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毓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32期196-196,4,共2页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的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消化内科治疗的消化道早癌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均采用高清内镜检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分析内镜检查效果、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的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消化内科治疗的消化道早癌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均采用高清内镜检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分析内镜检查效果、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影像质量评分中,胃小凹分型影像(3.47±0.59)分、毛细血管影像(3.58±0.76)分、形态影像(3.85±0.70)分;手术时间(46.1±4.5)mi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2±0.8)d、住院时间(7.8±1.1)d;并发症发生率为3.00%,即食管反流1例、消化道出血1例、感染1例,无穿孔、食管或贲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的临床诊治中应用价值显著,能有效提升影像质量,提高诊断率,且兼具治疗功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加快术后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早癌 消化内镜技术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溃疡愈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建敏 何利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9期11-12,共2页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术后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医院行ESD治疗患者共112例的临床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年龄、性别、是否患有糖尿病、病灶大小、术后溃疡大小、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灶部位进行分析,研...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术后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医院行ESD治疗患者共112例的临床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年龄、性别、是否患有糖尿病、病灶大小、术后溃疡大小、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灶部位进行分析,研究上述因素对ESD术后胃溃疡愈合的影响。结果糖尿病患者溃疡愈合效果较无糖尿病患者明显不佳,位于贲门、胃窦小弯及胃角的病灶溃疡愈合效果较其他部位病灶好。结论糖尿病病史及病灶位置不同对溃疡的愈合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 溃疡 糖尿病 病灶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方超英 潘慧 +2 位作者 黄建敏 刘兰仔 何利平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第6期190-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老年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06~2021-12选取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65岁及以上老年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老年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06~2021-12选取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65岁及以上老年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EG)患者(≥65岁AEG组,共51例)临床资料,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性切除的指标,同时与同期接受ESD治疗的<65岁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65岁AEG组,共66例)进行对比,观察切除标本大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症情况和治愈性切除率等疗效指标。结果:≥65岁AEG组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100%、98.0%和96.1%,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9%,无穿孔并发症发生,其与<65岁AEG组在切除病灶大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穿孔发生率以及完整切除、整块切除和治愈性切除情况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65岁老年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安全有效,可以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老年人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巨大结石2例的急诊内镜治疗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超 刘兰仔 +1 位作者 陈见苏 何利平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6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食管巨大结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例急诊就诊的食管巨大结石患者临床资料,CT及胃镜检查发现结石嵌顿于食管,需急诊处理。胃镜检查可见食管下段结石阻塞管腔,内镜无法通过,结石固定,空间狭小...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食管巨大结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例急诊就诊的食管巨大结石患者临床资料,CT及胃镜检查发现结石嵌顿于食管,需急诊处理。胃镜检查可见食管下段结石阻塞管腔,内镜无法通过,结石固定,空间狭小,无法行碎石取石。经由耳鼻喉科硬式食管镜碎石取石后,取出大部分结石。后由胃镜取出食管下段及胃内的结石。结果经多学科联合治疗,食管结石顺利取出,且无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胃镜联合硬式食管镜取石可作为治疗食管巨大结石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结石 胃镜 硬式食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冷圈套切除结直肠小息肉124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兰仔 何利平 +1 位作者 方超英 潘慧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4-46,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冷圈套切除结直肠小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因体检发现结直肠小息肉在我院行内镜下息肉切除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高频电切组60例,冷圈套组64例,对比两组息肉切除数量、息肉大小、... 