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泛素化位点突变载体的构建及其功能位泛素化位点的鉴定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琴 林春霖 +5 位作者 程志彬 何若凡 林鹏航 陈辉 叶建新 朱广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1-558,共8页
目的:预测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基因上的泛素化位点,并构建泛素化位点突变质粒,探讨突变质粒对人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和激活蛋白1(AP-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UbPred、UbiSite和BDM... 目的:预测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基因上的泛素化位点,并构建泛素化位点突变质粒,探讨突变质粒对人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和激活蛋白1(AP-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UbPred、UbiSite和BDM-PUB软件预测TRAF6基因的泛素化位点,采用CE Design V1.04软件设计突变引物,采用突变试剂盒进行定点突变,采用PCR法扩增获得突变后的目的片段,扩增产物经Dpnl酶消化,去除甲基化模板质粒,消化产物在ExnaseⅡ催化作用下发生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至DH5α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对重组质粒进行DNA测序。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转染突变质粒后HCT116和SW480细胞中NF-κB和AP-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结果:经过DNA测序,泛素化突变位点已经成功突变,泛素化突变质粒构建成功。与TRAF6野生型基因比较,转染第124、319和331位突变质粒后,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中NF-κB和AP-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或P<0.01),其中转染第124位突变质粒后,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中NF-κB和AP-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降低最明显(P<0.01)。结论:成功构建人TRAF6基因的泛素化突变质粒,TRAF6的第124位氨基酸是其最重要的泛素化位点,可能影响下游信号通路中NF-κB和AP-1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突变质粒构建 泛素化 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核因子κB 激活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H1基因在肝内胆管癌细胞HuCCT1增殖与迁移中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
2
作者 林美佳 雷宇清 +3 位作者 叶洲杰 朱丽萍 王心睿 黄雄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203,共10页
目的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在肝内胆管癌(iCCA)细胞HuCCT1增殖与迁移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IDH1基因敲除的HuCCT1细胞(HuCCT1^(IDH1-/-));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IDH1野生型HuCCT1(Hu... 目的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在肝内胆管癌(iCCA)细胞HuCCT1增殖与迁移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IDH1基因敲除的HuCCT1细胞(HuCCT1^(IDH1-/-));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IDH1野生型HuCCT1(HuCCT1^(WT))细胞和HuCCT1^(IDH1-/-)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上述两种HuCCT1细胞的转录组测序结果,Western blotting验证转录组信息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HuCCT1细胞比较,HuCCT1^(IDH1-/-)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数目明显减少(P<0.05),阻滞在G_(2)/M期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1),迁移细胞数目(P<0.001)和侵袭细胞数目(P<0.05)明显减少;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HuCCT1^(IDH1-/-)细胞IDH1、Vimentin、MMP-9和调控G_(2)/M期增殖相关基因Cyclin A2、Cyclin B1及CDK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编码E-cadherin的CDH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HuCCT1^(IDH1-/-)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P<0.05),N-cadherin、Vimentin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HuCCT1^(WT)与HuCCT1^(IDH1-/-)存在147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基因本体论(GO)分析显示上述DEGs显著富集在炎症反应、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代谢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分析显示上述DEGs显著富集在Wnt、MAPK、Rap1、Hippo、TNF等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显示,与HuCCT1^(WT)比较,HuCCT1^(IDH1-/-)细胞Wnt信号通路的Wnt3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IDH1基因参与调控iCCA细胞HuCCT1的迁移、侵袭及EMT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异柠檬酸脱氢酶1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头侧-中央混合入路方式”近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33
3
