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建医院后勤管理智能化规划设计与实践
1
作者 陈小塔 《福建医药杂志》 2024年第8期79-81,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设计成为规划、设计新建医院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新建医院智能化规划设计阶段为何引入以及如何引入后勤智慧管理进行探讨。研究表明,通过构建高效的信息平台、引入先进的安全监管技术、对标智慧管理分级评...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设计成为规划、设计新建医院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新建医院智能化规划设计阶段为何引入以及如何引入后勤智慧管理进行探讨。研究表明,通过构建高效的信息平台、引入先进的安全监管技术、对标智慧管理分级评估要求建设医院业务系统,能够实现医院后勤资源的高效整合和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医院 后勤智慧管理 智能化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化失眠方案对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2
作者 谢云琴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究系统化失眠方案对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负面情绪、睡眠质量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到福建省福州市第一总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探究系统化失眠方案对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负面情绪、睡眠质量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到福建省福州市第一总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应用系统化失眠方案,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睡眠质量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65%(2/43),对照组为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失眠方案可调节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睡眠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失眠方案 冠心病 失眠 随机对照试验 焦虑情绪 抑郁情绪 睡眠质量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与七氟醚对妇科癌症手术切除患者术后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叶秀丽 李立芊 +3 位作者 阮惠娟 朱淑华 程高升 朱燕琴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七氟醚对妇科癌症手术患者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4年2月本院接受妇科癌症手术切除患者9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为术中采用异丙酚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异丙酚组)、七氟醚吸入麻醉及麻...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七氟醚对妇科癌症手术患者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4年2月本院接受妇科癌症手术切除患者9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为术中采用异丙酚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异丙酚组)、七氟醚吸入麻醉及麻醉维持(七氟醚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后麻醉恢复情况、不同时点免疫细胞功能变化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七氟醚组自主呼吸恢复(21.22±3.41 min)、拔管(30.34±4.71min)、定向力恢复(36.17±3.20min)均短于异丙酚组(25.37±4.10min、34.67±3.23min、40.26±3.65min);两组术后1h、24h时CD3^(+)、CD4^(+)、CD4^(+)/CD8^(+)均低于麻醉诱导前,但七氟醚组均高于异丙酚组(均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两组(8.9%、6.7%)无差异(P>0.05)。结论:与异丙酚相比,七氟醚对妇科癌症手术切除患者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癌症手术 麻醉 异丙酚 七氟醚 免疫细胞功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达英-35结合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治疗中的作用
4
作者 王子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3期441-443,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利拉鲁肽、达英-35结合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108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来曲唑治疗,研究组予... 目的:探究分析利拉鲁肽、达英-35结合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108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来曲唑治疗,研究组予以利拉鲁肽、达英-35结合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情况、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指标、性激素相关指标及排卵、妊娠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月经稀发、多毛、痤疮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FINS、HOMA-I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H、FSH、PR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E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排卵周期显著短于对照组,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周期排卵率、妊娠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达英-35结合来曲唑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情况,促进胰岛功能恢复,改善性激素水平,促进生殖功能恢复,显著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达英-35 来曲唑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痤疮患者皮肤菌群多样性研究
5
作者 黄舒燕 黄卫东 +4 位作者 蔡蕾 黄剑清 雷小英 郭宏恩 张雪梅 《福建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5-8,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度痤疮患者皮损内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方法选择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皮肤病防治院皮肤科接诊的30例重度痤疮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利用细菌16S核糖体DNA(16S rDNA)和真菌内转录间隔区1(Internal Transcribed ... 目的探讨重度痤疮患者皮损内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方法选择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皮肤病防治院皮肤科接诊的30例重度痤疮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利用细菌16S核糖体DNA(16S rDNA)和真菌内转录间隔区1(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ITS1)扩增子测序技术,检测痤疮患者皮损内及正常人面部皮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分析两组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观察组的细菌ace指数、chao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细菌总量明显增多;同时,与对照组相比,shannon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impson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β多样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痤疮皮损内细菌物种的集中度高、多样性较低,这与丙酸杆菌属显著性上升有关,而且痤疮丙酸杆菌明显升高。观察组的真菌ace指数和chao指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主要与马拉色菌属丰度上升有关。结论通过对比重度痤疮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皮肤菌群,发现两组在菌群的组成、丰富度和多样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深入了解重度痤疮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也为重度痤疮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痤疮 细菌 真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拔鞘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月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0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拔鞘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干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200例分为两组,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拔鞘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干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200例分为两组,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负面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诺丁汉健康量表(HNP)]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躯体活动、疼痛、情感反应、社会生活、睡眠、精力评分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出院时护患沟通、操作水平、病房环境、患者感受评分较高(P<0.05)。结论对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并利于减轻患者负面情绪,从而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介入诊疗 全程护理干预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负面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6-5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端英 何孙本 +4 位作者 黄旭日 苏辰夕 陈敏 宋玲 郑建国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9-1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MicroRNA-16-5p(miR-16-5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V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DM)的DM组(n=20)和发... 