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2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林霜霜 陆佩兰 +6 位作者 余文权 张海峰 赵杰樑 陈双龙 翁培铭 车建美 葛慈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0-355,共16页
2017-2022年,福建省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共收集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6235份,蔬菜、粮食、果树、经济作物、牧草绿肥分别占33.57%、25.91%、24.35%、14.59%、1.57%;所有资源隶属于83科,229属,313... 2017-2022年,福建省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共收集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6235份,蔬菜、粮食、果树、经济作物、牧草绿肥分别占33.57%、25.91%、24.35%、14.59%、1.57%;所有资源隶属于83科,229属,313种,其中豆科种质资源份数最多,占总数的16.04%。不同地区和海拔是影响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种类和数量的重要因素。全省9个地级市中,三明市收集种质资源数量最多,占20.65%。全省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数量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不同海拔收集数量随着市辖县(市、区)、乡(镇)、村(街道)的数量减少呈现减少趋势。沿海地区如漳州、福州、宁德、泉州、莆田、厦门等6个地级市,海拔0~200 m是种质资源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rillouin丰富度指数最高的海拔区间;闽西北山区,如龙岩、三明、南平等3个地级市,海拔200~400 m、400~600 m、600~800 m种质资源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rillouin丰富度指数较高。不同地级市、不同海拔区间与收集种质资源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三明和龙岩市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莆田和龙岩市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极显著负相关,这与全省农业经济分区有密切关系。通过梳理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挖掘全省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农作物 种质资源 调查 收集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的成效与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海峰 林霜霜 余文权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16-19,共4页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为摸清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防止资源流失,保护濒临灭绝的地方品种,福建省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通过该“行动”,共收集种质资源6235份,包括...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为摸清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防止资源流失,保护濒临灭绝的地方品种,福建省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通过该“行动”,共收集种质资源6235份,包括新种质资源1000多份和台湾地区引进的农作物种质资源33份。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252份优异性状的种质资源,有30多份作为亲本用于资源创新,为福建省今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普查 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蔬菜种质收集、保存、鉴评与利用
3
作者 陈敏氡 王彬 +2 位作者 林霜霜 朱海生 余文权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8,共6页
种质资源是蔬菜育种创新的“芯片”,是推动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第3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福建省共接收并抢救性收集蔬菜资源2091份,涵盖39个科,91个属,126个种或变种。近年来,福建省从园艺性状鉴定、亲... 种质资源是蔬菜育种创新的“芯片”,是推动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第3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福建省共接收并抢救性收集蔬菜资源2091份,涵盖39个科,91个属,126个种或变种。近年来,福建省从园艺性状鉴定、亲缘关系分析、抗病性以及品质测定等多个方面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多样化的种质资源及遗传信息,基本实现了蔬菜的优质品种选育、病害抗性改良、适应新生态环境等目标,推动了福建省蔬菜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建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资源前期调查和评估;加强种质资源库的管理与追溯,鼓励探究前沿的贮藏、保存技术;充分发挥福建对中国台湾省合作优势,完善闽台种质资源的交流、共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种质资源 收集与保存 鉴定与评价 创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4
作者 程曦 史惠燕 +3 位作者 杨益涵 牛雨晴 苏海兰 肖荣凤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200,共11页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防治药剂,本研究采集具有典型炭疽病症状的多花黄精叶片并分离纯化病原菌,再利用形态学特征、ITS-CHS-GAPDH-ACT-TUB2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测定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防治药剂,本研究采集具有典型炭疽病症状的多花黄精叶片并分离纯化病原菌,再利用形态学特征、ITS-CHS-GAPDH-ACT-TUB2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测定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生产上常用于炭疽病防治的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共获得86株菌株,分别鉴定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喀斯特炭疽菌C.karsti和白蜡树炭疽菌C.spaethianum,三者的分离频率依次为67.44%、11.63%和20.93%,且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3种多花黄精炭疽菌的抑菌效果均最佳,对果生炭疽菌、喀斯特炭疽菌和白蜡树炭疽菌的EC_(50)分别为0.381、0.105 mg/L和0.122 mg/L;其次是450 g/L咪鲜胺水乳剂,EC_(50)分别为1.465、1.994 mg/L和2.261 mg/L;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3种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略差,EC_(50)分别为10.232、3.899 mg/L和1.057 mg/L,说明不同杀菌剂对炭疽菌的毒力差异较大,不同种类炭疽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综上所述,果生炭疽菌、喀斯特炭疽菌和白蜡树炭疽菌是福建地区多花黄精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果生炭疽菌是优势种,而喀斯特炭疽菌可引起多花黄精炭疽病为国内首次报道。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50 g/L咪鲜胺水乳剂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适用于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炭疽病 病原菌鉴定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山药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阳 叶明辉 +3 位作者 丛尧华 吴媛 林永胜 周先治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54,共7页