作者 朱广伟 郑炜 +6 位作者 黄永建 华进 杨树钢 庄金福 王锦洲 黄强 叶建新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27-83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头侧-中央混合入路方式"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头侧-中央混合入路方式"患者(HCMW组)和50例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央...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头侧-中央混合入路方式"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头侧-中央混合入路方式"患者(HCMW组)和50例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央入路方式"患者(CW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HCMW和CW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21.3±8.12)个和(18.9±11.57)个,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W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少于CW组,且CW组术中输血病例更多(P<0.05);HCWM和CW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头侧-中央混合入路方式"治疗右半结肠癌,安全可行,且手术方式易掌握,容易形成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腹腔镜 手术入路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基因沉默促进多柔比星诱导的胃癌BGC-823细胞自噬及凋亡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秋玉 豆文利 +4 位作者 吴林青 韩艳非 许伟群 刘樑英 章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0-616,共7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基因沉默对化疗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诱导BGC-823胃癌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TT、Western blotting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DOX对BGC-823细胞增殖及...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基因沉默对化疗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诱导BGC-823胃癌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TT、Western blotting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DOX对BGC-823细胞增殖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microtubule light chain-3Ⅰ,LC3Ⅰ)、LC3Ⅱ表达和自噬小体形成的影响。构建靶向HMGB1的shRNA载体p Super-sh HMGBl及其对照载体p Super-sh NC并转染BGC-823胃癌细胞,建立HMGB1稳定沉默的细胞系。DOX处理不同质粒转染组的BGC-823胃癌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MGB1沉默对DOX诱导的自噬小体形成的影响,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对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HMGB1、LC3、Bcl-2、Bcl-XL、Mcl-1和激活型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DOX可上调BGC-823细胞中LC3-Ⅱ蛋白的水平和促进细胞自噬体的形成(P<0.01)。与对照组相比,HMGB1基因沉默可减少DOX诱导的胃癌细胞自噬[(19.33±2.96)%vs(71.67±3.38)%,P<0.01],促进胃癌细胞发生凋亡[(46.12±3.15)%vs(12.37±2.84)%,P<0.05],上调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DOX诱导胃癌细胞发生自噬时,Mcl-1的降解增加,而Bcl-2和Bcl-XL表达无明显变化;HMGB1基因沉默可抑制DOX诱导的Mcl-1降解。结论:DOX可诱导BGC-823胃癌细胞发生自噬,HMGB1基因沉默有助于逆转胃癌细胞对DOX的耐药性,促进胃癌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基因 多柔比星 短发夹RNA BGC-823细胞 胃癌 自噬 凋亡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稳定的磷酸钙转染293T细胞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华进 程志彬 +2 位作者 林春霖 戴起宝 朱广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77-1181,I0006,共6页
目的:探讨2种磷酸钙转染法转染293T细胞的效果,建立一种实现高效稳定磷酸钙转染293T细胞的方法。方法:荧光显微镜观察采用2种磷酸钙转染方法(传统磷酸钙转染法和改良磷酸钙转染法)转染pCDH-GFP-3xflag-TRAF6质粒进入293T细胞的转染效率... 目的:探讨2种磷酸钙转染法转染293T细胞的效果,建立一种实现高效稳定磷酸钙转染293T细胞的方法。方法:荧光显微镜观察采用2种磷酸钙转染方法(传统磷酸钙转染法和改良磷酸钙转染法)转染pCDH-GFP-3xflag-TRAF6质粒进入293T细胞的转染效率。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2种磷酸钙转染方法转染pCDH-GFP-3xflag-TRAF6质粒进入293T细胞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 mRNA和fla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与传统磷酸钙转染法比较,改良磷酸钙转染法转染pCDH-GFP-3xflag-TRAF6质粒进入293T细胞24 和48 h后的转染效率明显升高( P <0.01);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传统转染方法比较,磷酸钙转染改良法转染pCDH-GFP-3xflag-TRAF6质粒进入293T细胞24 和48 h后,TRAF6 mRNA 和flag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P <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改良磷酸钙转染方法是一种高效、稳定的DNA转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转染 293T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flag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蛋白29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广伟 黄金胜 +5 位作者 黄永建 郑炜 杨树钢 林春霖 陈恒恺 叶建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4-250,470-471,共8页
