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福建省中药资源普查的水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温秀萍 罗庆奇 +7 位作者 杨成梓 刘小芬 范世明 林青青 黄泽豪 褚克丹 徐伟 林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2期257-262,共6页
基于福建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及相关资料,确定福建省水生药用植物种类,对其生活型分类、功效、地理成分及药用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水生药用植物共59科137属251种,单子叶植物最多,优势科为禾本科和莎草科;水生... 基于福建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及相关资料,确定福建省水生药用植物种类,对其生活型分类、功效、地理成分及药用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水生药用植物共59科137属251种,单子叶植物最多,优势科为禾本科和莎草科;水生类型以挺水植物居多,涉及151种;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和1年生草本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59.76%和35.86%;科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热带分布为主;主要入药部位为全草类、根及根茎类;药性和药味方面,以性平、味甘类中药占比最高;功效方面,以清热药为主,占比达51.59%。福建省地域特色突出,水生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且多样性程度高,建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资源更新和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中药资源普查 水生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开发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南安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河山 朱斌 +4 位作者 黄福龙 许文 李德森 陈成法 林传钦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2年第3期9-14,共6页
目的了解南安市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摸清当地中药资源“家底”,为当地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数据整理以及查阅文献,对南安市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分布进... 目的了解南安市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摸清当地中药资源“家底”,为当地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数据整理以及查阅文献,对南安市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南安市拥有野生药用植物179科651属1069种,其中,福建省重点调查品种52个,福建特色中药资源品种30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品种15个,药用部位以根及根茎为主,药用功效以清热为主。结论南安市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在开发的同时,应加强相应的保护工作,使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安市 中药资源普查 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原文传递
福建不同产地三叶青叶中总黄酮含量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范世明 陈琳 +5 位作者 林婧 于虹敏 黄学城 许文 陈丹 黄泽豪 《福建中医药》 2015年第3期38-40,共3页
目的比较福建省不同产地三叶青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在波长500nm处测定三叶青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在16.08~144.72μg/m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7%,不同产地的三叶青中... 目的比较福建省不同产地三叶青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在波长500nm处测定三叶青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在16.08~144.72μg/m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7%,不同产地的三叶青中总黄酮存在差异。结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简便、准确、快速地测定三叶青叶中总黄酮含量,福建永泰、大田、闽侯、仙游、漳平的三叶青叶总黄酮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叶 总黄酮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灵芝高效薄层色谱鉴别及其在溯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颖 蒋昆霞 +5 位作者 关梦瑶 吴长辉 许文 徐伟 林羽 柴琴琴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98-104,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福建灵芝高效薄层色谱方法,并对比福建产区与其他产区薄层的异同点,为灵芝药材在薄层溯源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Merk HPTLC Silica gel 60预制板,氯仿-乙腈-甲醇-甲酸(13∶1.5∶0.2∶0.2)为展开剂,3%硫酸乙...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福建灵芝高效薄层色谱方法,并对比福建产区与其他产区薄层的异同点,为灵芝药材在薄层溯源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Merk HPTLC Silica gel 60预制板,氯仿-乙腈-甲醇-甲酸(13∶1.5∶0.2∶0.2)为展开剂,3%硫酸乙酸乙酯溶液显色,在紫外366 nm下检视,采用对照品比对鉴别薄层色谱条带。