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与肿瘤免疫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廷辉 应敏刚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308-310,F0003,共4页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癌症疫苗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行胃癌D2根治术的对照研究及中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18
2
作者 叶再生 应敏刚 +4 位作者 陈路川 黄峰 魏晟宏 臧卫东 杨春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977-981,共5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2月~ 2010年9月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手术160例,同期开腹胃癌D2根治术(相同分期)180例的病例资料,比较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恢复、并发症、病死率及生存...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2月~ 2010年9月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手术160例,同期开腹胃癌D2根治术(相同分期)180例的病例资料,比较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恢复、并发症、病死率及生存率等.结果 (1)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26.3±12.9)枚,与开腹组(26.8±11.2)枚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393,P=0.694).(2)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239.1±132.1)ml vs.(296.9±135.6) ml,t=-3.971,P=0.000],术后肛门排气早[(3.6±1.0)d vs.(4.3±0.8)d,t=-7.161,P=0.000],但手术时间长[全胃(215.0±22.6) min vs.(199.3±15.8)min,t=6.155,P=0.000;远端胃(180.0±21.1)min vs.(156.8±9.9)min,t=6.931,P=0.000],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18.8% (30/160) vs.9.4%(17/180),Х^2=6.157,P=0.013].(3)腹腔镜组与开腹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48.1% vs.54.9%,log-rank Х^2=1.531,P=0.216).结论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清扫淋巴结数目和开腹手术类似,能够符合肿瘤根治原则.与开腹相比,腹腔镜组具有安全、术后恢复快等微创优点.2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中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D2淋巴结清扫 胃癌 胃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峰 应敏刚 +1 位作者 杨春康 叶青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0月行腹腔镜(65例)和传统开腹(52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术中指标、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0月行腹腔镜(65例)和传统开腹(52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术中指标、术后恢复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结果2组手术均获成功。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195.7±30.4)rainVS.(186.5±29.1)min,t=1.673,P=0.09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162.1±28.1)mlVS.(256.9±48.6)ml,t=一13.215,P:0.000],术后排气早[(3.1±1.0)dvs.(4.3±0.8)d,t=-7.018,P=0.000],自主排尿早[(7.2±0.9)dVS.(8.6±1.1)d,t=-7.568,P=0.000],切口感染发生率低[0(0/65)vs.9.6%(5/52),P:0.016]。2组清扫淋巴结数目[(15.6±4.1)枚VS.(14.3±3.5)枚,t=1.817,P=0.075]和肺部感染发生率[3.1%(2/65)VS.7.7%(4/52),∥=0.494,P:0.482)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安全可靠,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明显的微创优势,根治效果满意,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开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肝癌微血管侵犯早期诊断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东 刘胜 +3 位作者 严俊 曾毅 吴贤毅 张明基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检测小肝癌患者血清蛋白及肝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对有微血管侵犯的小肝癌早期辅助诊断的意义。方法对58例小肝癌肝切除术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蛋白质飞行质谱技术检测蛋白表达谱;应用免疫... 目的检测小肝癌患者血清蛋白及肝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对有微血管侵犯的小肝癌早期辅助诊断的意义。方法对58例小肝癌肝切除术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蛋白质飞行质谱技术检测蛋白表达谱;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肝癌组织的MVD及VEGF,分析微血管侵犯与蛋白表达谱及MVD、VEGF的相关性。结果 58例中,20例有微血管侵犯。蛋白质飞行质谱分析表明,微血管侵犯组在相对分子质量4 196,5 832的蛋白质峰明显升高,与无微血管侵犯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MVD及VEGF检测表明,微血管侵犯组患者MVD计数及VEGF表达较无微血管侵犯组升高(P<0.05)。结论结合血清中蛋白质的差异性表达及肝癌组织MVD、VEGF检测,小肝癌微血管侵犯有望获得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肿瘤 毛细血管 质谱分析法 血蛋白质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患者的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 被引量:8
5
作者 黄峰 应敏刚 +2 位作者 周东 杨春康 臧卫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1期990-992,995,共4页