目的:构建内质网蛋白29 (ERp29)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探讨ERp29过表达对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构建带有红色荧光蛋白标签的ERp29基因表达质粒的慢病毒(pCDH-ERp29)和对照质粒(pCDH-Vector),分别感染MGC803... 目的:构建内质网蛋白29 (ERp29)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探讨ERp29过表达对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构建带有红色荧光蛋白标签的ERp29基因表达质粒的慢病毒(pCDH-ERp29)和对照质粒(pCDH-Vector),分别感染MGC803和SGC7901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感染情况;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稳定感染ERp29基因的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稳定感染ERp29基因的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稳定感染ERp29基因的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中ERp29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酶切鉴定显示成功构建pCDH-ERp29过表达载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成功感染胃癌细胞。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与pCDH-Vector组比较,pCDH-ERp29组MGC803和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与pCDH-Vector组比较,pCDH-ERp29组MGC803和SGC79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pCDH-ERp29组细胞中ERp29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CDH-Vector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过表达ERp29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过表达ERp29基因可明显抑制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内质网蛋白29 慢病毒载体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样分化因子88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广伟 郑炜 +3 位作者 黄永建 华进 杨树钢 叶建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分析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阐明MyD88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远旁组织标本并分析其临床病... 目的:分析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阐明MyD88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远旁组织标本并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yD88在结直肠癌及癌远旁组织中的表达,应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半定量分析MyD88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对9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MyD8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远旁组织(P<0.01);MyD88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化无明显关联(P>0.05),MyD88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T分期、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联(P<0.05);MyD88高表达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MyD88低表达组(P<0.05)。结论:MyD88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T分期、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髓样分化因子88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YWHAE基因shRNA慢病毒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功能验证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晓艳 温春燕 +2 位作者 吕玉华 陈豪 佘菲菲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9-145,共7页
目的构建靶向YWHAE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质粒,并验证其对AGS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5对针对人YWHAE基因的shRNA序列,分别克隆入pLentiLox3.7(pLL3.7)慢病毒表达质粒,接着将重组的慢病毒表达质粒和包装质粒PHR、包膜质粒VSV... 目的构建靶向YWHAE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质粒,并验证其对AGS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5对针对人YWHAE基因的shRNA序列,分别克隆入pLentiLox3.7(pLL3.7)慢病毒表达质粒,接着将重组的慢病毒表达质粒和包装质粒PHR、包膜质粒VSVG一起采用磷酸钙法转染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收集制备的慢病毒感染AGS细胞,用抗生素Puromycine进行筛选。Western-blot检测感染细胞YWHAE蛋白的表达。选取干扰效率最高的慢病毒表达质粒,针对性设计siRNA的点突变引物,重叠延伸PCR法扩增获得点突变的YWHAE基因,克隆入pcDNA3.1/myc-His(-)A载体,构建YWHAE点突变的表达质粒,转染YWHAE沉默效果最好的AGS细胞株,Western-blot检测转染细胞YWHAE蛋白的回复表达。采用MTS法检测YWHAEshRNA慢病毒对AGS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5对针对人YWHAE基因的shRNA序列构建的慢病毒中,pLL3.7-siYWHAE-5包装成的慢病毒抑制AGS细胞的YWHAE蛋白表达的效果最明显,仅为对照组相对表达量的(0.269±0.083)倍;pLL3.7-siYWHAE-5包装的慢病毒,其干扰效应可经由YWHAE点突变表达质粒回复。