使用斑点条带数字化表征,对不同产区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高效薄层色谱共分离灵芝药材中17个条带,用对照品比对鉴定了其中11个成分,包括灵芝烯酸C(Rf 5=0.31)、灵芝酸C2(Rf_(6)=0.33)、灵芝酸I(Rf_(7)=0.35)、灵芝酸G(Rf_(8)=0.41)、灵芝酸A(Rf_(9)=0.44)、灵芝酸B(Rf_(10)=0.46)、灵芝内酯B(Rf_(11)=0.53)、3β,7β,15β-三羟基-11,15-二羰基-羊毛甾烷-8-烯-24→20内酯(Rf_(12)=0.56)、灵芝烯酸D(Rf_(13)=0.61)、灵芝酸D(Rf_(14)=0.63)和20(21)-脱氢赤芝酸A(Rf_(15)=0.65)。福建灵芝共鉴别10个条带,其中未知成分(Rf_(1)=0.14;Rf_(2)=0.17)、灵芝酸C2和灵芝烯酸D 4个条带是其差异标志物。不同产区灵芝在薄层特征图谱上存有差异。聚类分析当欧式距离为25时,灵芝样本可以被区分为福建产区和其他产区两类。结论建立的高效薄层图谱方法简便、特征明显,可应用于福建灵芝的质量追溯,可为福建灵芝的道地追溯提供一种新的高效薄层色谱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高效薄层色谱 聚类分析 追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DAD-Q-TOF-MS/MS的白芍和赤芍主要成分定性定量研究 被引量:92
5
作者 刘杰 陈琳 +7 位作者 范彩荣 李煌 黄鸣清 向青 许文 徐伟 褚克丹 林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62-1770,共9页
该研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MS)以及HPLC-DAD法从定性定量2个方面分别探讨中药白芍饮片与赤芍饮片化学成分以及含量差异,定性采用Q-TOF-Ms法,负离子模式扫描,鉴定出白芍38个成分,赤芍30个成... 该研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MS)以及HPLC-DAD法从定性定量2个方面分别探讨中药白芍饮片与赤芍饮片化学成分以及含量差异,定性采用Q-TOF-Ms法,负离子模式扫描,鉴定出白芍38个成分,赤芍30个成分。定量采用HPLC-DAD法,分析14种主要成分(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芍药苷亚硫酸酯、原儿茶醛、没食子酸甲酯、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没食子酸乙酯、苯甲酸、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的含量,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测定的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回收率(n=6)均在96.0%~101.2%,RSD均小于2.78%,并且8种成分在白芍和赤芍中分布存有差异。结果表明,通过HPLC-DAD-Q-TOF-MS/MS联用技术,为鉴定白芍与赤芍的成分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综合评价白芍与赤芍的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赤芍 HPLC-DAD HPLC-Q-TOF-MS/MS 定性定量
原文传递
UPLC-MS/MS法同时测定白芍饮片中10种成分 被引量:31
6
作者 刘杰 许文 +4 位作者 李煌 张平平 向青 徐伟 褚克丹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5-643,共9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法)同时测定白芍饮片中10种主要成分(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芍药苷亚硫酸酯、氧化芍药苷、儿茶素、没食子酸甲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方法...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法)同时测定白芍饮片中10种主要成分(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芍药苷亚硫酸酯、氧化芍药苷、儿茶素、没食子酸甲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UPLC-MS/MS法,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采用Waters CORTECS C18(2.1 mm×100 mm,1.6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甲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5 m L·min-1,柱温45℃。结果:在所设定的色谱条件下,5 min内定量分析白芍中10种主要成分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 6);回收率和RSD分别在97.3%~102.0%和3.1%~5.1%范围内。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同时测定白芍中10种主要成分(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芍药苷亚硫酸酯,氧化芍药苷,儿茶素,没食子酸甲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准确,为白芍饮片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饮片 没食子酸 原儿茶酸 芍药苷亚硫酸酯 氧化芍药苷 儿茶素 没食子酸甲酯 芍药内酯苷 芍药苷 五没食子酰葡萄糖 苯甲酰芍药苷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原文传递
HPLC-Q-TOF-MS和UPLC-QqQ-MS的三叶青主要成分定性与定量研究 被引量:63
7
