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蛋鸭主要细菌感染检测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傅秋玲 程龙飞 +7 位作者 傅光华 刘荣昌 万春和 施少华 陈红梅 陈珍 陈翠腾 黄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13,共4页
为明确福建省蛋鸭(金定鸭、山麻鸭、连城白鸭)流行的主要细菌病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PCR方法对2013年以来福建省及周边省(区)临床调查采集和送检的病死或表现产蛋下降的852份以上3种蛋鸭样品进行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鸭大肠杆菌、... 为明确福建省蛋鸭(金定鸭、山麻鸭、连城白鸭)流行的主要细菌病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PCR方法对2013年以来福建省及周边省(区)临床调查采集和送检的病死或表现产蛋下降的852份以上3种蛋鸭样品进行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鸭大肠杆菌、鸭疫里默菌和禽沙门菌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金定鸭、山麻鸭与连城白鸭样品中以上4种细菌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8.6%、18.2%、5.3%、1.4%,10.4%、21.8%、4.2%、1.7%和8.8%、17.6%、3.8%、0%,其中鸭大肠杆菌病、禽霍乱是危害以上3种蛋鸭养殖的主要细菌病。经血清型鉴定表明,以上4种致病菌的主要血清型(抗原群)分别为荚膜A型,O_(78)、O_2、O_(88)为2型、11型和肠炎沙门菌与鼠伤寒沙门菌为主;经长期药敏试验监测表明,对4种致病菌的首选敏感药物分别有5种、2种、7种和10种,可见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少、其耐药谱最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鸭 主要细菌病 血清型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别clade 2.3.2.1和clade 2.3.4.4 H5亚型禽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2
作者 陈珍 朱春华 +5 位作者 陈翠腾 刘斌琼 蔡国漳 施少华 万春和 黄瑜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23-26,共4页
禽流感(Avian influne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的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疫苗接种策略是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有效手段,而疫苗接种策略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与流行毒株相匹配的疫苗株。本试验根据clade 2.3.2.1和clade 2.3.4.4 H5 AIV血凝素(HA... 禽流感(Avian influne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的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疫苗接种策略是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有效手段,而疫苗接种策略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与流行毒株相匹配的疫苗株。本试验根据clade 2.3.2.1和clade 2.3.4.4 H5 AIV血凝素(HA)基因所存在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差异来设计1对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后生成熔解曲线的Tm值与其GC含量正相关的特点,通过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反应后熔解曲线Tm值差异,即可精确对clade 2.3.2.1和clade 2.3.4.4 H5AIV感染情况进行准确鉴别诊断,为H5 AIV疫苗使用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5亚型 Clade2.3.2.1 Clade2.3.4.4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12a系统及其在家禽病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舒瑜 张文钰 +3 位作者 付环茹 李家玉 黄瑜 万春和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1期86-91,共6页
病原微生物是影响家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阻碍了家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因而开发快速高效的病原检测方法对于家禽疫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RISPR-Cas12a是一门新兴的基因编辑工具,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操... 病原微生物是影响家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阻碍了家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因而开发快速高效的病原检测方法对于家禽疫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RISPR-Cas12a是一门新兴的基因编辑工具,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通过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温核酸扩增(LAM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AA)等方法相结合,可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及准确性,通过使用荧光信号、侧向层析试纸条等技术,还可使检测结果可视化,在病原检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综述了CRISPR-Cas12a系统作用机制及其结合多种核酸扩增技术在家禽病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家禽疫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为未来开发更有效的检测平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Cas12a 