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禹州市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艳霞 刘俊沛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5期375-377,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般因劳作过度、受风寒以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等而诱发,重症患者可以引发呼吸衰竭,从而导致多组织脏器的缺氧和缺血性损伤,危及患者生命[1]。研究发现[2],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高达11.7%,特别是农村地区发病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般因劳作过度、受风寒以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等而诱发,重症患者可以引发呼吸衰竭,从而导致多组织脏器的缺氧和缺血性损伤,危及患者生命[1]。研究发现[2],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高达11.7%,特别是农村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城镇地区。因此,为加强农村地区COPD的防治,本研究以禹州市农村地区常住人口作为研究对象,探讨COP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慢性阻塞性肺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狭窄和射频消融后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Ⅳ及凝血酶敏感蛋白的分布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彦周 黄艳琴 +3 位作者 毛焕元 冯义柏 曹林生 毛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644-646,共3页
目的:探讨二尖瓣狭窄患者及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n=12)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及二尖瓣狭窄(MS)患者(n=14)股动脉血小板膜糖蛋白Ⅳ... 目的:探讨二尖瓣狭窄患者及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n=12)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及二尖瓣狭窄(MS)患者(n=14)股动脉血小板膜糖蛋白Ⅳ(GPⅣ)及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的分布。结果:MS患者及PSVT患者RFCA后静息血小板膜GPⅣ分布明显多于PSVT患者RFCA前(P<0.05,<0.01);MS患者静息血小板膜TSP分布显著多于PSVT患者RFCA前(P<0.05),而PSVT患者静息血小板膜TSP分布RFCA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在凝血酶(01U/mL,0.5U/mL)激活时,MS患者及PSVT患者RFCA后血小板膜GPⅣ及TSP分布均显著多于RFCA前(P<0.05,<0.01)。结论:MS患者及PSVT患者RFCA后血小板的活性及反应性增加,血小板发生不可逆聚集的危险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狭窄 血小板膜糖蛋白 凝血酶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力衰竭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慧平 李凌 +1 位作者 李黎 王红晓 《中国医药》 2007年第12期718-719,共2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6例有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异常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正常对照组20例。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6例有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异常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正常对照组20例。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1次/d,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监测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的变化,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常规治疗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水平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力衰竭 阿托伐他汀 血栓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癌组织中Snail mRNA和蛋白的表达
4
作者 阎爱华 孙洋 +2 位作者 王靖 李珊珊 王小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9-1183,共5页
目的: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Snai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n=141、48)、癌旁组织(n=48、48)及正常宫颈组织(n=48、48)中Snail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宫... 目的: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Snai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n=141、48)、癌旁组织(n=48、48)及正常宫颈组织(n=48、48)中Snail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癌、癌旁组织中Snail mRNA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P均<0.05),且癌组织中Snail mRNA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但与肿瘤的分化程度、FIGO分期无关(P均>0.05)。3组组织中Snail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及癌旁组织中Snail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且癌组织中Snail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均<0.05)。结论:宫颈鳞癌的癌变、侵袭、转移可能与Snail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有关,Snail可作为预测宫颈鳞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SNAIL MRNA SNAIL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IgA肾病预后因素的有序回归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雯 刘栋 +5 位作者 孙同文 刘会贞 陈全振 刘高峰 赵春玲 闫红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382-2385,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IgA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纳入4间医院经肾活检病理确诊的IgA肾病患者183例,根据随访结果将预后分为优(89例)、良(51例)、中(29例)、差(14例)4个级别,采集临床资料及肾病理资料。结果 (1)LEE肾... 目的分析影响IgA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纳入4间医院经肾活检病理确诊的IgA肾病患者183例,根据随访结果将预后分为优(89例)、良(51例)、中(29例)、差(14例)4个级别,采集临床资料及肾病理资料。结果 (1)LEE肾组织学分级与预后分级强相关(r=0.317,P=0.000),分级越高预后越差。不同预后分级间肾小球Katafuchi半定量积分(F=135.855,P=0.000)和肾间质积分(F=4.316,P=0.00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高血压、尿蛋白含量、水肿、肉眼血尿、ACEI治疗与预后相关联,P<0.01。(3)多因素有序回归显示:尿蛋白含量、肾小球Katafuchi半定量积分、LEE氏病理组织学分级、病程、高血压和ACEI治疗纳入的累积概率模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蛋白含量、肾小球Katafuchi半定量积分、LEE氏病理组织学分级、病程、高血压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CEI治疗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预后 相关因素 有序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反应与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岩磊 王林 李余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炎症反应对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其在HCC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观察82例HCC患者病理HE染色切片癌旁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评价残余肝的炎症反应,并进一步统计分析其与HCC预后... 目的探讨局部炎症反应对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其在HCC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观察82例HCC患者病理HE染色切片癌旁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评价残余肝的炎症反应,并进一步统计分析其与HCC预后及肝炎、肝硬化等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82例HCC患者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残余肝炎症反应程度是HCC的独立预后因素,炎症反应程度重的HC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要明显短于炎症反应轻的患者(56.2个月vs 85.3个月,P=0.003),且残余肝炎症反应程度与肝硬化密切相关。结论肝脏炎症反应不仅促进了HCC的进展,而且也是肝炎和肝硬化等引发肝脏炎症因素的综合体现,对其的评价对HCC患者的预后更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肝炎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二酸血症8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史玲利 张运周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甲基丙二酸血症(MMA)临床症状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MM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意识障碍1例,智能障碍5例,癫痫发作4例,肌张力异常3例,肌无力6例,精神行为失常2例,颅神经损伤1例。本组8例患者均给予大剂量的维生... 目的探讨甲基丙二酸血症(MMA)临床症状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MM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意识障碍1例,智能障碍5例,癫痫发作4例,肌张力异常3例,肌无力6例,精神行为失常2例,颅神经损伤1例。本组8例患者均给予大剂量的维生素B12(VitB12)治疗,同时限制蛋白质摄入,对症处理,3个月后1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4例明显好转,2例病情稳定未进展,1例仍在进展。结论 MM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尿筛查有机酸是确诊MMA的重要依据,VitB12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二酸血症 临床特征 维生素B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降浊方治疗高血压肾病效果及对hs-CRP和IL-6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雯 刘会贞 陈全振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11期1018-1020,共3页
关键词 高血压患者 肾脏并发症 HS-CRP 降浊方 IL-6 治疗 化瘀 高血压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阿嗪米特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建庄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3期349-350,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阿嗪米特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内科临床门诊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进行观察,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使用复方阿嗪米特和盐酸依托必利进行治... 目的探讨复方阿嗪米特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内科临床门诊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进行观察,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使用复方阿嗪米特和盐酸依托必利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多潘立同片和健胃消食片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阿嗪米特 盐酸伊托必利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个性和心理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建庄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1期269-270,共2页
