统诱导表... 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 I1566V突变位点MS2噬菌体病毒样颗粒。方法选取并合成带有6×His标签的MS2噬菌体的衣壳蛋白(CP)、成熟蛋白(A蛋白)及Omicron I1566V突变基因序列,插入pACYCDuet-1质粒构建重组载体,通过原核系统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纯化重组蛋白后利用透射电镜对蛋白质进行物理表征,最后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样颗粒的热稳定性及耐核酸酶水解能力。结果成功构建包含有6×His标签的CP、A蛋白和Omicron I1566V突变基因序列的重组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KpnⅠ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结果均与预期相符。经诱导并纯化后,通过电镜观察到了大小均匀、直径为23~28 nm的病毒样颗粒,该病毒样颗粒经核酸酶消化后可在37℃条件下稳定储存20 d以上。结论该研究成功利用MS2噬菌体的CP和A蛋白构建了Omicron I1566V突变位点病毒样颗粒,为该突变位点的RT-PCR检测体系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 Omicron I1566V突变位点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S2噬菌体 病毒样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和乙型副伤寒同时暴发流行事件中菌株分子分型、毒力及耐药特征分析
15
作者 仝雪薇 邓朝晖 +3 位作者 冶学燕 刘春燕 伊贝拜汗·买卖提 张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77-383,共7页
目的对一起甲型和乙型副伤寒同时暴发流行事件中菌株的分子分型、毒力及耐药特征进行分析,为不同型别副伤寒同时传播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1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就诊的副伤寒确诊病例31例。对分离菌株进行血... 目的对一起甲型和乙型副伤寒同时暴发流行事件中菌株的分子分型、毒力及耐药特征进行分析,为不同型别副伤寒同时传播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1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就诊的副伤寒确诊病例31例。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多重PCR、脉冲场凝胶电泳、多位点序列分析进行分子分型,并检测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结果31例确诊病例共分离出32株副伤寒沙门菌,血清学分型分为甲型19株、乙型13株,所有菌株对环丙沙星中介率为100%。11株代表菌株的M-PCR分子分型与血清学分型结果一致;甲型与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PFGE指纹图谱均一致;甲型副伤寒沙门菌MLST为ST85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MLST为ST86型;所有菌株均携带毒力岛SPI1~SPI5代表基因invA、sitC、sseL、sifA、mgtC、siiE、sopB和调节基因phoP,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还携带三聚体结构的伤寒毒素(cytolethal distending toxin,CDT)基因cdtB、pltA、pltB,毒力质粒基因pefA、prot6E、spvB检测均为阴性。结论甲型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同时传播具有致病性强及环丙沙星药物敏感性差的特点,应引起临床及实验室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伤寒 疾病暴发 分子分型 毒性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合并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分析
16
作者 查贺飞 史茜 +3 位作者 刘春燕 李永鑫 伊贝拜汗·买卖提 张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07-71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重症患者的临床分布特征及病原菌感染情况。方法纳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就诊的COVID-19重症且合并病原菌感染的患者85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重症患者的临床分布特征及病原菌感染情况。方法纳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就诊的COVID-19重症且合并病原菌感染的患者85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转归结果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进一步分析各组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耐药情况。结果85例COVID-19重症患者的中位年龄为82(75,84)岁,住院时长为14(9,23)d,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为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治愈组63例,死亡组22例,病死率高达25.9%。死亡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均高于治愈组(P<0.05),但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治愈组(P<0.05)。85例患者中共分离出1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16.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66株(51.6%),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41株(32.0%),以白念珠菌为主。耐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比率高达56%,耐碳青霉烯类中的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比率分别为14%、50%和18%。结论高龄、患有基础疾病的COVID-19重症患者在合并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较高比例的MRSA时,临床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降低病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病原菌感染 耐药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郭二鹏 李宽新 +4 位作者 李建柱 孙开军 史东 王维山 史晨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935-2938,2943,共5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7年1月至2014年9月),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搜集后路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和传统开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成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研究。将各研究中的手术后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等提取整理为电子基线表,并将这些研究的数据通过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与综合。结果共17篇研究符合标准,共计2 551例患者被纳入分析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相比,术后疗效和手术操作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在术后疗效和手术操作时间方面相当;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手术以其微创化优势,使其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方面优于传统开窗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路显微椎间盘镜 开窗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拉力钉和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郭二鹏 李宽新 +4 位作者 李建柱 孙开军 史东 王维山 史晨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6-611,共6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分析空心拉力钉(CSB)与克氏针张力带(KTB)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差异,为临床选择不同类型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分析空心拉力钉(CSB)与克氏针张力带(KTB)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差异,为临床选择不同类型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7年1月—2014年9月),手工检索相关期刊。搜集关于CSB和KTB治疗髌骨骨折的对照研究。2名研究者独立评估各研究的质量,将各研究中的手术后疗效、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时间提取后,利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与综合。结果:共10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计734例患者被纳入分析研究。Meta分析,与KTB内固定术比较,CSB内固定术可提高术后疗效(OR=4.00,95%CI:1.56~10.27,P=0.004),缩短骨折愈合时间(MD=-0.76,95%CI:-1.03^-0.48,P<0.01)、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07,95%CI:0.03~0.17,P<0.01)、缩短手术时间(MD=-3.91,95%CI:-7.68^-0.13,P=0.04)。结论:与KTB内固定术比较,CSB可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空心拉力钉 克氏针张力带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9
作者 周定安 王砺 +2 位作者 李前跃 朱红学 王文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8期591-593,共3页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将6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经尿道PVP术后OAB的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予以生物反馈电刺激加口服氟哌酸胶囊...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将6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经尿道PVP术后OAB的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予以生物反馈电刺激加口服氟哌酸胶囊;对照组单独予以口服氟哌酸胶囊,两组均连续予以治疗2周。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2周后有效率分别为90.00%、20.00%,1月后有效率分别为86.67%、16.67%,经χ2检验,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PVP术后OAB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膀胱过度活动症 生物反馈 电刺激 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部位感染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欣 王忠 +3 位作者 先疆燕 孙吉花 黄新玲 何文英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手术部位感染文献特征和研究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年1月—2016年3月发表的手术部位感染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的外部特征及内部特征进行统计分... 目的了解我国手术部位感染文献特征和研究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年1月—2016年3月发表的手术部位感染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的外部特征及内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 036篇中文期刊文献,其中2000—2005年40篇(占3.86%),2006—2010年189篇(占18.24%),2011年—2016年1季度807篇(占77.90%)。发文量较多的杂志为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26篇,占21.81%)、中国感染控制杂志(53篇,占5.12%)、中国消毒学杂志(27篇,占2.61%)。研宄领域主要为危险因素(277篇,26.74%)、感染率(261篇,25.19%)、抗菌药物使用(208篇,20.08%)、病原菌(153篇,14.77%)等;感染率以普通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较高,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较多,危险因素主要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糖尿病、年龄、体重指数等。结论近几年手术部位感染相关文献增长较快,在病因学和流行病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干预和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较薄弱,建议可加强手术部位感染经济学、风险管理,行为学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文献计量学 病因学 流行病学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