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C重排肉瘤4例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分析
1
作者 汤晨晨 黄海建 +2 位作者 李柏成 李峰 陈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6-868,872,共4页
目的 探讨CIC重排肉瘤(CIC-rearranged sarcoma, CR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4例CRS,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CRS中,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0~76岁(平均43.25岁)。肿瘤部位分别为左大腿、左颈部、... 目的 探讨CIC重排肉瘤(CIC-rearranged sarcoma, CR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4例CRS,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CRS中,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0~76岁(平均43.25岁)。肿瘤部位分别为左大腿、左颈部、右胸壁和右颅顶,肿瘤最大径3.5~8.8 cm(平均5.83 cm)。病理学表现为小圆细胞肿瘤,细胞丰富,排列密集,部分细胞质透明,其中2例细胞呈横纹肌样特征;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表型:WT-1(4/4)、DUX4(3/4)、CD99(3/4)、CD31(1/3)、FLI-1(2/2)、vimentin(2/2)阳性;INI-1、SMARCA4、H3K27Me3均无缺失表达,其余抗体均阴性。分子检测:3例FISH检测到CIC基因分离,4例均未检测到EWSR1基因分离。3例行手术切除,例1术后辅助化疗,例2术后行放、化疗和免疫治疗,1例失访。3例获得随访(16~21个月),1例无瘤生存,另2例局部复发。结论 CRS属于较少见的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影像、病理,并加做必要的免疫组化及CIC基因检测后确诊,该肿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化疗、放疗,多数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圆细胞肿瘤 肉瘤 CIC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毛霉菌病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邱明珠 邹欣 +3 位作者 翁端丽 吴永泉 熊红梅 邱晓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09-1211,共3页
侵袭性毛霉菌病(invasive mucormycosis,IM)是一种快速进展、可危及生命的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具有血管浸润性、传播迅速、临床诊治困难和病死率高的特点。IM属于机会性感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糖皮质激... 侵袭性毛霉菌病(invasive mucormycosis,IM)是一种快速进展、可危及生命的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具有血管浸润性、传播迅速、临床诊治困难和病死率高的特点。IM属于机会性感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或免疫功能低下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IM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不具有特异性,病理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误诊。该文现就IM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特征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IM的诊断、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毛霉菌病 COVID-19 侵袭性真菌病 病理学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38/MUM-1免疫组化双染技术在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3
作者 黄凌艳 邓海龙 +1 位作者 邱晓明 邱明珠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196-1198,1202,共4页
目的 探讨CD138/MUM-1免疫组化双染技术在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2例不孕症患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样本,进行HE染色、CD138免疫组化单染、MUM-1免疫组化单染及CD138/MUM-1免疫组化双染检测。结果 本实验52... 目的 探讨CD138/MUM-1免疫组化双染技术在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2例不孕症患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样本,进行HE染色、CD138免疫组化单染、MUM-1免疫组化单染及CD138/MUM-1免疫组化双染检测。结果 本实验52例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显示,CD138/MUM-1免疫组化双染技术相较于单染方法均有统计学差异,其切片质量评分最高,且判定浆细胞数目用时最少;此技术特别适用于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可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结论 鼓励病理医师在提升基本组织学及细胞形态学识别能力的同时,合理运用CD138/MUM-1免疫组化双染技术,以优化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8 MUM-1 免疫组化双染技术 子宫内膜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急性心功能衰竭为表现的病理符合川崎病1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邱明珠 邱晓明 +1 位作者 兰玉华 杜忠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8-269,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儿,男,3岁8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以脐周为中心,无明显缓解体位,持续7 d;伴呕吐胃内容物3次,非喷射性,量中,无暗红色液及胆汁样物。发病期间出现晕厥2次,伴面色苍白、四肢冰凉,持续约5~10min后自行缓解。曾就诊于... 1临床资料 患儿,男,3岁8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以脐周为中心,无明显缓解体位,持续7 d;伴呕吐胃内容物3次,非喷射性,量中,无暗红色液及胆汁样物。发病期间出现晕厥2次,伴面色苍白、四肢冰凉,持续约5~10min后自行缓解。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查消化系统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因症状无好转,拟"腹型癫"转诊来我院。