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柳碧霞 陈晓梅 《中外医疗》 2025年第4期77-80,共4页
目的 评估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应用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的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接诊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法进行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全... 目的 评估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应用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的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接诊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法进行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比较两组警觉/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术中安装假体时、术后30 min的警觉/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中安装假体时和术后30 min,研究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相比于对照组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关于恶心、呕吐、躁动、苏醒延迟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研究组较为理想,其总发生率为18.00%(2/50),较对照组的4.00%(9/5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25)。结论 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过程中,选择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为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好,能够改善警觉/镇静评分,稳定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可以更好地降低术后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腰骶丛神经阻滞 小剂量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谢智雄 谭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6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州总医院2016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择期在胸腔镜辅助下行肺病损切除术患者72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州总医院2016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择期在胸腔镜辅助下行肺病损切除术患者72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试验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进行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3 min、拔出双腔管前、拔出双腔管时、拔出双腔管后5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前、插管前两组患者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插管后3 min、拔出双腔管前、拔出双腔管时、拔出双腔管后5 min试验组患者MAP、HR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胸外科手术中对患者血压和心率影响小,麻醉起效快,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麻醉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8
3
作者 高贤伟 何焱 陈东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1-492,共2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镇痛疗效及两种不同给药方式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的比较。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择期神经外科全麻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小于3h,按双盲随机原则分为3组:地佐辛肌注组(A组)、地佐辛静注组(B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镇痛疗效及两种不同给药方式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的比较。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择期神经外科全麻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小于3h,按双盲随机原则分为3组:地佐辛肌注组(A组)、地佐辛静注组(B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3组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地佐辛肌注和静注都能在术后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P>0.05),但肌注组在睁眼时间短于静注组、镇痛时间长于静注组、副作用发生率小于静注组(P<0.05)。结论:在手术前30min肌肉注射地佐辛,可以使其在停药后瑞芬太尼镇痛效果消失前发挥最大的镇痛效果,又因肌肉注射时,药物吸收缓慢,能够维持更长的药效,避免了手术结束后因疼痛刺激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患者苏醒迅速、平稳,较静脉注射地佐辛可更安全用地于临床术后镇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地佐辛 镇痛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高贤伟 王丽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626-3626,共1页
关节脱位是骨科常见病,通过手法复位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传统的手法复位一般不采用麻醉,但是大关节的手法复位时,由于患者疼痛难忍、肌肉紧张,难以顺利进行,影响复位成功率,特别是暴力手法复位时可能造成关节的撕脱或骨折,甚至出现... 关节脱位是骨科常见病,通过手法复位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传统的手法复位一般不采用麻醉,但是大关节的手法复位时,由于患者疼痛难忍、肌肉紧张,难以顺利进行,影响复位成功率,特别是暴力手法复位时可能造成关节的撕脱或骨折,甚至出现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吸入麻醉 手法复位 关节脱位 应用 复位成功率 治疗效果 肌肉紧张 常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小剂量丙泊酚联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吴睿娟 陈晓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丙泊酚联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福州市第二总医院麻醉科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对... 目的观察小剂量丙泊酚联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福州市第二总医院麻醉科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则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呼吸循环功能、疼痛评分、麻醉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前(T1),麻醉5 min时(T2),麻醉30 min(T3)时对照组、观察组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拔管时(T4)观察组MAP、SpO2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0.5 h两组疼痛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2 h、12 h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深度监测(BIS)评分高于对照组,睁眼时间、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肺炎、低血压、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在麻醉过程中丙泊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预后更加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丙泊酚 神经阻滞 老年 髋关节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下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陈燕 王冰焱 陈晓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7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下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福州市第二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PFNA手术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分成A组与B组,A组5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下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福州市第二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PFNA手术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分成A组与B组,A组50例行超声引导下腰丛-骶丛神经阻滞,B组50例行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下腰丛-骶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的术后疼痛、认知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组间、时间以及组间·时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均P <0.05。术后B组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A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A组(均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下腰丛-骶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轻术后疼痛、认知功能损伤以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腰丛-骶丛神经阻滞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 认知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中急性肺血栓栓塞的麻醉诊疗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肖锦容 吴黄辉 陈国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25-828,共4页
