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夏及其炮制品对SD大鼠的毒性作用
1
作者 王淑贞 王琼珺 +3 位作者 林泽燕 刘舜慧 庄苒 许文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20-25,共6页
为研究半夏及其炮制品对大鼠心、肝、肾的毒性作用,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半夏组(3 g/(kg·d))、法半夏组(3 g/(kg·d))、清半夏组(3 g/(kg·d))和姜半夏组(3 g/(kg·d)),连续灌胃21 d后,检测各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 为研究半夏及其炮制品对大鼠心、肝、肾的毒性作用,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半夏组(3 g/(kg·d))、法半夏组(3 g/(kg·d))、清半夏组(3 g/(kg·d))和姜半夏组(3 g/(kg·d)),连续灌胃21 d后,检测各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素氨(BUN)、肌酐(Cr)、肌酸激酶(CK)和乳氨酸脱氢酶(LDH)的变化。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中TGF-β1/Smads/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生半夏经炮制加工后的法半夏、姜半夏和清半夏炮制品的毒性较生半夏的毒性减弱,即对心、肝、肾均无毒性影响。可见合理炮制对半夏的心毒性的减毒作用有显著的改善,有助于临床半夏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半夏 炮制半夏 大鼠心脏、肝脏、肾脏毒性 TGF-β1/Smads/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盐肤木总鞣质回流提取工艺 被引量:5
2
作者 叶永华 杨玲 +4 位作者 徐伟 连红 许文 叶淼 郑海音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9期9-13,共5页
目的优选盐肤木中总鞣质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鞣质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液料比和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响应面设计原理优选提取工艺。结果盐肤木中总鞣质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提取浓度70%,液料比20. 71∶1... 目的优选盐肤木中总鞣质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鞣质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液料比和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响应面设计原理优选提取工艺。结果盐肤木中总鞣质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提取浓度70%,液料比20. 71∶1,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72. 57 min,提取2次。结论响应面法优选的盐肤木总鞣质提取工艺简单,提取效率高,可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肤木 总鞣质 提取工艺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Marker成分定性与定量的双黄连制剂质量评价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琼珺 谢伟容 +3 位作者 邰艳妮 刘巧 徐伟 许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6-46,共11页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新概念,系统评估中药复方双黄连制剂(胶囊、颗粒、口服液)质量,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快速鉴定双黄连制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根据鉴定化学物质基础分析其生源...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新概念,系统评估中药复方双黄连制剂(胶囊、颗粒、口服液)质量,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快速鉴定双黄连制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根据鉴定化学物质基础分析其生源途径、成分特异性及相关药理作用,建立HPLC-DAD同时定量分析双黄连制剂中环烯醚萜苷类、有机酸类、木脂素类和黄酮类共计22种主要活性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马钱苷,獐牙菜苷,断氧化马钱苷,芦丁,野黄芩苷,木犀草苷,连翘脂苷A,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黄芩苷,连翘苷,木蝴蝶素A-7-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含量,结合双黄连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与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为双黄连质量Q-Marker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定性分析采用UPLC-Q-TOF-MS,Waters CORTECS C18色谱柱(2.1 mm×100mm,1.6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柱温45℃;飞行时间质谱,采用负离子模式扫描。定量分析采用HPLC-DAD,安捷伦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和3%甲醇的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30℃。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40,276,326 nm。结果:UPLC-Q-TOF-MS经过质谱精确质量数及对照品比对,准确鉴定双黄连制剂中的22种化学成分(包括环烯醚萜苷类、有机酸类、木脂素类和黄酮类),并以其为基础分析Q-Marker依据,四类成分均具有代表性,建立的HPLC-DAD同时测定22种双黄连制剂主要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回收率均在95%~106%,RSD 2.0%~4.6%,并且通过化学计量主成分分析结合Marker现代药理研究情况,选择双黄连制剂的Q-Marker。结论:通过UPLC-Q-TOF-MS联用技术,为鉴定双黄连制剂的化学成分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定性分析方法;建立的HPLC-DAD同时测定双黄连中4大类共22种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可靠,进一步筛选作为双黄连制剂的Q-Marker成分,为全面评价双黄连制剂的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制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质量控制 中药质量标志物
原文传递
钩吻炮制减毒存效的物质基础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任丽 李高攀 +5 位作者 谌赛男 许文 王河山 黄美霞 廖华军 吴水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124,共8页
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检测钩吻炮制前后的6种主要生物碱成分的变化情况,以期揭示钩吻炮制后减毒存效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钩吻素甲、胡蔓藤碱丙、钩吻素子、钩吻素己、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6个成分的含量,色谱条件为流... 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检测钩吻炮制前后的6种主要生物碱成分的变化情况,以期揭示钩吻炮制后减毒存效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钩吻素甲、胡蔓藤碱丙、钩吻素子、钩吻素己、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6个成分的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22%A;10~20 min,22%~30%A;20~30 min,30%~40%A),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钩吻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炮制前上述6种成分在12批生品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444,1.129,3.590,1.603,2.376,1.631 mg·g^-1;炮制后六者的平均质量分数则依次为2.258,0.343,1.176,0.115,0.459,0.281 mg·g^-1;毒性最强成分钩吻素己质量分数下降最为显著,下降率达92.83%,而毒性较小的钩吻素甲炮制后质量分数升高了56.37%,其他4个成分质量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钩吻炮制前后可明显分为2个类别,主成分分析表明钩吻炮制后第1主成分由钩吻素子变为钩吻素甲。结论:钩吻炮制后毒性成分钩吻素己被显著降解,胡蔓藤碱丙、钩吻素子、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成分含量下降以及钩吻素甲的含量升高可能是钩吻炮制后减毒存效的内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吻 炮制 生物碱 钩吻素己 钩吻素甲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