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基材配比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苏丹辉 颜阳 +6 位作者 王永忠 张济法 冯海波 李冉 谭思祺 段佳文 周建伟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1-261,共11页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矿产资源开发、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产生了大量岩质边坡,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由于工艺简单、经济高效的特点,客土喷播技术广泛应用于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工作。但传统喷播基材黏结性及稳定性较差,导...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矿产资源开发、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产生了大量岩质边坡,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由于工艺简单、经济高效的特点,客土喷播技术广泛应用于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工作。但传统喷播基材黏结性及稳定性较差,导致高陡岩质边坡的修复效果不可持续。因此,亟需开发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基材。通过盆栽实验和正交实验,探索了不同配比的基材性质的优劣,包括基材保水性、水平收缩率、容重、植物发芽株数、植物生长高度,并筛选出性能优良的土壤基材。在此基础上,通过抗冲刷实验,分析筛选出土壤基材的抗冲刷性能,并进一步筛选出适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最优配比基材。结果表明,适量的保水剂可提高植物的发芽率与生长高度,而稍高含量的黏结剂(wB大于0.15%)不仅使植物的生长高度减小,还会降低植物的生长速率;不同配比基材的性能具有明显差异,但各项指标几乎都优于空白对照组的自然土壤;经过筛选,基材P6、P10、P16、P1、P15的植物生长状况、物理结构及保水性良好;随着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升高,基材流失量明显增加,并且基材P15具有优越的抗冲刷性能。因此,当边坡坡度较小(60°以下)或者偶发大雨时,基材可直接应用于边坡生态修复;当边坡坡度较大(60°以上)或者频发大到暴雨时,基材应用时应搭配防护网等工程。该研究对于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生态修复 客土喷附 基材配比 基材性质 植物生长 保水性 抗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矿山生态修复调查研究——以冀东铁矿为例 被引量:58
2
作者 王娜 田磊 +4 位作者 文可戈 李大猛 彭桢 刘星兴 余洋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2-198,共7页
为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依托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精度优势,融合传统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厘清现有技术方法适用范围,提出基于遥感技术的矿山生态修复调查方法协作方式。以河北省唐山市冀东铁矿为例,实现矿山生态修复调查典型案例示范。研究表... 为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依托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精度优势,融合传统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厘清现有技术方法适用范围,提出基于遥感技术的矿山生态修复调查方法协作方式。以河北省唐山市冀东铁矿为例,实现矿山生态修复调查典型案例示范。研究表明:以"人机交互解译技术""面向对象信息提取技术""三维景观模拟技术"等方法手段为主体、以野外调查验证为辅助的矿山生态修复调查工作协作方式,可实现对矿山露天采场内独立地物与关键要素的精准识别、快速提取,辅之野外调查验证,进而完成对矿山地质安全隐患、土地损毁、生态退化等现状摸底。调查结果既可作为生产矿山"边开采、边治理"的工作依据,也可作为闭坑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山 遥感技术 矿山生态修复 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修复背景下的矿山地质公园建设与开发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俊桃 吴赛男 +1 位作者 高乃昌 余洋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24期208-210,共3页
作为承载着人类对自然认知与利用的重要地质遗迹,矿山地质公园集合了旅游休闲、文化科普、研究教育等多重功能。经历文化展示、景观保护、生态引领三个发展阶段,生态修复与文化挖掘日趋成为矿山地质公园规划设计的内涵与外延,矿业文化... 作为承载着人类对自然认知与利用的重要地质遗迹,矿山地质公园集合了旅游休闲、文化科普、研究教育等多重功能。经历文化展示、景观保护、生态引领三个发展阶段,生态修复与文化挖掘日趋成为矿山地质公园规划设计的内涵与外延,矿业文化、园林文化、生态文化成为矿山地质公园的主要类型。然而,受修复技术限制、土地权属不清、资金短缺等限制,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提升公众参与、构筑监测体系方面科学推进矿山地质公园建设,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公园 矿业遗迹 矿山生态修复 现状分析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实践研究——以卡顶山矿区生态修复工程为例 被引量:40
4
作者 于辉胜 翟世斌 +1 位作者 王力 余洋 《国土资源情报》 2021年第8期50-56,共7页
基于“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根据废弃露天矿山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本文以卡顶山矿区地质环境修复工程为例,多角度科学分析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创新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设计思路,因地制宜对重点治理区域进行规划设计,... 基于“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根据废弃露天矿山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本文以卡顶山矿区地质环境修复工程为例,多角度科学分析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创新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设计思路,因地制宜对重点治理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归纳、总结卡顶山矿区生态修复施工设计、工程实施方面的宝贵经验,为今后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露天矿山 生态保护修复 卡顶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南麓露天矿区高寒草地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以青海木里-聚乎更矿区为例
5
作者 陈峰 杨利亚 +3 位作者 冯海波 周建伟 熊瑞民 朱怡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1-300,共10页