与对照组比较,YWHAE-shRNA组AGS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结论成功构建了靶向YWHAE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质粒,获得YWHAE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的AGS细胞株;探明YWHAE表达的下调可有效抑制AGS细胞的增殖,提示YWHAE在胃癌中的致癌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属 RNA干扰 胃肿瘤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腹腔镜与辅助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林春霖 朱广伟 +3 位作者 郑炜 黄永建 杨树钢 叶建新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900-904,共5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与辅助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二区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全腹腔镜组(45例)和辅助腹腔镜组...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与辅助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二区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全腹腔镜组(45例)和辅助腹腔镜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在术中指标方面,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和淋巴结清扫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全腹腔镜组的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短于(少于)辅助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恢复指标方面,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总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长度较短、对机体损伤轻、愈合的瘢痕小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因此,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疗效更好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全腹腔镜 辅助腹腔镜 远端胃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D2根治术后短期并发症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林鹏航 林春霖 +6 位作者 王琴 何若凡 陈辉 黄永建 杨树钢 叶建新 朱广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6期625-630,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D2根治术后短期并发症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接受胃癌D2根治手术治疗的421例患者;根据术后短期有无并发症分为实验组(并发症组)76例和对照组(无并发症组)345例。为减小选择偏倚,通... 目的探讨胃癌D2根治术后短期并发症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接受胃癌D2根治手术治疗的421例患者;根据术后短期有无并发症分为实验组(并发症组)76例和对照组(无并发症组)345例。为减小选择偏倚,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PSM)平衡各组变量后,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检验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Log rank法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筛选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远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率和pTNM分期是影响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D2根治术后的短期并发症对患者远期生存率没有显著性影响,但积极预防并控制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D2根治术 术后短期并发症 生存分析 远期生存率 倾向性得分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和肝外胆管癌的分子改变及靶向治疗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英珍 曾也婷 +1 位作者 王心睿 黄雄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68,共4页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患者预后极差,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持续增加。CCA大体可分为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两种亚型,明确两者特有的...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患者预后极差,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持续增加。CCA大体可分为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两种亚型,明确两者特有的分子发病机制,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该文分别对两种亚型CCA的主要分子改变及靶向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肝内胆管癌 肝外胆管癌 发病机制 靶向治疗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科书式结局对胃神经内分泌癌病人手术质量评估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光锬 黄昌明 +3 位作者 林建贤 郑朝辉 李平 谢建伟 《腹部外科》 2022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评估一种称之为“教科书式结局”(textbook outcome,TO)的综合性复合指标,探讨其对接受手术切除的胃神经内分泌癌(gastr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NEC)病人的医疗质量判断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纳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 目的评估一种称之为“教科书式结局”(textbook outcome,TO)的综合性复合指标,探讨其对接受手术切除的胃神经内分泌癌(gastr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NEC)病人的医疗质量判断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纳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6年6月至2018年8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G-NEC病人。TO的构成因素如下:接受根治性切除,无严重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Ⅲ级以上),≥15枚淋巴结清扫,术后住院时间≤21 d,无30 d内再入院。