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湿科临床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汤一榕 宋一帆 +1 位作者 陈琦 陈仁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1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于风湿科临床教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1日—2017年2月28日在我院风湿科实习的学生37名为传统组,实施传统模式的临床教学,再选取2017年3月1日—2018年1月31日在我院风湿科实习的学生37名为PBL... 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于风湿科临床教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1日—2017年2月28日在我院风湿科实习的学生37名为传统组,实施传统模式的临床教学,再选取2017年3月1日—2018年1月31日在我院风湿科实习的学生37名为PBL组,实施PBL教学法。观察教学的效果。结果 37名学生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后,其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情况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风湿科临床教学中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的考核成绩,还改善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外周血中Tfh细胞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汤一榕 陈仁利 +3 位作者 朱丽秀 陈康银 唐宝佳 蒋煌舟 《贵州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1414-1416,共3页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对外周血中Tfh细胞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风湿免疫科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6例,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单独甲氨...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对外周血中Tfh细胞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风湿免疫科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6例,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单独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12周后患者Tfh细胞的百分率情况;对治疗前、后第4、8、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IL-6、IL-10、TNF-α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CXCR5+、CD4+ICOS+和CD4+CXCR5+ICOS+T细胞百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12周,两组患者IL-6、IL-10、TNF-α的浓度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缓解其疼痛,抑制Tfh细胞,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类风湿关节炎 TFH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羟氯喹治疗风湿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长贵 陈仁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5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治疗风湿病采用硫酸羟氯喹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7年1—9月收治的风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双色球随机模式,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羟氯喹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究分析治疗风湿病采用硫酸羟氯喹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7年1—9月收治的风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双色球随机模式,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羟氯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疼痛程度及炎症情况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风湿病采用硫酸羟氯喹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症状及炎症情况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羟氯喹 风湿病 甲氨蝶呤 炎症 关节压痛 关节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护理中“治未病”理论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玮 叶燕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6期919-920,共2页
目的:探讨"治未病"理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 目的:探讨"治未病"理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措施中引入"治未病"理论,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晨僵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护理满意度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引入"治未病"理论,可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其关节疼痛和晨僵情况,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促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护理 中医学 治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朱丽秀 陈仁利 +3 位作者 聂成军 林新雁 汤一榕 陈琦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31期74-75,共2页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抑郁、焦虑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的105例SLE确诊患者,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结果 SLE组经SDS测评判定为抑郁患病率为61.9%,SAS测评判定为焦虑患病率为45....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抑郁、焦虑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的105例SLE确诊患者,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结果 SLE组经SDS测评判定为抑郁患病率为61.9%,SAS测评判定为焦虑患病率为45.7%,抑郁和焦虑同时存在者患病率为23.8%,SDS和SAS平均总分分别为(49±11.69)和(44±12.84),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发现疾病活动度评分越高,SDS和SAS评分就越高。结论 SLE患者存在抑郁、焦虑情绪,且疾病活动越重,焦虑、抑郁情绪越明显,这对及早对SLE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疾病活动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肾小球率过滤、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傅铮 朱丽秀 林奉森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第4期178-179,189,共3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各组肾小球率过滤(GF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m Alb/Cr)的变化关系,以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该院住院病历,根据眼科专业眼底检查情况分3组:正常眼底组(NR)、非增殖期视...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各组肾小球率过滤(GF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m Alb/Cr)的变化关系,以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该院住院病历,根据眼科专业眼底检查情况分3组:正常眼底组(NR)、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收集及计算各组GFR、U-m Alb/Cr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NR组相比,DR组患者的GFR明显减低、U-m Alb/Cr明显升高,且随着DR进展,GFR显著下降、U-m Alb/Cr显著升高。同时随着GFR下降,DR的发病率增加且程度加重,当GFR<60 m L/min时,DR的发病率升至83.33%,其中PDR的发病率高达30.35%。结论 GFR、U-m Alb/Cr均与DR密切相关。DR患者均应列为DN的高危人群,反之筛查GFR、U-m Alb/Cr有异常时应及时筛查眼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率过滤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延误诊断情况和原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小娟 陈仁利 +1 位作者 汤一榕 陈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12期56-59,共4页