作者 许文 傅志勤 +5 位作者 林婧 黄学城 陈丹 于虹敏 黄泽豪 范世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4365-4372,共8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快速鉴定三叶青化学成分,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Qq Q-MS)同时测定三叶青中4种成分(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芸香糖苷、紫云英苷)的含量。HPLC-Q-T...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快速鉴定三叶青化学成分,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Qq Q-MS)同时测定三叶青中4种成分(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芸香糖苷、紫云英苷)的含量。HPLC-Q-TOF-MS法采用月旭Ultimate-XB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1,柱温30℃。飞行时间质谱,采用负离子模式扫描。UPLC-Qq Q-MS法采用Waters CORTECS C18(2.1 mm×100 mm,1.6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柱温45℃,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HPLC-Q-TOF-MS法推断鉴定了三叶青中的24种成分,UPLC-Qq Q-MS法定量分析三叶青中4种成分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 6);回收率均在98.27%-101.6%,RSD 3.2%-5.9%。通过HPLC-Q-TOF-MS联用技术,为鉴定三叶青的化学成分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定性分析方法。建立的UPLC-Qq Q-MS同时测定三叶青中4种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准确,为综合评价三叶青的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 HPLC-Q-TOF-MS UPLC-Qq Q-MS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均匀设计的泽泻体外抗草酸钙结晶的有效组分配伍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锦芳 李小艳 +3 位作者 黄小强 吴婷婷 许文 吴水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4160-4165,共6页
目的研究泽泻中6种主要三萜成分(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F和24-乙酰泽泻醇F)及其组分配伍对体外抗草酸钙结石的作用。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不同泽泻三萜组分配伍组,应用标准钙离子种晶技术分别检... 目的研究泽泻中6种主要三萜成分(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F和24-乙酰泽泻醇F)及其组分配伍对体外抗草酸钙结石的作用。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不同泽泻三萜组分配伍组,应用标准钙离子种晶技术分别检测不同配伍组对草酸钙结晶生长的抑制指数。结果 6种成分及其不同比例配伍组溶液均能抑制草酸钙晶体生长(P<0.05),其中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F-24-乙酰泽泻醇F(2.2∶3.8∶1∶3.5∶2.2∶1)组分配伍时体外抑制草酸钙结石效果最佳(P<0.05),抑制指数为188.29%。结论泽泻三萜成分是泽泻抑制草酸钙结晶的重要药效物质基础,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F和24-乙酰泽泻醇F均具有体外抑制草酸钙结石生长的作用,且6种成分合用作用更强,其最佳组分配比为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F-24-乙酰泽泻醇F(2.2∶3.8∶1∶3.5∶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 三萜 配伍 草酸钙结晶 结石 均匀设计 组分配伍 泽泻醇A 24.乙酰泽泻醇A 泽泻醇B 23.乙酰泽泻醇B 泽泻醇F 24-乙酰泽泻醇F 抑制指数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金线莲中12个核苷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勋 张嘉嘉 +5 位作者 马迟 邹福贤 陈抒云 黄泽豪 林羽 徐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97-1208,共12页
目的:建立金线莲中12个核苷类成分(胞嘧啶、尿嘧啶、胞苷、鸟嘌呤、尿苷、腺嘌呤、肌苷、鸟苷、2′-脱氧鸟苷、β-胸苷、腺苷和2′-脱氧腺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并采用聚类分析法比较不同来源金线莲核苷类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方法:采... 目的:建立金线莲中12个核苷类成分(胞嘧啶、尿嘧啶、胞苷、鸟嘌呤、尿苷、腺嘌呤、肌苷、鸟苷、2′-脱氧鸟苷、β-胸苷、腺苷和2′-脱氧腺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并采用聚类分析法比较不同来源金线莲核苷类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方法:采用Uitimate?X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采用聚类分析法评价不同批次金线莲中核苷类成分的化学模式。结果:12个核苷类成分质量浓度分别在考察的线性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4);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5.0%~114.6%(RSD≤4.8%)。对52批金线莲样品中12个核苷类成分进行测定,其含量较高的主要为腺苷、尿苷、鸟苷、胞苷(均值大于300μg·g^-1),聚类分析发现不同来源金线莲核苷成分具有4类化学表型,含量之间存在差异。结论:建立的金线莲中12个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以为金线莲核苷类多指标质量控制体系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核苷 胞嘧啶 尿嘧啶 胞苷 鸟嘌呤 尿苷 腺嘌呤 肌苷 鸟苷 脱氧鸟苷 胸苷 腺苷 脱氧腺苷 高效液相色谱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HPLC-DAD-Q-TOF-MS/MS法的银黄颗粒主要成分定性与定量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向青 王小花 +2 位作者 林慧 林婧 许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MS)快速鉴定银黄颗粒化学成分和HPLC-DAD法同时定量测定银黄颗粒中15种成分(獐牙菜苷、马钱苷、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芦丁、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MS)快速鉴定银黄颗粒化学成分和HPLC-DAD法同时定量测定银黄颗粒中15种成分(獐牙菜苷、马钱苷、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芦丁、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方法分析采用月旭Ultimate-XB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 L/min,柱温30℃。