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调节胃肠肌电活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小梅 许金森 +1 位作者 郑淑霞 沈慈敏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72-1475,共4页
胃肠电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稳定、重复性高的生物电指标,在临床适用性越来越广。运用先进的微电脑胃肠电检测技术是深入探索传统中医经脉脏腑相关性理论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方法使运用现代科学语言阐述"经络内属脏腑外络支节"成... 胃肠电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稳定、重复性高的生物电指标,在临床适用性越来越广。运用先进的微电脑胃肠电检测技术是深入探索传统中医经脉脏腑相关性理论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方法使运用现代科学语言阐述"经络内属脏腑外络支节"成为了可能。针灸可以多系统、双向调节胃肠电变化,并证实经脉与脏腑具有相关性,而这与刺激强度、频率、时间、手法等有关,其机理主要通过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调节,并与神经递质、胃肠激素的分泌密切相关。鉴于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期待今后全方位研究领域结合、多系统方法论设定、开创性研究思想指导予寻求在研究经络调控在针灸治病的作用机理上有个更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胃肠电 双向调节 中枢神经 外周神经
原文传递
近5年子午流注针法研究概况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春兰 许金森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12期1661-1664,共4页
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人体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时辰运行的状态不同,进而选择不同穴位进行治疗的一种针刺方法。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择时选穴的针法。子午流注针法历史悠久,理论深奥,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随着现代时间医学的兴起,广大... 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人体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时辰运行的状态不同,进而选择不同穴位进行治疗的一种针刺方法。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择时选穴的针法。子午流注针法历史悠久,理论深奥,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随着现代时间医学的兴起,广大学者纷纷从各个角度对子午流注针法进行研究,取得了不斐的成就。笔者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从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3个方面论述近5年子午流注针法的研究概况,并针对其研究状况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针法 理论研究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脉循行线上能量代谢特征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13
3
作者 沈慈敏 许金森 +2 位作者 郑淑霞 朱小香 林丽娇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636-640,共5页
经络作为人体功能的联络、调节和反应系统,对人体功能调控有其特殊的作用,揭露经络实质,意义重大。人们从经络能量代谢这一角度切入,成功展示十四经脉路线,并发现沿经组织具有更高的ATP、更充足的氧供、更多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及更丰富... 经络作为人体功能的联络、调节和反应系统,对人体功能调控有其特殊的作用,揭露经络实质,意义重大。人们从经络能量代谢这一角度切入,成功展示十四经脉路线,并发现沿经组织具有更高的ATP、更充足的氧供、更多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及更丰富的血流灌注量。正因为组织中高能储备,使经络参与人体功能的调控成为可能;针灸可以调节经脉组织能量代谢,得到充分体现。鉴于当前研究的不足,期待今后对方法学加以研究,多指标结合,同步检测,理清各指标间的内在联系,以探求经络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代谢 针灸 经络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力测痛的慢性胃炎患者督脉皮肤微循环特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广印 潘晓华 +5 位作者 黄倩茹 朱小香 兰彩莲 许金森 徐维 陈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426-1430,共5页
目的比较慢性胃炎患者和健康者督脉背段T4—T9段棘突下最低压痛阈值点的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V)的差异。方法 3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胃炎组,20例健康者为健康组。通过电子压力测痛的方法,对胃炎组和健康组受试者督脉T4—T9段棘突下、... 目的比较慢性胃炎患者和健康者督脉背段T4—T9段棘突下最低压痛阈值点的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V)的差异。方法 3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胃炎组,20例健康者为健康组。通过电子压力测痛的方法,对胃炎组和健康组受试者督脉T4—T9段棘突下、相应旁开4寸的非经非穴点和L3棘突下测定压痛值。选取两组督脉T4—T9段棘突下最低测痛值点为测试点,以自身测试点相应的旁开4寸及L3棘突下作为对照点,以三通道激光多谱勒血流仪记录测试点和对照点的MBPV。比较两组测试点及对照点的测痛值、MBPV,并进行两组测痛值与相应MBPV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本组T4—T9段棘突下旁开4寸和L3棘突下测痛值比较,胃炎组T4—T9段棘突下最低测痛值明显降低(P<0.01),最低测痛阈值点MBPV明显升高(P<0.01);与健康组比较,胃炎组T4—T9段棘突下最低测痛值及T4—T9段棘突下旁开4寸和L3棘突下测痛值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胃炎组T4—T9段棘突下最低测痛值点及旁开4寸的MBPV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胃炎组T4—T9段棘突下最低测痛值点、T4—T9段棘突下最低测痛值点旁开4寸的MBPV与各自对应的测痛点均具有相关关系(P<0.05或P<0.01),而L3棘突下不具有相关关系(P>0.05);健康组各点的MBPV与其各自相应的测痛阈值均不具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督脉T4—T9段棘突下某些穴位或部位存在较低的压痛值和较高的MBPV特异性,且二者具有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督脉 压力测痛 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穴位特异性