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延误诊断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 年1 月-2015 年12 月门诊及住院的168 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延误诊断情况从性别、年龄、发病症状、家族史、诊断方法、误诊科室及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 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延误诊断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 年1 月-2015 年12 月门诊及住院的168 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延误诊断情况从性别、年龄、发病症状、家族史、诊断方法、误诊科室及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延误诊治的原因进行总结.结果 168 例患者中,145 例存在误诊情况,误诊率86.31%,且所有误诊患者均未采用骶髂关节X 线检查.首诊误诊延误时间方面,非风湿免疫科延误诊断时间为(68.72±34.17)个月,风湿免疫科延误诊断时间为(29.31±16.42)个月,与非风湿免疫科延误诊断时间相比,风湿免疫科延误诊断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792,P < 0.05);与行骶髂关节CT 检查的患者相比,行骶髂关节X 线平片检查延误诊断时间为(49.34±19.18)个月,CT 检查延误诊断时间为(38.42±17.59)个月,骶髂关节CT 检查延误诊断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36,P < 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延误诊断与非风湿免疫科医师不熟悉非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相关,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中,X 线及CT 诊断均存在不足,临床中建议应用MRI 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 X 线检查 CT 检查 延误诊断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损害与血尿酸关系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汤一榕 蒋煌舟 +3 位作者 陈康银 唐宝佳 赖晓兰 张荔群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4期2172-2175,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尿酸水平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血液风湿科治疗的SLE患者,共210例,其中男14例,女196例。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合作诊所/美国风湿病学会(SLICC/A...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尿酸水平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血液风湿科治疗的SLE患者,共210例,其中男14例,女196例。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合作诊所/美国风湿病学会(SLICC/ACR)损伤指数SDI对疾病损害程度、疾病持续时间、代谢综合征并发症和狼疮性肾炎进行评估,根据患者有无肾损伤,将其分为有肾损伤组(Y组,182例),无肾损伤组(W组,28例)。运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肾损伤风险。结果两组尿酸、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肾损伤的最佳临界值为5.5mg/dL,曲线下面积(AUC)为0.776,灵敏度为68.8%,特异度为87.1%。基线尿酸水平与肾损害具有一定相关性,将尿酸作为连续变量时,单变量分析的风险比为2.24,95%CI为1.50~3.34,P<0.001;多变量分析的风险比为2.82,95%CI为1.05~7.57,P=0.040。将尿酸作为二分类变量时,较高的尿酸水平(>5.5 mg/dL)与肾损伤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存在尿酸水平的异常变化,较高的尿酸水平会增加SLE患者发生肾脏损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肾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血液科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赖晓兰 黄传钱 +2 位作者 陈琦 汤一榕 陈仁利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血液科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并探讨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血液科感染患者1182例,采集分泌物、痰(唾)液、尿液、血液等标本,进行病原学和耐药性检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χ~2... 目的分析医院血液科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并探讨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血液科感染患者1182例,采集分泌物、痰(唾)液、尿液、血液等标本,进行病原学和耐药性检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182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 305株,其中分离自分泌物标本占25.0%、分离自痰(唾液)、尿液、血液及脓肿标本分别占24.1%、21.5%、12.0%和9.6%。在1305株病原菌中,G-菌826株,占63.3%;G^+菌334株,占25.6%;真菌145株,占11.1%。G^-菌中检出率较高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3种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复方新诺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的耐药率较高(16.58%~100%),对阿米卡星、厄它培南、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低(0~9.41%)。G^+菌中检出率较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2种菌对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22.22%~100%),对利福平、利奈唑烷、莫西沙星、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0~8.89%)。经单因素分析,年龄、病程、侵入性操作是血液科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血液科患者感染的致病病原菌种类广泛且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病程、侵入性操作等因素有关,可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内科 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补脾益肾活血方治疗脾肾两虚夹瘀型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荣东 林应华 林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4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补脾益肾活血方治疗脾肾两虚夹瘀型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中医科就诊的60例肾性贫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 目的观察补脾益肾活血方治疗脾肾两虚夹瘀型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中医科就诊的60例肾性贫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上加用补脾益肾活血方,疗程2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的变化。观察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RBC、Hb、HC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BUN、Sc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脾益肾活血方可有效纠正肾性贫血,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肾性贫血 脾肾两虚夹瘀证 补脾益肾活血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荣东 赖子建 +1 位作者 林莺 郑佩兰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1期129-131,共3页
