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局部肿瘤进展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陈示光 余文昌 +3 位作者 张孔志 林海澜 郝明志 刘伟夫 《中外医疗》 2017年第34期1-3,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出现局部肿瘤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4月福建省肿瘤医院76例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后的肝癌患者,54例单纯接受RFA治疗,22例行RFA前接受1~2次TACE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RFA后TTP及发生...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出现局部肿瘤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4月福建省肿瘤医院76例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后的肝癌患者,54例单纯接受RFA治疗,22例行RFA前接受1~2次TACE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RFA后TTP及发生局部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RFA组均值TTP为26.38(20.02~32.75)个月;TACE序贯RFA组均值TTP为72.23(61.38~85.09)个月。肿瘤直径<3 cm均值TTP为69.483(58.55~80.42)个月;肿瘤直径3~5 cm均值TTP为18.14(14.05~22.22)个月。经Log-rank检验,RFA组与TACE序贯RFA组TT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肿瘤直径<3 cm与3~5 cm的TT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治疗方式(RFA组/TACE序贯RFA组)(HR=2.713,P=0.027)、肿瘤大小(<3 cm/3~5 cm)(HR=2.748,P=0.043)是影响肝癌RFA后发生局部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FA治疗前行TACE治疗可降低术后局部肿瘤进展发生,肝癌瘤灶越大RFA后越容易发生局部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射频消融 肝动脉化疗栓塞 局部肿瘤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胡育斌 林海澜 +5 位作者 郝明志 余文昌 张孔志 陈起忠 陈示光 林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访分析2013年4月—2016年3月在DSA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并记录输液港植入的过程、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结果 83例恶性肿瘤患者完成...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访分析2013年4月—2016年3月在DSA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并记录输液港植入的过程、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结果 83例恶性肿瘤患者完成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其中经锁骨下静脉入路75例,右颈内静脉入路7例,右股静脉入路1例。操作成功率100%,其中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3.98%(78/83)。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0%(1/83),表现为输液不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23%(6/83),包括术后局部皮肤感染1例,发生在术后第10个月,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导管血栓形成1例,发生在术后第8个月,经抗凝处理后取出输液港;导管堵塞1例,证实纤维蛋白鞘形成,经尿激酶处理无效后取出输液港;导管夹闭综合征3例,其中1例在术后第22个月导管断裂进入左肺动脉,通过抓捕器经右股静脉入路取出,1例在术后16个月因输液后肩膀酸痛拆除输液港,1例患者表现为输液不畅,植入输液港后6个月死于晚期肺癌。结论 DSA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操作简单、可视、定位准确,并发症少,可为恶性肿瘤提供长期、安全、方便的静脉通道,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输液港 放射学 介入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单用及联合药物洗脱微球栓塞治疗不可切除大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陈示光 CHEN S +1 位作者 YU W ZHANG K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8-998,共1页
【据Hepatology Research 2021年1月报道】题: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单用及联合药物洗脱微球栓塞治疗不可切除大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作者Chen S等)肝细胞癌预后较差,而大肝细胞癌又较常见。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药物洗脱微球肝动脉... 【据Hepatology Research 2021年1月报道】题: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单用及联合药物洗脱微球栓塞治疗不可切除大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作者Chen S等)肝细胞癌预后较差,而大肝细胞癌又较常见。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药物洗脱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联合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cTACE)与单纯cTACE治疗不可切除的大肝细胞癌(主瘤直径≥5 cm)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洗脱 不可切除 肝细胞癌 微球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对肝癌术后预防复发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示光 余文昌 +6 位作者 张孔志 林海澜 周东 叶韵彬 郝明志 陈起忠 胡育斌 《微创医学》 2016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CIK细胞免疫疗法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140例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术后2个月内是否行预防性TACE及CIK治疗分为三组:术后行预防性TACE术联合CIK免疫治疗者57例为联合预防组... 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CIK细胞免疫疗法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140例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术后2个月内是否行预防性TACE及CIK治疗分为三组:术后行预防性TACE术联合CIK免疫治疗者57例为联合预防组;术后行预防性TACE术者41例为TACE预防组;仅行支持对症治疗者42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1、2、3年的累积复发率及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联合预防组1、2、3年的累积复发率为39.9%、49.2%和57.3%;TACE预防组1、2、3年的累积复发率为43.5%、68.5%和81.5%;对照组1、2、3年的累积复发率为51.2%、61.3%和68.3%。联合预防组与TACE预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联合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单纯TACE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0)。