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胆外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睡眠质量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宋湘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4期44-46,共3页
目的探究肝胆外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将我院肝胆科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职护士29名纳入本研究,对纳入的护士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护士的一... 目的探究肝胆外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将我院肝胆科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职护士29名纳入本研究,对纳入的护士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护士的一般资料(年龄、工作年限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睡眠质量现状进行调查,比较不同资料护士的HPLP-Ⅱ评分,并比较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影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结果护士平常缺乏运动锻炼。工作11~30年护士的HPLP-Ⅱ评分高于工作年限1~10年的护士,各组间差异性较大(P<0.05)。在29名护士中,有16名护士睡眠质量较差,所占比为55.17%。肝胆外科护士的HPLP-Ⅱ总分与PSQI总分呈现负相关性,差异性较大(P<0.05)。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SQI总分、工作年限是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肝胆外科护士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总体水平较低,且护士均伴随着一定的睡眠障碍问题,且二者呈现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 护士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睡眠质量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普通外科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鹤光 王耀东 +3 位作者 池畔 王烈 石铮 赵文新 《海峡科学》 201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该文简要回顾了福建省普通外科学学科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福建省普通外科学学科在临床医疗、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及不足,展望福建省普通外科学科的发展前景及相关对策。
关键词 福建省 普通外科学 发展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早期经口进食的护理分析
3
作者 陈娇妹 陈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2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经口进食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后,经计算机随机分配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经口进食,研究组则予以早期... 目的分析早期经口进食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后,经计算机随机分配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经口进食,研究组则予以早期经口进食,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早期经口进食护理,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是理想的进食护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 手术患者 早期经口进食 胃肠功能 住院时间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护理对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阿玲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第19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对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该院进行手术并接受护理的154例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78例为实验组,剩余7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对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该院进行手术并接受护理的154例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78例为实验组,剩余7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的护理内容为对常规护理进行改进的规范化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可降低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同时也是患者满意度较高一种护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护理 常规护理 肝胆外科 糖尿病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Glisson鞘外离断法)
5
作者 翁山耕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1-1,F0002,共2页
患者,男,56岁,反复右上腹闷痛1年,查体示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墨菲征阴性。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肝脏储备功能检查结果为157.4%,肝功能评估Child-Pugh A级。上腹部超声及计算机断层扫描均提示左肝内胆管结石,肝脏无硬化,胆总管及胆囊无... 患者,男,56岁,反复右上腹闷痛1年,查体示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墨菲征阴性。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肝脏储备功能检查结果为157.4%,肝功能评估Child-Pugh A级。上腹部超声及计算机断层扫描均提示左肝内胆管结石,肝脏无硬化,胆总管及胆囊无明显结石。诊断为左肝内胆管结石。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排除手术禁忌,拟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常规探查腹腔脏器和病灶情况,进一步评估左半肝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采用电刀或超声刀打开镰状韧带、左右冠状韧带、左侧三角韧带,暂时保留肝圆韧带,以保留其对肝脏的牵引作用,便于后续解剖左肝蒂。超声刀打开肝胃韧带显露整条静脉韧带,作为后续解剖左肝蒂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肝切除术 左肝内胆管结石 肝脏储备功能 牵引作用 肝圆韧带 计算机断层扫描 腹部超声 胆总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腹部手术史117例患者的腹腔镜肝胆手术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明智 巫华生 +2 位作者 陈有挺 欧荣文 石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1期33-35,共3页
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肝脏及胆道手术的方法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117例既往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胆道及肝脏手术的临床资料。117例中19例因腹腔内严重粘连分离困难从而中转开腹手术,其中穿刺建立气腹和分离粘连过程... 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肝脏及胆道手术的方法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117例既往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胆道及肝脏手术的临床资料。117例中19例因腹腔内严重粘连分离困难从而中转开腹手术,其中穿刺建立气腹和分离粘连过程中发生胃十二指肠损伤3例,小肠损伤2例,结肠损伤2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无其他上述胃肠损伤相关的并发症。98例成功完成腹腔镜下手术,其中术中发生胃十二指肠或小肠损伤7例,结肠损伤1例,均在腔镜下完成修补;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包括胆汁漏9例,其中合并胆汁性腹膜炎3例,胃瘘2例,十二指肠瘘合并腹腔脓肿1例,切口感染2例。所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中转开腹的原因来自分离粘连造成的胃肠道损伤,腹腔镜下肝脏及胆道手术用于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但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并掌握恰当的中转开腹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肝脏手术 胆道手术 上腹部手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纤维胆管镜取石治疗肝胆管残余结石100例疗效观察