高寒草原矿区生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开展高寒草原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能够深刻揭示露天采矿活动及其生态修复工程对高寒草原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以祁连山南麓青海木里-聚乎更矿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煤矿开采前至修复完... 高寒草原矿区生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开展高寒草原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能够深刻揭示露天采矿活动及其生态修复工程对高寒草原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以祁连山南麓青海木里-聚乎更矿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煤矿开采前至修复完成后2002—2022年共9期Landsat遥感影像,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的网格化处理,以NDVI的均值(μ)、均方差(σ)和相对涨落值(δ)3个植被稳定性指数为依据,开展煤矿露天开采与整治修复过程对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揭示煤矿开采前至修复治理后全生命周期矿区植被生态系统变异性与稳定性特征,并对比两次生态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①矿区天然草地背景区植被生态系统处于宏观稳定状态,NDVI相对涨落值δ<0.45;②与天然草地背景区相比,煤矿开采后矿区NDVI相对涨落值明显增加,与背景区阈值的差值可达0.97,说明矿区植被生态系统失稳;③2015—2017年第一次修复治理后,矿区NDVI相对涨落值未能有效降低,该值范围为0.28~1.10,覆土+人工建植在高寒草原矿区修复效果不显著;④2020—2022年第二次修复治理后,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改善,治理区NDVI相对涨落值降低至与天然草地背景区相似水平(0.07~0.59),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排序为矿区坑底平台>矿区矿坑斜坡>矿区渣山;⑤土壤改良显著提高了各地形条件下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植被正向演替,地形是影响矿区植被生态恢复的主要因子,可通过优化矿区渣山与阴坡斜坡的治理措施来进一步提升矿山受损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效率。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高寒草原矿区的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 时空数据序列分析 植被归一化指数 相对涨落值 木里-聚乎更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生态文明背景下矿山生态修复成本核算
6
作者 刘国伟 夏南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7期199-201,共3页
矿山生态修复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矿区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有效策略。本研究基于新时期生态文明背景,系统梳理了矿山生态修复成本核算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并策划了矿山生态修复成本核算的战略规划和... 矿山生态修复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矿区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有效策略。本研究基于新时期生态文明背景,系统梳理了矿山生态修复成本核算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并策划了矿山生态修复成本核算的战略规划和与基本框架。同时,研究提出了未来矿山生态修复成本核算发展趋势,以期为持续高效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矿山生态修复 成本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三门峡市矿山生态环境承载力分区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范余敏 李向阳 +2 位作者 李梦 王秀全 余洋 《自然资源情报》 2022年第1期30-36,29,共8页
黄河中游三门峡市矿山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修复难度大。通过对三门峡市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研究与数据处理,利用ArcGIS软件构建由自然环境、地质环境与人类工程活动组成的矿山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栅格计算得出矿... 黄河中游三门峡市矿山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修复难度大。通过对三门峡市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研究与数据处理,利用ArcGIS软件构建由自然环境、地质环境与人类工程活动组成的矿山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栅格计算得出矿山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值,绘制矿山生态环境承载力分区图,对研究区内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具有借鉴意义;通过矿山生态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提出相应的分区保护修复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矿山生态环境承载力 综合指数值 承载力分区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学虎 夏南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4期153-156,共4页
矿山资源开发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矿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破坏的现实问题。矿山开采带来的次生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含水层破坏以及矿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对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能够清晰了解矿山目前存... 矿山资源开发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矿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破坏的现实问题。矿山开采带来的次生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含水层破坏以及矿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对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能够清晰了解矿山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环境修复方案的设计提供帮助。本文从矿山开采方式对生态环境影响出发,对矿山生态环境影响的类型以及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提出了矿山生态环境研究中应该注重系统性和其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 环境 生态环境影响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耕地生态效率耦合协调测度
9