病原检测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携带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耐药性与毒力基因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戴婷婷 陈海玉 +10 位作者 段楚楚 刘荣昌 李宇蓉 严淑涵 陈梦诗 刘露薇 包银莉 程艳青 林炜明 黄翠琴 郑新添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3-1404,共12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鸡源携带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毒力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并对mcr-1耐药基因质粒转移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临床分离的87株鸡源携带mcr-1基因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6大类1... 【目的】分析福建省鸡源携带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毒力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并对mcr-1耐药基因质粒转移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临床分离的87株鸡源携带mcr-1基因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6大类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质粒类型,分析mcr-1基因阳性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以及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利用质粒接合试验,探究mcr-1基因的转移情况。【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96.55%(85/87)分离株为多重耐药菌,其中对四环素类的耐药最严重,多西环素和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88.51%(77/87)和82.76%(72/87)。分离株中检出11种耐药基因,其中以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检出率最高,为95.40%(83/87);共检测出18种毒力基因,其中侵袭素类mat为优势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5.06%(74/87);部分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之间具有相关性。分离株携带12种质粒,主要类型为IncFIB(77.01%,67/87)。接合试验结果显示,共有42株分离菌接合成功,接合转移率为48.28%(42/87),IncI2、IncHI2、IncX4质粒均成功转移至接合子中,其中IncI2质粒检出率最高(57.14%)。【结论】87株鸡源携带mcr-1基因大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其耐药基因检出率高,毒力基因种类多样,且部分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毒力基因之间存在相关性;48.28%(42/87)菌株的mcr-1基因可以利用IncI2、IncHI2、IncX4质粒作为载体进行传播。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福建省鸡源mcr-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情况、毒力特性以及传播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多黏菌素 mcr-1基因 耐药性 毒力基因 接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腺病毒4型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9
5
作者 陈珍 施少华 +7 位作者 黄瑜 韩跃松 陈翠腾 刘荣昌 蔡国漳 朱春华 刘斌琼 林羽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20-1023,共4页
从疑似心包积液综合征的病死鸡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该病毒无血凝活性,提取其核酸经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脑脊髓炎病毒、禽白血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禽偏肺病毒和包涵体肝炎病毒特异引物扩增均为阴... 从疑似心包积液综合征的病死鸡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该病毒无血凝活性,提取其核酸经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脑脊髓炎病毒、禽白血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禽偏肺病毒和包涵体肝炎病毒特异引物扩增均为阴性,而经禽腺病毒4型特异性引物检测为阳性,则将其暂命名为禽腺病毒4型FJ1674株。将其扩增产物回收后克隆,经序列测定分析表明该株病毒与国内外禽腺病毒4型毒株的同源率为99.4%~100%;经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其与禽腺病毒4型关系密切,共处同一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心包积液综合征 禽腺病毒4型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水禽源细小病毒的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 被引量:4
6
作者 程龙飞 张长弓 +8 位作者 傅秋玲 何琼 贾志娟 陈慧敏 傅光华 万春和 林群群 刘荣昌 黄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22-726,共5页
