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加工方法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6
1
作者
陈泉宾
孙威江
+2 位作者
谢少瑜
卓庆霖
郑凤
《中国茶叶加工》
2007年第1期27-29,共3页
通过对夏茶肉桂进行传统加工和空调做青,试验表明,不同加工方法各工序青叶含水量不同,初制过程青叶含水量做青前期基本相同,后期相差较大;经杀青后两者含水量相差极大;各工序青叶主要生化成分变化趋势不同;传统加工与空调做青相比,从鲜...
通过对夏茶肉桂进行传统加工和空调做青,试验表明,不同加工方法各工序青叶含水量不同,初制过程青叶含水量做青前期基本相同,后期相差较大;经杀青后两者含水量相差极大;各工序青叶主要生化成分变化趋势不同;传统加工与空调做青相比,从鲜叶至杀青,传统加工方法有高有低;在毛茶各生化成分中,传统加工咖啡碱大于空调做青,氨基酸相等,其它均小于空调做青。利用空调做青,结合南北乌龙茶加工特点,生产清香型武夷岩茶是不仅可行,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做青的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青
武夷岩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香型乌龙茶生产加工新技术专题(二) 适制清香型乌龙茶的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
12
2
作者
孙威江
叶乃兴
+2 位作者
金心怡
陈泉宾
郭玉琼
《中国茶叶》
2007年第2期8-9,共2页
清香型乌龙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在国内外茶叶市场异军突起,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其品质的形成除了得益于传统加工工艺的改革外,与茶树品种的选择及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栽培管理技术
茶树品种
加工新技术
清香型
乌龙茶
茶生产
专题
传统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增施钾、镁肥对武夷肉桂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翠香
陈泉宾
《福建茶叶》
2007年第3期14-14,共1页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肉桂是岩茶的后起之秀。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武夷岩茶“岩韵”产生的原因进行不断的探索。形成武夷岩茶优异品质的因素主要有适制乌龙茶的优良品种、优越的生态条件、独特的栽培措施、精湛的采制工艺、树龄...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肉桂是岩茶的后起之秀。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武夷岩茶“岩韵”产生的原因进行不断的探索。形成武夷岩茶优异品质的因素主要有适制乌龙茶的优良品种、优越的生态条件、独特的栽培措施、精湛的采制工艺、树龄及生产季节等。武夷岩茶按惯例可分为正岩、半岩、洲茶三个不同类型,相同品种虽在相同采制工艺水平下,品质也往往差异悬殊。土壤条件对品质的影响,据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调查,凡是正岩生长的土壤,含砾量高,质地以轻壤为主,土层较厚,土壤疏松,孔隙度在50%左右,土壤通风透气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肉桂
品质
武夷岩茶
施钾
镁肥
土壤条件
福建省农科院
优良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生物农药对闽北茶区茶尺蠖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
3
4
作者
林美菁
徐杰
+4 位作者
曹士先
蔡小勇
冯卫虎
李金
余顺甜
《蚕桑茶叶通讯》
2022年第1期31-33,共3页
为筛选出闽北茶园中适合防治茶尺蠖的生物农药,选用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0.6%苦参碱(常规对照)4种生物农药进行单施或混施,共7个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和...
为筛选出闽北茶园中适合防治茶尺蠖的生物农药,选用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0.6%苦参碱(常规对照)4种生物农药进行单施或混施,共7个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和0.6%苦参碱防治茶尺蠖效果明显,且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值得在茶叶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茶尺蠖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生物农药对茶树炭疽病防治效果初报
被引量:
1
5
作者
徐鵾鸬
曹士先
+4 位作者
蔡小勇
段联勃
徐杰
冯卫虎
晁倩林
《福建茶叶》
2019年第9期5-6,共2页
为探讨生物农药0.5%大黄素甲醚水剂和1%蛇床子素水乳剂对茶树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对不同剂量0.5%大黄素甲醚水剂和1%蛇床子素水乳剂防治茶树炭疽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大黄素甲醚300倍稀释液和蛇床子素600倍稀释液对茶炭疽病均...
为探讨生物农药0.5%大黄素甲醚水剂和1%蛇床子素水乳剂对茶树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对不同剂量0.5%大黄素甲醚水剂和1%蛇床子素水乳剂防治茶树炭疽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大黄素甲醚300倍稀释液和蛇床子素600倍稀释液对茶炭疽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用药后14d,大黄素甲醚3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最高(26.48%),明显优于1%蛇床子素水乳剂1800倍稀释处理(13.88%)和600倍稀释处理(1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甲醚
蛇床子素
茶炭疽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闽北茶园杂草的发生及防控探讨
6
作者
余顺甜
曹士先
+3 位作者
蔡小勇
林美菁
徐杰
冯卫虎
《蚕桑茶叶通讯》
2022年第2期16-19,共4页
茶园杂草是在当地气候生态条件下生存的非栽培植物,生命力顽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闽北是乌龙茶主产区,茶园杂草种类较多,与茶树争地、争光、争水、争肥,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杂草又是传播茶树病虫害的重要中间寄主。因此,...
