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应用——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旭凤 邓水珠 +1 位作者 付丽明 李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7期196-199,共4页
本文探讨了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方案的设计和应用。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设计出多元化多维度医护合作共同培训的方案,达到人人有效掌握疫情防控救护知识,以随时适应岗位需求,积极应对传染病突发公... 本文探讨了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方案的设计和应用。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设计出多元化多维度医护合作共同培训的方案,达到人人有效掌握疫情防控救护知识,以随时适应岗位需求,积极应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期为制定疫情防控救护知识的规范化培训计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综合性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方案设计 应急培训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骨CT影像检查技术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凯 苑晓春 +1 位作者 单毅华 柳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12期954-956,共3页
本文综述了颞骨的现代影像学检查技术 ,HRCT是颞骨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于颞骨解剖及病变的显示有很大优势。螺旋CT有多种后处理技术可应用于颞骨检查 :MPR能对颞骨进行多方位观察 ,CPR对面神经等结构全貌显示 ,SSD、CTVE能够立体... 本文综述了颞骨的现代影像学检查技术 ,HRCT是颞骨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于颞骨解剖及病变的显示有很大优势。螺旋CT有多种后处理技术可应用于颞骨检查 :MPR能对颞骨进行多方位观察 ,CPR对面神经等结构全貌显示 ,SSD、CTVE能够立体全方位显示解剖及病变并可进行模拟手术 ,VR显示内耳膜迷路及神经。MRI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病变的病理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后处理技术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继发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单毅华 魏梁锋 王守森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119-121,共3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突然、病情凶险、致死率高.早期行手术夹闭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主要方法,但此手术风险高,术后常易并发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1]).我院自2013年以来...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突然、病情凶险、致死率高.早期行手术夹闭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主要方法,但此手术风险高,术后常易并发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1]).我院自2013年以来,完成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251例,手术在自发性SAH后72h内进行,大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了一些术后并发症,其中12例继发脑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脑积水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颅内肿瘤病人家属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小春 张海燕 《现代护理》 2007年第03X期785-786,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颅内肿瘤病人家属生命体征指标改变的作用。方法将进行手术疗法的63例颅内肿瘤病人的直系亲属(配偶、子女、父母)按首次住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干预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根据本院制定的外科病人健康教育计划...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颅内肿瘤病人家属生命体征指标改变的作用。方法将进行手术疗法的63例颅内肿瘤病人的直系亲属(配偶、子女、父母)按首次住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干预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根据本院制定的外科病人健康教育计划单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对病人家属同步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生命体征在手术中血压、脉搏指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生命体征在手术中血压、脉搏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颅内肿瘤病人家属进行护理干预是完全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家属 护理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36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单毅华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66-66,12,共2页
老年人颅脑损伤后,病情常较重,预后差,残死率高,因此逐渐引起重视.本院自1998.6~2003.6,收治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36例,现以报告如下:
关键词 老年人 外伤 颅内血肿 临床资料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交通事故致颅脑外伤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其护理
6
作者 黄秋仙 胡清仙 《护理与心理杂志》 1997年第2期160-161,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护理观察
7
作者 邓冬英 《中华今日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经皮血氧饱和度 监测 护理 临床观察 并发症 急性呼吸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血肿的急诊治疗
8
作者 单毅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3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对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血肿患者的急诊治疗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12月收治急诊确诊为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血肿患者38例,均采取开颅手术治疗,归纳对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血肿患者急诊治疗具体操作与病情控制效果。结果:所... 目的:探讨对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血肿患者的急诊治疗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12月收治急诊确诊为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血肿患者38例,均采取开颅手术治疗,归纳对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血肿患者急诊治疗具体操作与病情控制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夹闭动脉瘤38例,术后对患者进行CTA检查,均提示动脉瘤夹闭满意,载瘤血管基本通畅。死亡6例。结论:对急诊收治大脑中动脉瘤破裂患者在确认病情后要立即采取有效手术方案清除血肿,将动脉瘤夹闭,同时配合去骨瓣加压措施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瘤 破裂 血肿 急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间选择对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傅祥明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5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间选择对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手术时间为发病6 h以内组(50例)、发病6~24 h组(50例)、发病24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间选择对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手术时间为发病6 h以内组(50例)、发病6~24 h组(50例)、发病24 h以上组(50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6 h以内组GQOLI-47量表各指标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h以内组NISHH评分为(6.27±0.75)分,低于6~24 h组的(10.72±2.12)分、24 h以上组的(10.41±1.75)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93、15.376,P=0.000、0.000);6 h以内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6~24 h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24 h以上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6 h以内组总有效率高于6~24 h组、24 h以上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26.81,P=0.009、0.000)。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6 h内接受手术治疗,其治疗有效性更好,且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时间选择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傅祥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8期75-77,共3页
目的分析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翼点入路显微... 目的分析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度残疾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手术耗时短、出血量少等优势,且可以提升预后效果,对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在临床中具有进一步推广实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显微手术 前循环动脉瘤 预后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治疗孤立性第四脑室并梗阻性脑积水一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生炫 单毅华 +1 位作者 艾训平 熊云彪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52-1252,共1页
患者女,8岁。因“间歇性头痛,伴呕吐、行走不稳4个月余,加重8d”就诊。头颅NPd提示孤立性第四脑室并梗阻性脑积水(图la),脑脊液电影提示中脑导水管返流消失。临床诊断:孤立性第四脑室并梗阻哟卤积水。行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 患者女,8岁。因“间歇性头痛,伴呕吐、行走不稳4个月余,加重8d”就诊。头颅NPd提示孤立性第四脑室并梗阻性脑积水(图la),脑脊液电影提示中脑导水管返流消失。临床诊断:孤立性第四脑室并梗阻哟卤积水。行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中脑导水管成形术。术中见中脑导水管第三脑室开口处有隔膜封闭(图lb),用双极电灼隔膜与第四脑室贯通。术后症状消失,7d复杏MRI示双侧脑室、第三和四脑室较术前缩小。脑脊液电影示中脑导水管返瀣恢复,痊愈出院。随访4个月,无异常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脑积水 第四脑室 经内镜治疗 孤立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中脑导水管 行走不稳 临床诊断
原文传递
流程化护理在脑出血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肖秋萍 陈艳红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年第1期132-134,共3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流程化护理在脑出血围术期患者的应用价值,为脑出血围术期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围... 目的研究和分析流程化护理在脑出血围术期患者的应用价值,为脑出血围术期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应用常规化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应用流程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症状、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39,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8,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应用流程化护理模式,有利于调节患者的Barthel指数与NIHSS评分,优化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病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生活品质明显提升,且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十分满意,能够为大力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化护理 脑出血 围术期患者 效果
原文传递
昏迷患者的护理与体会
13
作者 丁爱男 伊秋莲 官淑珍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第S1期448-449,共2页
神经外科是昏迷患者最多的科室之一,如何做好患者的护理是医护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体会。1定义昏迷是病情处于危重状态的一种临床表现。2病因昏迷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可能影响到中枢神经功能的心血管、代谢... 神经外科是昏迷患者最多的科室之一,如何做好患者的护理是医护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体会。1定义昏迷是病情处于危重状态的一种临床表现。2病因昏迷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可能影响到中枢神经功能的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等情况。常见的病因。2.1颅脑病变颅脑外伤、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肿瘤、癫痫、退行性疾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护理 体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