作者 王鹏 刘军省 +4 位作者 王春光 鞠林雪 迟昊轩 丁一 余洋 《自然资源情报》 2024年第12期25-33,共9页
耕地集约利用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耕地保护有深刻影响。耕地生态效率是评价耕地利用经济与环境绩效的有效测度。本文以河西走廊20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熵值法和综合指标法、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分别测算了2000—2018年耕... 耕地集约利用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耕地保护有深刻影响。耕地生态效率是评价耕地利用经济与环境绩效的有效测度。本文以河西走廊20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熵值法和综合指标法、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分别测算了2000—2018年耕地集约利用度和耕地生态效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耕地生态效率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指数呈“N”形,且2000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指数均高于其他年份,阿克塞县、肃州区、凉州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肃南县、天祝县、山丹县、瓜州县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耕地生态效率指数呈“V”形,呈现2006年>2000年>2018年>2012年的变化趋势。耦合阶段处于低度耦合和不耦合阶段,空间差异较小且耦合度始终偏低。协调等级主要处于勉强协调、濒临失调、轻度失调状态,空间上呈零星状,且差异明显,整体呈由西向东递增的梯度变化。耦合协调、不耦合失调转变为耦合失调的县(市、区)数量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占比较高,且系统协调性整体处于失调状态,但耦合协调度在逐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耕地生态效率 SBM模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重要生产煤矿山土壤重金属特征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春光 彭景颂 +3 位作者 李婉莹 李健 张双腾 余洋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130,共7页
通过开展黄河中游地区神木市重要生产煤矿山土壤环境调查,借助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矿山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仅Ni元素变异系数在50%以上,Cd、Hg、Ni元素平均值分别高于中国土壤背... 通过开展黄河中游地区神木市重要生产煤矿山土壤环境调查,借助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矿山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仅Ni元素变异系数在50%以上,Cd、Hg、Ni元素平均值分别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与陕西土壤背景值,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标准值;研究区Hg、Cd、Cu、Pb、Cr、Zn元素分布基本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②研究区重金属元素富集程度依次为Hg>Cd>Pb>Cr>Zn>As>Ni,潜在生态风险大小顺序为Hg>Cd>As>Cu>Pb>Ni>Cr>Zn;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危害,除Hg、Cd外,其余6种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危害较低。研究结果可为贯彻落实生产、在建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土壤 重金属 动态监测 生态风险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岩体非饱和带温度场和湿度场分布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冉 周建伟 +3 位作者 苏丹辉 郑晓明 陈峰 张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3-211,共9页
矿产资源开发及交通设施建设导致大量山体破坏,形成的高陡岩质边坡引发严重的地质安全隐患及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势在必行。边坡生态修复的重点在于植被的重建,目前尚存在修复理论缺乏、重建条件不明等诸多难题... 矿产资源开发及交通设施建设导致大量山体破坏,形成的高陡岩质边坡引发严重的地质安全隐患及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势在必行。边坡生态修复的重点在于植被的重建,目前尚存在修复理论缺乏、重建条件不明等诸多难题。为了阐明岩质边坡内温度场和湿度场与边坡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在山东省章丘市小东山建立试验场,开展了多期次边坡温度和相对湿度监测试验,研究了岩质边坡温度场和湿度场的分布特征,并深入分析了其生态学意义。研究表明:(1)大气温度造成了各季节监测孔内温度变化的差异性,冬季裂隙岩体非饱和带内热量从岩体深层传递到岩体表面,春季、夏季则相反,岩体内变温带的深度范围是0~467 cm,恒温带的深度大于467 cm;(2)冬季边坡内的相对湿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春季、夏季边坡内的相对湿度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升高;(3)冬季岩体内20 cm深度附近会出现水汽饱和带,夏季在20~40 cm深度处开始出现水汽饱和带并往更深处延伸;(4)岩体内温度和湿度适宜植物生长,将植物在春季种于20 cm深度附近更易于存活。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非饱和带 水汽场 温度场 湿度场 分带特征 边坡复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石灰岩质高陡边坡修复先锋植物遴选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燕 陈洪年 +5 位作者 王小兵 葛江琨 李洪亮 赵建涛 戴振芬 余洋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2年第5期109-118,共10页
为了遴选出适合于华北地区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采用地境再造技术在济南石灰岩地区建立了2个高陡边坡生态修复试验场,试验栽植落叶、常绿及藤本类植物共14种,并对2个试验场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进行长期监测。在对长期监... 为了遴选出适合于华北地区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采用地境再造技术在济南石灰岩地区建立了2个高陡边坡生态修复试验场,试验栽植落叶、常绿及藤本类植物共14种,并对2个试验场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进行长期监测。在对长期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建立植物适宜性评价模型,并以此为依据遴选出适合于高陡岩质边坡修复的先锋植物。研究表明:常绿植物优选侧柏、圆柏及大叶扶芳藤作为先锋植物;落叶植物优选刺槐、黄栌、连翘为先锋植物;藤本类植物爬山虎因其成活率高且生长速率快,可在短期对高陡岩壁有效覆盖,优选作为先锋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岩质边坡 先锋植物 地境再造技术 增长率 成活率 综合评价指数法 矿山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某矿产集采区土壤重金属迁移规律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42
