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羧甲基化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石油磺酸盐的复配试验 被引量:34
1
作者 王业飞 焦翠 赵福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4期52-55,共4页
对羧甲基化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应用研究.考察了这种非离子- 阴离子两性活性剂的耐盐能力和界面张力,研究了其与石油磺酸盐复配的性能.试验表明,这种两性活性剂与石油磺酸盐复配,不仅能大大改善石油磺酸盐的耐盐性能,而且由于存... 对羧甲基化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应用研究.考察了这种非离子- 阴离子两性活性剂的耐盐能力和界面张力,研究了其与石油磺酸盐复配的性能.试验表明,这种两性活性剂与石油磺酸盐复配,不仅能大大改善石油磺酸盐的耐盐性能,而且由于存在界面张力协同效应,不需添加低分子量的醇即能使复配体系与癸烷的界面张力达到超低,适合于高矿化度地层驱油.此外还进行了高矿化度条件下的模拟驱油试验,取得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石油磺酸盐 抗盐特性 驱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醚羧酸盐及其与石油磺酸盐和碱的复配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业飞 赵福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0-343,共4页
本文报道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研究结果。在考察这种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耐温、耐盐、耐钙能力及界面张力基础上,主要研究了它与石油磺酸盐和碱的复配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表面活性剂与石油磺酸盐复配不仅能大大... 本文报道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研究结果。在考察这种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耐温、耐盐、耐钙能力及界面张力基础上,主要研究了它与石油磺酸盐和碱的复配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表面活性剂与石油磺酸盐复配不仅能大大改善石油磺酸盐的耐盐性能,而且不需添加低分子量的醇即能使复配体系与癸烷的界面张力达到超低,可用于高矿化度地层驱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羧酸盐 石油磺酸盐 表面活性剂 驱油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渗流新的运动形态及其规律 被引量:4
3
作者 姚约东 葛家理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50-153,共4页
经过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 ,发现石油渗流除了通常的线性达西流和高速紊流外 ,还有 3种新的运动形态 ,他们分别是亚高速、低速及超低速 ,并且在无因次关系曲线上找到这 5种流态相互转化的临界值。这五种流态的数学表达式为 :v=c( ΔpΔl) ... 经过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 ,发现石油渗流除了通常的线性达西流和高速紊流外 ,还有 3种新的运动形态 ,他们分别是亚高速、低速及超低速 ,并且在无因次关系曲线上找到这 5种流态相互转化的临界值。这五种流态的数学表达式为 :v=c( ΔpΔl) 1n 。综合运用边界层等理论对这些特殊渗流现象从物理和力学角度进行分析 ,结果与实验完全一致。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稳定、不稳定及油水两相所对应的非达西渗流模型 ,分析出非达西对地下油气渗流的影响。本研究对于油田的开发及发展渗流力学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达西 渗流 流态 两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旋流器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1
4
作者 倪玲英 《过滤与分离》 CAS 1999年第3期1-4,共4页
介绍了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水力旋流器在油田油水分离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对井下油水分离新技术的工作原理。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油水分离 研究现状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录井技术在钻井系统工程、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5
作者 高岩 《录井技术》 1998年第4期13-16,78,共4页
该文通过对钻井系统工程、钻井信息系统和钻井工程等概念的介绍,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录井技术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录井技术 石油钻井 系统工程 信息系统 模拟 钻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工程系统仿真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岩 胡湘炯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18,共3页
阐述了钻井工程系统仿真技术的特点及开展仿真技术的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钻井仿真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叙述了钻井工程仿真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应达到的目的,对我国开展钻井工程系统仿真技术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钻井工程 仿真 计算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沸石油井水泥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洪大 吴俊辉 +2 位作者 崔己男 赵黎安 龙安厚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4-97,共4页
