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皇岛地区春季常见面部皮炎发病因素与诱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冯琴 李海英 +2 位作者 李宇 佟盼琢 刘慧颖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秦皇岛地区春季常见面部皮炎发病与诱因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秦皇岛军工医院2018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面部皮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所有纳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精神因素及心理因素... 目的:探讨秦皇岛地区春季常见面部皮炎发病与诱因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秦皇岛军工医院2018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面部皮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所有纳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精神因素及心理因素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面部皮炎的影响因素进行Logstic单因素分析,明确相关影响因素后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接触性皮炎41例(34.17%),激素依赖性皮炎26例(21.67%),特应性皮炎20例(16.67%),季节性接触性皮炎16例(13.33%),光感性皮炎14例(11.67%),不明原因皮炎3例(2.50%)。对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可知:性别、民族、家族史、生活环境、经常搔抓、常受汗水浸渍、抑郁及焦虑等对比存在差异性,为面部皮炎发病的可能病因及诱因。采用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表明,生活环境潮湿、经常骚抓、常受汗渍浸润、经常抑郁、经常焦虑、抑郁和焦虑的交互作用等因素为面部皮炎的独立致病或诱因。结论:秦皇岛地区面部皮炎以接触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及特应性皮炎等为主,占面部皮炎的72.50%,生活环境潮湿、经常搔抓、常受汗渍浸润、经常抑郁、经常焦虑、抑郁和焦虑的交互作用等因素为面部皮炎的独立致病因素或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面部皮炎 危险因素 LOGISTIC分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形成及其对近期神经功能缺失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亚群 于红波 李沐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脑侧支循环形成及其对近期神经功能缺失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200例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入院后均采用头部CT血管造影(CTA)评估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建立侧支循环将...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脑侧支循环形成及其对近期神经功能缺失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200例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入院后均采用头部CT血管造影(CTA)评估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建立侧支循环将其分为侧支循环建立组和无侧支循环建立组,并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其入院时、卒中进展时和侧支循环建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探讨不同分级侧支循环、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类型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情况。结果200例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有146例患者成功建立侧支循环,54例患者无侧支循环建立。侧支循环建立组在入院时和卒中进展时的NIHSS评分与无侧支循环建立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2周时NIHSS评分低于无侧支循环建立组(P<0.05)。3~4级侧支循环患者在入院时和卒中进展时的NIHSS评分与1~2级侧支循环患者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2周时NIHSS评分低于1~2级侧支循环患者(P<0.05)。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数多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P<0.05)。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和卒中进展时的NIHSS评分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2周时NIHSS评分低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脑侧支循环形成可改善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缺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基底节区 脑侧支循环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窄谱红光联合烟酰胺和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皮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冯琴 李海英 +2 位作者 李宇 佟盼琢 刘慧颖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究高能窄谱红光联合烟酰胺和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面部皮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烟酰胺和胶原贴敷料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究高能窄谱红光联合烟酰胺和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面部皮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烟酰胺和胶原贴敷料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能窄谱红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评分、皮肤红斑量、TEWL、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评分、皮肤红斑量和TEWL比较上,治疗后临床评分中的主观症状积分、客观症状积分以及总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皮肤红斑量和TEWL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总有效人数为41例,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总有效人数为35例,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4,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能窄谱红光联合烟酰胺和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皮炎,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各项症状积分,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自信和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窄谱红光 面部皮炎 胶原贴敷料 烟酰胺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薛有平 雷毅 +2 位作者 刘峰 李沐阳 刘建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TIA患者126例,按照ABCD^2评分分为3组,低危组42例,中危组43例,高危组41... 目的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TIA患者126例,按照ABCD^2评分分为3组,低危组42例,中危组43例,高危组41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收集各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各组血清Hcy、hs-CRP、IM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TC、TG、LDL、Hcy、hs-CRP及IMA水平明显升高,HDL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和高危组TC、TG、LDL、Hcy、hs-CRP及IMA水平明显升高,HDL水平明显降低(P<0.05)。