茶园杂草是在当地气候生态条件下生存的非栽培植物,生命力顽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闽北是乌龙茶主产区,茶园杂草种类较多,与茶树争地、争光、争水、争肥,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杂草又是传播茶树病虫害的重要中间寄主。因此,茶园杂草防治是茶园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针对闽北乌龙茶园中常见杂草种类及相应防控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闽北茶园杂草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杂草
为害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鸡冠茶树品种叶色白化相关共表达网络构建及潜在核心基因发掘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涛
王艺清
+4 位作者
周喆
赵泽昊
曹士先
陈志丹
孙威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7-385,共9页
白鸡冠茶树是光照敏感型茶树,为挖掘与白鸡冠茶树在光照和遮阴条件下叶色变化相关的关键基因,选取遮阴和恢复光照处理白鸡冠第二叶5个时期的转录组数据,通过加权网络共表达分析(WGCNA)方法构建模块.6580个差异表达基因构建的WGCNA网络...
白鸡冠茶树是光照敏感型茶树,为挖掘与白鸡冠茶树在光照和遮阴条件下叶色变化相关的关键基因,选取遮阴和恢复光照处理白鸡冠第二叶5个时期的转录组数据,通过加权网络共表达分析(WGCNA)方法构建模块.6580个差异表达基因构建的WGCNA网络被分为15个模块,其中darkseagreen模块与叶绿素含量相对值(SPAD值)显著正相关,honeydew模块和SPAD值显著负相关.GO富集结果表明darkseagreen模块显著富集到初级代谢过程的调节和压力响应等过程,而honeydew模块在叶绿体和单器官代谢等过程显著富集.从darkseagreen模块和honeydew模块中发掘到数个潜在核心基因,并采用Cytoscape对darkseagreen模块和honeydew模块的基因绘制互作网络图,进而从darkseagreen模块筛选出2个基因(CSS0019351、CSS0045917)和2个转录因子(CSS0046793和CSS0018417),在honeydew模块筛选出2个基因(CSS0031492和CSS0036305)和1个转录因子(CSS0023211).本研究通过WGCNA方法筛选出2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模块,进一步挖掘得到的7个关键基因和转录因子与叶绿素合成和叶绿体发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白鸡冠
白化
WGCNA
转录组
核心基因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加工方法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6
1
作者
陈泉宾
孙威江
谢少瑜
卓庆霖
郑凤
机构
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
农林大学
茶
学系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07年第1期27-29,共3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重点项目"武夷岩茶有机栽培及标准化加工新技术示范"(2004S026)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名特优茶树栽培与茶叶初加工技术研究及示范"(2004N202-5)
文摘
通过对夏茶肉桂进行传统加工和空调做青,试验表明,不同加工方法各工序青叶含水量不同,初制过程青叶含水量做青前期基本相同,后期相差较大;经杀青后两者含水量相差极大;各工序青叶主要生化成分变化趋势不同;传统加工与空调做青相比,从鲜叶至杀青,传统加工方法有高有低;在毛茶各生化成分中,传统加工咖啡碱大于空调做青,氨基酸相等,其它均小于空调做青。利用空调做青,结合南北乌龙茶加工特点,生产清香型武夷岩茶是不仅可行,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做青的劳动强度。
关键词
做青
武夷岩茶
品质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香型乌龙茶生产加工新技术专题(二) 适制清香型乌龙茶的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
12
2
作者
孙威江
叶乃兴
金心怡
陈泉宾
郭玉琼
机构
福建
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茶
学系
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茶叶》
2007年第2期8-9,共2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名特优茶树栽培与茶叶初加工技术研究及示范"(2004N202_5)基金项目内容
文摘
清香型乌龙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在国内外茶叶市场异军突起,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其品质的形成除了得益于传统加工工艺的改革外,与茶树品种的选择及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栽培管理技术
茶树品种
加工新技术
清香型
乌龙茶
茶生产
专题
传统加工工艺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增施钾、镁肥对武夷肉桂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翠香
陈泉宾
机构
福建
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局
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出处
《福建茶叶》
2007年第3期14-14,共1页
文摘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肉桂是岩茶的后起之秀。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武夷岩茶“岩韵”产生的原因进行不断的探索。形成武夷岩茶优异品质的因素主要有适制乌龙茶的优良品种、优越的生态条件、独特的栽培措施、精湛的采制工艺、树龄及生产季节等。武夷岩茶按惯例可分为正岩、半岩、洲茶三个不同类型,相同品种虽在相同采制工艺水平下,品质也往往差异悬殊。土壤条件对品质的影响,据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调查,凡是正岩生长的土壤,含砾量高,质地以轻壤为主,土层较厚,土壤疏松,孔隙度在50%左右,土壤通风透气适中;
关键词
武夷肉桂
品质
武夷岩茶
施钾
镁肥
土壤条件
福建省农科院
优良品种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生物农药对闽北茶区茶尺蠖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
3
4
作者
林美菁
徐杰
曹士先
蔡小勇
冯卫虎
李金
余顺甜
机构
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出处
《蚕桑茶叶通讯》
2022年第1期31-33,共3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高校产学合作项目(2020N5005)。
文摘