为适应大庆油田长封井固井的需要,利用天然沸石制备了密度低于1.70g/cm ̄3的水泥浆。分析并评价了在不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沸石油井水泥低密度水泥浆性能,如流动度、抗压强度、稠化时间等。结果表明:沸石可以降低油井水... 为适应大庆油田长封井固井的需要,利用天然沸石制备了密度低于1.70g/cm ̄3的水泥浆。分析并评价了在不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沸石油井水泥低密度水泥浆性能,如流动度、抗压强度、稠化时间等。结果表明:沸石可以降低油井水泥水化过程的水分子的体积效应和水泥石体积收缩。沸石油井水泥低密度水泥浆具有合适的抗压强度,稠化时间可以根据固井施工要求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油井水泥 水泥浆 性能 固井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偏差系数模型综合评价与选用 被引量:34
8
作者 李相方 庄湘琦 +2 位作者 刚涛 隋秀香 谢林峰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2-46,共5页
介绍了石油工业中主要采用的几种天然气偏差系数计算模型 ,对各种模型在实际计算中的压力、温度适用条件与计算精度进行系统比较与评价 ,提出了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的相应模型 ,推荐了在大范围压力、温度变化条件下分段选取气体偏差系... 介绍了石油工业中主要采用的几种天然气偏差系数计算模型 ,对各种模型在实际计算中的压力、温度适用条件与计算精度进行系统比较与评价 ,提出了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的相应模型 ,推荐了在大范围压力、温度变化条件下分段选取气体偏差系数的计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开采 天然气 偏差系数 油气藏 油气开采 计算模型 评价 选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堵剂粒径与地层孔径的匹配关系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李克华 王春雨 赵福麟 《断块油气田》 CAS 2000年第5期24-25,共2页
研究了不同形状 (球形、片状、纤维状 )颗粒堵剂粒径与地层孔径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形状的颗粒 ,其粒径与地层孔径的匹配关系不尽相同。一般 ,当堵剂粒径为地层孔径的 1/ 3~ 1/ 10时 ,可产生较有效的封堵作用 ,因而实际应... 研究了不同形状 (球形、片状、纤维状 )颗粒堵剂粒径与地层孔径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形状的颗粒 ,其粒径与地层孔径的匹配关系不尽相同。一般 ,当堵剂粒径为地层孔径的 1/ 3~ 1/ 10时 ,可产生较有效的封堵作用 ,因而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地层的渗透率等选择合适粒径的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堵水剂 颗粒堵剂 粒径 地质孔径 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测量接头自动测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以法 管志川 +2 位作者 李志刚 孙成堂 韩志勇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5期11-13,共3页
对钻柱在井下的受力状况已进行过许多理论研究 ,但对钻柱在井下的实际工作状态的研究还不多。为此 ,研制了一种实用的井下测量接头计算机自动测量系统 ,可用于实时监测和记录钻柱在井下钻进时的实际受力和运动情况。它由井下传感器、单... 对钻柱在井下的受力状况已进行过许多理论研究 ,但对钻柱在井下的实际工作状态的研究还不多。为此 ,研制了一种实用的井下测量接头计算机自动测量系统 ,可用于实时监测和记录钻柱在井下钻进时的实际受力和运动情况。它由井下传感器、单片计算机、存储器和高能电池等组成 ,能接收地面指挥信号 ,在井下自动工作。当钻进结束后提至地面 ,将井下采集的数据回放至地面微机中即可进行各种力学和运动分析。该系统研制成功后在地面和井下做了实时试验 ,测试结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测量接头 自动测量系统 井下测量 油气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系数法在歧口17-2油田结垢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杰祥 秦积舜 +1 位作者 樊泽霞 刘凤玲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1998年第4期52-54,共3页
结垢是油田注水过程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为了避免由于结垢而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应对油田水结垢进行科学预测,并提出相应合理的防垢措施。对过去已有的结垢预测方法进行了综合对比,从热力学平衡原理出发,考虑了水矿化度、... 结垢是油田注水过程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为了避免由于结垢而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应对油田水结垢进行科学预测,并提出相应合理的防垢措施。对过去已有的结垢预测方法进行了综合对比,从热力学平衡原理出发,考虑了水矿化度、温度、压力等因素对结垢的影响,提出了更加符合油田实际的预测油田水结垢情况的方法饱和系数法。利用建立起来的方法通过编程计算,分析了歧口17-2油田实验区地下水和注入水及其混合水的结垢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结垢 预测 饱和系数 注水井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土胶SMD的注入特性与地层渗透率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业飞 汪庐山 +2 位作者 李继勇 纪树杰 邵红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47,共4页