原文传递
纳子法电针神门对急性缺氧健康志愿者心输出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春兰 许金森 +2 位作者 刘庆城 潘晓华 修春英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96-2297,共2页
目的探讨纳子法电针神门对急性缺氧健康志愿者心输出量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13例健康志愿者。在吸入低氧混合气体条件下,用纳子法分别在午时(心经气血旺盛时辰)和申时(心经气血未盛时辰)电针心经原穴神门,用血液动力学监护仪记录心输... 目的探讨纳子法电针神门对急性缺氧健康志愿者心输出量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13例健康志愿者。在吸入低氧混合气体条件下,用纳子法分别在午时(心经气血旺盛时辰)和申时(心经气血未盛时辰)电针心经原穴神门,用血液动力学监护仪记录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在电针前后的变化。结果午时(心经气血旺盛时辰)电针神门能显著降低急性缺氧所致的CO、CI升高(P<0.05);申时(心经气血未盛时辰)电针后急性缺氧健康志愿CO、CI未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05)。2无论是午时还是申时,停止电针10min后,CO、CI指标仍低于急性缺氧状态。结论电针神门能够纠正急性缺氧所致的心功能偏态,对急性缺氧状态具有改善作用。针刺治疗具有时间特异性,经脉气血旺盛时辰针刺疗效优于经脉气血未盛时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子法 神门 急性缺氧 心输出量 心脏指数
原文传递
针刺内关对急性缺氧健康志愿者心包经经皮氧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董亚琴 修春英 +1 位作者 朱小香 许金森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观察针刺内关对急性缺氧健康志愿者心包经循行线上经皮氧分压的影响。方法应用瑞典百灵威生产的PeriFlux System5000系统—TePO2经皮氧分压单元(PF5040),测试45例健康志愿者吸入低氧混合气体前后及针刺内关前后心包经循行线上的... 目的 观察针刺内关对急性缺氧健康志愿者心包经循行线上经皮氧分压的影响。方法应用瑞典百灵威生产的PeriFlux System5000系统—TePO2经皮氧分压单元(PF5040),测试45例健康志愿者吸入低氧混合气体前后及针刺内关前后心包经循行线上的经皮氧分压的变化,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急性缺氧可以使心包经循经线上经皮氧分压明显下降,与正常生理状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内关穴可使循经线上氧分压下降,与吸低氧后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但下降趋势明显。结论 针刺内关穴对心脏功能有调节作用可能与心包经循行线上氧代谢变化相关,经络通道与氧代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经皮氧分压 氧代谢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对胃肠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小梅 郑淑霞 +2 位作者 许金森 沈慈敏 黄炳祥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1期1362-1365,共4页
目的:通过八导胃肠电图仪监测丰隆穴穴位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前后胃肠电图的变化,初步探索穴位注射的显效时间。方法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应用EGEG八导胃肠电图仪,观察并记录受试者生理状态下10 min及丰隆穴穴位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 目的:通过八导胃肠电图仪监测丰隆穴穴位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前后胃肠电图的变化,初步探索穴位注射的显效时间。方法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应用EGEG八导胃肠电图仪,观察并记录受试者生理状态下10 min及丰隆穴穴位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后50 min内各时间点胃肠电图的变化。结果平均振幅于穴位注射后即开始出现小幅度的增加,注射后20-50 min,各导联每10 min上升逐渐明显,与生理状态下相比,除胃小弯导联外(P>0.05),其余导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功率比和正常慢波百分比在穴位注射后30-40 min之间于胃部导联出现明显降低,与生理状态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部导联变化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意义上间接反映胃电功率大小的平均幅值的变化,验证了丰隆穴穴位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对胃肠运动的促进作用具有速效性,初步推测显效时间约为穴位注射后20 min开始;主功率比和正常慢波百分比在丰隆穴穴位注射后出现胃部导联的的明显降低,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腧穴-经络-脏腑的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疗法 水针 胃肠电图 丰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艾灸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患者任脉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倩茹 萨喆燕 +2 位作者 董亚琴 万隆 许金森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72-75,共4页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艾灸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患者任脉温度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8例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患者予艾灸关元穴治疗,采用红外热像仪记录艾灸前及艾灸30 min后患者...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艾灸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患者任脉温度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8例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患者予艾灸关元穴治疗,采用红外热像仪记录艾灸前及艾灸30 min后患者的任脉红外热成像图,比较艾灸前后患者的任脉平均温度及腹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与艾灸前比较,艾灸后患者腹痛VAS评分明显降低,任脉平均温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的作用机制与升高患者任脉温度有关,可通过温通经络促进任脉气血运行,从而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寒湿凝滞证 艾灸 关元 红外热成像技术 任脉温度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