为研究福建省主栽的山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福建省33份山药地方资源为材料,对22个主要表型性状开展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33份山药地方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84~1.766,8个表型数量性状的变异系... 为研究福建省主栽的山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福建省33份山药地方资源为材料,对22个主要表型性状开展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33份山药地方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84~1.766,8个表型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76%~46.62%,块茎直径变异系数最大,达46.62%,福建省山药地方资源表型性状差异显著,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同山药基原间存在许多相同表型特征特性。通过对福建省33份山药资源表型特征向量及贡献率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叶长、叶宽、主蔓长、茎粗、块茎长)累计贡献率为78.81%,主要反映地上部茎、叶、花和地下部块茎产量构成。通过对山药资源表型特征聚类分析,可将福建省33份山药资源分为4类,从遗传距离看,褐苞薯蓣与薯蓣亲缘关系最近,与山薯较远,与参薯距离最远。福建省山药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地上部长势与块茎产量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山药 表型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22
6
作者 翁伯琦 徐晓俞 +3 位作者 罗旭辉 钟珍梅 郑开斌 应朝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149,共9页
长汀县是我国丘陵红壤区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县份之一,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长汀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乡村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生... 长汀县是我国丘陵红壤区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县份之一,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长汀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乡村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长汀县水土流失防控的阶段性经验的分析(如适合中度、强度侵蚀区的生态林草复合治理模式、适合所有侵蚀地的地表草被覆盖模式、山地果茶园复合循环模式、以产业提升为目的的农业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及典型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等)表明,水土治理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多方密切配合,治理过程需做到统筹协调。提出的未来水土流失治理和乡村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可为未来乡村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为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子提供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治理模式 治理成效 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0
7
作者 邱永祥 许泳清 +4 位作者 刘中华 罗文彬 李华伟 汤浩 蔡南通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676-680,共5页
甘薯是福建省重要的旱作物,"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单位在育种目标确定,育种技术利用及育种理论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选育出甘薯新品种有6个通过国家鉴定,22个通过福建省审定。综述了这一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的主要成效... 甘薯是福建省重要的旱作物,"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单位在育种目标确定,育种技术利用及育种理论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选育出甘薯新品种有6个通过国家鉴定,22个通过福建省审定。综述了这一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的主要成效,并提出了今后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及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甘薯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山药种质资源品质比较与综合评价
8
作者 张武君 刘保财 +2 位作者 陈菁瑛 黄颖桢 赵云青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9期75-85,共11页
该研究较为全面地收集福建省6个地市45份山药主栽种质资源,测定块茎的9个品质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山药的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综合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测定的9个指标中,淀粉含量和可食率的变异系数低于8%,... 该研究较为全面地收集福建省6个地市45份山药主栽种质资源,测定块茎的9个品质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山药的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综合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测定的9个指标中,淀粉含量和可食率的变异系数低于8%,其余7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20%,其中块茎鲜重的变异系数高达59.90%。筛选出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尿囊素含量、折干率、可食率、块茎鲜重7项指标,构建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相结合的品质综合评价体系。聚类分析将福建山药种质资源聚为4类,第Ⅰ类营养和加工品质较一般;第Ⅱ类适合加工;第Ⅲ类适合鲜食;第Ⅳ类鲜食销售和加工均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资源 营养 加工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花生机械化生产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唐兆秀 陈树玉 +2 位作者 林琼 徐日荣 陈湘瑜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8期235-238,273,共5页