于2011年8月8日18:00以"阵发性腹部疼痛7 d伴晕厥2次"收住儿科病房。入院体检:体温36.5℃,心率120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85/60 mmHg,体质量12 kg。神志清楚,精神稍疲乏,急病面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功能衰竭 川崎病 病理 腹部疼痛 自行缓解 临床资料 胃内容物 面色苍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40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邱明珠 徐宝卿 +4 位作者 汤晓晖 郑智勇 谢艳梅 余英豪 曲利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SACC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Ki-67、CD117、CK19、p63、SMA、S-100、β-catenin、LEF-1...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SACC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Ki-67、CD117、CK19、p63、SMA、S-100、β-catenin、LEF-1及D2-40的表达;FISH法检测MYB-NFIB融合基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预后因子。结果40例SACC中36例(90%)SACC镜下可见肿瘤周围收缩裂隙(peritumoral retraction cleft,PRC),D2-40显示PRC非脉管内瘤栓。14例SACC中8例(57.1%)MYB-NFIB融合基因阳性。39例SACC随访3~114个月,术后中位总生存时间为78个月,5、8、10年生存率为77.8%、26.4%及0;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51个月,2、5及8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5%、40.8%及0。预后分析显示,Ki-67增殖指数>15%(HR=3.943,P=0.037)、PRC(HR=2.469,P=0.040)与未根治性切除(HR=2.526,P=0.043)为独立影响变量。结论PRC见于90%的SACC,可作为病理诊断参数。Ki-67增殖指数>15%、PRC与未根治性切除为SACC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肿瘤周围收缩裂隙 免疫组织化学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79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邱明珠 付晓宇 +6 位作者 曾也婷 刘庆宏 齐兴峰 李敏 余英豪 曲利娟 郑智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01-1307,共7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79例IMN,通过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透射电镜分析IMN的病理学特征,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因子,...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79例IMN,通过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透射电镜分析IMN的病理学特征,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因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5例(69.62%)IMN患者肾小球小叶间存在共表达PLA2R/IgG4的多角形蛋白块(polygonal protein blocks co-expressed by PLA2R/IgG4,PPBCPI),其IgG亚型标记以IgG4阳性率及强度最高(92.55%强阳性),PPBCPI-IMN患者39例(70.91%)为疾病早期阶段。肾脏无进展生存分析显示,PPBCPI-IMN的疾病进展风险高于非PPBCPI-IMN(Log-rank:P=0.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独立影响IMN疾病进展的变量包括:病理分期(HR=5.257,P=0.043)、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HR=0.855,P=0.002)、PPBCPI(HR=1.516,P=0.009)。PPBCPI预测肾脏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5(P=0.021),敏感度为95.0%,特异性为40.0%。结论IMN部分患者存在PPBCPI免疫病理特征,其可作为IMN早期阶段的独立预后不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PLA2R IGG4 免疫病理 多角形蛋白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筛状结构的涎腺基底细胞腺瘤9例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邱明珠 邓海龙 +5 位作者 欧阳小娟 汤晓晖 熊令根 卓小花 熊红梅 邱晓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36-939,共4页
目的探讨具有筛状结构的涎腺基底细胞腺瘤(cribriform type of salivary basal cell adenoma,cSBCA)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SBCA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S-100、CD117、CK19、p63、SMA、β-cateni... 目的探讨具有筛状结构的涎腺基底细胞腺瘤(cribriform type of salivary basal cell adenoma,cSBCA)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SBCA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S-100、CD117、CK19、p63、SMA、β-catenin、LEF-1、E-cadherin及Cyclin D1的表达,应用FISH检测CTNNB1基因及MYB-NFIB融合基因。结果9例cSBCA均有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筛状结构占10%~90%,主要分布于肿瘤边缘及包膜内,呈包膜内浸润性生长,大部分瘤巢的长轴与包膜呈平行关系,均未见神经、血管及周围组织侵犯。筛状结构由基底样/肌上皮样细胞构成,腔内见阿尔辛蓝阳性黏液物。免疫表型:Ki-67增殖指数1%~3%,β-catenin及LEF-1核阳性。分子遗传学显示均无CTNNB1扩增或缺失突变及MYB-NFIB融合基因。随访12~98个月,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cSBCA易被误诊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可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基底细胞腺瘤 筛状结构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支气管腺瘤临床、CT及病理学表现 被引量:3
8
作者 邓燕芳 范明华 +2 位作者 谢丽卿 赖发明 林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87-1191,共5页