13
作者 史帅航 白甲林 余洋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4-200,共7页
为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依托传统野外调查工作手段与技术优势,结合室内综合测试与系统分析,开展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内矿产资源开发引起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相关研究。以西南地区某矿产集采区为例,探索区内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随流域迁移... 为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依托传统野外调查工作手段与技术优势,结合室内综合测试与系统分析,开展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内矿产资源开发引起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相关研究。以西南地区某矿产集采区为例,探索区内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随流域迁移规律,分析区内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研究表明:该矿产集采区铅锌矿区、磷矿区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超标存在差异;源于矿产资源开采方式、洗选方式、矿区固体废弃物分布、地表径流强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区内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从上游到下游的迁移规律呈多种类型。相关结果既可作为生产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的工作依据,亦可作为闭坑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修复 矿产集采区 重金属迁移规律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地复垦与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周际 赵财胜 +2 位作者 张丽佳 王立威 王莉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156,共6页
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区土壤修复是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开采方式、复垦理论、土壤类型、修复技术、生态效益评估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工作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1... 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区土壤修复是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开采方式、复垦理论、土壤类型、修复技术、生态效益评估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工作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1)在矿区土地复垦程中,应关注前期的准备工作与后期生态恢复的最佳结合;实现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治理,对促进矿区土地快速修复起到关键作用.(2)土壤修复措施需要实现进一步创新,要开展多领域、多学科协作发展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方法;加快土壤理化性质的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小气候.(3)需要对矿区进行修复生态效应评价,建立较为一致且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对矿区土地复垦治理方案的建立与实施均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壤修复 生态修复 矿区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治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被引量:7
15
作者 石菊松 马小霞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第5期42-46,共5页
青藏高原对我国乃至北半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近年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生态系统功能和质量稳步提升,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得到显著恢复与扩大,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但... 青藏高原对我国乃至北半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近年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生态系统功能和质量稳步提升,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得到显著恢复与扩大,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但青藏高原自然生态本底脆弱、敏感,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面临冰川退缩、冻土消融、湖泊扩张、草原退化威胁,自然灾害风险加剧,水循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生态环境发生了系列不容忽视的变化。为此,建议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重大生态问题研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统筹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主动减轻自然灾害风险,展现保护青藏高原的中国担当,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中华水塔 生态保护治理 生物多样性保护 国土空间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实践 被引量:3
16
作者 曾文浩 宁迪 刘国伟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7期132-139,共8页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过程不可避免会对生态环境、地质环境产生扰动,适时对矿山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损毁进行监测,日趋成为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采用遥感技术对湖北省重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过程不可避免会对生态环境、地质环境产生扰动,适时对矿山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损毁进行监测,日趋成为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采用遥感技术对湖北省重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与监测,探究湖北省矿业开采的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损毁趋势,构建面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快速监测体系和应用模式,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遥感解译 动态监测 矿山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煤炭开发区地下水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4