目的探讨血清MicroRNA-16-5p(miR-16-5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V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DM)的DM组(n=20)和发生微血管病变的DMVC组(n=51).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阴性对照(NC)组(n=20).统计临床资料,比较各组生化指标,qRT-PCR检测各组血清miR-16-5p的表达以及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VEGF的表达.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DM组和DMVC组的DBP、FBG、LDL-C和HbA1c水平高于NC组(P<0.05),DMVC组的BMI、SBP和TG水平高于NC组(P<0.05).DMVC组血清miR-16-5p水平低于NC和DM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NC和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iR-16-5p表达与VEGF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和miR-16-5p表达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6-5p、VEGF及两者联合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1、0.702和0.837.结论血清miR-16-5p表达降低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是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miR-16-5p和VEGF可作为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6-5p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1动态表达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发生院内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永成 饶华经 +1 位作者 谢冬冰 江金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1818-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腺苷酸环化酶蛋白-1(CAP1)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潜在作用,以评估其作为治疗效果和预后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1年10月—2023年6月我院的66例AECOPD患者,通过ELISA法测量第1、3、5、7天... 目的:探讨腺苷酸环化酶蛋白-1(CAP1)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潜在作用,以评估其作为治疗效果和预后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1年10月—2023年6月我院的66例AECOPD患者,通过ELISA法测量第1、3、5、7天患者血清CAP1的含量;统计患者的预后结果,包括痊愈、好转、恶化和死亡;比较不同时间点的CAP1检测值,使用ROC曲线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CAP1在AECOP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结果之间的关联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第1天时,各组之间的CAP1表达差异不显著(F=0.609,P>0.05);在第3、5、7天时,好转、痊愈组的CAP1表达明显高于恶化组和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463、46.711、21.75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AP1在第3天以后的时间点对患者治疗结果的预测能力明显提高(AUC=0.920),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第3、5和7天的CAP1检测值在预后结果预测中的准确性。结论:血清中CAP1蛋白在AECOPD患者治疗过程中表现出动态变化,其在治疗后期与治疗结果密切相关,CAP1的表达水平可能成为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AECOPD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腺苷酸环化酶蛋白-1 预后结果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单抗联合靶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妮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9期3302-3305,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靶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5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传统组48例给予靶动脉栓塞...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靶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5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传统组48例给予靶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组47例给予PD-1单抗联合靶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肿瘤标志物水平、血管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25.53%,高于传统组的8.33%(P<0.05);治疗后,两组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血清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D-1单抗与靶向动脉栓塞疗法可调控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生长,改善疗效和生活质量,且无毒副作用,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靶动脉栓塞化疗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R43分析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对小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10
作者 杨肖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9-81,119,共4页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SCFAs)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GPR43对小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GPR43过表达慢病毒感染小鼠血管内皮细胞来构建GPR43过表达稳定细胞株,培养基中添加SCFAs干预GPR43过表达稳定细胞株,通过q...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SCFAs)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GPR43对小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GPR43过表达慢病毒感染小鼠血管内皮细胞来构建GPR43过表达稳定细胞株,培养基中添加SCFAs干预GPR43过表达稳定细胞株,通过qPCR检测GPR43 mRNA的表达,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通过PI/FITC双染法观察细胞的凋亡.结果GPR43过表达稳定细胞株较常规培养更加细长、粗壮,GPR43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常规培养的细胞(P<0.05);添加SCFAs后,GPR43过表达细胞在培养24 h、48 h内的细胞增殖活性要高于常规培养组;GPR43过表达细胞的早期细胞凋亡率、晚期细胞凋亡率及总的细胞凋亡率都低于常规培养细胞.结论GPR43促进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SCFAs可能通过GPR43刺激小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代谢物 短链脂肪酸 GPR43 小鼠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1
作者 林吟 陈庚 钟晓容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基本情况和血液指标.构建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和随机生存森林(RSF)...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基本情况和血液指标.构建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和随机生存森林(RSF)模型.采用赤池信息准则(AIC)最小值法、Lambda最小值法、变量重要性(VIMP)法和最小深度法筛选透析患者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计算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和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模型间拟合度和预测效果.结果年龄(HR=2.271)、舒张压(HR=0.869)、患有糖尿病(HR=1.660)是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Cox回归模型的预测性能可能优于Lasso回归模型和RSF模型(C-Index:0.717 vs.0.705vs.0.678;AUC:0.71vs.0.68vs.0.71).结论年龄超过60岁、合并有糖尿病会缩短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舒张压较高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指标 透析 慢性肾脏病 预后模型 终末期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淋巴细胞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12
作者 陈凤娇 陈敦祥 黄虹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7期83-85,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全血淋巴细胞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疑似儿童EB病毒感染共101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疑似EB病毒感染的儿童采用荧光定量法明确全血淋巴细胞,同时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探究分析全血淋巴细胞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疑似儿童EB病毒感染共101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疑似EB病毒感染的儿童采用荧光定量法明确全血淋巴细胞,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明确EBV-CA-IgM抗体水平,了解不同类型儿童上述指标之中所存在的差异。结果疑似EB病毒感染患儿全血淋巴细胞EBV-DNA检出阳性率高于EBV-CA-IgM抗体阳性率(P<0.05)。结论EBV感染的儿童可在实际落实早期诊断工作的过程中,引导疑似EB病毒感染的儿童开展全血淋巴细胞EBV-DNA检测,进而协助医师更好地掌握患儿的实际病情状态,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淋巴细胞 EB病毒核算定量检测 儿童EB病毒感染 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纤维定量技术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白质纤维束改变
13
作者 康靖 房涛 倪宇君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5,F0003,共6页