目的为提高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对肠激综合征患者的个性和心理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61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正常体检的61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观察对象分别进行进行艾森克(EPQ)问卷调查,症状自评量... 目的为提高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对肠激综合征患者的个性和心理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61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正常体检的61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观察对象分别进行进行艾森克(EPQ)问卷调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神经质(E),精神质(P),性格内外向(N),掩饰质(L)及SCL-90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敌对性、焦虑、偏执、恐怖、精神病性的各项差异。结果观察组的E、P、N、L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敌对性、焦虑、偏执、恐怖、精神病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正常人相比,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个性及心理因素存在明显的特异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个性 心理因素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岩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9期143-144,共2页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采用奥沙利铂进行肿瘤化疗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传统疗法,不应用谷胱甘肽;研究组患者化疗前后应用谷胱甘...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采用奥沙利铂进行肿瘤化疗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传统疗法,不应用谷胱甘肽;研究组患者化疗前后应用谷胱甘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为52.5%,研究组患者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效果良好,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奥沙利铂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疗法根除Hp对慢性胃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建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9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究应用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胃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口服埃索美拉唑治疗,治疗组进行三联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 目的探究应用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胃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口服埃索美拉唑治疗,治疗组进行三联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0.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应用三联疗法,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三联疗法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浩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0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 目的探讨和分析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给予吸氧、止咳化痰、平喘、维持水和酸碱电解质平衡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哌啶醇进行治疗。结果按制定的标准评价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00%。经χ2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药物治疗 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肽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国伟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1期89-90,共2页
目的研究丁苯肽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IS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丁苯肽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肽联... 目的研究丁苯肽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IS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丁苯肽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肽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的认知功能、神经递质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的5-HT、DA水平及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Glu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1s.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老年CIS患者可有效缓解其认知功能障碍,调节其神经递质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肽 吡拉西坦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出气一氧化氮在支气管哮喘诊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6期2962-2963,共2页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在支气管哮喘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禹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无特异性疾病、无家族过敏史、无急性呼吸道感染史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e NO、呼气峰流速(PEF...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在支气管哮喘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禹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无特异性疾病、无家族过敏史、无急性呼吸道感染史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e NO、呼气峰流速(PEF)。观察两组e NO、PEF,以及观察组患者接受舒利迭治疗后肺功能。结果观察组e NO、PEF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利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咳嗽变异性哮喘症状改善明显。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e NO、PEF值高于健康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支气管哮喘 呼气峰流速 舒利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占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脑心综合征对急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大,早期应密切观察心脏情况,必要时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或及时复查心电图,检测心肌酶,同时注意支持治疗,以免电解质紊...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脑心综合征对急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大,早期应密切观察心脏情况,必要时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或及时复查心电图,检测心肌酶,同时注意支持治疗,以免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心脑兼治,避免或慎用加重心脏负担的药物,一旦发现心脏损伤,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缓解或消除脑心综合征的发展,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抢救存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脑心综合征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辉 王现召 郑佳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2501-2502,共2页
目的:讨论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是否安全。方法:将100例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反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的标准药物治疗,反搏组在标准药物治疗上加用增... 目的:讨论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是否安全。方法:将100例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反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的标准药物治疗,反搏组在标准药物治疗上加用增体外反搏,比较治疗42 d后患者的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左心室功能(LVEF)改变、左心室舒末容积(LVEDV)。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反搏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组的6 min步行距离、LVEDV及LVEF治疗后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体外反搏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体外反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现召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691-692,共2页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禹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比分...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禹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6%)高于对照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复常时间及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华丽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4期183-183,共1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4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43例IMN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随访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12例,未缓解9例;肾...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4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43例IMN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随访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12例,未缓解9例;肾功能损伤者9例,其中7例恢复至正常,2例未恢复;不良反应均对症处理后好转,不影响治疗。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IMN效果肯定,不良反应轻,能够有效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膜性肾病 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3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田春霞 《医药论坛杂志》 2003年第7期29-29,31,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4 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诱因及血气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治愈 2 8例 ,占 6 5 % ,病情恶化自动出院 8例 ,死亡 7例。结论 肺心病并...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4 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诱因及血气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治愈 2 8例 ,占 6 5 % ,病情恶化自动出院 8例 ,死亡 7例。结论 肺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Ⅱ型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结果显示 :出血组pH值明显低于非出血组 ,二者差异显著 (P <0 0 1 ) ,PaO2 及PaCO2 ,差异不大 (P >0 0 5 )。另外 ,代谢紊乱、严重感染、胃肠道瘀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 上消化道出血 合并症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