为建立水禽源细小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纯化的小鹅瘟病毒(GPV)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筛选到21株能够稳定分泌抗GPV的单克隆抗体(MAb),将1株MAb纯化后与胶体金结合,喷涂金标垫,与另一株纯... 为建立水禽源细小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纯化的小鹅瘟病毒(GPV)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筛选到21株能够稳定分泌抗GPV的单克隆抗体(MAb),将1株MAb纯化后与胶体金结合,喷涂金标垫,与另一株纯化的MAb配对,制成检测水禽源细小病毒的胶体金试纸条。特异性试验表明,鹅细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和新型番鸭细小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猪细小病毒、1型鸭甲肝病毒、坦布苏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和新城疫病毒等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对鹅细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和新型番鸭细小病毒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10^(4.7) ELD50/mL、10^(4.7)ELD50/mL和10^(5.7) ELD50/mL。重复性试验良好。对临床粪便样品的检测,该方法比PCR方法简单快速,但是存在漏检的情况。上述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水禽源细小病毒病的初步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细小病毒 番鸭细小病毒 新型番鸭细小病毒 胶体金试纸条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耐恩诺沙星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程龙飞 刘荣昌 +6 位作者 陈红梅 万春和 傅光华 施少华 傅秋玲 陈翠腾 黄瑜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61-63,共3页
为探讨gyrA和parC基因的突变与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的相关性,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84株临床分离菌对恩诺沙星的敏感性,PCR扩增其gyrA和parC基因并测序,分析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耐药表型的关系发现,GyrA发生单点突变(S94→... 为探讨gyrA和parC基因的突变与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的相关性,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84株临床分离菌对恩诺沙星的敏感性,PCR扩增其gyrA和parC基因并测序,分析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耐药表型的关系发现,GyrA发生单点突变(S94→I或S94→R)时,细菌对恩诺沙星的耐受性明显提高,发生双点突变(S94→I和D98→N),细菌则必然获得对恩诺沙星的耐药性。ParC发生单点突变(S84→L)时,细菌对恩诺沙星的耐受性也提高。ParC的变异能与GyrA的变异起协同作用,共同提高细菌对恩诺沙星的耐受性。这些结果为今后以gyrA和parC基因为靶位,建立快速鉴定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耐药性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拓扑异构酶 基因突变 氟喹诺酮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起种(蛋)鸭输卵管积液综合征的新发病毒——C型禽偏肺病毒 被引量:2
8
作者 傅秋玲 江南松 +12 位作者 梁齐章 刘荣昌 万春和 程龙飞 陈红梅 林琳 焦文龙 吴胜会 江斌 郑小兰 林建生 傅光华 黄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87-1394,共8页
【目的】明确引起种(蛋)鸭特征性输卵管积液和产蛋下降的新发疫病[俗称种(蛋)鸭输卵管积液综合征]的病原。【方法】对自闽粤赣浙皖桂等地产蛋率较高的部分鸭群表现以输卵管内乳糜性积液、黏膜出血水肿增厚及不同程度产蛋下降为特征的病(... 【目的】明确引起种(蛋)鸭特征性输卵管积液和产蛋下降的新发疫病[俗称种(蛋)鸭输卵管积液综合征]的病原。【方法】对自闽粤赣浙皖桂等地产蛋率较高的部分鸭群表现以输卵管内乳糜性积液、黏膜出血水肿增厚及不同程度产蛋下降为特征的病(死)麻鸭、樱桃谷种鸭和种番鸭中采集的样品(输卵管积液、输卵管黏膜、卵巢和肝脾脏器),开展鸭已知病原核酸监测、病原分离鉴定和开产麻鸭人工感染试验。【结果】细菌分离显示,输卵管积液里未分离到细菌,排除细菌感染引起;经病毒核酸监测,只有C型禽偏肺病毒(Avain metapneumoviurs subgroup C,aMPV/C)阳性,未检测到其他引起禽产蛋异常的病毒;以aMPV/C单一阳性的样品经鸭胚进行病毒分离与传代,发现接种鸭胚未见死亡,但胚体表面稍水肿和出血、肝脏出血;对第5代鸭胚液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a MPV/C分离阳性率为72.2%;对获得的4株分离株(JX2126、FJ2228、FJ2375和GD2381株)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发现,该片段与最早报道的番鸭a MPV/C法国分离株(Muscovy duck/1999/99178/France)同源性最高,为96.1%,而与A、B、D型禽偏肺病毒(Avain metapneumoviurs subgroup A,B,D,aMPV/A,B,D)分离株的同源性仅分别为67.8%~68.7%、66.1%~66.8%和71.4%,与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urs,hMPV)分离株的同源性为67.7%~68.3%;遗传进化分析表明,以上4株分离株与a MPV/C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而与其他亚型aMPV和hMPV亲缘关系较远;经开产麻鸭人工感染试验,成功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病例相同的临床病症,并能回收到病毒。【结论】明确引起种(蛋)鸭输卵管积液综合征的病原为C型禽偏肺病毒。本研究为该病的快速准确诊断和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蛋)鸭 输卵管积液综合征 产蛋下降 输卵管积液 C型禽偏肺病毒 分离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幼雏病病毒福建株VP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万春和 程龙飞 +6 位作者 傅光华 施少华 陈红梅 傅秋玲 刘荣昌 林建生 黄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61-1667,共7页