高危组TC、TG、LDL、Hcy、hs-CRP及IMA水平明显高于中危组,且HDL水平明显低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患者血清Hcy、hs-CRP及IMA水平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r=0.36,r=0.31,r=0.24,P<0.05),且hs-CRP、Hcy、IMA之间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95%CI:1.371~10.556,P=0.00)、Hcy水平(95%CI:1.064~1.915,P=0.02)是TIA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cy、hs-CRP、IMA水平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高脂血症、Hcy水平是TIA发病的危险因素,测定血清Hcy、hs-CRP、IMA水平有利于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高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质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y、IMA、MPO、hs-CRP与脑血管病患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薛有平 雷毅 +2 位作者 刘峰 李沐阳 刘建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缺血修饰白蛋白(IM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血管病患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分为31例颅内动...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缺血修饰白蛋白(IM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血管病患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分为31例颅内动脉轻度狭窄组、32例中度狭窄组、33例重度狭窄组,另外选取22例颅内动脉无狭窄者作为对照。检测各受试者Hcy、IMA、MPO、hs-CRP水平,对比分析不同病变程度组患者指标间差异,Hcy、IMA、MPO、hs-CRP水平与脑血管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与颅内动脉无狭窄组比较,颅内动脉狭窄组患者血清Hcy、IMA、MPO、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随狭窄程度增加Hcy、IMA、MPO、hs-CRP水平升高(P<0.05),Hcy、IMA、MPO、hs-CRP与颅内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3,0.32,0.30,0.3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脂、IMA、Hcy等因素是影响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cy、IMA、MPO、hs-CRP水平随脑血管造影显示狭窄程度增加而升高,可能是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同型半胱氨酸 缺血修饰白蛋白 髓过氧化物酶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磁共振形态测量结合长程视频脑电图在难治性局灶性癫痫病灶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慧颖 刘会鹏 +2 位作者 李彦兰 苏洁 郭希正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MRI)形态测量(MAP)结合长程视频脑电图(LTV-EEG)在难治性局灶性癫痫病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120例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患者120例,入院后均实施头颅MRI-MAP及LTV-EEG检...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MRI)形态测量(MAP)结合长程视频脑电图(LTV-EEG)在难治性局灶性癫痫病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120例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患者120例,入院后均实施头颅MRI-MAP及LTV-EEG检查,记录检测结果。患者均行病灶手术切除或热凝损毁治疗,以术后CT检查结果评价切除情况(完全切除、部分切除)。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不同检查方式完全切除病例癫痫复发率。结果头颅MIR-MAP检出阳性患者102例,其中50例单纯海马萎缩、9例海绵状血管瘤、7例额叶胶质瘤、14例巨脑回畸形、3例外伤性脑穿通畸形、6例右侧额叶脑灰质异常、5例小脑萎缩、3例脑内囊肿、5例左侧顶部脑膜骨化。LTV-EEG检测结果显示114例癫样放电,清醒时检出20例,睡眠时检出94例,局灶性棘波检出108例(颞区60例、额区20例、枕区14例、顶区10例、中央区4例);临床发作同步脑波伴癫样放电者90例,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继发全身发作和全面性发作分别14例、18例、42例和16例。头颅MIR-MAP检出阳性与LTV-EEG结果异常病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头颅MIR-MAP检出阳性与LTV-EEG结果异常病灶位置相契合者82例,契合率68.33%(82/120)。以术后CT检查病灶切除结果为对照,头颅MIR-MAP阳性与LTV-EEG检测病灶区域符合的完全切除病例术后癫痫发作率低于头颅MIR-MAP阳性完全切除及LTV-EEG检测完全切除(P<0.05);头颅MIR-MAP阳性的完全切除病例术后癫痫发作率与LTV-EEG检测完全切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MRI-MAP与LTV-EEG均可用于难治性局灶性癫痫的诊断及病灶判断,二者联合使用能提高病灶定位的准确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局灶性癫痫 磁共振 长程视频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骨电极脑电图在精神运动性癫痫中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慧颖 刘会鹏 +2 位作者 李彦兰 苏洁 郭希正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目的 研究蝶骨电极脑电图在精神运动性癫痫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秦皇岛军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3例精神运动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常规脑电图检查和蝶骨电极脑电图检查。分析比较蝶骨电极... 目的 研究蝶骨电极脑电图在精神运动性癫痫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秦皇岛军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3例精神运动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常规脑电图检查和蝶骨电极脑电图检查。分析比较蝶骨电极脑电图及常规脑电图对不同发作类型的精神运动性癫痫诊断效能,蝶骨电极脑电图诊断阳性及阴性的精神运动性癫痫患者基线情况。统计分析蝶骨电极脑电图诊断阳性的影响因素及精神运动性癫痫患者蝶骨电极脑电图表现。结果 与常规脑电图检查准确率(27.27%、23.81%、18.75%)比较,蝶骨电极脑电图对强直阵挛发作型(57.58%)、单纯部分性发作型(66.67%)、复杂部分性发作型(81.25%)精神运动性癫痫诊断准确率及整体诊断准确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蝶骨电极脑电图诊断阴性的精神运动性癫痫患者比较,蝶骨电极脑电图诊断阳性的精神运动性癫痫患者缺氧窒息史率、无发作诱因率增高,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癫痫家族史、检查时睡着情况、癫痫发作类型、病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证实,有缺氧窒息史(OR=6.098、95%CI=1.697~4.721)、发作持续时间(OR=2.662、95%CI=1.491~4.469)、无发作诱因(OR=4.216、95%CI=2.481~7.135)均是蝶骨电极脑电图诊断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61例经蝶骨电极脑电图检出的患者,其中21例左侧中区为主棘波、棘慢波发放,20例左侧中线区为主棘波发放;12例双侧中颞区为主棘波、棘慢波发放,4例左侧中线区为主棘波发放,4例为右侧中线区主棘波发放。结论 蝶骨电极脑电图在不同发作类型的精神运动性癫痫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而有缺氧窒息史、发作持续时间、无发作诱因均是蝶骨电极脑电图诊断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骨电极脑电图 精神运动性癫痫 诊断价值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y、hs-CRP、MPO和IMA多指标联合检测与脑血管造影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薛有平 雷毅 +2 位作者 刘峰 李沐阳 刘建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缺血修饰蛋白(IMA)多指标联合检测与脑血管造影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57例,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确诊...