7
作者 周巍 石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4期36-37,共2页
目的:对提高肝胆管术后残余结石取尽率的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10年应用纤维胆管镜及体内冲击波碎石仪经术后"T"管窦道治疗术后胆管残余结石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共取石、碎石治疗270例次,结石取净98... 目的:对提高肝胆管术后残余结石取尽率的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10年应用纤维胆管镜及体内冲击波碎石仪经术后"T"管窦道治疗术后胆管残余结石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共取石、碎石治疗270例次,结石取净98例,取净率为98%,2例取石未净者均为重度胆管狭窄患者,且结石的大小与时间呈正相关。结论:运用纤维胆管镜及体内冲击波碎石仪经"T"管窦道取石、碎石是治疗胆管残余结石的理想方法,操作简单,用时短,损伤轻,患者痛苦小,可以避免再次或多次胆管手术,在胆管残余结石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镜 体内冲击波碎石仪 T管窦道 取石 碎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原发性肝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昭硕 林科灿 刘景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5-509,共5页
外科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三维可视化技术、3D打印、虚拟现实、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术中导航肝切除术等技术的出现,为原发性肝癌的术前诊断、手术规划及术中导航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其中,三维可视化技术对... 外科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三维可视化技术、3D打印、虚拟现实、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术中导航肝切除术等技术的出现,为原发性肝癌的术前诊断、手术规划及术中导航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其中,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方案选择、术前规划、术中导航及肝移植等方面表现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主要总结近年来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原发性肝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成像 三维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预测因素:一项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连伟 王亮 +3 位作者 欧荣文 丁法典 石铮 陈有挺 《腹部外科》 2021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243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243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观察术后感染病人病原学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究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因素。结果243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中术后发生医院感染45例,感染率18.52%,术后感染病人临床送检标本共培养病原菌6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72.5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3株(20.97%),真菌4株(6.45%)。肝门部胆管癌病人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因素为:术前合并糖尿病、肝内胆管结石、黄疸、胆道感染,手术合并肝切除、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术中输血、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留置导尿管时间长,术后胆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胆红素高、糖尿病、术中出血量多、术中输血、术后出现胆漏是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肝门部胆管病人术前胆红素高、糖尿病、术中出血量多、术中输血、术后出现胆漏可作为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手术 医院感染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干预在肝胆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娇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8期188-189,共2页
目的研究在肝胆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使用饮食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后,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模式,实验组则在该基础上,应用饮食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 目的研究在肝胆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使用饮食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后,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模式,实验组则在该基础上,应用饮食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饮食干预对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 肝胆管结石 围术期 饮食干预 满意度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翁锦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8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究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际获取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临床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134例作为本次调查过程中的研究对象,严格遵照患者入院后... 目的探究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际获取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临床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134例作为本次调查过程中的研究对象,严格遵照患者入院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均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67例患者,针对参照组患者运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展开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展开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持续时间,以及临床治疗处置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和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置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展开护理干预,相较运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展开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治疗后结石残留率和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持续时间,改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置满意度,优化改善胆管结石患者在罹患疾病和接受临床治疗处置过程中的整体性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胆管结石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在预防肝胆胰术后肺部感染中的效果
12