为明确虎皮鹦鹉源鹦鹉幼雏病病毒(budgerigar fledgling disease polyomavirus,BFPyV)福建株(命名为FJ-2016株)结构蛋白VP1基因特征,本研究针对BFPyVVP1基因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FJ-2016株VP1基因全长序列,目的片段... 为明确虎皮鹦鹉源鹦鹉幼雏病病毒(budgerigar fledgling disease polyomavirus,BFPyV)福建株(命名为FJ-2016株)结构蛋白VP1基因特征,本研究针对BFPyVVP1基因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FJ-2016株VP1基因全长序列,目的片段经胶回收后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显示,BFPyV FJ-2016株VP1基因全长为1 032bp,编码343个氨基酸。所编码VP1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5.77,不稳定指数为40.91,是不稳定蛋白;脂肪系数为74.72;总平均疏水性指数为-0.366。将获得的VP1基因序列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为:MG148345。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不同时间、地区和品种BFPyV的VP1基因十分保守,相互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9.1%以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不同时间和地域BFPyV相互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但可细分为两个大的遗传进化分支(Clade 1和Clade 2)。从宿主品种来看,虎皮鹦鹉源BFPyV各分离株的遗传进化与分离时间及地域无明显关系,虎皮鹦鹉源BFPyV分离株在Clade 1和Clade 2分支均有分布。本研究首次证实福建地区虎皮鹦鹉中存在BFPyV感染,相关研究结果为丰富不同地区BFPyV分子流行病学数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幼雏病病毒 虎皮鹦鹉 VP1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施少华 陈珍 +6 位作者 程龙飞 傅光华 傅秋玲 刘荣昌 万春和 陈红梅 黄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86-893,共8页
目的为了分析鸭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后宿主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以鸭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收集肺脏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得到差异表达基因740个,其中上调基因有602个,下调基因有138个。GO... 目的为了分析鸭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后宿主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以鸭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收集肺脏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得到差异表达基因740个,其中上调基因有602个,下调基因有138个。GO条目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反应和炎症反应等。经KEGG数据库比对注释及富集分析显示有7个通路富集显著,其中Toll-like信号通路有11个基因表达上调,分别为IL-6、TLR4、PIK3、IRF7、MD-2、IRF5、MYD88、CD86、STAT1、TLR2和CCL4,NOD-like受体信号通路有7个基因表达上调,分别为IRF7、CTSB、P2RX7、CYBB、PSTPIP1、HSP90AA1和NAMPT。结论鸭源H7N9亚型病毒感染SPF鸡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明显增强。在Toll-like信号通路中,TLR4在MD-2的协助下被激活,随后依赖MYD88途径激活下游的IRF5,继而引起CCL4、IL-6显著表达。同时NLRP3炎症体在H7N9亚型病毒感染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 禽流感病毒 H7N9亚型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生态养殖模式及其发展策略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荣昌 黄瑜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46,共4页
传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发展生态养殖成为平衡环境污染与养殖业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生态养殖的概念和意义,详细阐述了我国家禽生态养殖的主要模式,并从多个角度出发... 传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发展生态养殖成为平衡环境污染与养殖业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生态养殖的概念和意义,详细阐述了我国家禽生态养殖的主要模式,并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农村发展家禽生态养殖的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 生态养殖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鸭感染禽1型副黏病毒的调查及致病性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傅光华 傅秋玲 +7 位作者 黄瑜 程龙飞 陈红梅 万春和 施少华 陈珍 陈翠腾 林建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5-448,共4页
为了调查蛋鸭禽1型副黏病毒的感染状况,以RT-PCR技术对2011年以来采自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和江苏六省(区)的495份蛋鸭样品进行了禽1型副黏病毒的检测,并测定了部分禽1型副黏病毒分离株对不同日龄麻鸭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六省... 为了调查蛋鸭禽1型副黏病毒的感染状况,以RT-PCR技术对2011年以来采自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和江苏六省(区)的495份蛋鸭样品进行了禽1型副黏病毒的检测,并测定了部分禽1型副黏病毒分离株对不同日龄麻鸭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六省(区)份蛋鸭的禽1型副黏病毒的阳性感染率高低不一,为3.4%-10.7%,揭示了禽1型副黏病毒在我国蛋鸭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禽1型副黏病毒感染可致死低日龄麻鸭,其中基因VII型鸭源分离株对麻鸭的致死率高于基因IX型,且随着麻鸭日龄的增长其致死率降低,即呈现日龄易感性差异,开产麻鸭感染禽1型副黏病毒则表现为产蛋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鸭 禽1型副黏病毒 流行病学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坦布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施少华 程龙飞 +6 位作者 傅光华 陈珍 傅秋玲 刘荣昌 万春和 陈红梅 黄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1-555,共5页