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缺血修饰蛋白(IMA)多指标联合检测与脑血管造影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57例,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确诊,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9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Hcy与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完成各组MPO及IMA水平测定;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Hcy、hs-CRP、MPO及IMA与脑血管造影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Hcy、hs-CRP、MPO及IMA在脑血管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Hcy、hs-CRP、MPO及IM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轻度狭窄组Hcy、hs-CRP、MPO及IMA水平,均低于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P <0. 05); 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脑血管病患者Hcy、hs-CRP、MPO及IMA表达水平与脑血管造影呈正相关性(P <0. 05); Hcy、hs-CRP、MPO及IMA联合检测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单一Hcy、hs-CRP、MPO及IMA(P <0. 05)。结论 Hcy、hs-CRP、MPO及IMA多指标联合检测与脑血管造影存在明显相关性,用于脑血管病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髓过氧化物酶 缺血修饰蛋白 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与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3
9
作者 薛文翠 王桂枝 李宏岩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0期1437-1439,共3页
尿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尤其近些年,血尿酸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独立危险因素不断被提出。但是,也存在诸多争议。尿酸既往被认为是一种抗氧化剂,是一种保护性代谢产物[1,2],国外许多研究证实,血尿酸水平增高... 尿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尤其近些年,血尿酸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独立危险因素不断被提出。但是,也存在诸多争议。尿酸既往被认为是一种抗氧化剂,是一种保护性代谢产物[1,2],国外许多研究证实,血尿酸水平增高是心肌梗死和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3]。国内外对尿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有较多研究,而关于尿酸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研究报道较少,并且血尿酸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越来越引起重视。在我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卒中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33%~37%[4],临床工作中除对常规高危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等监测干预外,血尿酸的测定和干预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尿酸增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独立危险因素 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Y、hsCRP、MPO及IMA联合检测在老年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薛有平 雷毅 +2 位作者 刘峰 李沐阳 刘建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8期2782-2785,共4页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缺血修饰蛋白(IMA)联合检测在脑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92例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50例健康体检患...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缺血修饰蛋白(IMA)联合检测在脑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92例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5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CAS患者与对照组HCY、hsCRP、MPO及IMA的表达水平及阳性率。比较不同病变程度CAS患者检出因子的数目。结果 CAS患者HCY、hsCRP、MPO及IM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不同病变得分的CAS患者HCY、hsCRP、MPO及IMA因子检测的阳性率:≥2分患者阳性因子数目多于1分患者,多于0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hsCRP、MPO及IMA水平与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缺血修饰蛋白 髓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自旋转试验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5
11
作者 苏洁 牛星 刘慧颖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190-191,共2页
目的探讨前庭自旋转试验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主诉为眩晕的后循环缺血患者68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全部进行前庭自旋转试验... 目的探讨前庭自旋转试验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主诉为眩晕的后循环缺血患者68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全部进行前庭自旋转试验。观察比较两组的前庭自旋转试验结果。结果两组在非对称比及相移延迟方面的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增益增高伴随减低比率及增益增高未伴随减低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前庭自旋转试验,试验结果提示患者的表现主要为增益增高伴随减低,或者是单纯性的增益增高未伴随减低,可提示后循环缺血性患者的病变位置主要位于外周或中枢部位;前庭自旋转试验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鉴别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自旋转试验 后循环缺血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3例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薛文翠 李宏岩 +2 位作者 周敏 翁晓玲 王桂枝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0期2374-2376,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斑块形成、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发病原因。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以及高血压同时出现,共同构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全身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斑块形成、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发病原因。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以及高血压同时出现,共同构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全身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关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多,而高尿酸血症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少有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T血管造影 临床资料 头颈部 缺血性 高尿酸血症 颈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支循环建立与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NIHSS评分的关系及影响侧支循环开放程度的logistics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亚群 于红波 李沐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8期937-939,958,共4页