肿瘤个数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补充TACE术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是降低患者复发率的有效手段,对于多发肿瘤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疗栓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B-TACE治疗大肝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小珑 余文昌 +2 位作者 张孔志 刘伟夫 陈示光 《微创医学》 2021年第5期598-603,共6页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治疗大肝癌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影响近期疗效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接受DEB-TACE治疗的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评估患者术后1个月的客观缓解率(ORR),随访并记录患者的...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治疗大肝癌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影响近期疗效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接受DEB-TACE治疗的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评估患者术后1个月的客观缓解率(ORR),随访并记录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无进展生存期(PFS),并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FS的相关因素。结果71例患者术后1个月的疗效为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48例、疾病稳定(SD)13例、疾病进展(PD)9例,ORR为69.0%(49/71),疾病控制率(DCR)为87.3%(62/71)。全组DEB-TACE治疗大肝癌患者的中位PFS为5.00个月;治疗有效(CR+PR)患者的中位PFS明显长于无效(SD+PD)患者(P<0.05)。6例患者出现Ⅲ级腹痛;17例患者出现Ⅲ级肝功能损害(Ⅲ级总胆红素升高3例,Ⅲ级丙氨酸转氨酶升高11例,Ⅲ级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3例),未出现Ⅳ级以上不良反应。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内肿瘤单发是治疗效果的独立保护因素(OR=3.792,95%CI:1.023~14.057,P=0.046)。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有效(CR或PR)是PFS的独立保护因素(HR=0.332,95%CI:0.159~0.691,P=0.003)。结论DEB-TACE治疗大肝癌的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肝内肿瘤单发是治疗效果的独立保护因素,而治疗有效是PFS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疗效 安全性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切除肝癌手术前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术后复发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示光 余文昌 +5 位作者 张孔志 林海澜 周东 郝明志 陈起忠 胡育斌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可切除肝癌手术前后行辅助性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2007年以来收治的57例可切除肝癌患者中,33例于根治切除术后行TACE(一期手术组);24例于根治切除术前行TACE(二期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可切除肝癌手术前后行辅助性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2007年以来收治的57例可切除肝癌患者中,33例于根治切除术后行TACE(一期手术组);24例于根治切除术前行TACE(二期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2、3年的累积复发率及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一期手术组1、2、3年累积复发率48.5%、72.7%和84.8%,中位复发时间为14(4.153-23.847)个月;二期手术组1、2、3年累积复发率33.3%、41.7%和50.0%,中位复发时间为36(0-82.810)个月。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肿瘤个数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可切除肝癌术前行辅助性TACE对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疗栓塞 复发 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DSA引导下单切口经腋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伟夫 张孔志 +2 位作者 余文昌 陈示光 王小珑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101-1107,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行单切口经腋静脉(AV)入路植入输液港(TIVAP)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福建省肿瘤医院就诊并接受超声联合DSA引导下行单切口经AV入路TIVAP植入术的240例患者临...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行单切口经腋静脉(AV)入路植入输液港(TIVAP)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福建省肿瘤医院就诊并接受超声联合DSA引导下行单切口经AV入路TIVAP植入术的240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相关信息,包括AV宽度、AV穿刺成功率、植入成功率、超声引导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4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TIVAP,植入成功率100%。229例患者于超声联合DSA引导下行单切口经AV穿刺植入TIVAP,AV穿刺成功率95.42%(229/240),11例因AV穿刺失败,改超声联合DSA引导下经同侧颈内静脉(IJV)穿刺植入TIVAP。240例患者术前超声探查定位下测得拟穿刺段AV平均宽度为(7.56±1.26)mm,其中AV 1次穿刺成功195例,2次穿刺成功26例,3次穿刺成功8例,成功率分别为81.25%、10.83%、3.34%;超声引导下平均穿刺时间(0.85±0.52)min,手术平均时间(25.9±4.8)min。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67%(4/240),未发生血胸、血气胸及严重致死性并发症;TIVAP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92%(7/240),未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导管断裂/移位、夹闭综合征、药物外渗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联合DSA引导下行单切口经AV植入TIVAP术是一种可行且安全的植入方式,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较短的手术时长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可作为TIVAP植入方式的另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DSA 单切口 腋静脉 静脉输液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伟夫 余文昌 +2 位作者 张孔志 陈示光 陈木兰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9期65-67,共3页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的方便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于该院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共317例,按置管方式分为IVAP组(172例)和PICC组(145例)...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的方便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于该院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共317例,按置管方式分为IVAP组(172例)和PICC组(145例),对比两组植入过程、并发症和处理方法。