Logistic回归分析达到TO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计187例G-NEC病人被纳入分析,其中111例(59.4%)病人实现了TO。单独计算TO中各指标完成情况,186例(99.5%)病人实现了根治性切除,182例(97.3%)病人实现了≥15枚的淋巴结清扫,147例(78.6%)病人无严重术后并发症,137例(73.2%)病人术后住院时间≤21 d,182例(97.3%)病人无30 d内再入院情况。TO病人与非TO病人在手术类型、肿瘤部位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性别、体质量指数(BMI)、pT分期、p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等资料相似(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下部肿瘤、腹腔镜或机器人微创手术是达到TO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TO可作为一个可靠的指标用于评估G-NEC这一罕见肿瘤的手术质量。胃下部肿瘤和接受腹腔镜或机器人微创手术的病人更容易实现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式结局 胃神经内分泌癌 手术质量 术后并发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美佳 曾也婷 +1 位作者 王心睿 黄雄飞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346-352,共7页
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作为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在细胞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IDH基因突变可引起该酶的活性发生改变,导致大量肿瘤代谢物2-羟基戊二酸蓄积,从而引起严重的表观遗传调控紊乱和基因表达失调,促... 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作为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在细胞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IDH基因突变可引起该酶的活性发生改变,导致大量肿瘤代谢物2-羟基戊二酸蓄积,从而引起严重的表观遗传调控紊乱和基因表达失调,促进肿瘤发生。近年来研究表明,IDH1和IDH2突变与胶质瘤、急性髓系白血病、肝内胆管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临床治疗具有密切关系。将IDH基因突变作为检测胶质瘤、急性髓系白血病、肝内胆管癌等肿瘤发生的分子标志物,以及靶向药物的开发位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IDH突变机制及其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IDH突变治疗在基础研究和药物临床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 2-羟基戊二酸 化疗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1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可诱导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14
作者 向建 陈鹏 +2 位作者 张莉 卢坤平 廖新化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3-338,共6页
目的观察Pin1在皮肤中的表达情况,构建Pin1在皮肤中可诱导表达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小鼠Pin1基因克隆到改造过的可与Myc标签蛋白融合的p TRE2载体中,并将线性化的DNA通过显微注射的方式构建TRE-Pin1小鼠。结果成功获得TRE-Pin1转基... 目的观察Pin1在皮肤中的表达情况,构建Pin1在皮肤中可诱导表达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小鼠Pin1基因克隆到改造过的可与Myc标签蛋白融合的p TRE2载体中,并将线性化的DNA通过显微注射的方式构建TRE-Pin1小鼠。结果成功获得TRE-Pin1转基因首建鼠,该小鼠与上皮特异的K14-rt TA转基因小鼠配繁,获得Pin1在皮肤上皮特异性可诱导表达的双转基因鼠;通过将多西霉素(又名强力霉素,Doxycycline)加入饮水的方式诱导Pin1基因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等方式证明了Pin1蛋白在皮肤上皮中能特异性地过表达。我们还发现内源的Pin1在皮肤中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Pin1在皮肤中可诱导表达的转基因小鼠模型,为后续研究Pin1在皮肤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1 多西霉素 转基因小鼠 Tet-on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重组蛋白诱导肿瘤细胞体内外凋亡及其分子机制
15
作者 谢群 林扬元 林建银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193-2199,共7页
目的探讨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nake venom cystatin, sv-cystatin)重组蛋白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sv-cystatin重组蛋白(10,25,50,100,200 mg·L^(-1))作用于B16F10和MHCC97H细胞,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B16... 目的探讨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nake venom cystatin, sv-cystatin)重组蛋白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sv-cystatin重组蛋白(10,25,50,100,200 mg·L^(-1))作用于B16F10和MHCC97H细胞,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B16F10细胞建立黑色素细胞荷瘤模型并给予25,50 mg·kg-1的sv-cystatin重组蛋白干预,建立MHCC97H细胞BALB/c–nude裸鼠腋下皮内成瘤模型并给予25,50,100 mg·kg^(-1)的sv-cystatin重组蛋白干预,分别检测体内外细胞凋亡,检测重组蛋白体外作用后肿瘤细胞Bcl-2、Bcl-w和Bax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检测Cyto C蛋白表达和caspase-2、caspase-3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5,50,100,200 mg·L^(-1)的sv-cystatin重组蛋白能够增强2种肿瘤细胞的体外凋亡能力(P<0.05);C57BL/6小鼠肺转移结节中B16F10细胞(50 mg·kg^(-1))和BALB/c-nude腋下皮内肿瘤组织中MHCC97H细胞(100 mg·kg^(-1))的凋亡增强(P<0.05);体外处理B16F10和MHCC97H细胞后Bcl-2和Bcl-w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均下降,Bax表达则增强(P<0.05),Cyto C蛋白表达增强(P<0.05),caspase-2和caspase-3的活性上调(P<0.05)。