飞行时间质谱,采用负离子模式扫描。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40、276、326 nm。结果 HPLC-Q-TOF-MS/MS法推断鉴定银黄颗粒中的44种成分,HPLC-DAD定量分析银黄颗粒中15种成分在考察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回收率均在97.3%~100.9%范围内,RSD为1.4%~2.8%。结论通过HPLC-Q-TOF-MS/MS法和HPLC-DAD法鉴定银黄颗粒的化学成分优于HPLC法,尤其测定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獐牙菜苷、马钱苷)可为综合评价银黄制剂的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黄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HPLC-DAD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附子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分离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4
11
作者 范世明 黄泽豪 +3 位作者 林婧 黄学诚 许幼发 许文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26-2230,共5页
目的:研究蛇附子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分离及其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质谱引导自动纯化系统分离蛇附子中4种黄酮类成分,应用NMR、HR-MS、UV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UHPLC-DAD法测定含量,Kinetex C18色谱柱(100 mm×4.6 mm,2.6μ... 目的:研究蛇附子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分离及其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质谱引导自动纯化系统分离蛇附子中4种黄酮类成分,应用NMR、HR-MS、UV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UHPLC-DAD法测定含量,Kinetex C18色谱柱(100 mm×4.6 mm,2.6μm),以乙腈(B)-0.1%甲酸(A)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检测波长350 nm,柱温30℃。结果:从蛇附子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4个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83~11.32μg/m L(r1=0.9998)、0.311~12.44μg/m L(r2=0.9994)、0.277~11.08μg/m L(r3=0.9995)、0.103~2.06μg/m L(r4=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5%(RSD=2.15%)、98.73%(RSD=2.58%)、98.03%(RSD=2.23%)、97.62%(RSD=1.95%)。结论:4个黄酮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建立的UHPLC-DAD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作为蛇附子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附子 黄酮 分离 UHPLC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参多糖减轻高脂诱导的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31
12
作者 王琪 柴单单 +3 位作者 吴晓华 任丽伟 刘永年 于志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5-689,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太子参多糖(Radix Pseudostellariae polysaccharide,RPP)减轻高脂肪诱导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探寻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随机将C57BL/6J小鼠分为低脂饲料对照组(LFD组)和高脂饲料组(HFD组),16周后,经腹... 目的:通过研究太子参多糖(Radix Pseudostellariae polysaccharide,RPP)减轻高脂肪诱导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探寻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随机将C57BL/6J小鼠分为低脂饲料对照组(LFD组)和高脂饲料组(HFD组),16周后,经腹腔注射丙酮酸耐量试验(IPPTT)确定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模型成功后,开始进行含RPP(500 mg/kg)的高脂饲料干预(HFD+RPP组),连续干预4周之后,检测丙酮酸耐量以及肝脏组织和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p-AKT(Ser473/Thr308)、p-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QO1和IκBα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经RPP干预后,模型组小鼠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肝脏和线粒体的MDA水平显著降低;肝脏组织p-AKT及p-AMPK的蛋白水平明显增高;NQO1、HO-1和IκBα蛋白水平也同时上调。结论:太子参多糖能够有效抑制高脂肪诱导的C57BL/6J小鼠高血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肝脏胰岛素信号转导,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同时激活Nrf2信号通路及抑制肝脏炎症信号激活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J小鼠 胰岛素抵抗 太子参多糖 氧化应激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泽泻盐炙工艺优化及其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莹 丘建芳 +3 位作者 黄小强 许文 李小艳 吴水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244-2248,共5页