原文传递
也谈“循经感传”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春兰 许金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3-1295,共3页
随着针刺麻醉的创立,从事针麻原理及经络研究的队伍越来越大,"循经感传现象"逐渐得到了临床医生与学者的重视,现已成为经络研究的一大热点。作者通过梳理相关古籍与文献,着重从循经感传的涵义、判断、重要性以及激发方法等方... 随着针刺麻醉的创立,从事针麻原理及经络研究的队伍越来越大,"循经感传现象"逐渐得到了临床医生与学者的重视,现已成为经络研究的一大热点。作者通过梳理相关古籍与文献,着重从循经感传的涵义、判断、重要性以及激发方法等方面对循经感传加以论述,以便学习针灸的同行参阅,为针灸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感传 得气 气至 针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长强”穴对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倩茹 萨喆燕 +3 位作者 潘晓华 兰彩莲 万隆 许金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7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缺血缺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制备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长强组及非穴组各8只,另制备假手术组大鼠8只。长强组及非穴组予以电针干预10d,在干预前后对各... 目的观察电针对缺血缺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制备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长强组及非穴组各8只,另制备假手术组大鼠8只。长强组及非穴组予以电针干预10d,在干预前后对各组大鼠的悬吊及倾斜板试验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干预前: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长强组及非穴组的悬吊及转头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1)悬吊试验: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及非穴组的悬吊时间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长强组的悬吊时间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长强组的悬吊时间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穴组的悬吊时间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倾斜板试验: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非穴组及长强组的转头时间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长强组的转头时间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穴组的悬吊时间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长强"穴可改善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行为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脑损伤 长强穴 悬吊试验 倾斜板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注射654-2前后的胃肠电图变化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小梅 郑淑霞 +2 位作者 许金森 沈慈敏 沈书泓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3期37-40,共4页
目的:通过八导胃肠电图仪监测丰隆穴穴位注射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前后胃肠电图的变化,初步探索穴位注射的显效时间。方法:健康志愿者10例,应用EGEG八导胃肠电图仪,观察并记录生理状态下10 min,丰隆穴穴位注射654-2后50 min胃肠电... 目的:通过八导胃肠电图仪监测丰隆穴穴位注射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前后胃肠电图的变化,初步探索穴位注射的显效时间。方法:健康志愿者10例,应用EGEG八导胃肠电图仪,观察并记录生理状态下10 min,丰隆穴穴位注射654-2后50 min胃肠电图的变化。结果:(1)平均振幅于穴位注射654-2后即开始逐渐下降,注射后10 min开始至50 min中每10 min的时间段,胃部各区域导联变化与生理状态下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平均频率在穴位注射后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胃部区域各导联穴位注射后20~40 min时段,该变化与生理状态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波形反应面积在穴位注射后即刻出现明显下降,主要集中在胃部区域各导联,该变化与生理状态下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意义上间接反映胃电功率大小的平均幅值和某种程度上体现胃肠舒缩运动指标的波形反应面积的变化验证了丰隆穴穴位注射654-2对胃肠运动的抑制作用具有速效性,初步推测显效时间约为穴位注射后10 min开始;3种指标在胃经络穴丰隆穴穴位注射后出现胃部导联的显著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腧穴-经络-脏腑的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胃肠电图 显效时间 65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像技术探讨六字诀对人体督脉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潘晓华 萨喆燕 +4 位作者 施嘉健 黄倩茹 鄢行辉 兰彩莲 许金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对督脉经线上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 4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20例与功法组20例,通过红外热像技术比较观察功法组六字诀练功前后,及对照组3个月前和3个月后督脉红外辐射轨迹,记录督脉上平均...