目的分析内镜下冷圈套切除结直肠小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因体检发现结直肠小息肉在我院行内镜下息肉切除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高频电切组60例,冷圈套组64例,对比两组息肉切除数量、息肉大小、操作时间、完整切除率、标本回收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冷圈套组完整切除率为100%,高于高频电切组(87.6%);冷圈套组操作时间为(1.99±0.58)min,短于高频电切组[(5.71±0.8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息肉切除数、息肉位置、息肉大小、标本回收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内镜下冷圈套切除术具有操作简便、耗时短、完整切除率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圈套 结直肠小息肉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切除结肠巨大息肉的临床经验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兰仔 何利平 +1 位作者 王超 潘慧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切除结肠巨大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因结肠巨大息肉(≥2.0 cm)行内镜下切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内镜的切除方式、切除时间、止血方式、术后病理、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肠巨大息肉主... 目的分析内镜下切除结肠巨大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因结肠巨大息肉(≥2.0 cm)行内镜下切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内镜的切除方式、切除时间、止血方式、术后病理、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肠巨大息肉主要分布于直乙结肠,以山田Ⅳ型最常见;组织学上以腺瘤性息肉多见。所有息肉均成功切除,手术时间短。仅1例出现术中出血,无术后出血及穿孔病例。术后1例转外科行根治手术,其余患者均规律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切除结肠巨大息肉是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巨大息肉 内镜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煜燊 何利平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8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贲门失弛症并于本科室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手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既往诊疗史...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8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贲门失弛症并于本科室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手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既往诊疗史将患者分为2组,无既往诊疗史组34例,有既往诊疗史组14例,分析2组患者术后以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48例患者POEM手术均顺利完成。肌切开长度4~11 cm,随访时间3~88个月,术前Eckardt评分3~11分,平均(7.54±1.76)分,术后Eckardt评分0~5分,平均(1.67±1.31)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3个月后4例Eckardt评分>3分,其中1例行第二次POEM手术,随访至目前(61个月)Eckardt评分<3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8%(10/48),无一例与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所有并发症经对症、保守治疗后痊愈,无一例追加外科手术。2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疗效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OEM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疗效与既往诊疗史无关,是一种治疗贲门失弛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且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黄建敏 陈毓岱 方超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8期96-101,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全结肠镜检查且病理结果明确为CRA的256例住...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全结肠镜检查且病理结果明确为CRA的256例住院患者。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关基础疾病病史、息肉部位和形态学信息、息肉术后病理信息等,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A合并HGI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对CRA合并HGIN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37,95%CI 1.006~1.069,P=0.019);腺瘤数目对CRA合并HGIN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88,95%CI 0.065~0.543,P<0.001);腺瘤分叶状、病理组织类型、腺瘤部位、腺瘤形态、黏膜表面情况均对CRA合并HGIN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病理组织类型为含绒毛状成分腺瘤、黏膜表面粗糙、糜烂均与CRA合并HGIN发病率高相关(P<0.05)。结论高龄、病理组织类型为含绒毛状成分腺瘤、黏膜表面粗糙、糜烂是CRA合并HGIN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结肠镜 早期结肠癌 结肠腺瘤 多因素 回归分析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抑制剂DAPT体外改善L02细胞脂肪变研究
9
作者 吴伟杰 丁雯瑾 +1 位作者 杨蕊旭 范建高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Notch抑制剂(DAPT)体外对脂肪变肝细胞细胞炎症因子及脂质相关基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棕榈酸(PA)干预体外构建肝细胞脂肪变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DAPT干预。采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尼罗红染色了解细胞脂滴量,采用RT-qPCR... 目的探讨Notch抑制剂(DAPT)体外对脂肪变肝细胞细胞炎症因子及脂质相关基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棕榈酸(PA)干预体外构建肝细胞脂肪变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DAPT干预。采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尼罗红染色了解细胞脂滴量,采用RT-qPCR法检测TNF-α、IL-1β和IL-6和脂肪相关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FASN和ACACA】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65和SREBP1c蛋白表达。结果在无PA干预的L02细胞,经1μM、2μM、5μM和10μM DAPT处理细胞24 h,细胞存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85.2±5.3%、84.6±2.9%、84.4±6.0%和84.5±3.2%对100.0%,P均<0.05);经2μM和5μM浓度的DAPT干预,细胞TNF-αmRNA水平分别为(0.6±0.01)和(0.5±0.1),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P<0.01】,IL-1β水平分别为(0.7±0.2)和(0.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1±0.1),P<0.01】,IL-6水平分别为(0.8±0.1)和(0.6±0.1),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P<0.05】,细胞p65蛋白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0.05);2μM、5μM和10μM DAPT处理细胞脂滴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减弱【分别为(0.2±0.1)、(0.3±0.0)和(0.1±0.0)对(0.7±0.0),P均<0.001】,2μM和5μM DAPT处理细胞FASN mRNA水平分别为(0.7±0.0)和(0.4±0.1),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P<0.001】、ACACA mRNA水平分别为(0.6±0.1)和(0.3±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P<0.001】;5μM DAPT处理细胞SREBP1c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DAPT能有效降低体外脂肪变细胞炎症因子表达量,缓解细胞内脂滴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脂肪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提示抑制Notch信号通路有改善细胞脂肪变发生和进展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02细胞 脂肪变 Notch抑制剂 炎症因子 脂质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清内镜精准定位应用在上消化道早癌临床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10