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腺瘤(BA)临床、CT及病理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BA患者临床、CT及病理学表现。结果15例中,14例无明显症状,1例胸痛。15例CT均见单发BA,11个病灶为混杂磨玻璃结节(mGGN)、3个为实性结节(SN)、1个为纯磨... 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腺瘤(BA)临床、CT及病理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BA患者临床、CT及病理学表现。结果15例中,14例无明显症状,1例胸痛。15例CT均见单发BA,11个病灶为混杂磨玻璃结节(mGGN)、3个为实性结节(SN)、1个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均位于外周带,紧贴或邻近胸膜,左、右肺下叶各5个,右肺上、中叶各2个,左肺上叶1个,最大径6.15~24.04mm、中位最大径9.10mm,CT值-553~47HU、中位CT值-297 HU;12个形态不规则、3个呈类圆形,10个边界清晰、5个边界模糊;14个见分叶征,11个见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及胸膜凹陷征各见于3个病灶,1个可见空洞。光镜下病灶内未见异型细胞,12个见特征性双层细胞结构,由腔面细胞层及基底细胞层构成。结论BA临床、CT及病理学表现均具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细支气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林维方 郭荣年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6期96-99,共4页
目的研究6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病理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的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2年5月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就诊的60例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PT)患者。将其分为良性肿瘤组(29例)和非良性肿... 目的研究6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病理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的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2年5月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就诊的60例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PT)患者。将其分为良性肿瘤组(29例)和非良性肿瘤组(31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年龄、病程年限、肿瘤的直径以及血流阻力指数)和病理特征(肿瘤生长方式、核分裂情况、核异型性、间质细胞生长情况和肿瘤坏死情况)进行分析,以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其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对于良性、非良性肿瘤的病理学特征比较,良性肿瘤的膨胀式生长、核分裂数<5个、轻度核异型性、没有发生间质生长的情况、没有发生肿瘤坏死的情况的人数均多于非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良性肿瘤的浸润式生长、核分裂数≥5个、中重度核异型性、发生间质生长情况与发生肿瘤生长情况的人数均多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良性、非良性叶状肿瘤的临床特征比较,良性肿瘤患者的年龄、病程年限、肿瘤直径、血流阻力指数均小于肺恶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良性、非良性肿瘤边缘状况、囊变、血流等级比较,良性肿瘤发生囊变、内部回声均匀、血液等级1、2级的患者人数均多于非良性肿瘤患者,肿瘤边缘分叶情况于血流等级3、4级的人数均少于非良性肿瘤患者,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乳腺PT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比较,肿瘤生长形式、核分裂、核异型性、间质生长、肿瘤坏死均为影响乳腺PT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良性肿瘤与非良性肿瘤之间的病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可将乳腺PT的病理分析作为其诊断方法以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瘤 病理特征 影响因素 病理分析 诊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碘酸六胺银染色在涎腺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样囊性癌病理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10
作者 欧阳小娟 邱明珠 +7 位作者 郑智勇 汤晓晖 余英豪 曲利娟 王旭洲 卓小花 谢南火 徐宝卿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 探讨过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在涎腺基底细胞腺瘤(SBCA)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病理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SBCA及40例SACC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PASM染色观察肿瘤基底膜的完整性,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CK19、P6... 目的 探讨过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在涎腺基底细胞腺瘤(SBCA)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病理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SBCA及40例SACC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PASM染色观察肿瘤基底膜的完整性,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CK19、P63、SMA、CD117、S-100、β-catenin及LEF-1,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MYB-NFIB基因融合及CTNNB1基因扩增。结果 PASM染色结果显示,51例SBCA瘤巢周围基底膜均呈完整线性,而40例SACC中有39例(97.5%)出现大范围基底膜断裂、缺损;FISH检测结果显示,14例SACC中8例检测出MYB-NFIB基因融合(57.14%),2例SACC检测出CTNNB1基因扩增,而SBCA组未出现MYB-NFIB基因融合及CTNNB1基因扩增或缺失。结论 PASM染色能显示SBCA和SACC瘤巢周围基底膜完整性,是两者有效、可行的鉴别诊断指标,推荐常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 PASM染色 基底细胞腺瘤 腺样囊性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远期预后影响因素及晚期安全性研究
11