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对督脉经线上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 4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20例与功法组20例,通过红外热像技术比较观察功法组六字诀练功前后,及对照组3个月前和3个月后督脉红外辐射轨迹,记录督脉上平均温度的变化。结果功法组在连续练习六字诀功法3个月后,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比练功前更加连续。功法组督脉穴位平均温度在练功前后改变明显(P<0.05),对照组试验前后平均温度的改变不大,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练习六字诀对人体经络有调节作用,督脉统摄一身之阳气,六字诀可以调节人体的阳气,使得气血的运行更加顺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字诀 督脉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隆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致胃肠功能偏态时胃经穴位敏化及电针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淑霞 许金森 +3 位作者 杨小梅 苏美玲 沈慈敏 潘晓华 《福建中医药》 2016年第3期4-5,共2页
目的观察丰隆穴位注射新斯的明造成人为的胃肠功能偏态时胃经穴位敏化规律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28例,用红外热像仪记录生理状态下、丰隆穴位注射新斯的明10 min、电针足三里20min,取针后10 min胃经的上巨虚、梁丘、阴市、... 目的观察丰隆穴位注射新斯的明造成人为的胃肠功能偏态时胃经穴位敏化规律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28例,用红外热像仪记录生理状态下、丰隆穴位注射新斯的明10 min、电针足三里20min,取针后10 min胃经的上巨虚、梁丘、阴市、伏兔红外热像图,比较其变化情况。结果 1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后,胃经上巨虚、梁丘、阴市、伏兔4个穴位温度呈下降的趋势;2丰隆穴位注射10 min后,穴位温度较注射时升高;3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后电针足三里时,上巨虚、梁丘、阴市、伏兔4个穴位温度较注射10 min后低,上巨虚穴的温度,穴位注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针后,4个穴位的温度较电针时呈升高趋势;与电针比较,上巨虚、梁丘、阴市温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后,胃经上的上巨虚、梁丘、阴市、伏兔4个穴位的温度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这些结果有助于探讨穴位敏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隆 上巨虚 梁丘 阴市 伏免 红外热像图 新斯的明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近部穴位与远部穴位对肠鸣音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广印 许金森 +1 位作者 刘庆城 赖玉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5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近部和远部代表性穴位对人体肠鸣音的影响,为近部取穴和远部取穴的针刺效应比较提供一方面的试验依据。方法将90例志愿者采用随机排列表的方式随机分为天枢组、足三里组和空白组各30例,2组均取单侧穴,采用连续波分别电针天... 目的观察电针近部和远部代表性穴位对人体肠鸣音的影响,为近部取穴和远部取穴的针刺效应比较提供一方面的试验依据。方法将90例志愿者采用随机排列表的方式随机分为天枢组、足三里组和空白组各30例,2组均取单侧穴,采用连续波分别电针天枢穴、足三里穴各30 min,观察针前、电针时、电针后共6个时段肠鸣音脉冲的变化情况,空白组在相应时间段未作任何处理。结果电针天枢、足三里穴的针后2个时段平均每分钟肠鸣音脉冲数分别与针前相比,各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q检验,P<0.05或P<0.01),而空白组的相应时段平均每分钟肠鸣音脉冲数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方差分析,P>0.05)。3组同时段的平均每分钟肠鸣音脉冲数进行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P>0.05)。结论近部取穴与远部取穴对人体肠鸣音均可产生显著的影响,但二者之间的针刺效应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枢 足三里 肠鸣音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督脉3个穴位压痛阈测量比较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广印 潘晓华 +6 位作者 黄倩茹 郑淑霞 朱小香 董亚琴 许金森 徐维 陈麟 《福建中医药》 2017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比较督脉陶道、筋缩、悬枢3个穴位压痛阈3次重复测量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胃炎受试者13例,用电子测痛仪检测督脉陶道、筋缩、悬枢穴的压痛阈值各3次。结果 3个穴位压痛阈的重复测量没有差异。结论 1次规范测量压痛阈的简便方... 目的比较督脉陶道、筋缩、悬枢3个穴位压痛阈3次重复测量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胃炎受试者13例,用电子测痛仪检测督脉陶道、筋缩、悬枢穴的压痛阈值各3次。结果 3个穴位压痛阈的重复测量没有差异。结论 1次规范测量压痛阈的简便方法,可以替代3次以上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压痛阈 陶道 筋缩 悬枢 测量 比较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红外光谱理疗舱对督脉微循环血流量实验观察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淑霞 潘晓华 +5 位作者 萨喆燕 朱小香 黄倩茹 潘跃红 杨东红 许金森 《福建中医药》 2017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健康健康志愿者在进入远红外光谱理疗舱前后督脉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方法健康志愿者31例,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健康志愿者在进入远红外光谱理疗舱前后督脉微循环血流量,比较其变化。结果健康志愿者出远红外光谱理疗舱后,督... 目的观察健康健康志愿者在进入远红外光谱理疗舱前后督脉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方法健康志愿者31例,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健康志愿者在进入远红外光谱理疗舱前后督脉微循环血流量,比较其变化。结果健康志愿者出远红外光谱理疗舱后,督脉微循环血流量呈升高变化。结论远红外光谱理疗舱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督脉的微循环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微循环血流量 远红外光谱理疗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命门诱发督脉红外辐射轨迹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炳祥 许金森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8期174-175,共2页