目的探讨肥胖因素对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3月~2011年10月412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94例(肥胖组),BMI<25 318例(非肥胖组),比较2组患... 目的探讨肥胖因素对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3月~2011年10月412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94例(肥胖组),BMI<25 318例(非肥胖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肥胖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肥胖组[(220.7±40.4)min vs.(185.5±29.1)min,t=9.365,P=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非肥胖组[(132.1±34.1)ml vs.(106.2±18.6)ml,t=9.572,P=0.000],2组肛门排气时间虽有统计学差异,但无实际临床意义[(3.6±1.0)d vs.(3.4±0.8)d,t=2.005,P=0.046]。肥胖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0.8±7.5)枚,明显少于非肥胖组(27.1±8.7)枚(t=-6.356,P=0.000)。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1%(18/94)和13.2%(42/318),无统计学差异(χ2=2.058,P=0.151)。2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2.1%(2/94)和0.3%(1/318),无统计学差异(P=0.132)。结论肥胖会延长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影响淋巴结清扫,但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开展初期应选择BMI<25的非肥胖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敏泳 张辉 +1 位作者 王运韬 周东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71-474,478,共5页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从而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FNH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男4例,女13例,年龄23 ~ 52岁,平均34.8岁.无明显临床症状或轻微腹胀.单病灶15例,多发病...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从而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FNH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男4例,女13例,年龄23 ~ 52岁,平均34.8岁.无明显临床症状或轻微腹胀.单病灶15例,多发病灶2例;多位于肝包膜下,直径小于5 cm,形态不规则,边缘分叶多见,边界清晰.MSCT及MRI检查,13例病灶密度或信号欠均匀,增强动脉期呈快速明显强化,中央星状纤维瘢痕无强化,而于延迟期明显强化.4例病灶无明显中央纤维瘢痕,而明显均匀强化.10例病灶在DWI上呈稍高信号,其内中央纤维瘢痕为低信号;17例病灶均无明显包膜或假包膜结构.结论 FNH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多数无明显症状,CT和MRI检查呈星状纤维瘢痕延迟性强化是其特征性影像表现,可为临床正确诊断提供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32例报告 被引量:9
7
作者 黄峰 应敏刚 周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0期929-930,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手术要点。方法2005年9月~2007年9月,应用腹腔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32例。19例肿瘤位于胃体、胃底部前壁,术中胃镜定位,线形切割吻合器(Endo-GIA)在距肿瘤边缘2~3cm处将肿瘤从胃壁完整切除;8例肿瘤位于...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手术要点。方法2005年9月~2007年9月,应用腹腔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32例。19例肿瘤位于胃体、胃底部前壁,术中胃镜定位,线形切割吻合器(Endo-GIA)在距肿瘤边缘2~3cm处将肿瘤从胃壁完整切除;8例肿瘤位于胃体或胃底后壁,术中胃镜定位,在肿瘤对应的前壁打开胃腔,与胃镜配合找到肿瘤后,将后壁肿瘤从胃前壁切口提出,用Endo-GIA在距肿瘤2~3cm处切除;2例肿瘤位于胃前壁,距贲门口<2cm,直径分别约3.0cm、2.5cm,术中胃镜定位,打开对应的胃前壁浆膜,将肿瘤切除;1例肿瘤位于胃窦部前壁,直径约5.0cm,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次全切除术;2例肿瘤位于胃体上段小弯侧,距贲门口<2cm,直径分别约6.0cm、4.0cm,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结果32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2min(52~185min),平均出血量60ml(30~210ml),无中转开腹。手术标本病理切缘均为阴性,其中5例肿瘤最大直径>5cm,术后病理报告为胃恶性间质瘤,余27例病理均为胃间质瘤、低度恶性倾向。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8~25个月),X线、B超及CT检查均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术前行胃镜、超声胃镜和CT等检查,以确定肿瘤来源、大小、部位。术中用胃镜、腹腔镜联合定位,根据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采用不同术式,以取得最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腹腔镜 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腹腔镜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文居 池小丹 +3 位作者 魏丞 陈路川 应敏刚 臧卫东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开放手术后肠外营养对机体恢复情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行开放手术和肠外营养。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营...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开放手术后肠外营养对机体恢复情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行开放手术和肠外营养。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期间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住院天数。测定术前和术后1天、7天的肝功能、电解质、营养指标(体重、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外周血CD4、CD8、CD4/CD8)。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肝功能损害比对照组轻,而血清前清蛋白、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手术和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的肠胃功能恢复,对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和促进免疫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能缩短术后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腹腔镜 胃肿瘤 肠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胃癌全胃根治术后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胜 臧卫东 +3 位作者 何皓 魏丞 滕文浩 陈境鸿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20-23,共4页