为进一步建立基于禽坦布苏病毒E囊膜蛋白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纯化的禽坦布苏病毒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2株杂交瘤细胞株(2F6和4E11),其分泌的单抗效价可达1∶64 000,并可有效识别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原核表达的囊膜E... 为进一步建立基于禽坦布苏病毒E囊膜蛋白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纯化的禽坦布苏病毒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2株杂交瘤细胞株(2F6和4E11),其分泌的单抗效价可达1∶64 000,并可有效识别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原核表达的囊膜E经SDS-PAGE电泳后可与单抗进行Western-blot发生反应,初步表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为禽坦布苏病毒E蛋白单抗,为该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新型诊断方法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单克隆抗体 E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H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原性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翠腾 程龙飞 +5 位作者 刘荣昌 万春和 傅光华 陈珍 朱春华 黄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1-455,共5页
为了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m)外膜蛋白H(Omp H)的免疫学活性进行鉴定,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多杀性巴氏杆菌X-73株(U50907.1)设计了两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VCC44801株的Omp H,扩增片段为1 348bp(ORF为1 056bp)。扩增的Om... 为了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m)外膜蛋白H(Omp H)的免疫学活性进行鉴定,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多杀性巴氏杆菌X-73株(U50907.1)设计了两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VCC44801株的Omp H,扩增片段为1 348bp(ORF为1 056bp)。扩增的Omp H与GenBank中登录号为AE004439.1(Pm70株)、EF635422.1(C44-1株)、EU016232.1(P52株)、JQ082510.1(XJ121株)、U50907.1(X-73株)、U52200.1(P-1059株)的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其核苷酸同源性范围在80.2%~98.4%,氨基酸同源性范围在79.6%~98.5%。扩增了去信号肽的Omp H基因,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Omp H,转化BL21并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表达蛋白约为56ku,与预期分子量的大小相符;蛋白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为建立禽Pm血清学检测方法以及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外膜蛋白H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番鸭基因IX型禽1型副黏病毒分离鉴定及F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傅光华 程龙飞 +8 位作者 温名根 施少华 陈翠腾 傅秋玲 陈红梅 万春和 刘荣昌 林群群 黄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共4页
自发病死亡雏番鸭中分离到一株(XBT14株)基因Ⅸ型禽1型副黏病毒,该病毒可引起雏鸭明显神经症状及急性死亡,致死率达44.4%;病毒融合(F)蛋白裂解位点处具有强毒株特有的多碱性氨基酸序列(112RRQRR↓F117),与Gen Bank数据库中已发布... 自发病死亡雏番鸭中分离到一株(XBT14株)基因Ⅸ型禽1型副黏病毒,该病毒可引起雏鸭明显神经症状及急性死亡,致死率达44.4%;病毒融合(F)蛋白裂解位点处具有强毒株特有的多碱性氨基酸序列(112RRQRR↓F117),与Gen Bank数据库中已发布的基因IX型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7%-99.9%,与基因VII型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5.5%-86.6%。该分离株与近来报道的GD09-2等基因IX型毒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以上结果表明对水禽致死性的禽1型副黏病毒呈现基因型多样性,水禽禽1型副黏病毒病的防控日益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番鸭 禽1型副黏病毒 基因Ⅸ型 分离鉴定 F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坦布苏病毒及其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珍 沈意兴 +4 位作者 陈翠腾 朱春华 刘斌琼 蔡国漳 黄瑜 《福建畜牧兽医》 2021年第4期18-22,共5页
本文围绕禽坦布苏病毒的分类与基因组结构、结构蛋白与功能、非结构蛋白与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禽坦布苏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基因组结构 蛋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鸡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翠腾 傅光华 +8 位作者 万春和 陈珍 朱春华 刘荣昌 傅秋玲 程龙飞 陈红梅 施少华 黄瑜 《福建畜牧兽医》 2016年第6期23-26,共4页
