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阐明MyD88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远旁组织标本并分析其临床病...目的:分析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阐明MyD88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远旁组织标本并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yD88在结直肠癌及癌远旁组织中的表达,应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半定量分析MyD88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对9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MyD8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远旁组织(P<0.01);MyD88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化无明显关联(P>0.05),MyD88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T分期、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联(P<0.05);MyD88高表达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MyD88低表达组(P<0.05)。结论:MyD88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T分期、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联。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Ⅱ、Ⅲ期胃癌病人的术后治疗失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收治的875例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Ⅱ、Ⅲ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治疗失败407例(治疗失败组),无术...目的探讨Ⅱ、Ⅲ期胃癌病人的术后治疗失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收治的875例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Ⅱ、Ⅲ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治疗失败407例(治疗失败组),无术后治疗失败468例(无治疗失败组)。术后治疗失败定义为手术后首次发现任何部位复发或任何原因死亡。通过Kaplan-Meier累积风险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术后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并用韦恩图和核密度曲线展示术后治疗失败模式。结果治疗失败组与无治疗失败组病人在远侧胃切除率、术前CA19-9水平、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大小以及pN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CA19-9水平≥37 k U/L、术前CEA水平≥5μg/L、肿瘤部位、pN分期、严重并发症为影响Ⅱ、Ⅲ期胃癌病人术后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辅助化疗是其独立保护因素。竞争风险分析术后治疗失败模式显示,Ⅱ、Ⅲ期胃癌病人远处器官复发、腹膜复发、局部复发和无复发死亡的3年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0.4%、10.0%、7.9%和5.1%。根据3个月的时间间隔拟合所有病例的治疗失败风险曲线显示,治疗失败风险率峰值在术后第16.7个月出现,峰值为0.0143,随后逐渐下降,大部分治疗失败事件发生于术后36个月内。分层分析显示,尽管局部复发、腹膜复发和无复发死亡呈现出相似的达峰时间和风险峰值,但远处器官复发的达峰时间最早,且峰值显著高于其他失败类型(达峰时间14.5个月,风险峰值0.0074)。结论不良的肿瘤学特征与Ⅱ、Ⅲ期胃癌病人术后治疗失败密切相关,而术后辅助化疗是其独立保护因素。对于Ⅱ、Ⅲ期胃癌病人早期随访应重视远处器官复发的筛查。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阐明MyD88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远旁组织标本并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yD88在结直肠癌及癌远旁组织中的表达,应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半定量分析MyD88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对9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MyD8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远旁组织(P<0.01);MyD88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化无明显关联(P>0.05),MyD88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T分期、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联(P<0.05);MyD88高表达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MyD88低表达组(P<0.05)。结论:MyD88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T分期、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联。
文摘目的探讨Ⅱ、Ⅲ期胃癌病人的术后治疗失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收治的875例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Ⅱ、Ⅲ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治疗失败407例(治疗失败组),无术后治疗失败468例(无治疗失败组)。术后治疗失败定义为手术后首次发现任何部位复发或任何原因死亡。通过Kaplan-Meier累积风险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术后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并用韦恩图和核密度曲线展示术后治疗失败模式。结果治疗失败组与无治疗失败组病人在远侧胃切除率、术前CA19-9水平、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大小以及pN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CA19-9水平≥37 k U/L、术前CEA水平≥5μg/L、肿瘤部位、pN分期、严重并发症为影响Ⅱ、Ⅲ期胃癌病人术后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辅助化疗是其独立保护因素。竞争风险分析术后治疗失败模式显示,Ⅱ、Ⅲ期胃癌病人远处器官复发、腹膜复发、局部复发和无复发死亡的3年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0.4%、10.0%、7.9%和5.1%。根据3个月的时间间隔拟合所有病例的治疗失败风险曲线显示,治疗失败风险率峰值在术后第16.7个月出现,峰值为0.0143,随后逐渐下降,大部分治疗失败事件发生于术后36个月内。分层分析显示,尽管局部复发、腹膜复发和无复发死亡呈现出相似的达峰时间和风险峰值,但远处器官复发的达峰时间最早,且峰值显著高于其他失败类型(达峰时间14.5个月,风险峰值0.0074)。结论不良的肿瘤学特征与Ⅱ、Ⅲ期胃癌病人术后治疗失败密切相关,而术后辅助化疗是其独立保护因素。对于Ⅱ、Ⅲ期胃癌病人早期随访应重视远处器官复发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