作者 张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6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在预防肝胆胰手术后肺部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肝胆胰外科治疗的肝癌术后92例患者,按照术前是否行肋间神经阻滞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于切皮前用局麻药行肋间神经阻滞,对照组...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在预防肝胆胰手术后肺部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肝胆胰外科治疗的肝癌术后92例患者,按照术前是否行肋间神经阻滞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于切皮前用局麻药行肋间神经阻滞,对照组术后自感疼痛时单次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50 mg。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指标(R、Sp O2、V、FEV1)变化、术后镇痛效果评分以及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前后的R、Sp O2、V、FEV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的R水平显著高于术前,Sp O2、V、FEV1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镇痛效果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感染率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P〈0.05)。结论 肝胆胰患者术后使用局麻药行肋间神经阻滞可明显减轻疼痛,防止呼吸功能减弱,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肺部感染 肝癌 肝胆胰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叶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杨兰钫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21期54-54,56,共2页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肝叶切除治疗的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及CT检查检查确诊,均行胆道探查肝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55例患者均行肝切除手术,...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肝叶切除治疗的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及CT检查检查确诊,均行胆道探查肝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55例患者均行肝切除手术,所有患者均成功取石,手术时间(185.5±50.6)分钟,术中出血(250±200)ml,术后无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发生胆瘘1例。经过3~15个月的随访,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1.8%,优良率98.2%。结论:肝叶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复发率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叶切除术 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 胆道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直肌分离诊治进展
14
作者 刘国忠 林佑团 翁山耕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90-993,共4页
腹直肌分离(rectus abdominis diastasis,RAD)是腹白线两侧腹直肌肌腹相互分离的现象,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常见于孕产期女性与肥胖人群等,目前RAD已经逐渐引起相关外科医师的重视。国内外关于RAD的研究较少,关于诊断及治疗尚无统... 腹直肌分离(rectus abdominis diastasis,RAD)是腹白线两侧腹直肌肌腹相互分离的现象,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常见于孕产期女性与肥胖人群等,目前RAD已经逐渐引起相关外科医师的重视。国内外关于RAD的研究较少,关于诊断及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就腹直肌分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分离 腹壁疝 产后腹直肌分离 腹壁整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FZU103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控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梓华 李嘉仪 +8 位作者 谢林惠 杨梓翊 尤适泽 吴超 李文龙 艾连中 倪莉 吕旭聪 陈有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44,共10页
目的:探究副干酪乳杆菌FZU103(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ZU103,LP-FZU103)对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的防控作用。方法:选取36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LP-FZU103干预),实验6周后测定体质量及... 目的:探究副干酪乳杆菌FZU103(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ZU103,LP-FZU103)对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的防控作用。方法:选取36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LP-FZU103干预),实验6周后测定体质量及脏器系数、血清及肝脏生化、肝组织病理学及炎症因子、肝功能相关基因转录和肠道菌群组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LP-FZU103干预可改善ALI小鼠的脏器系数和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以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提高肝脏中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含量,降低肝脏中丙二醛含量和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水平;显著上调脂质代谢相关基因Ldlr及下调Acc1、Hmgcr和Cd36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小鼠肠道中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等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结论:LP-FZU103干预可一定程度防控小鼠ALI的发生,这与其改善肠道菌群及肝脏代谢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酒精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肝功能基因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高OATP1B3表达增强索拉菲尼疗效的机制研究
16
作者 林毅豪 胡育海 +1 位作者 郑洲 张翔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0期1982-1986,共5页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中高OATP1B3表达对索拉菲尼疗效的增强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8例肝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样本为研究材料,观察OATP1B3在肝癌组织和距肿瘤边缘2 cm的癌旁组织中的表...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中高OATP1B3表达对索拉菲尼疗效的增强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8例肝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样本为研究材料,观察OATP1B3在肝癌组织和距肿瘤边缘2 cm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OATP1B3表达对服用索拉非尼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并通过转染肿瘤细胞,探究OATP1B3高表达对转染的Hep-1细胞的影响、与OATP1B3表达有关的相关信号通路分析以及索拉菲尼处理OATP1B3高表达肿瘤细胞的生物行为影响。结果48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中的OATP1B3的mRNA表达、蛋白表达水平和免疫组化评分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OATP1B3的Hep-1细胞增殖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均低于阴性对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OATP1B3的Hep-1细胞中N-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Bcl2干细胞样中CD33、OCT4、NANOG和SOX-2的表达均下调,E-cadherin、BAX、C-caspase3表达上调,且细胞凋亡率高于阴性对照细胞。经索拉菲尼处理后,OATP1B3高表达的肿瘤细胞生长和活性均下降;服用索拉非尼的肝癌患者中,高OATP1B3表达的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且以OATP1B3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服用索拉非尼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OATP1B3高表达状态可有效增强索拉菲尼的疗效,抑制癌症发展,为相关治疗方案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OATP1B3基因 索拉菲尼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恶性肿瘤分型新进展