结论 Sv-cystatin重组蛋白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肝癌细胞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 凋亡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第331位泛素化位点突变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若凡 王琴 +6 位作者 林春霖 林鹏航 陈辉 黄永建 杨树钢 叶建新 朱广伟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7,共9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第331位泛素化位点突变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标签的TRAF6基因表达质粒的慢病毒(pCDH-3×FLAG-TRAF6)和突变质粒慢病毒(pCDH-3×FLAG-T...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第331位泛素化位点突变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标签的TRAF6基因表达质粒的慢病毒(pCDH-3×FLAG-TRAF6)和突变质粒慢病毒(pCDH-3×FLAG-TRAF6-331mut)分别感染结直肠癌细胞SW480和HCT116,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感染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RAF6和TRAF6-331mut在细胞中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TRAF6组和TRAF6-331mut组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TRAF6和TRAF6-331mut与泛素的赖氨酸结合位点K48和K63的泛素化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TRAF6和TRAF6-331mut对核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激活蛋白1(AP-1)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病毒成功感染结直肠癌细胞。Western blot检测显示,TRAF6和TRAF6-331mut在结直肠癌细胞中成功表达。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到第4天,TRAF6-331mut组HCT116和SW480细胞的A值分别为1.89±0.39和1.88±0.24,均低于TRAF6组(分别为2.09±0.12和2.17±0.45,P值分别为0.036和0.011)。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TRAF6-331mut组HCT116和SW480细胞的克隆数分别为(120±14)个和(85±14)个,均低于TRAF6组[分别为(190±21)个和(125±13)个,P值分别为0.001和0.002]。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48 h后,TRAF6-331mut组HCT116和SW480细胞的伤口愈合距离百分比分别为(31±12)%和(33±14)%,均低于TRAF6组[分别为(43±13)%和(43±7)%,P值分别为0.005和0.009]。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TRAF6-331mut组HCT116和SW480细胞的迁移数分别为(104±13)个和(107±12)个,均低于TRAF6组[分别为(172±19)个和(138±16)个,P值分别为<0.001和0.002]。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TRAF6-331mut组HCT116和SW480细胞的穿膜数分别为(103±17)个和(92±13)个,均低于TRAF6组[分别为(177±20)个和(127±18)个,P值分别为0.008和0.009]。免疫共沉淀法检测结果显示,在与K48共转染的293T细胞中,被TRAF6-331mut下拉的K48链泛素蛋白的表达量为0.57±0.19,低于野生型TRAF6下拉的K48链泛素蛋白的表达量(0.84±0.04,P=0.014);在与K63共转染的293T细胞中,被TRAF6-331mut下拉的K63链泛素蛋白的表达量为0.31±0.13,低于野生型TRAF6下拉的K63链泛素蛋白的表达量(0.89±0.08,P<0.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TRAF6-331mut-HCT116细胞中NF-κB、p-NF-κB和p-AP-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63±0.08、0.42±0.08和0.60±0.07,低于TRAF6-HCT116细胞(均为1.00±0.00,P值分别为0.002、<0.001和<0.001),AP-1蛋白表达水平为0.89±0.06,与TRAF6-HCT116细胞(1.0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TRAF6-331mut-SW480细胞中NF-κB、p-NF-κB和p-AP-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50±0.06、0.51±0.04和0.48±0.02,低于TRAF6-SW480细胞(均为1.00±0.00,均P<0.001),AP-1蛋白表达水平为0.90±0.06,与TRAF6-SW480细胞(1.0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结论TRAF6基因第331泛素化位点突变可能阻止了TRAF6与泛素赖氨酸位点K48和K63的结合,进而影响下游NF-κB和MAPKs/AP-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泛素化 突变 核因子ΚB 激活蛋白1
原文传递
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彭凯明 康明强 +1 位作者 林济红 余绍斌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S-VATS)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住院的87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I-VATS组(n=40...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S-VATS)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住院的87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I-VATS组(n=40)和S-VATS组(n=47),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置管时间、引流量、镇痛药使用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术后顺利出院,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S-VATS组术后置管时间、胸腔引流量、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均明显少于I-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1)d vs(2.9±0.2)d,P<0.05;(203.1±29.9)ml vs(462.9±54.1)ml,P<0.01;(0.9±0.2)d vs(2.5±0.3)d,P<0.01];S-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费用略高于I-VAT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0~24月,S-VATS组无局部复发。结论 S-VATS治疗前纵隔肿瘤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引流量少,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及疗效与I-VATS无明显差别,是前纵隔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剑突下 经肋间 胸腔镜手术 前纵隔肿瘤