目的:优化建泽泻盐炙工艺并建立其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以23-乙酰泽泻醇B、总三萜含量和外观性状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建泽泻盐炙工艺中用盐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3个因素的水平。采用HPLC法分别... 目的:优化建泽泻盐炙工艺并建立其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以23-乙酰泽泻醇B、总三萜含量和外观性状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建泽泻盐炙工艺中用盐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3个因素的水平。采用HPLC法分别在208、245 nm波长下建立10批建泽泻盐炙品的指纹图谱,经软件比较其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结果:最优工艺为每100 kg泽泻加10 kg水溶解的2 kg盐,闷润1 h,在100℃下炒制8 min。验证试验中,3批盐炙品外观性状均符合要求,综合评分平均值为93.94(RSD=6.63%,n=3);23-乙酰泽泻醇B和总三萜含量稳定,RSD分别为7.41%、7.39%(n=3)。在208、245 nm波长下分别标定了建泽泻盐炙品的17、10个共有峰;10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优化的建泽泻盐炙工艺合理可行、重现性好;建立的指纹图谱共有峰稳定,可用于建泽泻盐炙品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泽泻 盐炙工艺 正交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23-乙酰泽泻醇B 三萜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同时测定使君子药材中9个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9
14
作者 温秀萍 彭琴 +6 位作者 邹福贤 张广玲 于虹敏 许文 林羽 徐伟 余波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11期1830-1839,共10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使君子药材中9个成分(葫芦巴碱、香草酸、阿魏酸、丁香酸、儿茶素、鞣花酸、苹果酸、没食子酸和没食子酸甲酯)的含量。方法:采用Welch Xtimate C 18色谱柱(100 mm×...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使君子药材中9个成分(葫芦巴碱、香草酸、阿魏酸、丁香酸、儿茶素、鞣花酸、苹果酸、没食子酸和没食子酸甲酯)的含量。方法:采用Welch Xtimate C 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1,柱温45℃。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34批次不同产地(福建、四川、广西、广东)使君子中9种成分的含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筛选出使君子的质控标志物。结果:在所设定的色谱、质谱条件下,8 min内完成使君子中9个成分的定量分析。9个成分分别在考察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响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大于95%,RSD均小于4%。34批次不同产地使君子的含量经热图聚类,按照地域福建、四川、广西、广东分别独立聚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主要贡献成分为胡芦巴碱、鞣花酸和苹果酸。结论:首次建立UPLC-MS/MS同时测定使君子中9个成分的含量,分析方法快捷准确、灵敏度高,为使君子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建议胡芦巴碱、鞣花酸和苹果酸3个成分可作为使君子的质控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君子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 葫芦巴碱 鞣花酸 苹果酸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short-term acumagnetotherapy o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Ⅱ diabetes and study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子瑜 任丽伟 +4 位作者 杨含艳 刘继章 褚克丹 翁建平 于志文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5年第3期1-10,共10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whether magnetotherapy is preventive in retarding 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 progression and investigate underl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related to its therapeutic efficacy. Methods Twenty-eigh... Objective To explore whether magnetotherapy is preventive in retarding 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 progression and investigate underl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related to its therapeutic efficacy. Methods