从福州市某活禽市场采集的鸡泄殖腔棉拭子样品中分离出1株病毒,经血凝抑制试验(HI)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鉴定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GenBank基因库中对该病毒株的3个基因片段的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分析表明,3个基因片段均属于H9N... 从福州市某活禽市场采集的鸡泄殖腔棉拭子样品中分离出1株病毒,经血凝抑制试验(HI)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鉴定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GenBank基因库中对该病毒株的3个基因片段的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分析表明,3个基因片段均属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H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与代表株DK/HK/Y280/97处于同一分支,与上海的鸡源分离株A/chicken/Shanghai/06/2015(H9N2)同源性最高,同源性为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坦布苏病毒E基因与沙门菌鞭毛保守区的嵌合表达研究
18
作者 施少华 程龙飞 +6 位作者 傅光华 陈红梅 万春和 傅秋玲 刘荣昌 林建生 黄瑜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20,共4页
利用PCR方法从禽坦布苏病毒和肠炎沙门菌分别扩增出E基因和鞭毛基因保守片段(Flic AC和Flic DB),随后通过over-lapping PCR方法将Flic AC片段、E基因和Flic DB片段依序串联后获得Flic AC-E-Flic DB目的片段,克隆到p MD18-T载体中获得重... 利用PCR方法从禽坦布苏病毒和肠炎沙门菌分别扩增出E基因和鞭毛基因保守片段(Flic AC和Flic DB),随后通过over-lapping PCR方法将Flic AC片段、E基因和Flic DB片段依序串联后获得Flic AC-E-Flic DB目的片段,克隆到p MD18-T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 MD-Flic AC-E-Flic DB,经Bam 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接入p ET-32a载体,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 ET-Flic AC-E-Flic DB。表达质粒转化入感受态细胞BL21(DE3)后,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Flic AC-E-Flic DB嵌合蛋白,Western-blot鉴定证实与预期融合蛋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E基因 沙门菌 鞭毛 嵌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基因重组型HH9N2亚型AIV福建分离株全基因组的分子特征
19
作者 陈翠腾 万春和 +3 位作者 傅光华 陈珍 朱春华 黄瑜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3,共7页
为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福建省活禽市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演化情况及其与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对2015年分离自福州市某活禽市场的一株鸡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Fujian/05/2015(H9N2)进行了全基因组扩增、... 为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福建省活禽市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演化情况及其与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对2015年分离自福州市某活禽市场的一株鸡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Fujian/05/2015(H9N2)进行了全基因组扩增、克隆、测序,并对所获得的全序列与参考株进行了8个基因片段的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的HA基因与鸡源病毒A/chicken/Zhejiang/SIC40/2015(H9N2)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裂解位点处氨基酸序列为-PS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裂解位点序列特征,其226位氨基酸为L,具有与哺乳动物唾液酸α,2~6受体结合的特性;NA基因颈部63、64和65位点氨基酸有缺失,与鸡源病毒A/chicken/Zhejiang/SIC32/2014(H9N2)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M2基因的31位氨基酸为N,表明该病毒已经对金刚烷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分离株的基因组由3个亚系的基因重组产生,其中HA和NA基因来源于BJ/94亚系,PB2和M基因来源于G1亚系,PB1、PA、NP和NS基因来源于F98亚系;该分离株的6个内部基因PB2、PB1、PA、NP、M、NS与H7N9、H10N8、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内部基因存在复杂的交叉重组现象。因此需加强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遗传进化分析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宿主谱的拓宽
20
作者 程龙飞 江南松 +6 位作者 刘荣昌 傅秋玲 梁齐章 万春和 黄瑜 傅光华 陈红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8,共5页
为建立一种拓宽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噬菌谱的方法,将6株噬菌体混合液分别与6株宿主菌、18株多重耐药鸭疫里默氏菌(不能被6株噬菌体中的任何1株裂解)培养,收获培养液中的噬菌体,混合后同样进行30次传代。噬斑分析法测定30代混合液及混合... 为建立一种拓宽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噬菌谱的方法,将6株噬菌体混合液分别与6株宿主菌、18株多重耐药鸭疫里默氏菌(不能被6株噬菌体中的任何1株裂解)培养,收获培养液中的噬菌体,混合后同样进行30次传代。噬斑分析法测定30代混合液及混合液中单一噬菌体的噬菌谱。结果表明,30代噬菌体混合液可裂解79.2%(19/24)的鸭疫里默氏菌试验菌株;30代噬菌体混合液中分离出的单一噬菌体能裂解的试验菌株数量为2~9株;裂解数最多的5株单一噬菌体,以各自宿主菌传代10次,噬菌谱没有发生变化;将裂解谱互补的单一噬菌体混合,4株噬菌体即可裂解19株试验菌株,与30代噬菌体混合液相同。说明建立的方法可以拓宽噬菌体混合液、单一噬菌体的噬菌谱,为噬菌体鸡尾酒制剂的毒株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菌 噬菌体 噬菌谱 拓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