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话语视阈下的文学、翻译、跨文化研究——第四次“全国话语研究高层论坛”综述 |
王建丰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7 |
1
|
|
2
|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现状与实践对策探讨 |
谢柳春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4
|
|
3
|
广义修辞学视域下的近代西方跨文化传播——以《教务杂志》(1867—1941)为例 |
钟晓文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4
|
晚清小说中的文明话语——基于世界文明新秩序的思考 |
郑晓岚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5
|
学术文本可持续智造:问题和思路系列化——以翻译、修辞、话语等研究领域为例 |
钟勇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6
|
失语与自洽:从古代典籍译介看翻译的话语行为 |
林继红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4
|
|
7
|
“思考-结对-发言”提问模式在外语课堂中的成效研究 |
苏翊翔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7 |
5
|
|
8
|
汉英经济类平行语篇话语修辞对比与翻译 |
朱天文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9
|
《迦因小传》中西洋器物的话语意义 |
潘红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9 |
2
|
|
10
|
晚清侦探小说翻译与法治正义话语建构——以林纾译《歇洛克奇案开场》为例 |
谢柳春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1
|
乔治·艾略特小说中宗教文化向公民文化的现代转向 |
赵婧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2
|
《人性的污秽》:白/黑之间的话语建构与身份追问 |
钟晓文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9 |
1
|
|
13
|
追寻自我:《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中的原型及其话语意义 |
张莹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4
|
言说与沉默之间:曾广铨译《长生术》的增删及其话语意义 |
潘红
|
《语言与翻译》
CSSCI
|
2016 |
0 |
|
15
|
林译《斐洲烟水愁城录》尚“力”文明话语的修辞建构 |
郑晓岚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6
|
从林纾的翻译探析晚清民族主义话语建构 |
谢柳春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7
|
二元对立话语模式与林译序跋的现代性 |
郑晓岚
|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8
|
语用视域下的余光中戏剧翻译研究——以《温夫人的扇子》为例 |
陈静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19 |
0 |
|
19
|
基于语料库的元语言评述术语“混合隐喻”研究 |
埃琳娜.塞米诺Elena Semino
潘红
郑晓岚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20
|
“第三空间”在《自由生活》中的文化表征 |
谢雁冰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