目的:观察艾灸命门后诱发的督脉红外辐射轨迹。方法:对30名健康志愿者命门穴进行艾灸,采用日本NEC公司生产的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其沿督脉线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表现。结果:(1)艾灸命门30min后,可观察到部分受试者的... 目的:观察艾灸命门后诱发的督脉红外辐射轨迹。方法:对30名健康志愿者命门穴进行艾灸,采用日本NEC公司生产的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其沿督脉线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表现。结果:(1)艾灸命门30min后,可观察到部分受试者的背部整体温度提升;(2)艾灸命门穴的过程中,加热处皮温沿督脉线双向扩展,可观察到热量沿督脉循行方向向上延展的趋势较向下更为明显;(3)在艾灸的激发下,受试者督脉线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显现率有所提高,同时可使原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延长,且更加连续、清晰。结论:艾灸命门穴对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有明显的影响,命门穴汇聚一身之阳,可通调人体之阳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命门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艾灸 皮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技术探讨胸痹患者红外热像图的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思哲 郭跃进 许金森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胸痹患者红外显示图像及温度差别,探讨胸痹患者与红外热像图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对30例胸痹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手臂的内侧及胸前区进行红外摄像,将图像输入专门的软件进行分析,并对心经、心包经、肺经... 目的:研究胸痹患者红外显示图像及温度差别,探讨胸痹患者与红外热像图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对30例胸痹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手臂的内侧及胸前区进行红外摄像,将图像输入专门的软件进行分析,并对心经、心包经、肺经及经脉旁开1 cm的非经脉上和心前区的温度进行比较。结果:胸痹患者循经红外图像较健康人明显;胸痹患者心经及心包经上的温度变化较健康志愿者更敏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经相差不明显(P>0.05);胸痹患者的胸前区的皮温较健康人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痹患者心脏及所属经络的皮肤温度变化较健康人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红外热像图 皮肤温度 经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水穴位注射足三里对肠鸣音即时效应的观察
19
作者 徐维 陈麟 +2 位作者 许金森 朱小香 杨广印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23期43-45,共3页
目的:以计算机采集的肠鸣音脉冲计数为指标,观察注射用水穴位注射足三里对正常人体肠鸣音影响的即时效应。方法:将10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随机分为足三里组50例和空白组50例,观察穴位注射前、注射后共7个时段的肠鸣音脉冲量的变化情况,空... 目的:以计算机采集的肠鸣音脉冲计数为指标,观察注射用水穴位注射足三里对正常人体肠鸣音影响的即时效应。方法:将10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随机分为足三里组50例和空白组50例,观察穴位注射前、注射后共7个时段的肠鸣音脉冲量的变化情况,空白组仅记录肠鸣音,在相应时间段未作任何处理。结果:足三里组穴位注射前后的自身比较,注射后的第3、4、5、6时间段与注射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同时段的肠鸣音脉冲数进行组间比较,足三里组在注射后等1时段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水穴位注射足三里穴对正常成人肠鸣音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即时效应,可使自然增多的肠鸣音在穴位注射后出现即时的减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鸣音 注射用水 穴位注射 足三里 针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辰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胃电图特征初步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施嘉健 许金森 +3 位作者 潘晓华 郑淑霞 兰彩莲 罗来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胃经开时(7点~9点)和胃经非开时(15点~17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胃体、胃小弯、胃大弯、胃窦的胃电图表现特点,总结时辰是否对其存在影响。方法:18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在胃经开时与胃经非开时进行胃电图仪检...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胃经开时(7点~9点)和胃经非开时(15点~17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胃体、胃小弯、胃大弯、胃窦的胃电图表现特点,总结时辰是否对其存在影响。方法:18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在胃经开时与胃经非开时进行胃电图仪检测,采集自然状态下胃体、胃小弯、胃大弯和胃窦4个区域的胃电指数。结果:自然状态下,胃经非开时与胃经开时比较,受试者胃各导联平均幅值上升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临床上在胃经开时进行干预治疗疗效可能更佳,为临床治疗胃痛疾病选择治疗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痛 脾胃虚寒型 胃肠电图 子午流注纳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