目的比较行腹腔镜胃癌全胃根治术患者经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62例行腹腔镜胃癌全胃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N组与PN组),EN组术中置放空肠营养管。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相同条件营养支持7天,比较两种方法... 目的比较行腹腔镜胃癌全胃根治术患者经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62例行腹腔镜胃癌全胃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N组与PN组),EN组术中置放空肠营养管。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相同条件营养支持7天,比较两种方法对体质量、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观察记录患者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体质量、NRS2002评分、PG-SGA评分、TNM分期、清蛋白、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血清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PN组(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均低于PN组(P<0.05)。结论早期EN在促进腹腔镜胃癌全胃根治术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及免疫状况方面优于PN。术中放置空肠营养管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肿瘤 全胃根治切除术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峰 周东 应敏刚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淋巴结阳性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112例淋巴结阳性EGC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例(11.6%)出现复发、转移。其中... 目的探讨影响淋巴结阳性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112例淋巴结阳性EGC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例(11.6%)出现复发、转移。其中胃周局部淋巴结复发5例(38.5%),肝转移3例(23.1%),腹膜转移2例(15.4%),肺转移、骨转移、多发脏器转移各1例(各占7.7%)。复发时间3~77个月,平均32个月。5年生存率为86.6%(97/1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分期、淋巴结转移数及脉管癌栓与肿瘤复发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及pN分期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数及pN分期是伴有淋巴结转移EGC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复发高危的患者可考虑给予术后辅助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淋巴结转移 术后复发 术后转移 危险因素 pN分期 转移淋 巴结数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双表达载体pIRES-CEA-HSP70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述华 应敏刚 +3 位作者 郑秋红 陈蓉明 龚福生 谢云青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构建癌胚抗原(CEA)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真核双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体外的表达。方法从结肠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经RTPCR扩增获得CEA及HSP70cDNA,并将其定向克隆至真核双表达质粒pIRES中,重组质粒pIRESCEA及pIRESCEAHSP70,经酶切及... 目的构建癌胚抗原(CEA)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真核双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体外的表达。方法从结肠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经RTPCR扩增获得CEA及HSP70cDNA,并将其定向克隆至真核双表达质粒pIRES中,重组质粒pIRESCEA及pIRESCEAHSP70,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分别转染仓鼠卵巢细胞(CHO);经RTPCR及ELISA法检测,CEA和HSP70在CHO细胞中得到有效表达。结果真核双表达载体pIRESCEAHSP70构建成功且CEA和HSP70在CHO细胞中得到有效表达。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IRESCEAHSP70的成功构建为治疗CEA阳性肿瘤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热休克蛋白质类 疫苗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D3100对裸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中ICAM-1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杨春康 黄小荣 简陈兴 《黑龙江医学》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CXCR4特异性抑制剂AMD3100对裸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Lovo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脾脏,建立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将18只模型裸鼠随机分入3组: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高... 目的探讨CXCR4特异性抑制剂AMD3100对裸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Lovo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脾脏,建立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将18只模型裸鼠随机分入3组: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对照组每天给予0.1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组予0.1 mL AMD3100腹腔注射,低剂量治疗组0.1 mmol/L、高剂量治疗组0.15 mmol/L,1次/d,持续6周。