Twenty-eight patients with type Ⅱ diabetes(T2D) were undergone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 stimulation at the acupoints of Píshū(脾俞 BL 20), Zúsānl(足三里 ST 36), Shènshū(肾俞 BL 23) and Yíshū(胰俞, EX-B3) for a period of 4 weeks. Urinary micro-albumin(U-m Alb) excretion, plasma 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 and lipopolysaccharide(LPS) of the patients were used for evaluating therapeutic efficacies. Results After the acumagnetotherapy, U-m Alb excretion in the participated patients was markedly reduced(27.21±3.51 vs 8.51±0.95, P0.001) accompanied with decreased MDA(16.46±1.17 vs 12.40±1.86, P0.05) and LPS(37.41±3.84 vs 21.63±3.61, P0.05) levels in plasma while the metabolic control of these patients was not significantly altered. Acumagnetotherapy increased IκBα content(0.69±1.17 vs 1.30±0.29, P0.01), an inhibitory protein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correspondingly reduced the protein levels of inflammatory activating proteins, NF-κB p65(0.98±0.42 vs 0.43±0.28, P0.05) and NF-κB p50(1.19±0.40 vs 0.76±0.30, P0.05). The acumagnetotherapy also inhibited the oxidantproducing enzyme, Nox4 protein expression(1.32±0.40 vs 0.37±0.23, P0.05) in patient 's blood lymphocytes. Conclusion Short-term intervention of acumagnet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T2 D mitigates DKD progress potentially by its anti-oxidative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magnetotherapy diabetic nephropathy urinary microalbumin oxidative stress LYMPHOCYTE
原文传递
UFLC-DAD法同时测定三叶青中原花青素B1和儿茶素含量 被引量:5
16
作者 于虹敏 贺文达 +5 位作者 刘巧 杨盼 吴婷婷 吴水生 黄泽豪 徐惠龙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建立超快速液相色谱一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UFLC-DAD)同时测定三叶青药材中原花青素B1和儿茶素的含量。方法:采用菲罗门Kinetex C_(18)色谱柱(4.6 mm×100 mm,2.6μm),流动相为乙腈(B)-0.1%甲酸(A)梯度洗脱,流速0.4 mL·... 目的:建立超快速液相色谱一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UFLC-DAD)同时测定三叶青药材中原花青素B1和儿茶素的含量。方法:采用菲罗门Kinetex C_(18)色谱柱(4.6 mm×100 mm,2.6μm),流动相为乙腈(B)-0.1%甲酸(A)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78 nm,柱温30℃。结果:原花青素B1和儿茶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5~12.35μg·mL^1(r=0.9992)、1.85~18.28μg·mL^1(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1%(RSD=2.80%)、99.64%(RSD=2.90%)。结论:建立的UFLC-DAD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三叶青药材的质量评价,为三叶青的质量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 原花青素B1 儿茶素 超快速液相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量控制分析不同产地绞股蓝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含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温秀萍 邹福贤 +5 位作者 卢泽雨 洪旖 于虹敏 刘小芬 范世明 林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5期132-140,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绞股蓝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含量,并设置其质量控制项目和限量,为提升绞股蓝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中相关检测方法对绞股蓝中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绞股蓝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含量,并设置其质量控制项目和限量,为提升绞股蓝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中相关检测方法对绞股蓝中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绞股蓝水分、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之间有一定差异。所有75批次绞股蓝,全草的含水量最高,与龙须、叶、茎和叶3种部位的含水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药用绞股蓝水分含量为8.31%~12.78%,总灰分含量为9.41%~20.19%,酸不溶性灰分含量除样品部位为茎之外的19批样品外均在0.57%~6.99%范围,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0.86%~39.79%。