作者 陈桂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8期80-82,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高清内镜精准定位应用在上消化道早癌临床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入选者均接受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根据差异性诊疗方案将入选者分成... 目的:分析探讨高清内镜精准定位应用在上消化道早癌临床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入选者均接受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根据差异性诊疗方案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n=40,传统内镜检查)和观察组(n=40,高清内镜精准定位检查),记录评价组间临床诊治效果。结果:组间影像质量(毛细血管影像、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示明显差异(P<0.05);组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均呈现明显差异,而组间治疗费用对比可见,观察组(13023.73±202.92)元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0%,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高清内镜精准定位应用在上消化道早癌临床诊治中,影像质量水平高,治疗及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且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清内镜 精准定位 上消化道早癌 临床诊治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要层次论”在肠息肉切除术护理中的有效运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丽珍 蔡丽华 杨文博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52-154,共3页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将人类的需求层次归纳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与被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1]。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内镜下高频电息肉切除术已成为息肉治疗的重要方法。临床上,我科将马...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将人类的需求层次归纳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与被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1]。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内镜下高频电息肉切除术已成为息肉治疗的重要方法。临床上,我科将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运用于息肉切除患者的护理,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切除术 需要层次论 护理效果 内镜诊疗技术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自我实现 马斯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少明 林忠泰 +2 位作者 罗梦超 刘兰仔 魏炜明 《中外医疗》 2021年第30期73-75,83,共4页
目的研究胆囊结石(GS)+胆总管结石(CCS)患者接受两种不同微创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20年6月治疗的24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GS+CCS患者住院病床号随机分组,将其分为一组(160例,LC+EST)与二组(80例,LC+LCBDE),... 目的研究胆囊结石(GS)+胆总管结石(CCS)患者接受两种不同微创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20年6月治疗的24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GS+CCS患者住院病床号随机分组,将其分为一组(160例,LC+EST)与二组(80例,LC+LCBDE),研究指标为手术成功情况、一次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数据、住院数据、生活质量。结果术后,二组GS+CCS患者手术总体成功率为98.75%、一次成功率为93.75%、一次结石清除率90.00%,均高于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4、6.690、7.500,P<0.05);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住院时间(6.44±0.32)d、疼痛指数(1.99±0.21)分低于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8;t=75.796、16.504,P<0.05);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GS+CCS治疗中,LC+LCBDE微创手术优势明显,属于一期手术,能够少GS+CCS患者预后阶段的不良反应,提升GS+CCS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在急性近端恶性结肠梗阻中的应用
13
作者 黄建敏 刘兰仔 +1 位作者 方超英 何利平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85-90,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在急性近端恶性结肠梗阻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消化内镜中心因急性恶性结肠梗阻拟行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患... 目的总结分析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在急性近端恶性结肠梗阻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消化内镜中心因急性恶性结肠梗阻拟行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患者的肿瘤分期、梗阻部位、梗阻长度、支架尺寸、支架目的(桥接治疗或姑息治疗)、临床缓解时间、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外科手术时间与支架置入时间间隔及术后恢复情况等资料。结果30例患者肿瘤分期ⅡA~Ⅳ期,病变部位位于升结肠1例(3.3%),结肠肝曲8例(26.7%),横结肠21例(70.0%),梗阻长度3.0~7.0cm。29例患者成功放置金属支架,支架直径2.4~2.5cm,长度9~14cm,结肠支架的技术成功率96.7%(29/30)。29例患者中1例因支架中段弯曲成角,转外科手术,余患者在支架置入后1~4d内肠梗阻症状得到缓解,临床成功率为96.6%(28/29)。成功置入支架患者中15例于支架置入后8~20d行手术治疗,14例结肠支架置入作为姑息治疗。1例患者术后出现消化道穿孔,1例患者支架置入后9个月再发结肠梗阻。结论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急性近端恶性结肠梗阻在临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外科手术前的桥接治疗,亦可作为晚期不适合外科手术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结肠镜 恶性结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早期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蓝燕芬 方超英 +4 位作者 郑晓玲 邓万银 郑金辉 王超 何利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06-910,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并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6月至2015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及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430例消化道早癌(449处病灶),按术后出血...