处死实验鼠,制作肝脏转移瘤病理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I-CAM-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治疗组裸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中,ICAM-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结论AMD3100可致裸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中I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D3100 ICAM-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治疗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国栋 杨春康 《黑龙江医学》 2010年第10期734-736,共3页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9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且资料完整的49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诊治过程。结果 49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中,行扩大切除术45例,扩大切除加植皮或转移皮...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9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且资料完整的49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诊治过程。结果 49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中,行扩大切除术45例,扩大切除加植皮或转移皮瓣修补术18例,术前放疗1例。全组病例复发率为8.16%,2例死于肿瘤转移。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皮肤低度恶性肿瘤,复发率较高,首次治疗时彻底切除为关键。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切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与肿瘤
14
作者 王枫(综述) 应敏刚(审校) 郑秋红(审校)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43-245,共3页
微小RNA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不同,并且它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这些特点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微RNAS 肿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完全腹腔镜Roux—en—Y吻合术式应用于远端胃癌根治术20例 被引量:18
15
作者 臧卫东 刘文居 +1 位作者 魏丞 应敏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963-965,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Roux.en—Y吻合术式应用于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腹部外科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对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后实施完全腹腔镜Roux.en—Y吻合术的20例胃癌患者的术中和术后临床资...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Roux.en—Y吻合术式应用于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腹部外科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对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后实施完全腹腔镜Roux.en—Y吻合术的20例胃癌患者的术中和术后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或中转腹腔镜辅助手术。手术时间(190.8±53.6)min,术中出血量(122.4±57.7)ml,淋巴结清扫数(31.2±5.7)枚,术后病理切缘均为阴性。术后排气时间为(2.6±1.6)d,住院时间为(8.1±2.0)d。有1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但无吻合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完全腹腔镜Roux—en—Y吻合术式应用于远端胃癌根治术安全且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 胃切除术 胃肠吻合
原文传递
胰腺转移性肾细胞癌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卓长华 高春涛 郝继辉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40-140,共1页
患者男,57岁.因贫血、消瘦5个月.血糖升高2个月,CT检查发现胰头部占位而入院.14年前因"左肾透明细胞癌"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定期随访未见特殊异常.体检:重度贫血貌,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稍膨,剑突下深压痛,肝脾未及,未及腹下包块.
关键词 转移性肾细胞癌 胰腺 肾透明细胞癌 重度贫血 左肾切除术 血糖升高 CT检查 定期随访
原文传递
pT3 N0期直肠癌术后辅助放疗价值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玉 陈书 +5 位作者 吴生红 陈路川 柏朋刚 邵凌东 吴君心 潘建基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 pT3 N0期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放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2010年期间本院诊断明确且行 TME 术的125例pT3 N0期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化疗,其中40例接受术后放疗。 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 目的:探讨 pT3 N0期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放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2010年期间本院诊断明确且行 TME 术的125例pT3 N0期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化疗,其中40例接受术后放疗。 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 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 法多因素分析影响 LR 因素。结果5年样本量为35例,5年OS 和 DFS 分别为82.3%和72.4%,术后放化疗和化疗的5年OS 分别为72%和83%(P=0.911)。多因素分析送检淋巴结个数、肿瘤是否侵犯肠周脂肪是 LR 的影响因素(P=0.045、0.021)。低危组(无高危因素)和高危组(≥1个) LR 率分别为2.5%和11.8%(P=0.060)。结论对于无高危因素的 pT3 N0期直肠癌患者术后放疗未能改善OS、LR 率,对该期患者术后常规放疗有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术后放射疗法 直肠肿瘤/ 术后化学疗法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