结果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4 9、0.644 9,P>0.05);IVAP组1年内导管进行重置率3.49%和意外拔管率0.00%的比例明显低于PICC组的重置率10.34%和意外拔管率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9 2、=12.248 5,P<0.05);IVAP组平均留置时间(245.32±88.65)d明显较PICC组(102.31±45.63)d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97 9,P<0.05);IVAP组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82.31±10.02)分明显高于PICC组(66.25±11.00)分,差异有统计意义(t=13.593 4,P<0.05);IVAP组术后在导管堵塞、导管渗漏、感染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5 7、10.599 1、8.149 7,P<0.05),尖端移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02 4,P>0.05)。结论:植入式输液港置管导管留置时间长,减轻护理工作量,并发症低,不限制乳腺患者的置管侧手臂活动,不影响患者的外观,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临床上对于经济条件较好,需要长时间大剂量化疗或双侧乳腺癌患者可推广使用。而相对经济条件较差、化疗时间较短的患者建议使用PI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乳腺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青菁 蒋梦媛 +2 位作者 黄林琴 邱志锋 陈建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84-187,共4页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00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为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00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为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WBC、CRP、TNF-α水平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WBC、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WBC、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护理中应用可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相关性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植入静脉输液港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育斌 郝明志 +5 位作者 林海澜 陈起忠 陈章贤 郑建雄 陈建彬 青菁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在DSA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15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输液港并发...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在DSA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15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输液港并发症、输液港留置时间,调查患者对输液港使用的满意度,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输液港植入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15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完成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手术成功率100%,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为10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1/15),发生在植入术后第8个月,表现为颈部牵拉感。输液港留置时间2—28个月,中位留置时间9个月。对输液港的满意度为86.67%(13/15)。输液港植入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好的比例分别为46.67%(7/15)、100%(1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一3.416,P:0.000)。结论DSA引导下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植入静脉输液港操作安全、可行,并发症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欧洲肝病学会和改良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评价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效果一致性的比较 被引量:51
11
作者 余文昌 张孔志 +2 位作者 陈示光 林海澜 魏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6-769,共4页
目的比较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RECIST)、欧洲肝病学会(EASL)和改良的RECIST标准用于评价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肿瘤缓解程度的一致性。方法50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两次化疗栓塞术。术前1周内、治疗后4周患者分别接受螺旋CT或M... 目的比较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RECIST)、欧洲肝病学会(EASL)和改良的RECIST标准用于评价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肿瘤缓解程度的一致性。方法50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两次化疗栓塞术。术前1周内、治疗后4周患者分别接受螺旋CT或MR三期扫描。据RECIST、EASL、改良RECIST标准评价肿瘤缓解程度。3种方法评价缓解率的比较采用Х^2检验,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分析。结果据RECIST、EASL、改良RECIST标准分别评价疗效时,达CR、PR、SD、PD患者例数分别为0、10、30、10例,6、21、14、9例,6、21、13、10例。据上述3种标准评价治疗的缓解率分别为20%、5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CIST与EASL标准之间、RECIST与改良RECIST标准之间的Kappa分析,Kappa值分别为0.382、0.170(P=0.000);而EASL与改良RECIST标准之间的Kappa值达0.857(P=0.000)。结论RECIST标准低估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局部治疗的效果。EASL和改良RECIST标准,对疗效评价一致性程度高;但改良RECIST标准在临床实践中更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评价研究
原文传递
奥沙利铂-碘油乳剂制备比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芳 郝明志 +3 位作者 林海澜 杨琳 王劲 谢瑞祥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1期3892-3894,共3页
目的:研究肝动脉导管注射使用的奥沙利铂-碘油乳剂中溶媒(5%葡萄糖注射液)与碘油的较佳用量比例。方法:取50mg奥沙利铂分别溶解于0.5、1、2、2.5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再分别与5mL的碘油混合后置于注射器中,用"单泵法"制备乳... 目的:研究肝动脉导管注射使用的奥沙利铂-碘油乳剂中溶媒(5%葡萄糖注射液)与碘油的较佳用量比例。方法:取50mg奥沙利铂分别溶解于0.5、1、2、2.5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再分别与5mL的碘油混合后置于注射器中,用"单泵法"制备乳剂;采用普通显微镜观察乳滴分布情况,37℃观察油水分层情况,透析法进行体外释放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中奥沙利铂的浓度并计算累积释放度。结果:随着奥沙利铂-碘油乳剂中5%葡萄糖注射液比例的降低,乳滴分布趋向均匀,油水分层时间延长,缓释作用延长。二者比例为0.5∶5时,乳剂乳滴分布均匀,乳剂在放置时间超过24h时未见分层,释放慢,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结论:奥沙利铂在葡萄糖注射液-碘油(0.5∶5)乳剂中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优良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碘油 5%葡萄糖注射液 乳剂 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