目的调查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与证候分布特征,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中医科、肾内科、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2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并根据四诊资料进行中医... 目的调查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与证候分布特征,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中医科、肾内科、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2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并根据四诊资料进行中医证候诊断,统计患者体质类型和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患者的体质类型主要以气虚质、瘀血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主。气虚质与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湿热困脾证、血瘀脉络证成正相关,瘀血质与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湿热困脾证、血瘀脉络证成正相关,阴虚质与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湿热困脾证成正相关,阳虚质与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脉络证成正相关,湿热质与阴虚热盛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湿热困脾证、血瘀脉络证成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气虚质、瘀血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其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医体质 中医证候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脾益肾通络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荣东 林应华 林莺 《河北中医》 2019年第12期1819-1822,1826,共5页
目的观察补脾益肾通络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64例CKD 3~4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脾益... 目的观察补脾益肾通络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64例CKD 3~4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脾益肾通络泄浊方治疗。2组疗程为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及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TGF-β1水平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8.75%(P<0.05)。治疗后2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UN、Cr水平均降低(P<0.05),Hb、eGFR水平均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BUN、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b、eGF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GF-β1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脾益肾通络泄浊方可有效改善CKD 3~4期患者临床症状、肾功能,降低血清TGF-β1,从而改善肾纤维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健脾 通络 中药疗法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不足与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的关系及其治疗措施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长贵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1期171-172,共2页
目的分析维生素D不足与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的关系,总结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相同的骨化三醇、普通维生素D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清25-OH-D水平、疼痛VAS评分、白介素-6(IL-6)、... 目的分析维生素D不足与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的关系,总结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相同的骨化三醇、普通维生素D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清25-OH-D水平、疼痛VAS评分、白介素-6(IL-6)、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结果 60例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患者接受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血清25-OH-D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前后IL-6、BALP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维生素D不足与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的关系密切,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患者基本具有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表现,骨化三醇及普通维生素D治疗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能够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不足 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 关系 治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琥珀酸铁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赖晓兰 黄传钱 +2 位作者 陈琦 汤一榕 陈仁利 《北方药学》 2020年第2期4-5,共2页
目的:观察对妊娠期合并缺铁性贫血应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选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诊的92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给予对照组三维亚铁咀嚼片治疗,给予研... 目的:观察对妊娠期合并缺铁性贫血应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选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诊的92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给予对照组三维亚铁咀嚼片治疗,给予研究组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治疗6周后评价疗效,于治疗前后对两组RBC、Hb、HCT、SF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82.61%(38/46),研究组总有效44例,总有效率为95.65%(44/46),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RBC、Hb、HCT、SF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RBC、Hb、HCT、SF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确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妊娠期合并缺铁性贫血,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因子水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蛋白琥珀酸铁 三维亚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长贵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4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50例重症患者分成观察1组(n=33)与观察2组(n=17),进行一般指标对比,并与同期在该院门诊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人士的25-羟维生素D水平...