作者 唐林波 李鑫静 王永斌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5期43-47,共5页
目的分析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远期预后影响因素及晚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389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62)与无复发组(n=327),分... 目的分析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远期预后影响因素及晚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389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62)与无复发组(n=327),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晚期损伤情况以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389例患者中,327例无复发,62例复发,无复发生存率为83.55%(325/389),总生存率为90.49%(352/389)。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EB脱氧核糖核酸(epstein-barr deoxyribonucleoside acid,EB DNA)拷贝数、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node,N)分期以及治疗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919,95%CI:1.105~2.150)、男性(OR=1.749,95%CI:1.113~2.380)、EB DNA拷贝数≥4000 copies/mL(OR=2.044,95%CI:1.184~3.552)、临床分期为Ⅳa期(OR=1.775,95%CI:1.135~2.552)、N分期为3期(OR=1.707,95%CI:1.109~2.260)、应用放化疗治疗(OR=1.747,95%CI:1.000~3.035)均是影响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EB DNA拷贝数、N分期以及治疗方案均会影响调强放射治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远期预后,调强放射治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后,部分患者在晚期会表现出1~2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晚期鼻咽癌 远期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分泌型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明珠 李水平 陈美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3期15-16,20,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进行观察,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乳腺无痛性肿物10余年伴刺痛2周,术中所见肿物质地中等偏硬,边界欠清,活动度... 目的探讨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进行观察,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乳腺无痛性肿物10余年伴刺痛2周,术中所见肿物质地中等偏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包膜不完整。显微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囊泡状、筛孔状,腔内充满嗜酸性分泌物,酷似甲状腺滤泡,部分区呈实性巢团状,小管状及乳头状结构,被覆细胞常空泡状;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少见,罕见病理性核分裂像。免疫组化:ER、PR、HER-2均(-),Ki-67(5%+),癌细胞表达CKH、CK8/18、S-100、E-cadherin、P120(膜+)、GCDFP-15,不表达肌上皮标记calponin、p63及SMA。特殊染色:肿瘤细胞内外、囊腔及小管腔内见AB-PAS染色阳性的分泌物。结论乳腺分泌型癌是一种罕见且预后较好的肿瘤,该肿瘤组织形态特殊,属于特殊类型乳腺癌,临床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很容易误诊为乳腺良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分泌型癌 组织学 特殊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明华 邱晓明 +4 位作者 李向红 孙宇 刘毅强 周立新 李忠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4-676,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穿刺活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SANT穿刺活检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处理、石蜡包埋、HE染色并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并复习相关...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穿刺活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SANT穿刺活检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处理、石蜡包埋、HE染色并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6岁,自述左腹部不适,CT检查显示脾占位。组织学低倍镜下可见多个结节,单个结节呈血管瘤样表现,由内衬肥胖内皮细胞的不规则血管腔隙组成,外周围绕同心圆排列的胶原纤维,有外渗红细胞及散在炎细胞,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显示3种不同类型的血管;CD34+/CD8-/CD31+的毛细血管,CD34-/CD8+/CD31+的窦状隙,CD34-/CD8-/CD31+的小静脉。回顾文献,SANT手术切除后无复发病例,预后良好。结论穿刺活检结合免疫组化可以明确诊断S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脾脏 穿刺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原发性骨肉瘤1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明华 李忠武 +1 位作者 陆爱萍 何万宾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394,共1页