17
作者 林志文 刘红枝 曾永毅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胆道恶性肿瘤是一种基因组、表观遗传修饰和分子表达模式上存在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即使相同病理形态和临床分期的胆道恶性肿瘤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也存在巨大差异。传统病理组织学分型和临床分型已不能满足精准医学时代的需求。分子... 胆道恶性肿瘤是一种基因组、表观遗传修饰和分子表达模式上存在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即使相同病理形态和临床分期的胆道恶性肿瘤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也存在巨大差异。传统病理组织学分型和临床分型已不能满足精准医学时代的需求。分子分型能提供更个性化的癌症治疗方案,不仅有助于揭示肿瘤的发展机制并准确预测疾病的预后,且对于指导新型靶向药物的开发以及实施针对性肿瘤治疗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分子分型在癌症诊断、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和基础的研究进展,系统阐述胆道恶性肿瘤的分型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恶性肿瘤 临床分型 病理组织学分型 分子分型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硫死亡相关lncRNA构建老年肝细胞癌的新型预后模型
18
作者 林世钊 林志明 姚向庆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22-233,共12页
目的 探讨老年肝细胞癌(HCC)患者中新型的双硫死亡相关lncRNA(DRLS)预后模型,验证该模型在评价老年HCC患者的预后及指导治疗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下载TCGA-LIHC项目的转录组数据、临床资料及突变信息。筛选DR... 目的 探讨老年肝细胞癌(HCC)患者中新型的双硫死亡相关lncRNA(DRLS)预后模型,验证该模型在评价老年HCC患者的预后及指导治疗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下载TCGA-LIHC项目的转录组数据、临床资料及突变信息。筛选DRLS,分为老年组和年轻组。使用韦恩图排除对年轻组HCC有影响的lncRNA,保留仅对老年组有影响的DRLS。通过Cox回归和最小绝对收缩及选择算子(LASSO)分析,构建DRLS预后模型。评估老年HCC患者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的预后、生物功能、突变情况以及药物敏感性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采用LASSO和Cox回归方法确定了DRLS,并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低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高于高风险组患者。构建具有良好临床适用性的列线图。通过差异基因表达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在细胞周期、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活性产生的超氧化物、细胞分裂、细胞骨架运动以及相关代谢活动中显著富集,低风险组在肿瘤免疫功能障碍及排斥(TIDE)评分较低。在药物敏感性分析中,低风险组对索拉非尼、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而高风险组对5-氟尿嘧啶、MIRA-1和星形孢菌素更敏感。老年HCC患者中低风险组的预后更好,突变发生率更低,免疫治疗效果更佳,且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更高。结论 DRLS在预测老年HCC患者的预后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并与其生物学功能、突变基因及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为深入探索双硫死亡与HCC的关系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硫死亡 老年人 肝细胞癌 lncRNA 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和验证肝细胞癌胞吞作用相关的预后特征
19
作者 徐昀霏 姚向庆 罗梅娣 《肝脏》 2024年第4期400-407,共8页
目的胞吞作用在多种疾病中都已证实与疾病进程有着紧密的关联,但关于胞吞在癌症中的作用的研究相对有限。本研究旨在探索胞吞相关基因在肝癌(HCC)中的角色及其与生存预后的关联。方法我们从TCGA和GEO数据库中下载了HCC的转录组表达谱和... 目的胞吞作用在多种疾病中都已证实与疾病进程有着紧密的关联,但关于胞吞在癌症中的作用的研究相对有限。本研究旨在探索胞吞相关基因在肝癌(HCC)中的角色及其与生存预后的关联。方法我们从TCGA和GEO数据库中下载了HCC的转录组表达谱和匹配的临床信息。通过“limma”R包进行差异分析以识别差异表达基因。采用LASSO Cox回归分析构建了胞吞相关的预后特征,并在GEO数据集上进行验证。结合TNM分期和其他临床变量,我们进一步建立了预后列线图。结果成功鉴定了33个与胞吞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一步筛选出6个关键胞吞相关基因,包括ALDH2、C3、ANXA2、CD5L、IL33和HAVCR1。这些基因在HCC的生存中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1)。通过多数据集的验证,预后特征显示出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合临床变量进行的深入分析证实,胞吞相关预后特征是HCC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我们构建了一个胞吞相关的列线图。该列线图在整体样本中的1年、3年和5年生存预测的AUC值分别为70.7%、70.4%和70.1%,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性能。结论本研究系统鉴定了胞吞相关预后基因并构建了HCC预后特征,该模型在预后评估中展现卓越准确性,为HCC治疗提供新思路,但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胞吞作用 预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导管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仲武 林征宇 +2 位作者 张志波 陈一平 陈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25-529,共5页
目的评价采用Habib^(TM) VesOpen血管内射频消融导管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主要分支内癌栓患者39例,采用Habib^(TM) VesOpen腔内导管射频消... 目的评价采用Habib^(TM) VesOpen血管内射频消融导管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主要分支内癌栓患者39例,采用Habib^(TM) VesOpen腔内导管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评价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血液指标、甲胎蛋白、门静脉通畅及癌栓的影像学变化情况。结果 3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血管穿孔、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等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2周、4周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功能除总胆红素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白蛋白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甲胎蛋白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原堵塞门静脉均有血流通过;术后8周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或MR检查,提示患者癌栓有不同程度变小或消失。结论采用Habib^(TM) VesOpen血管内射频消融导管经皮穿刺门静脉内癌栓射频消融具有可行性,有望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门静脉 血栓形成 导管消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