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长乐市1989年—1994年胃癌死亡流行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建顺 吴晶萍 +2 位作者 陈心聪 陈增春 张其忠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目的 寻找胃癌死亡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特点。方法 收集了福建长乐市1989—1994年胃癌死亡数据,并与该市1986—1988年胃癌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发现胃癌死亡居恶性肿瘤死亡首位,死亡率稳定在高水平,胃癌标化死亡率为64.47/10万,男性... 目的 寻找胃癌死亡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特点。方法 收集了福建长乐市1989—1994年胃癌死亡数据,并与该市1986—1988年胃癌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发现胃癌死亡居恶性肿瘤死亡首位,死亡率稳定在高水平,胃癌标化死亡率为64.47/10万,男性特高发标化死亡率101.84/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29.51/10万。但仍有下降趋势,胃癌死亡率年龄变化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且胃癌死亡率高发有地区分布特点,并指出高发原因。结论 要继续加强胃癌高发区监测工作,特别是对中老年人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胃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死亡率 年龄组 高发区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乐市中年人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建顺 陈礼慈 +3 位作者 游建旺 陈心聪 谢国平 吴晶萍 《中国肿瘤》 CAS 2001年第9期514-515,共2页
[目的]研究1988年~1998年长乐市中年人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死亡率 ,以SPSS软件包进行升降趋势检验。[结果]恶性肿瘤为该市中年人的首位死因 ,其年平均死亡率为196.7/10万(标化死亡率219.7/10万)。占死亡总... [目的]研究1988年~1998年长乐市中年人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死亡率 ,以SPSS软件包进行升降趋势检验。[结果]恶性肿瘤为该市中年人的首位死因 ,其年平均死亡率为196.7/10万(标化死亡率219.7/10万)。占死亡总数的47.2% ,有下降趋势。其主要死亡谱为胃癌、肝癌、食管癌、肺癌、肠癌 ,占癌亡总数的82.7%。胃癌居男女性恶性肿瘤首位 ,男性胃癌死亡占癌死亡的44.0%。[结论]该地区中年人恶性肿瘤预防的重点为消化道肿瘤 ,尤其是胃癌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年人 肿瘤 胃肿瘤 死亡率 福建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乐市1989年—1994年胃癌发病趋势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建顺 吴晶萍 +2 位作者 陈心聪 陈增春 张其忠 《中国肿瘤》 CAS 1997年第6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胃癌 防治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高发区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建顺 陈增春 +2 位作者 陈礼慈 陈心聪 吴晶萍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2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 :探讨长乐市胃癌高发区居民的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 :用 EL ISA法、幽门螺杆菌快速试片法及 13C-尿素酶呼气方法检测 HP感染。结果 :胃癌高发区长乐市居民血清 HP感染率为 75 .6 4 % ,男 76 .13% ,女 74 .96 %... 目的 :探讨长乐市胃癌高发区居民的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 :用 EL ISA法、幽门螺杆菌快速试片法及 13C-尿素酶呼气方法检测 HP感染。结果 :胃癌高发区长乐市居民血清 HP感染率为 75 .6 4 % ,男 76 .13% ,女 74 .96 %。幽门螺杆菌试片 HP感染率为 79.6 6 % ,男 80 .6 6 % ,女 78.30 %。性别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二者的诊断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相比 ,幽门螺杆菌试片为高 ,分别为 90 .8%和 81.7%比 85 .6 %和 6 8.2 %。 2 30 0人中胃癌检出 19人。正常胃粘膜居民占 35 .74 % ,胃部疾病占 6 4 .2 6 % ,其中胃炎占 6 9.35 %。随着年龄增长胃部疾病增多 ,胃粘膜正常居民相对减少。 HP感染阳性者经铋剂三联药物治疗有明显转阴 ,其转阴率为 6 7.36 % ,男 6 9.6 6 % ,女 6 4 .4 9%。结论 :长乐市胃癌高发与 HP感染率有密切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高发区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 长乐市 胃癌 危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快速试片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病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建顺 陈增春 +1 位作者 吴晶萍 陈心聪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胃癌 病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乐市饮食及其他生活习惯与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建顺 陈增春 +2 位作者 陈心聪 陈礼慈 吴晶萍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 探讨饮食及其他生活习惯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1999年1~12月,在胃癌高发区福建省长乐市,收集了310例胃癌新发病例,每个病例配一个同年龄组与性别的对照。调整相对危险度(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的估计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结... 目的 探讨饮食及其他生活习惯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1999年1~12月,在胃癌高发区福建省长乐市,收集了310例胃癌新发病例,每个病例配一个同年龄组与性别的对照。调整相对危险度(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的估计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随食用盐渍食品的增加,胃癌的发病危险度亦随之增加(经常与从不吃,OR=2.55,95% CI=1.04~6.29,趋势检验,P=0.01)。喜烫食、硬食及重盐亦可增加胃癌的发病危险,反之多食禽蛋、新鲜水果、大蒜对胃癌有保护作用。未见食用新鲜蔬菜、吸烟、饮酒、饮茶、冰箱使用与胃癌的关系。结论 食用盐渍食品、喜烫食、硬食及过量摄入食盐可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而禽蛋、新鲜水果、大蒜类蔬菜则可能对胃癌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因 饮食
原文传递
谷胱甘肽转硫酶M1、T1基因型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蔡琳 俞顺章 陈建顺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转硫酶M1(GSTM1)、T1(GSTT1)基因型与胃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检测95 例原发性胃癌病例和94 例对照者GSTM1 和GSTT1 基因...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转硫酶M1(GSTM1)、T1(GSTT1)基因型与胃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检测95 例原发性胃癌病例和94 例对照者GSTM1 和GSTT1 基因型。结果 GSTM1 基因缺失[GSTM1(- )] 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是63-16% 和45.74% ,差异有显著性(χ2 =5 .75,P= 0.016 5) ,GSTM1 基因缺失与胃癌易感性有关(OR= 2.03,95% 可信区间=1.09~3.80 )。携带GSTM1( -) 和GSTT1(+ )基因型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显著高于GSTM1( +) 和GSTT1( -) 基因型携带者,比值比OR=2.91,95% 可信区间=1.09~7.89。GSTM1 基因缺失同时暴露于吸烟者患胃癌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OR= 8.06 ,95% 可信区间= 2.83 ~23.67) 。结论 GSTM1 基因缺失型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谷胱甘肽转移酶 基因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