患者女性,42岁。体检时乳腺超声示右乳外下象限见一低回声结节,大小1.4 cm×0.8 cm,包膜完整,边界清晰,内回声欠均匀,CDFI未见血流信号。腹部B超示肝、胆、胰、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全身骨扫描未见骨代谢异常。双侧腋窝淋巴结未见异... 患者女性,42岁。体检时乳腺超声示右乳外下象限见一低回声结节,大小1.4 cm×0.8 cm,包膜完整,边界清晰,内回声欠均匀,CDFI未见血流信号。腹部B超示肝、胆、胰、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全身骨扫描未见骨代谢异常。双侧腋窝淋巴结未见异常。临床考虑纤维腺瘤。局麻下行右乳肿物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骨肉瘤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足细胞的电镜观察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付晓宇 邱明珠 +2 位作者 刘庆宏 李敏 郑智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12期1771-1773,共3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足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探讨IMN发病机制。方法对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已确诊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53例IMN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足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探... 目的观察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足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探讨IMN发病机制。方法对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已确诊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53例IMN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足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在TEM下,IMN的足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足突融合/微绒毛变性、自噬溶酶体增多、线粒体肿胀、脂滴/蛋白滴及细胞膜破损。结论足细胞受损可作为区分特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的一个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电镜 足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atenin、LEF-1在唾液腺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样囊性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卓小花 汤晓晖 +5 位作者 邱明珠 徐宝卿 曲利娟 邱晓明 龙联文 谢南火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053-1057,共5页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淋巴细胞增强因子1(LEF-1)在唾液腺基底细胞腺瘤(SBCA)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SBCA和41例SACC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石蜡标本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检测β-c...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淋巴细胞增强因子1(LEF-1)在唾液腺基底细胞腺瘤(SBCA)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SBCA和41例SACC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石蜡标本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检测β-catenin、LEF-1、Ki-67、S-100、CD117等标记物;FISH检测CTNNB1 (3p22)基因。结果β-catenin标记SBCA组49例(98.0%)呈现肿瘤细胞核阳性表达,中位计数15%;LEF-1标记48例(96.0%)SBCA呈现肿瘤细胞核阳性,中位计数20%;而40例SACC的肿瘤细胞核β-catenin及LEF-1均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CA和SACC容易误诊,β-catenin与LEF-1免疫标记物具有鉴别诊断价值,肿瘤细胞核阳性表达β-catenin、LEF-1支持诊断SB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基底细胞腺瘤 Β-CATENIN LEF-1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膜性肾病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邱明珠 郑智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89-892,共4页
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ous nephropathy,PM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针对其基因学、足细胞表面受体及自身抗体等方面已有大量研究,且取得了明显的进展。PMN与继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案不同,鉴别诊断很重要。PMN的治疗方案... 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ous nephropathy,PM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针对其基因学、足细胞表面受体及自身抗体等方面已有大量研究,且取得了明显的进展。PMN与继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案不同,鉴别诊断很重要。PMN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免疫抑制治疗,疗效常不理想;近年来采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获得肯定的疗效。该文旨在对PMN的发病机制、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膜性肾病 PLA2R HLA-DQA1 治疗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D51A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苗生 林翠红 +1 位作者 黄凌艳 邱晓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1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RAD51A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15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RAD51AP1表达... 目的观察RAD51A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15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RAD51AP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SiRAD51AP1转染SW620细胞,采用MTT法、细胞划痕实验观察该基因表达下调对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同时运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RAD51AP1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RAD51AP1蛋白阳性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下调RAD51AP1基因表达水平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迁移,RAD51AP1基因通过m TOR/P70S6K信号通路起作用。结论RAD51A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RAD51AP1基因表达下调,能通过下调mTOR/P70S6K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51AP1 免疫组织化学 增殖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伴单克隆性浆细胞增生2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19