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并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6月至2015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及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430例消化道早癌(449处病灶),按术后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内镜治疗情况及术后病理结果等因素与ESD术后出血的关系。结果430例消化道早癌(449处病灶)行ESD治疗,16例(3.7%)发生术后出血。按是否发生术后出血分成出血组(n=16)和未出血组(n=433)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t=0.465,P=0.642)、性别构成(χ^2=0.035,P=0.642)、是否有糖尿病(χ^2=0.647,P=0.421)、是否有冠心病(P=1.000)、病灶大小(t=1.598,P=0.111)、是否≥2个病灶(P=1.000)、病变部位(χ^2=6.183,P=0.289)、操作时间(t=1.335,P=0.201)、病理分级(χ^2=0.687,P=0.709)、病变浸润深度(χ^2=0.134,P=0.714)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是否有高血压病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3,P=0.0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病是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58,95%CI:1.227~9.186,P=0.018)。结论高血压与消化道早癌ESD术后出血密切相关,伴有高血压者ESD术后出血风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消化道早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术后出血
原文传递
EMR和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煜燊 潘慧 +2 位作者 方超英 游治杰 何利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南院行内镜治疗...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南院行内镜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MR和ESD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共纳入167例患者,其中EMR组74例,ESD组93例。ESD组的手术时间均长于EMR组(P<0.05)。病变直径≥20 mm时,ESD组病灶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高于EMR组(P<0.05);病变直径<20 mm时,EMR组和ESD组病灶整块切除率及完全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MR组中,病变直径≥20 mm的整块切除率和完全切除率均低于病变直径<20 mm(P<0.05)。ES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MR组(P<0.05)。ESD组术后复发率低于EM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在直径<20 mm的病灶中疗效显著。而在直径≥20 mm的病灶中,ESD能获得更高的切除率及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结直肠癌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营养状态评分与老年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死亡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庄宸麟 余惠珍 +4 位作者 陈毓岱 孙嘉峰 余鹏 陈清 朱鹏立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19,共4页
目的探究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与老年慢性心衰(CHF)急性发作患者死亡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年龄≥60岁,因CHF急性发作在我院住院患者共224例.以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将随访期间发生死亡的患者归为死亡组(n=36),余下患者归为对照... 目的探究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与老年慢性心衰(CHF)急性发作患者死亡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年龄≥60岁,因CHF急性发作在我院住院患者共224例.以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将随访期间发生死亡的患者归为死亡组(n=36),余下患者归为对照组(n=176).对每位患者入院时进行CONUT评分.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死亡组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指数、心率、淋巴细胞、血红蛋白、总蛋白、清蛋白、总胆固醇、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CONUT评分、LogNT-proBN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ONUT评估的营养不良严重程度与死亡事件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老年CHF急性发作伴营养不良患者的死亡率高于营养正常状态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不良状态是老年CHF急性发作患者远期死亡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CONUT评分进行营养评估可较准确地评估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老年 营养状况 预后 控制营养状态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和/或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陈毓岱 何利平 +4 位作者 方超英 庄宸麟 黄建敏 潘慧 郑晓玲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的多发早期胃癌(MEGC)和/或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22年6月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住院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病灶大小、位置分布、术后各病灶病理数据等... 目的 探讨经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的多发早期胃癌(MEGC)和/或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22年6月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住院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病灶大小、位置分布、术后各病灶病理数据等。结果 最终选取248例,其中单发性202例,同时多发性46例。两组黏膜背景萎缩、肠化程度、水平和垂直位置分布,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黏膜背景萎缩、肠化程度分别对多发癌的发生有显著影响(OR=5.82,95%CI:1.97,17.17,P=0.001;OR=11.22,95%CI:4.22,29.83,P<0.001);对主副病灶大小进行线性回归模型构建,发现其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02)。结论 胃黏膜背景的萎缩和肠化生程度是同时性MEGC和/或癌前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副病灶大小与主病灶大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 萎缩性胃炎 肠化生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