为筛选出闽北茶园中适合防治茶尺蠖的生物农药,选用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0.6%苦参碱(常规对照)4种生物农药进行单施或混施,共7个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和0.6%苦参碱防治茶尺蠖效果明显,且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值得在茶叶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生物农药
茶尺蠖
防治效果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生物农药对茶树炭疽病防治效果初报
被引量:
1
5
作者
徐鵾鸬
曹士先
蔡小勇
段联勃
徐杰
冯卫虎
晁倩林
机构
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
省
武夷
岩
茶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福建茶叶》
2019年第9期5-6,共2页
基金
福建省区域发展项目(编号:2017N3012)
文摘
为探讨生物农药0.5%大黄素甲醚水剂和1%蛇床子素水乳剂对茶树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对不同剂量0.5%大黄素甲醚水剂和1%蛇床子素水乳剂防治茶树炭疽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大黄素甲醚300倍稀释液和蛇床子素600倍稀释液对茶炭疽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用药后14d,大黄素甲醚3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最高(26.48%),明显优于1%蛇床子素水乳剂1800倍稀释处理(13.88%)和600倍稀释处理(19.86%)。
关键词
大黄素甲醚
蛇床子素
茶炭疽病
防治效果
分类号
S4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闽北茶园杂草的发生及防控探讨
6
作者
余顺甜
曹士先
蔡小勇
林美菁
徐杰
冯卫虎
机构
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出处
《蚕桑茶叶通讯》
2022年第2期16-19,共4页
文摘
茶园杂草是在当地气候生态条件下生存的非栽培植物,生命力顽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闽北是乌龙茶主产区,茶园杂草种类较多,与茶树争地、争光、争水、争肥,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杂草又是传播茶树病虫害的重要中间寄主。因此,茶园杂草防治是茶园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针对闽北乌龙茶园中常见杂草种类及相应防控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闽北茶园杂草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茶园杂草
为害
绿色防控
分类号
S451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鸡冠茶树品种叶色白化相关共表达网络构建及潜在核心基因发掘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涛
王艺清
周喆
赵泽昊
曹士先
陈志丹
孙威江
机构
福建
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福建
农林大学安溪
茶
学院
福建
省
茶
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海峡两岸特色作物安全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
省
武夷
星
茶
业有限公司
出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7-385,共9页
基金
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项目(2019N5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0732)
+1 种基金
福建农林大学茶产业链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K1520005A04)
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FJZTF01)资助
文摘
白鸡冠茶树是光照敏感型茶树,为挖掘与白鸡冠茶树在光照和遮阴条件下叶色变化相关的关键基因,选取遮阴和恢复光照处理白鸡冠第二叶5个时期的转录组数据,通过加权网络共表达分析(WGCNA)方法构建模块.6580个差异表达基因构建的WGCNA网络被分为15个模块,其中darkseagreen模块与叶绿素含量相对值(SPAD值)显著正相关,honeydew模块和SPAD值显著负相关.GO富集结果表明darkseagreen模块显著富集到初级代谢过程的调节和压力响应等过程,而honeydew模块在叶绿体和单器官代谢等过程显著富集.从darkseagreen模块和honeydew模块中发掘到数个潜在核心基因,并采用Cytoscape对darkseagreen模块和honeydew模块的基因绘制互作网络图,进而从darkseagreen模块筛选出2个基因(CSS0019351、CSS0045917)和2个转录因子(CSS0046793和CSS0018417),在honeydew模块筛选出2个基因(CSS0031492和CSS0036305)和1个转录因子(CSS0023211).本研究通过WGCNA方法筛选出2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模块,进一步挖掘得到的7个关键基因和转录因子与叶绿素合成和叶绿体发育密切相关.
关键词
茶树
白鸡冠
白化
WGCNA
转录组
核心基因
Keywords
Camellia sinensis
Baijiguan
albino
WGCNA
transcriptome
hub gene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加工方法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陈泉宾
孙威江
谢少瑜
卓庆霖
郑凤
《中国茶叶加工》
200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清香型乌龙茶生产加工新技术专题(二) 适制清香型乌龙茶的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孙威江
叶乃兴
金心怡
陈泉宾
郭玉琼
《中国茶叶》
2007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增施钾、镁肥对武夷肉桂品质的影响
张翠香
陈泉宾
《福建茶叶》
200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生物农药对闽北茶区茶尺蠖的防治效果
林美菁
徐杰
曹士先
蔡小勇
冯卫虎
李金
余顺甜
《蚕桑茶叶通讯》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两种生物农药对茶树炭疽病防治效果初报
徐鵾鸬
曹士先
蔡小勇
段联勃
徐杰
冯卫虎
晁倩林
《福建茶叶》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闽北茶园杂草的发生及防控探讨
余顺甜
曹士先
蔡小勇
林美菁
徐杰
冯卫虎
《蚕桑茶叶通讯》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白鸡冠茶树品种叶色白化相关共表达网络构建及潜在核心基因发掘
王涛
王艺清
周喆
赵泽昊
曹士先
陈志丹
孙威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