通过测定不同渗透率均质填砂模型注入粘土胶SMD的压力随注入量的变化 ,将SMD在地层的注入特性概括为 3种情形 ,随渗透率增加 ,SMD的作用逐步由渗滤面调剖向深部调剖再向驱油转化。基于该结果 ,用地层的不均质性导致SMD沿高渗透层突进解... 通过测定不同渗透率均质填砂模型注入粘土胶SMD的压力随注入量的变化 ,将SMD在地层的注入特性概括为 3种情形 ,随渗透率增加 ,SMD的作用逐步由渗滤面调剖向深部调剖再向驱油转化。基于该结果 ,用地层的不均质性导致SMD沿高渗透层突进解释了现场试验中的驱油效果及油井出胶现象。在填砂模型实验中使用添加高锰酸钾的紫色水溶液和添加碳粉的SMD ,证实了如下情况 :SMD对高渗透层的封堵强度弱 ,对中低渗透层产生堵塞 ,窜胶以后地层内形成SMD窜流层 ,导致注入水和SMD的波及系数降低 ,二次窜胶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胶 驱油剂 注入特性 渗流特性 岩心驱替 非均质油藏 胜坨七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驱动螺杆泵井节点系统优化设计技术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吴晓东 陈德春 +2 位作者 薛建泉 徐英霞 孔卫国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5期49-52,共4页
以油井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地面驱动螺杆泵井优化设计模型。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并建立了地面驱动螺杆泵井抽油杆柱的应力计算模型。矿场验证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模型合理,建立的杆柱力学模型计算准确... 以油井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地面驱动螺杆泵井优化设计模型。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并建立了地面驱动螺杆泵井抽油杆柱的应力计算模型。矿场验证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模型合理,建立的杆柱力学模型计算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井 螺杆泵 节点系统分析 优化设计 机械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抽油杆柱运动模型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陈德春 李兆文 吴晓东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1期42-44,共3页
根据垂直井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工作特点,利用抽油杆柱的动力学分析结果,建立了抽油杆柱运动模型,并给出了其有限差分解。利用该模型,可以根据在地面测试的光杆扭矩变化规律计算出井筒中任意部位及螺杆泵处抽油杆扭矩的变化情... 根据垂直井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工作特点,利用抽油杆柱的动力学分析结果,建立了抽油杆柱运动模型,并给出了其有限差分解。利用该模型,可以根据在地面测试的光杆扭矩变化规律计算出井筒中任意部位及螺杆泵处抽油杆扭矩的变化情况,也可根据螺杆泵处抽油杆扭矩变化来预测光杆扭矩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地面驱动螺杆泵抽油杆柱的运动特性和采油系统的工作状况提供了理论基础。计算实例表明,该数学模型及其有限差分解法是有效的和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泵 抽油杆 运动方程 杆柱 采油泵 采油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煤成气勘探远景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春山 徐春华 黄永玲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2期25-28,共4页
临清坳陷(东部)煤炭资源丰富,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埋藏深、分布广,是煤成气勘探的有利地区.自其沉积以来经历了均衡、停止、补偿和差异演化四个阶段,形成了现今比较复杂的热演化格局.按照不同地区的埋藏历史,可以把它们划分成... 临清坳陷(东部)煤炭资源丰富,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埋藏深、分布广,是煤成气勘探的有利地区.自其沉积以来经历了均衡、停止、补偿和差异演化四个阶段,形成了现今比较复杂的热演化格局.按照不同地区的埋藏历史,可以把它们划分成回返型和中隆新凹型两种,后者是煤成气生成和保存的有利地区.结合埋藏热演化史,对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主生气期进行了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二叠纪 埋藏史 煤成气 资源量 临清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水驱油藏水平井锥进的油藏工程研究 被引量:90
16
作者 程林松 郎兆新 张丽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4期43-47,共5页
利用镜像反映和势的叠加原理,对底水驱油藏水平并稳定渗流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水平井流场分布、渗流速度、产能以及油井见水时间的计算公式.对水平井产能及见水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和方法对水平井油藏工程设计和理论... 利用镜像反映和势的叠加原理,对底水驱油藏水平并稳定渗流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水平井流场分布、渗流速度、产能以及油井见水时间的计算公式.对水平井产能及见水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和方法对水平井油藏工程设计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渗流 水压驱动 油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面演化与岩溶储层 被引量:16
17