作者 李鑫静 黄凌艳 +1 位作者 邱晓明 陈燕坪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2-93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伴单克隆性浆细胞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2019和2021年期间诊断的2例AITL伴单克隆性浆细胞增生病例, 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组织学形态、免疫...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伴单克隆性浆细胞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2019和2021年期间诊断的2例AITL伴单克隆性浆细胞增生病例, 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特征, 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RNA,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免疫球蛋白(Ig)基因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 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AITL伴单克隆性浆细胞增生的病例均为女性, 例1和例2患者年龄分别为72岁和48岁;例1为腹股沟淋巴结, 例2为颈部淋巴结。主要临床症状为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例1伴低热和胸腹腔积液, 例2伴卵巢受累。光镜下, 淋巴结结构完全或部分破坏, 瘤细胞中等到大, 胞质丰富、淡染, 核不规则、扭曲或圆形, 背景见多种炎性细胞浸润, 其中浆细胞数量突出, 例2伴有较多B免疫母细胞增生。在免疫表型上, CD21示紊乱增生的滤泡树突细胞网, 肿瘤细胞表达多个T细胞标志物CD4(2/2)、CD3(2/2)、CD2(2/2)、CD7(2/2)和CD5(1/2);大部分肿瘤细胞表达滤泡辅助T细胞标志物CXCL13、bcl-6、PD1和ICOS, 局灶表达CD10。背景中的浆细胞例1呈Lambda轻链限制性、例2为Kappa轻链限制性。分子检测显示例1 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阳性, 例2为TCR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阳性。结论 AITL伴单克隆性浆细胞增生罕见, 病变淋巴结内可伴有明显B免疫母细胞增生, IgH基因可呈克隆性重排, 易误诊为浆细胞病变或B细胞淋巴瘤, 充分认识AITL多样的形态学及基因重排特征有助于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母细胞 细胞淋巴瘤 单克隆性浆细胞 临床病理学特征
原文传递
动态增强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与直肠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汤琅琅 阙开乾 +4 位作者 范明华 陈金银 何永红 许东波 林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2-1067,共6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及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其病理分级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直肠癌根治术后经病理证实的患者资料,术前均行直肠MRI检查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测量DCE-MRI定量参数,包括容积转... 目的探讨直肠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及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其病理分级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直肠癌根治术后经病理证实的患者资料,术前均行直肠MRI检查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测量DCE-MRI定量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评估术前T分期。对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分析,包括病理分级(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肿瘤大体类型(溃疡型、隆起型)和肿瘤局部浸润程度(T分期)。对各定量资料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DCE-MRI各参数值与直肠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对直肠癌病理分级与MRI定量参数间的关系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诊断直肠癌的效能。结果直肠癌MRI术前T分期与病理T分期的符合率为86.54%,Kappa值约0.761。不同组织病理分级间的DCE-MRI定量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Ktrans值差异最为明显(P<0.01);而在ADC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T分期间的V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不同病理T分期及不同肿瘤大体类型间的MRI定量及ADC值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Ktrans、Kep与组织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4、0.339,Ve值、ADC值与组织病理分级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是-0.295、-0.283,P值均<0.05。Ktrans、Kep值诊断低级别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9、0.922(P<0.01)。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即Ktrans、Kep、Ve和ADC值与直肠癌病理分级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Ktrans值的相关性最明显,能在一定程度反映直肠癌不同病理分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