从福建省花生生产情况出发,阐述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生产现状,分析花生机械化生产面临的地形和土壤类型复杂,农田面积小,规模化生产低,制约大型设备利用,设备技术性能不先进,制造粗放,缺乏统一标准,农机农艺融合亟待加强等问题。提出宣传引... 从福建省花生生产情况出发,阐述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生产现状,分析花生机械化生产面临的地形和土壤类型复杂,农田面积小,规模化生产低,制约大型设备利用,设备技术性能不先进,制造粗放,缺乏统一标准,农机农艺融合亟待加强等问题。提出宣传引导,领导重视,建立农机农艺协调机制,开展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研究,加强花生机械化栽培示范,促进花生规模化生产,鼓励扶持潜用户购机,搞好配套服务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机械化 生产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区域试验鲜食大豆性状和产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玉梅 蓝新隆 +4 位作者 滕振勇 林秀美 陆佩兰 林国强 胡润芳 《中国种业》 2022年第9期84-88,共5页
通过对2021年福建省鲜食大豆区域试验各试点鲜食大豆的性状表现和产量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闽南区(漳州、翔安、泉州)播种期可以提早到2月底,各试点鲜食大豆最长和最短采收日数相差15.9d,采收期持续时间相差9d;鲜食大豆产量试点内区组、... 通过对2021年福建省鲜食大豆区域试验各试点鲜食大豆的性状表现和产量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闽南区(漳州、翔安、泉州)播种期可以提早到2月底,各试点鲜食大豆最长和最短采收日数相差15.9d,采收期持续时间相差9d;鲜食大豆产量试点内区组、试点、品种、试点与品种间互作差异极显著,7个试点小区平均鲜荚产量9.81~21.21kg;漳州点表现最好,产量最高,株高适中,主茎节数多、单株2粒以上标准荚数最多;并对试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鲜食大豆育种、生产和各地区品种选用以及提高试验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大豆 区域试验 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11
作者 陈湘瑜 陈昊 徐日荣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3期65-69,共5页
花生是福建省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为实现花生的高效栽培,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实现节本增效,从福建地区花生生产现状出发,针对本地的气候条件,介绍了花生栽培过程中地块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技术的应用要点,提出花生主... 花生是福建省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为实现花生的高效栽培,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实现节本增效,从福建地区花生生产现状出发,针对本地的气候条件,介绍了花生栽培过程中地块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技术的应用要点,提出花生主要病虫害和草害安全高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栽培技术 病害 虫害 草害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花卉遗传育种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敏玲 吴建设 +2 位作者 钟海丰 罗远华 钟淮钦 《海峡科学》 2014年第1期70-79,共10页
花卉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花卉产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数量上,对品质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对技术需求显得越来越迫切。自主创新品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 花卉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花卉产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数量上,对品质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对技术需求显得越来越迫切。自主创新品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花卉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我国花卉育种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对优良品种的繁育技术研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业 遗传育种学 福建省 经济社会发展 朝阳产业 花卉产业 发展潜力 技术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花卉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13
作者 吴建设 钟海丰 《东南园艺》 2017年第6期36-43,共8页
本文总结了福建省花卉产业与育种研究现状,提出了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建立资源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常规育种技术体系,加强现代育种技术创新,强化特色花卉育种,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加大育种科技投入,构建育种信息化服务平台等发展对策,旨... 本文总结了福建省花卉产业与育种研究现状,提出了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建立资源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常规育种技术体系,加强现代育种技术创新,强化特色花卉育种,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加大育种科技投入,构建育种信息化服务平台等发展对策,旨在为福建省花卉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 育种 产业现状 育种研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多花黄精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14
作者 高文丽 苏海兰 +5 位作者 林凤芳 牛雨晴 朱育菁 刘波 程曦 肖荣凤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0-608,共9页