目的采用自动纤维定量技术(AFQ)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大脑白质纤维束的特征,探索其在AS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ASD患者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方法自闭症脑成像数据库(ABIDE)公共数据集中Trinity Centre for Health Sciences的20名ASD... 目的采用自动纤维定量技术(AFQ)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大脑白质纤维束的特征,探索其在AS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ASD患者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方法自闭症脑成像数据库(ABIDE)公共数据集中Trinity Centre for Health Sciences的20名ASD患者和20名性别、年龄、惯用手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均进行了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采用AFQ技术自动提取大脑主要纤维束并分段,对纤维束均值和纤维束分段逐点进行组间比较,分析ASD患者白质纤维束改变。结果(1)在纤维束平均值组间比较中,成功追踪的18条纤维束DTI指标均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纤维束逐点比较中,ASD纤维束在右侧皮质脊髓束(CST)、双侧上纵束(SLF)及左侧弓形束(AF)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矫正(FDR)后P<0.05],表现为节段性的各向异性分数(FA)减低、平均扩散系数(MD)和径向扩散系数(RD)增高。结论AFQ可能有助于在疾病早期发现神经纤维束中的细小差异;ASD患者多条神经纤维束与正常人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白质纤维束的改变可能是造成ASD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而多样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自动纤维定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情绪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吴椒英 连钦妹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52-1554,共3页
目的:观察ABC情绪管理模式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投掷法分为观... 目的:观察ABC情绪管理模式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投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BC情绪管理模式护理,干预6个月。比较2组护理前后血压、血糖水平及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本组护理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后,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ABC情绪管理模式干预能有效地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还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ABC情绪管理模式 护理评价研究 睡眠质量 血压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交流平台+上门访视对门诊腹膜透析患者疾病管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5
作者 黄燕萍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58-1560,共3页
目的:观察微信交流平台+上门访视对门诊腹膜透析患者疾病管理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的腹膜透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 目的:观察微信交流平台+上门访视对门诊腹膜透析患者疾病管理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的腹膜透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微信交流平台+上门访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管理能力和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自我责任、情感态度、技术操作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自我责任、情感态度、技术操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项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交流平台+上门访视干预能提高门诊腹膜透析患者疾病管理能力,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微信交流平台 上门访视 护理评估 疾病管理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恒湿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陈兴荣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探讨恒温恒湿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一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恒温恒湿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一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湿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恒温恒湿持续气道湿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睡眠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湿化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相关指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恒温恒湿持续气道湿化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增加临床的湿化效果,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恒湿持续气道湿化护理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湿化效果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适应性护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境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张宝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27-1529,共3页
目的:研究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适应性护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境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适应性护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境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适应性护理,护理1周。比较2组护理前后心境、睡眠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适应性护理能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其心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时效性激励理论 适应性护理 心境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陈端英 何孙本 +6 位作者 黄旭日 苏辰夕 陈敏 宋玲 郑建国 林云义 胡婉婷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14期194-198,共5页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 miRNA)作为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分子,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miRNA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包括...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 miRNA)作为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分子,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miRNA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了miRNA作为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力,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 糖尿病 微血管并发症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儿童医院人血白蛋白合理用药专项点评及改进策略
19
作者 谢奕伟 黄强增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5年第1期55-57,73,共4页
目的:分析某儿童医院人血白蛋白使用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调取某儿童医院出院日期为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且接受人血白蛋白治疗的全部儿童患者数据89例,分析人血白蛋白应用情况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结果:人血白... 目的:分析某儿童医院人血白蛋白使用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调取某儿童医院出院日期为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且接受人血白蛋白治疗的全部儿童患者数据89例,分析人血白蛋白应用情况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结果: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使用率为73.03%,不合理率达到26.97%。外科不合理用药使用率高于内科(P<0.05),主要是术中和术后过度使用白蛋白,缺乏足够的适应证或生化证据支持。结论:临床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使用人血白蛋白的现象,尤其在外科领域尤为突出。因此,需加强对人血白蛋白使用培训,建立系统的审方机制,优化用药流程,强化多学科合作,确保人血白蛋白的合理、有效和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水平 合理用药 儿童医院
原文传递
认知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伴失眠患者认知能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丽华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696-2698,共3页
目的:探究认知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伴失眠患者认知能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伴失眠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究认知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伴失眠患者认知能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伴失眠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认知护理与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血压水平、认知能力及睡眠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水平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疾病、用药、饮食、运动知识掌握率较对照组均更高(P<0.05)。结论:认知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压、认知能力及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失眠 认知护理 针对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