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50例重症患者分成观察1组(n=33)与观察2组(n=17),进行一般指标对比,并与同期在该院门诊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人士的25-羟维生素D水平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占比、血小板计数、CRP水平、血清钙水平及血清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器官功能障碍占比、病死率、APACHEⅡ平均评分、25-羟维生素D水平、白细胞计数、乳酸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者的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士;APACHEⅡ评分与25-羟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重症患者严重缺乏维生素D,疾病严重程度越重,维生素D水平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疾病严重程度 25-羟维生素D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开展痛风知识教育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秀娟 石晓雪 杨慧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第21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痛风知识健康教育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收集病例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上述时间段内选取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标准及诊断指南相一致的患者76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38...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痛风知识健康教育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收集病例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上述时间段内选取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标准及诊断指南相一致的患者76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38例)与研究组(38例),常规组采用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结合痛风知识教育,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研究组均比常规组低(P<0.05),同时研究组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水平均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将痛风健康知识教育实行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护理中,对患者血糖、血尿酸水平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推荐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高尿酸血症 痛风知识教育 效果分析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P、PCT联合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康银 唐宝佳 +6 位作者 焦维克 郑明平 陈韡 富显果 张端斌 魏丽华 周伦顺 《中外医疗》 2017年第31期29-30,33,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确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共45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降钙...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确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共45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化学染色法检测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并与6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组NAP阳性率72.22%,积分(88.7±13.4)分;PCT阳性率82.44%,水平值(0.301±0.123)μg/m L,两者同时表达阳性率64.44%,特异性99.5%。与健康对照组(NAP阳性率30.00%,积分(61.2±11.3)分;PCT阳性率1.67%,水平值(0.034±0.013)μg/m 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于PCT受不同病原体影响较大,NAP则相对稳定,两者联合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和合理用药方面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汤一榕 郑庆顺 +4 位作者 林奉森 叶太明 陈仁利 陈琦 宋一帆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第5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社区规范管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全科基地协作单位蕉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140例,行常规管理的70例患者为常规组,行社区规范管理的70例患者为干预组。观察管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社区规范管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全科基地协作单位蕉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140例,行常规管理的70例患者为常规组,行社区规范管理的70例患者为干预组。观察管理的效果。结果 70例患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后,血压和血糖水平下降(P<0.05),自我管理情况改善(P<0.05),并发症减少(P<0.05)。结论社区规范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和血糖,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社区规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发生类固醇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长贵 施丽丹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第4期62-63,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并发类固醇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2月—2017年12月到该院接受治疗的124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有24例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类固醇糖尿病,作为观察组;其余100例未... 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并发类固醇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2月—2017年12月到该院接受治疗的124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有24例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类固醇糖尿病,作为观察组;其余100例未并发类固醇糖尿病的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C反应蛋白情况、复发率、并发症发生几率、治疗以及转归情况。结果所选择的的124例血小板减少患者,有24例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类固醇糖尿病。观察组体质量指数、C反应蛋白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的发生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22例血糖情况恢复正常,2例死亡。结论在临床中,对血小板减少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在过程中很容易并发类固醇糖尿病,因此需要加强对各种可能会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与此同时并严密监测其血糖情况,从而改善预后以及及时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糖皮质激素 类固醇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染料法在HLA-B27检测中的应用
20
作者 富显果 唐宝佳 +3 位作者 杨菁 曹罗元 叶作东 黄宝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6期939-942,共4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染料法检测HLA-B27基因对于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强直性脊柱炎疑似患者170例进行HLA-B27基因及其亚型检测,对结果不一致样本,进一步应用PCR-直接测序法进行B27测...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染料法检测HLA-B27基因对于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强直性脊柱炎疑似患者170例进行HLA-B27基因及其亚型检测,对结果不一致样本,进一步应用PCR-直接测序法进行B27测序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符合率为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结果不一致样本为流式细胞分析阳性,而荧光定量PCR法和PCR-直接测序分析为B*40亚型或B*40与B*58的杂合型;在158例AS相关患者中,共检出3种HLA-B27等位基因:B*2704为主要亚型,占96.8%,其次为B*2705,占1.9%,另有2例为B*2706,占1.3%,结论荧光定量PCR染料法可有效提高HLAB27检测的准确性,并能够实现HLA-B27亚型分析,可为深入探讨HLA-B27在AS中发病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荧光定量PCR 流式细胞术 强直性脊柱炎 HLA-B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