目的观察侧支循环建立与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NIHSS评分的关系及影响侧支循环开放程度的logistics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16年2月-2019年4月在秦皇岛军工医院治疗的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未见侧支循... 目的观察侧支循环建立与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NIHSS评分的关系及影响侧支循环开放程度的logistics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16年2月-2019年4月在秦皇岛军工医院治疗的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未见侧支循环组患者40例,侧支循环组患者160例,其中轻度组患者80例,中度组患者50例,重度患者30例。比较以上组别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分析影响侧支循环开放程度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程、入院时间、性别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侧支循环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脑梗死体积显著高于侧支循环组(P<0.05);随着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程度的升高,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脑梗死体积显著降低(P<0.05);患者的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均与患者的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呈现负相关。结论患者的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均与患者的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密切相关,患者的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均为侧支循环开放程度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侧支循环 NIHSS评分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T和血清Hcy检测对老年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洁 李彦兰 常治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634-63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前庭自旋转试验(VAT)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8例老年后循荪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对两组研究对象行... 【目的】探讨老年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前庭自旋转试验(VAT)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8例老年后循荪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对两组研究对象行VAT检查和血清Hey检测,比较两组患者VAT及血清Hcy水平的差异,并评估检测方式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结果】观察组VAT水平及垂直增益增高率、血清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T试验阳性率、血清Hcy异常率、VAT检查与血清Hcy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T检查与血清Hcy联合检测特异性及阳性似然均比明显高于单独座用VAT试验及血清Hcy检测(P<0.05)。【结论】VAT试验单独应用有利于提高老年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诊断的准确性,与血清Hcy检测联合应用还可进一步评估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诊断 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心肌重构和心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于红波 刘亚群 尹栋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第23期68-71,99,共5页
目的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与心肌重构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秦皇岛军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89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实... 目的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与心肌重构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秦皇岛军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89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实验组,我院同期9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心功能状态,将CHF患者分成Ⅰ级(14例)、Ⅱ级(18例)、Ⅲ级(31例)、Ⅳ级(26例)。检测纳入对象血清中PTX3、FGF2水平;分析心功能分级与血清中PTX3、FGF2水平的关系;分析CHF患者血清中PTX3、FGF2水平与心功能、心肌重构指标关系。结果实验组血清PTX3、FGF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HF患者中,与Ⅰ级比较,Ⅱ、Ⅲ、Ⅳ级患者血清中PTX3、FGF2水平升高(P<0.05);与Ⅱ级比较,Ⅳ级患者血清中PTX3、FGF2水平升高(P<0.05);与Ⅲ级比较,Ⅳ级患者血清中PTX3水平升高(P<0.05)。与Ⅰ级比较,Ⅱ、Ⅲ、Ⅳ级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Ⅳ级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升高,Ⅲ、Ⅳ级患者左心室心输出量(LVCO),Ⅳ级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重构指数(LVRI)降低(P<0.05)。与Ⅱ级比较,Ⅳ级患者LVEDD、LAD升高,Ⅲ、Ⅳ级患者LVCO,Ⅳ级患者LVEF降低(P<0.05)。与Ⅲ级比较,Ⅳ级患者LVEDD、LAD升高,LVEF、LVCO降低(P<0.05)。CHF患者血清中PTX3水平与LVEDD、LVMI呈正相关,与LVEF、LVCO呈负相关(P<0.05);FGF2水平与LVEDD、LAD、LVMI呈正相关,与LVEF、LVRI呈负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中PTX3、FGF2水平升高,与心功能、心肌重构指标关系密切,影响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正五聚蛋白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心肌重构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图相对波段动态检测对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分析
16
作者 刘慧颖 刘会鹏 +2 位作者 李彦兰 苏洁 郭希正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研究重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电图相对波段特征与重症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5月秦皇岛军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0例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与40例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的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研究重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电图相对波段特征与重症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5月秦皇岛军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0例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与40例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的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脑电图相对波段指标参数[大脑对称指数(BSI)、波形比率(DTABR)],分析指标参数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Rankin量表(mRS)评估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效果,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得到曲线下面积(AUC),检验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电图相对波段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性别、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病灶分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BSI、DTABR与Rankin量表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脑电图相对波段指标参数BSI、DTABR与Rankin量表评分均呈相关性(r>0,P<0.05)。