【目的】明确福建地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原菌种类,并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福建省3个多花黄精种植基地的根腐病发病率,并采集具有典型根腐病症状的植株和块根病样,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特征、分... 【目的】明确福建地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原菌种类,并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福建省3个多花黄精种植基地的根腐病发病率,并采集具有典型根腐病症状的植株和块根病样,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性测定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福建省多花黄精种苗的根腐病平均发病率为10.50%,采收时根茎的根腐病平均发病率为17.65%。分离纯化获得98株菌株,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特异性引物FOF1/FOR1和F8/R8、tef-1α基因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solani和藤仓镰刀菌F.fujikuroi,三者的分离频率依次为75.51%、20.41%和4.08%。代表性菌株经回接根茎进行致病性检测发现其发病症状与田间表现一致,符合柯赫氏法则。【结论】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和藤仓镰刀菌是福建地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首次报道藤仓镰刀菌可引起我国多花黄精根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腐皮镰刀菌 藤仓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业植物品种权保护现状与剖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钟声远 陈剑锋 +2 位作者 钟海丰 陈宇华 刘中华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70-76,共7页
为了明确福建省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深入了解福建省新品种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通过整理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和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授权信息,从申请品种数、授权品种数、审查时长、不同植物种类... 为了明确福建省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深入了解福建省新品种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通过整理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和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授权信息,从申请品种数、授权品种数、审查时长、不同植物种类和不同主体几个方面对福建省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底,福建省共有植物新品种申请1 737件,授权602件,授权率34.7%;授权品种平均审查时长为1 280.5 d,约3.51年;福建省大田作物申请占比39.9%,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的申请量稳步提升;企业已经确立育种创新的主体地位,但授权率较低。目前福建省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还存在保护意识较差、植物种类相对不平衡、授权率较低、审查周期长等问题,建议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培训、提高育种积极性和加强测试体系建设等多方面逐步优化,推动种业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品种权 植物新品种保护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文华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9期82-84,共3页
农村财务管理作为农村经济管理的基础,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社会的稳定,是广大群众和政府关注的焦点。该文通过对福建省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加强与规范福建省农村财务管理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 农村 财务管理 问题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重建的芥菜表型提取及产量预测研究
17
作者 黄语燕 薛珠政 +1 位作者 郑承绪 陈永快 《计算机仿真》 2025年第2期526-530,557,共6页
通过芥菜三维重建,自动获取植株表型参数,构建产量预测模型服务于生产。首先,利用多视角图片采集平台获取芥菜多视角图像数据,运用运动恢复结构(SFM)和多视角立体视觉(MVS)技术获得芥菜的三维点云。其次,通过算法自动获取芥菜表型参数... 通过芥菜三维重建,自动获取植株表型参数,构建产量预测模型服务于生产。首先,利用多视角图片采集平台获取芥菜多视角图像数据,运用运动恢复结构(SFM)和多视角立体视觉(MVS)技术获得芥菜的三维点云。其次,通过算法自动获取芥菜表型参数并与手动测量值进行精度分析。最后,利用逐步回归法,以表型参数为自变量无损地预测芥菜的产量。结果表明,通过三维重建自动获得的芥菜表型参数高效准确,可以替代人工测量结果,得到的产量预测模型稳定准确,可为芥菜的选育种及生长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表型性状 三维重建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冬种马铃薯生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43
18
作者 汤浩 翁定河 +4 位作者 杨立明 蔡南通 吴秋云 梁金平 罗文彬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98-202,共5页
通过全面调查福建冬种马铃薯生产情况,以及对冬种主产区气温、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资料分析,结合马铃薯新品种与种植密度的比较试验结果,初步总结出福建冬种马铃薯种植范围、种植时间和高产栽培技术,为进一步发展冬种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冬种马铃薯 种植范围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马铃薯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24
19
作者 汤浩 蔡南通 +4 位作者 罗文彬 吴秋云 邱永祥 许泳清 李光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8期615-618,共4页
简要回顾和调查分析了福建马铃薯种植历史、生产情况、近期开展育种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福建省马铃薯种植区的自然气候条件,提出福建省马铃薯育种的育种目标、育种策略和育种技术体系建设,为今后福建省开展马铃薯育种工作提供... 简要回顾和调查分析了福建马铃薯种植历史、生产情况、近期开展育种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福建省马铃薯种植区的自然气候条件,提出福建省马铃薯育种的育种目标、育种策略和育种技术体系建设,为今后福建省开展马铃薯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马铃薯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邱永祥 邱思鑫 +3 位作者 刘中华 许泳清 韦晓霞 杨道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798-802,共5页
调查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23个县市,从1975-2012年每5年甘薯的栽培面积、总产量、品种和栽培技术等变化,研究分析表明,30多年来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种植面积虽有一定的下降,但仍保持较大面积,占福建省甘薯种植面积的比例有所上升。期间,甘... 调查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23个县市,从1975-2012年每5年甘薯的栽培面积、总产量、品种和栽培技术等变化,研究分析表明,30多年来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种植面积虽有一定的下降,但仍保持较大面积,占福建省甘薯种植面积的比例有所上升。期间,甘薯单位产量有较大的提高,但面积和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不同于同期我国整体甘薯产业变化情况。本研究认为该区域的甘薯品种更新、栽培技术提高、消费习惯和传统甘薯文化的综合作用等是产生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为也提出了建立优质种苗基地、推广优质新品种等促进甘薯区域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福建省沿海地区 面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