急性肺血栓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是围术期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指体循环静脉系统(含右心)的血栓脱落,突然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综合征。脱落的血栓近95%来源于下肢深静脉或... 急性肺血栓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是围术期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指体循环静脉系统(含右心)的血栓脱落,突然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综合征。脱落的血栓近95%来源于下肢深静脉或盆腔静脉血栓[1],其次为右心系统血栓。APTE全球发病率约为0.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血栓栓塞 肺循环障碍 体循环静脉 盆腔静脉 临床综合征 右心系统 下肢深静脉 右心功能不全 溶栓药物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在麻醉恢复室内全麻后恢复中的研究及护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林芝 《海峡药学》 2017年第7期208-209,共2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麻醉恢复室中全麻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我院中心手术室麻醉恢复室内收治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麻醉恢复室中均应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麻醉恢复室中全麻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我院中心手术室麻醉恢复室内收治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麻醉恢复室中均应用盐酸左旋右美托咪啶进行镇痛镇静治疗,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恢复室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40例患者恢复室治疗期间则接受强化苏醒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以及相关体征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心率、血压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苏醒期观察组心率、血压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恢复室内全麻恢复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啶可发挥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改善患者心率、血压指标,同时联合强化护理可有效降低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麻醉恢复室 全麻后恢复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模式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叶友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5期118-120,共3页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应用于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降低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82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41例。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应用于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降低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82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41例。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苏醒期躁动情况比较,P<0.05。两组苏醒期血气分析指标对比,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室麻醉苏醒期综合护理服务,临床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模式 手术室麻醉 苏醒护理 腹部手术 苏醒期 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宇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5期153-155,共3页
目的对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84例手术室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预见性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各42例。分别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目的对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84例手术室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预见性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各42例。分别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循证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预见性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预见性护理组,P<0.05。结论对手术室麻醉患者,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均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循证护理的效果更明显,能有效改善预后,患者接受能力强,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循证护理 手术室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全麻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钦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2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全麻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3年1月—2017年7月行腹部手术患者中选取2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麻醉...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全麻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3年1月—2017年7月行腹部手术患者中选取2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两组患者苏醒质量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睁眼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躁动发生率为5.13%,无谵妄发生,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33.33%,谵妄发生率为12.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有效缩短麻醉后苏醒进程,也能减少苏醒期躁动、谵妄发生,提高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麻醉苏醒护理 全麻 苏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不同麻醉方式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镇痛效果对比评价 被引量:18
12
作者 许汀 林之薇 黄长炉 《系统医学》 2017年第22期100-102,共3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不同麻醉方式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入组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在该院产科行无痛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50例/组,两组均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舒芬太尼麻醉,麻醉方式... 目的研究并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不同麻醉方式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入组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在该院产科行无痛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50例/组,两组均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舒芬太尼麻醉,麻醉方式分别为腰硬联合阻滞(观察组)、硬膜外阻滞(对照组),比较两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镇痛效果、产程时间、阴道自然分娩率。结果观察组的镇痛起效时间(3.12±1.49)min短于对照组(P<0.05),其镇痛维持时间(113.46±28.97)min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镇痛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82%(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376.82±97.51)min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阴道自然分娩率(92%)高于对照组的76%(P<0.05)。结论在无痛分娩中,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具有镇痛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效果好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分娩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腰硬联合阻滞 硬膜外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的重要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水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6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176例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在围手术期进行手术室护理及麻醉护理,对...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176例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在围手术期进行手术室护理及麻醉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的良好配合能有效降低麻醉风险,保证手术与麻醉的安全,患者接受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手术室护理 麻醉 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舒适护理对非全身麻醉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梅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9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析对非全身麻醉患者应用手术室舒适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舒适度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取52例非全身麻醉患者,将52例研究对象分为24例对照组与28例实验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应用手术室舒... 目的探析对非全身麻醉患者应用手术室舒适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舒适度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取52例非全身麻醉患者,将52例研究对象分为24例对照组与28例实验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应用手术室舒适护理。观察与比较两组SAS、SDS评分与护理舒适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远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远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应用手术室舒适护理对非全身麻醉患者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舒适护理 非全身麻醉 SDS评分 SAS评分 护理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糖尿病腹部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4
15
作者 缪希荣 包丹丹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第14期53-54,共2页