原文传递
老年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陆俊 吴栋 +6 位作者 郑朝辉 李平 谢建伟 王家镔 林建贤 陈起跃 黄昌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26-931,共6页
目的比较老年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后复发与无复发病人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探讨老年胃癌病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收治并施行手术的727例老年胃癌病... 目的比较老年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后复发与无复发病人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探讨老年胃癌病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收治并施行手术的727例老年胃癌病人资料,分为复发组(214例,29.4%)与无复发组(513例,70.6%)。进一步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筛选并建立拟合度最优的多因素预测模型。结果与无复发组相比,复发组病人术前CA19-9、术前癌胚抗原(CEA)、肿瘤大小、神经脉管浸润发生率以及术后病理学TNM分期均显著增高(P均<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术前CEA、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学分期、肿瘤大小、神经浸润、脉管浸润,以及术后辅助化疗与术后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病理T分期、N分期和术后辅助化疗为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C指数为0.781(0.761-0.801)。结论术前CA19-9和肿瘤病理学分期是老年胃癌病人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辅助化疗是其独立保护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其术后复发,可能有助于临床随访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老年 复发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琼脂糖细胞块制备技术改良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美钦 施佳健 +4 位作者 刘文文 万榕 黄雄飞 黄爱民 张文敏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1-153,共3页
改良一种琼脂糖细胞块的制作方法,以获得细胞数量分布适中的细胞块,应用于培养肿瘤细胞的鉴定。选用平底离心管,以琼脂糖为介质制备细胞石蜡包埋块,并进行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利用本方法制备的细胞块完整有形,HE染色效果好... 改良一种琼脂糖细胞块的制作方法,以获得细胞数量分布适中的细胞块,应用于培养肿瘤细胞的鉴定。选用平底离心管,以琼脂糖为介质制备细胞石蜡包埋块,并进行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利用本方法制备的细胞块完整有形,HE染色效果好,免疫标记定位准确,背景清晰,结果稳定,可作为实验室常规的细胞块制备方法,并推广应用于病理的细胞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技术 改良方法 细胞块 琼脂糖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HE染色 细胞学诊断 数量分布
原文传递
Ⅱ、Ⅲ期胃癌病人术后治疗失败模式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陆俊 吴栋 +9 位作者 林嘉 许斌斌 薛震 郑朝辉 李平 谢建伟 王家镔 林建贤 陈起跃 黄昌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47-1153,1158,共8页
目的探讨Ⅱ、Ⅲ期胃癌病人的术后治疗失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收治的875例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Ⅱ、Ⅲ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治疗失败407例(治疗失败组),无术... 目的探讨Ⅱ、Ⅲ期胃癌病人的术后治疗失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收治的875例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Ⅱ、Ⅲ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治疗失败407例(治疗失败组),无术后治疗失败468例(无治疗失败组)。术后治疗失败定义为手术后首次发现任何部位复发或任何原因死亡。通过Kaplan-Meier累积风险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术后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并用韦恩图和核密度曲线展示术后治疗失败模式。结果治疗失败组与无治疗失败组病人在远侧胃切除率、术前CA19-9水平、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大小以及pN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CA19-9水平≥37 k U/L、术前CEA水平≥5μg/L、肿瘤部位、pN分期、严重并发症为影响Ⅱ、Ⅲ期胃癌病人术后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辅助化疗是其独立保护因素。竞争风险分析术后治疗失败模式显示,Ⅱ、Ⅲ期胃癌病人远处器官复发、腹膜复发、局部复发和无复发死亡的3年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0.4%、10.0%、7.9%和5.1%。根据3个月的时间间隔拟合所有病例的治疗失败风险曲线显示,治疗失败风险率峰值在术后第16.7个月出现,峰值为0.0143,随后逐渐下降,大部分治疗失败事件发生于术后36个月内。分层分析显示,尽管局部复发、腹膜复发和无复发死亡呈现出相似的达峰时间和风险峰值,但远处器官复发的达峰时间最早,且峰值显著高于其他失败类型(达峰时间14.5个月,风险峰值0.0074)。结论不良的肿瘤学特征与Ⅱ、Ⅲ期胃癌病人术后治疗失败密切相关,而术后辅助化疗是其独立保护因素。对于Ⅱ、Ⅲ期胃癌病人早期随访应重视远处器官复发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失败模式 动态风险 危险因素 随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