17
作者 焦华喆 陈曦 +5 位作者 张铁岗 杨柳华 陈新明 HONAKER Rick 马俊伟 余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6,共14页
[研究目的]黄河流域内由于煤炭资源开发导致地下水污染严重,从整体角度对流域内重点煤炭开发区地下水进行归纳总结,为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地下水资源改善提供防治建议。[研究方法]从黄河流域战略地位出发,对地下水污染成因和污染模式进... [研究目的]黄河流域内由于煤炭资源开发导致地下水污染严重,从整体角度对流域内重点煤炭开发区地下水进行归纳总结,为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地下水资源改善提供防治建议。[研究方法]从黄河流域战略地位出发,对地下水污染成因和污染模式进行归纳总结。采用改进后的综合水质指数法对流域内九大煤炭基地的地下水进行水质评价。选用主成分分析法赋权指标,并引入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按照WPI分级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通过对黄河流域各重点断面水质评价,得到目前流域内煤炭基地水质结果中Ⅲ、Ⅳ类占比较多,水质较差。分析成因当前流域内存在高矿化度矿井水、酸性矿井水和含特殊组分矿井水污染,同时阐述污染地下水形成的浅层和深层两种污染模式。[结论]对3种矿井水采用相应防治方法,并提出膏体充填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2种防治技术建议,通过应用实际矿山为例,印证污染防治技术能够改善由煤炭开采引发的流域内地下水污染严重的问题,以期研究结果能够对成功推动中国绿色矿山的快速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煤炭开采 水质评价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矿产勘查工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条带老采空区覆岩破坏多参量监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学良 李宏艳 +2 位作者 白国良 李大猛 余洋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161,167,共7页
针对深部条带老采空区覆岩移动变形问题,确定了裂隙发育、拉压应变、岩层物性等主要参量指标,采用钻孔电视法、分布式光纤感测法、井间电法CT、微震法构建了采空区覆岩“点-线-面-体”多参量监测模式;运用该监测模式对工程实例进行实测... 针对深部条带老采空区覆岩移动变形问题,确定了裂隙发育、拉压应变、岩层物性等主要参量指标,采用钻孔电视法、分布式光纤感测法、井间电法CT、微震法构建了采空区覆岩“点-线-面-体”多参量监测模式;运用该监测模式对工程实例进行实测分析,获取了采空区覆岩全方位、多层次的移动破坏特征,得出覆岩裂隙多集中在465 m以下,少量空洞位于垮落带及煤柱上方靠近采空区侧,煤柱塑性区范围约8 m的结论,综合判定采空区覆岩结构可在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结果表明:“点-线-面-体”多参量监测模式在内容上能够有效涵盖条带采空区覆岩移动变形的各参量指标,时空上可实现点(静态)、线(动态)、面(静态)、体(动态)相互结合的全过程监测,监测结果间能相互验证,可满足深部条带采空区覆岩移动变形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采空区 覆岩破坏 全空间 多参量 监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废矿山(地)热能开发与储用
19
作者 褚召祥 田家丰 李晓昭 《科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6,共9页
2023年5月和8月,Science连续发表面向关废矿山的资源和能源开发利用文章^([1,2]),尝试回答部分学者在Nature提出的“能源危机:2023年需要回答的5个问题”之“How will the industrial landscape shift?”^([3]),引起了该领域国内外学者... 2023年5月和8月,Science连续发表面向关废矿山的资源和能源开发利用文章^([1,2]),尝试回答部分学者在Nature提出的“能源危机:2023年需要回答的5个问题”之“How will the industrial landscape shift?”^([3]),引起了该领域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开发利用 能源危机 国内外学者
原文传递
赣南某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研究
20
作者 张德强 王英男 +2 位作者 乔雯 王议 白光宇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1-191,共11页
这是一篇矿山环境工程领域的论文。对赣南某矿区40个土壤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Cu、Zn、Cr、Ni、Cd、As和Hg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江西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而Pb含量高于背景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Cu和C... 这是一篇矿山环境工程领域的论文。对赣南某矿区40个土壤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Cu、Zn、Cr、Ni、Cd、As和Hg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江西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而Pb含量高于背景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Cu和Cr、Ni、Cd,Zn和Cd,Ni和Cr、Cd,Hg和As呈现显著正相关,说明其可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或复合关系。分别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分析法对研究区内土壤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和风险评估。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单一元素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Pb>Cd>Zn,但总体污染程度较低;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指出重金属重度污染的样本点主要集中在矿区和河流中下游地区;土壤样本重金属污染系数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是Pb、Cd、Zn、Cr、Cu、Hg、Ni和As,整个研究区内土壤污染负荷指数适中,污染水平中等;重金属Cu、Zn、Cr、Ni和As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属于轻微生态风险,而Cd、Hg、Pb在研究区土壤生态环境中的贡献率较高。综合四种方法可知,整个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轻微-中等生态风险危害水平,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环境工程 矿区 土壤重金属 污染评价 相关性分析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