将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情况作为状态变量,患者脑电图相对波段指标参数作为检验变量,绘制受试者ROC曲线结果显示,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电图相对波段指标参数(BSI、DTABR、BSI+DTABR)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95、0.837、0.912,AUC均>0.80,当cut-off值分别取0.103、0.685时可获得最佳的预测效能。结论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电图相对波段参数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可依据脑电图相对波段参数变化预判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指导早期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缺血性脑卒中 脑电图 相对波段功率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与脑血管病临床分析
17
作者 刘欣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S1期107-108,共2页
脑白质疏松症是影像诊断学的一个术语,给临床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此术语第一次广泛使用是加拿大科学家Hachinski,伴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其优势也越来越明显。脑白质疏松指的是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的脑... 脑白质疏松症是影像诊断学的一个术语,给临床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此术语第一次广泛使用是加拿大科学家Hachinski,伴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其优势也越来越明显。脑白质疏松指的是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的脑白质出现非特异弥漫性改变的现象,此现象与脑梗塞病灶有所区别,也是临床诊断过程中的难点。脑血管病与脑白质疏松症(LA)的关系密切,因此正确诊断脑白质疏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将脑白质疏松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脑血管疾病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8
作者 薛文翠 《健康向导》 2014年第4期22-23,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的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传染病及营养不良导致的疾病逐年减少,而由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却越来越多,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不断攀升,由此导致的脑血管病更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的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传染病及营养不良导致的疾病逐年减少,而由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却越来越多,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不断攀升,由此导致的脑血管病更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国际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每12秒就有一位脑卒中新发病者,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目前,脑卒中因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 人类健康 疾病谱 营养不良 生活方式 高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侧支循环建立对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
19
作者 刘亚群 于红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268-270,共3页
研究早期侧支循环建立对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为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10月到2019年10月200例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T检查结果分析有无侧支循环、不同侧支循环分级、... 研究早期侧支循环建立对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为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10月到2019年10月200例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T检查结果分析有无侧支循环、不同侧支循环分级、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类型入院时、治疗前、治疗5天、治疗2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 (1)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入院时、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侧支循环组治疗5天、治疗2周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无侧支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一级侧支循环组入院时、治疗前、治疗5天、治疗2周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二级侧支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前交通动脉组、后交通动脉组、眼动脉组、前软脑膜动脉组、后软脑膜动脉组、联合开放组入院时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交通动脉组、后交通动脉组、眼动脉组、前软脑膜动脉组、后软脑膜动脉组治疗前、治疗5天、治疗2周的NIHSS评分显著高于联合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侧支循环建立能有效改善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其中以一级侧支循环、侧支循环联合开放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循环 基底节区 进展性脑梗死 NIHSS 前交通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脑电图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牛星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EEG)在老年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01-2017-01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对患者脑梗死部位异常的脑电图类型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患者脑电图异常与癫痫发作的关系。7...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EEG)在老年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01-2017-01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对患者脑梗死部位异常的脑电图类型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患者脑电图异常与癫痫发作的关系。7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无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7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脑电图。结果:按照患者的癫痫发作位置不同,可以分为部分皮层发作44例,皮层下发作50例,分水岭18例,大面积梗死36例。其中癫痫异常放电分别为35、32、15、10例。不同发作位置癫痫异常放电的发生率分别为79.55%(35/44)、64.00%(32/50)、83.33%(15/18)、27.78%(10/36),4种不同位置癫痫异常放电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AEEG异常概率为77.03%(57/74),脑叶皮质癫痫性疾病发生概率均高于深部白质,并且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EEG对于预测老年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疾病的发作以及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老年急性脑梗死 癫痫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