作者 周义军 杨遂正 王欣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3期304-310,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风化淋滤带与油气运聚关系密切,古岩溶孔洞是其主要储层。为此,通过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古构造、风化裸露期古地貌及奥陶系顶面在二叠纪本溪期、太原期、山西期、石盒子期、石千峰期的起伏形态,分析了...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风化淋滤带与油气运聚关系密切,古岩溶孔洞是其主要储层。为此,通过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古构造、风化裸露期古地貌及奥陶系顶面在二叠纪本溪期、太原期、山西期、石盒子期、石千峰期的起伏形态,分析了奥陶系岩溶储层的演化过程。奥陶纪“三隆两鞍一坳陷”的古构造格局控制了沉积相带的展布,是岩溶储层发育的基础;风化裸露期岩溶古地貌格局有利于岩溶储层的进一步发育;奥陶系顶面在本溪期一早中三叠世的起伏形态决定了岩溶储层的后期改造,其在沉积演化过程中,始终处于中部高、东西低的构造格局。分析认为:东部坳陷与中部隆起之间的斜坡带为岩溶储层展布的有利区域,是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的重点;东部坳陷中的岩溶残丘为岩溶储层发育的次级有利区,存在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演化 奥陶系顶面 岩溶古地貌 斜坡带 岩溶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孔工程应用软件WPSYS-A的开发 被引量:6
18
作者 郎兆新 张丽华 +1 位作者 朱九成 程林松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6期42-48,共7页
考虑了全部射孔参数、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的影响,开发出射孔工程应用软件包WPSYS-A.在有限元数值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非线性回归方法精确地描述了射孔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出了七种格式和相位下的三种不同情况的21个回归公式.在非线性... 考虑了全部射孔参数、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的影响,开发出射孔工程应用软件包WPSYS-A.在有限元数值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非线性回归方法精确地描述了射孔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出了七种格式和相位下的三种不同情况的21个回归公式.在非线性回归方法中,首次引入极限产率比的概念,获得了某些精确解.将有限元模型、工程软件与精确解对比.得出了可靠计算结果.证明该软件能满足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孔 软件包 产率比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系统研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刘瑞文 郭学增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7-8,共2页
把钻井数据实时地传输到油田基地 ,实现基地对现场多分散目标的实时监控是现代化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介绍了国内外钻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的现状以及在不同条件下采用通讯卫星、微波、电话线路及计算机网络实现钻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的方... 把钻井数据实时地传输到油田基地 ,实现基地对现场多分散目标的实时监控是现代化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介绍了国内外钻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的现状以及在不同条件下采用通讯卫星、微波、电话线路及计算机网络实现钻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的方法。在对综合录井系统进行实时数据截取的基础上 ,利用客户 /服务器模型开发了钻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和监控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工程 数据传输 远程传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钻井实时专家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王以法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3-36,共4页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钻井技术将进入人工智能钻井的新阶段。文中介绍了人工智能及其两个重要分支──专家系统、智能控制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给出了人工智能钻井的概念和内容。结合石油钻井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钻井技术将进入人工智能钻井的新阶段。文中介绍了人工智能及其两个重要分支──专家系统、智能控制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给出了人工智能钻井的概念和内容。结合石油钻井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型“实时专家智能控制系统”(RTEICS-Real Time Expert Intelligence ControlSystem),它综合了传统专家系统及智能控制的优点于一身,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钻井系统。讨论了RTE-ICS的原理和构成,专家系统和控制系统的接口方式,以及需要解决的实时性、稳定性、可靠性、自学习性等问题。并展望了21世纪人工智能钻井的美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专家系统 智能控制 实时控制 自动钻井设备 石油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