目的了解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糖尿病腹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2月选取31例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作对照组,采用全麻方式;另选取31例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作研究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对两组患者采用... 目的了解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糖尿病腹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2月选取31例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作对照组,采用全麻方式;另选取31例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作研究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糖水平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血糖水平,HR、SBP、DB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取不同麻醉方法后,研究组患者各个时间段血糖水平、HR、SBP、DBP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用于糖尿病腹部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有必要继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糖尿病 腹部手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地佐辛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海平 《大医生》 2019年第3期83-84,115,共3页
目的对比无痛胃镜检查中不同麻醉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总医院收治的9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单一麻醉组用丙泊酚麻醉,联合麻醉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地佐辛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 目的对比无痛胃镜检查中不同麻醉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总医院收治的9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单一麻醉组用丙泊酚麻醉,联合麻醉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地佐辛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联合麻醉组效果高于单一麻醉组(P<0.05);联合麻醉组体动、呛咳等的发生率低于单一麻醉组(P<0.05);联合麻醉组丙泊酚的平均用量、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清醒的时间、平均胃镜检查的时间低于单一麻醉组(P<0.05)。结论丙泊酚加地佐辛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麻醉中的效果优于丙泊酚单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检查 地佐辛 福州总医院 睫毛反射消失 联合麻醉 麻醉效果 丙泊酚麻醉 麻醉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神经阻滞技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髋部运动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安鲁毅 叶秀丽 阮惠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髂腰肌平面阻滞(IPB)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髋部运动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行THA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麻醉诱导前,对照组... 目的:探讨髂腰肌平面阻滞(IPB)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髋部运动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行THA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麻醉诱导前,对照组行FICB,观察组行IPB,两组术后均予以静脉镇痛。记录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和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于术后2、6、12和24 h,对患者疼痛评分分别进行记录;对两组术后24 h内镇痛情况进行记录;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股四头肌肌无力发生情况;此外,记录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更短(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6、12和24 h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及补救镇痛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股四头肌肌无力发生率显著下降,且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提前,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B应用于THA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且相比FICB,对髋部运动能力无不良影响,有利于术后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髂腰肌平面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镇痛 髋部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凌 郑春晖 +1 位作者 王冰焱 陈晓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效果。方法将福州市第二总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202例THA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1例)。A组以腹股沟韧带上入路,B组以腹股沟韧带下入路。对比两组的术中生命体征和... 目的探讨两种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效果。方法将福州市第二总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202例THA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1例)。A组以腹股沟韧带上入路,B组以腹股沟韧带下入路。对比两组的术中生命体征和主观疼痛程度及阻滞效果。结果在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脑电双频指数,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各时间点(T_(1)~T_(4)),两组患者静息和被动活动的VAS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在T_(1),T_(2)及T_(3)时的股外侧皮神经(LFCN)及闭孔神经(ON)的阻滞成功率均比B组高(P<0.05)。结论腹股沟韧带上和下两种入路行FICB在THA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前者的LFCN及ON阻滞效果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髂筋膜间隙阻滞 手术入路 手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喷射通气模式在气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19
作者 朱淑华 李立芊 朱燕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0期121-12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喷射通气模式在气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州市第一总医院收治的50例行气道介入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纳入时间为2019年7月—2023年7月,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研究组各25例。参照组手术过程中给予...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喷射通气模式在气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州市第一总医院收治的50例行气道介入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纳入时间为2019年7月—2023年7月,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研究组各25例。参照组手术过程中给予高频喷射通气,研究组手术过程中给予高频叠加喷射通气。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手术前(T_(0))、喷射通气5 min后(T_(1))、喷射通气20 min后(T_(2))、手术结束时(T_(3))]血流动力学、血气指标、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_(0)、T_(1)、T_(2)、T_(3)时间点,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时间点相比,T_(1)、T_(2)时间点两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降低,T_(3)时间点两组平均动脉压及参照组心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_(1)时间点相比,T_(2)时间点两组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均升高,但研究组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参照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高频喷射通气相比,在气道介入治疗中应用高频叠加喷射通气进行干预具有更好的可行性,能更好地改善通气,减少相关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介入治疗 全身麻醉 高频喷射通气 高频叠加喷射通气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20
作者 林星武 李重颐 +1 位作者 邱凌 陈晓梅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收集福州市第二总医院2022年1-12月接受择期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患者资料。按照所接受的不同麻醉用药方案将患者分为3组,利用随机数表法从每组选出30例,A...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收集福州市第二总医院2022年1-12月接受择期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患者资料。按照所接受的不同麻醉用药方案将患者分为3组,利用随机数表法从每组选出30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右美托咪定组,C组为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组。比较3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VAS评分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A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76.7%)、术后1 h的VAS评分(5.27±1.28)分及术后24 h内PCA按压次数(7.43±3.53)次高于B组[43.3%,(4.27±1.2)分,(5.23±2.34)次]和C组[13.3%,(3.5±1.11)分,(3.43±1.83)次],B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1 h的VAS评分及术后24 h内PCA按压次数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恢复室复苏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患者于术中复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及布托啡诺,可以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同时不伴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醒期躁动 右美托咪定 布托啡诺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