55批次茶饮绞股蓝中,水分含量仅14批次达标,总灰分含量19批次合格,产地为陕西、湖北和福建的绞股蓝浸出物含量较其他省份高。【结论】结合试验结果并综合分析药用、茶饮绞股蓝的质量控制,建议制定统一标准。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溶性浸出物(热提法)4项检查设为各省绞股蓝药材质量控制项目,拟定药用绞股蓝的水分、总灰分含量分别不得超过12.0%、16.0%,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3.0%,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含量不低于25.0%;茶饮绞股蓝可依据使用部位不同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绞股蓝 茶饮绞股蓝 质量标准 水分 酸不溶性灰分 水溶性浸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三叶青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世明 刘巧 +4 位作者 徐惠龙 蔡碧雅 许文 谢治森 黄心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50-52,共3页
目的:建立三叶青中5种重金属元素砷(As)、汞(Hg)、铜(Cu)、镉(Cd)和铅(Pb)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三叶青样品经过前处理后,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As和Hg,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u、Pb和Cd。结果:5种重金属元素检测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 目的:建立三叶青中5种重金属元素砷(As)、汞(Hg)、铜(Cu)、镉(Cd)和铅(Pb)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三叶青样品经过前处理后,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As和Hg,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u、Pb和Cd。结果:5种重金属元素检测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值均大于0.9992,加样回收率为95.31%~99.87%,RSD为2.54%~6.95%。结论:不同产地的三叶青样品重金属元素检测结果按《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规定计算,Pb、As、Cu、Hg、Cd均未超标,该方法加强了三叶青重金属检查,为三叶青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和安全评价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 重金属 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泻三萜单体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小艳 李雪君 +5 位作者 刘灿坤 许文 罗奋熔 赵万里 丘建芳 吴水生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泽泻三萜单体对3T3-L1细胞葡萄糖摄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2-NBDG摄取测试法考察泽泻醇A、泽泻醇B、泽泻醇C、23-乙酰泽泻醇B、24-乙酰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C、泽泻醇L、16-羰基-泽泻醇A 8种泽泻单体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 目的观察泽泻三萜单体对3T3-L1细胞葡萄糖摄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2-NBDG摄取测试法考察泽泻醇A、泽泻醇B、泽泻醇C、23-乙酰泽泻醇B、24-乙酰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C、泽泻醇L、16-羰基-泽泻醇A 8种泽泻单体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结果泽泻醇A、泽泻醇C、23-乙酰泽泻醇B、24-乙酰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C、16-羰基-泽泻醇A表现出一定的促进3T3-L1细胞葡萄糖摄取作用。结论泽泻三萜单体具有促进葡萄糖摄取的活性,三萜类化合物是泽泻降血糖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 三萜单体 2-NBDG摄取测试法 葡萄糖摄取 3T3-L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DAD法分析栝楼桂枝汤血中移行成分 被引量:8
20
作者 向青 许文 +5 位作者 刘杰 张俊贤 陈琳 陈娴雯 徐伟 褚克丹 《福建中医药》 2015年第2期42-43,46,共3页
目的研究栝楼桂枝汤血中移行成分。方法采用HPLC-DAD全波长扫描法,色谱柱:Diamonsial C18(460×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采用相对保留时间和DAD全波长扫描图相... 目的研究栝楼桂枝汤血中移行成分。方法采用HPLC-DAD全波长扫描法,色谱柱:Diamonsial C18(460×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采用相对保留时间和DAD全波长扫描图相结合,推测大鼠灌胃给药栝楼桂枝汤后含药血清中有22个入血移行成分,并经标品比对鉴定其中16个化合物: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苷亚硫酸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芹糖甘草苷、甘草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芒柄花苷、甘草素、肉桂酸、苯甲酰芍药苷、异甘草素、甘草酸。结论本研究基于DAD全波长扫描法分析复方血中移行成分,为揭示栝楼桂枝汤在体内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与神经保护药效物质提供一定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桂枝汤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 血中移行成分 HPLC-DAD 全波长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