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分析
1
作者 于晋辉 张士伟 +1 位作者 马天宇 王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70-171,175,共3页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证实确诊的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40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检查,分析其特征表现。结果X线摄影、CT检查显示骨膜反应分别为15例、12例;骨皮质增厚分别为14例...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证实确诊的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40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检查,分析其特征表现。结果X线摄影、CT检查显示骨膜反应分别为15例、12例;骨皮质增厚分别为14例、11例;脓肿样囊腔分别为2例、2例;窦道分别为1例、2例。同时在死骨方面,X线摄影、CT检查分别显示4例、10例;软组织肿胀CT显示28例(Ⅰ度12例、Ⅱ度10例、Ⅲ度6例)。结论断指再植术患者,在术后发生骨髓炎方面,X线检查只能作为基本检查,而CT检查能够为其提供更好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后 骨髓炎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2
作者 高新梅 邢雷 +2 位作者 王清涛 母海蕾 朱东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4期475-479,484,共6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202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病原菌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将患者分... 目的观察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202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病原菌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SAP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SAP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202例SAP患者中113例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55.94%;感染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非感染组(P<0.05),合并糖尿病、昏迷、有侵入性操作、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占比高于非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NIHSS评分(OR=1.586,95%CI:1.393~1.806,P<0.001)、合并糖尿病(OR=3.259,95%CI:1.505~7.058,P=0.003)、昏迷(OR=2.823,95%CI:1.416~5.629,P=0.003)、有侵入性操作(OR=2.373,95%CI:1.299~4.336,P=0.00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OR=2.941,95%CI:1.582~5.468,P=0.001)是SAP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回归方程Logit(P)=-2.034+0.461X_(NIHSS评分)+1.181X_(糖尿病)+1.038X_(昏迷)+0.864 X_(有侵入性操作)+1.079X_(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将计算得到预测概率作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该模型预测SAP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98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56、0.888。结论SAP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与诸多因素相关,临床应结合上述因素,早期预测SAP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 多药耐药菌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背静脉移植在血管缺损的断指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于晋辉 田宇 张士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指背静脉移植在血管缺损的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断指再植术的35例手指离断患者(40指)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指背静脉移植桥接术。观察术中镜下挫伤血管内膜挫伤分布情况... 目的探讨指背静脉移植在血管缺损的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断指再植术的35例手指离断患者(40指)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指背静脉移植桥接术。观察术中镜下挫伤血管内膜挫伤分布情况,记录血管移植的时间。比较同水平面指背静脉与缺损血管的管径,观察术后再植手指的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成活手指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手指成活率为95.0%(38/40)。自切取静脉至完成两处吻合口的时间一般约为40分钟,吻合质量良好。同水平面指背静脉与缺损血管的管径相当或略粗。术后6个月,在成活的38个再植手指中,手指功能优10指,良25指,差3指,优良率为92.1%(35/38)。结论在血管缺损的断指再植术中,指背静脉移植可在避免再植时过多缩短指骨、关节融合或截指的情况下获得满意的外形和优良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背静脉移植 断指再植术 血管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市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与生活方式依从性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马静 王庆胜 +4 位作者 王惠凤 唐咏梅 刘丽 毕西乐 田宇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18-325,共8页
目的研究秦皇岛市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和生活方式依从性及其关系。方法收集2012-2015年秦皇岛地区4所医院门诊和体检中心诊断的高血压患者410例,年龄在30~55岁,共发放问卷410份,收回400份,有效问卷398,分析调查问卷,用卡... 目的研究秦皇岛市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和生活方式依从性及其关系。方法收集2012-2015年秦皇岛地区4所医院门诊和体检中心诊断的高血压患者410例,年龄在30~55岁,共发放问卷410份,收回400份,有效问卷398,分析调查问卷,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为21.29±7.46,仅占满分的53.2%。各项知识中得分最高为诊断标准占满分的62.4%,自我监测和药物治疗得分相对较低,不到满分的一半。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总体来说较差,其中总体知晓程度好的仅占9.5%;其中对诊断标准的知晓程度好的占43.2%,药物治疗知晓程度差的所占比例最高为62.3%。不同文化程度、职业、收入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知识知晓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检验显示,对高血压总体知识以及对诊断标准、症状、主要并发症、好发因素,自我监测、药物治疗等这些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患者,在生活方式依从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干预方法知识(β=0.201,P<0.05)的掌握程度影响其生活方式依从性,干预方法知晓越多,生活方式依从性越好。结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低,生活方式依从性差,应重点针对中青年中文化程度低,收入低,职业为工人农民的人群进行健康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高血压 高血压知识 生活方式依从性
原文传递
血管旁路移植术对四肢严重创伤伴主干血管缺损患者术后血管通畅率的影响
5
作者 于晋辉 田宇 张士伟 《医师在线》 2024年第7期50-52,共3页
目的探究血管旁路移植术对四肢严重创伤伴主干血管缺损患者术后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20例四肢严重创伤伴主干血管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管移植术治... 目的探究血管旁路移植术对四肢严重创伤伴主干血管缺损患者术后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20例四肢严重创伤伴主干血管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管移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一般临床指标、血管通畅率及生命质量评分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移植血管长度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对照组血管通畅5例,成功保肢7例,吻合口破裂1例,血栓形成3例,研究组均血管通畅、成功保肢,且均未发生吻合口破裂与血栓形成;但两组患者的成功保肢率、吻合口破裂率、血栓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管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研究组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物理职能、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等各项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旁路移植术应用于四肢严重创伤伴主干血管缺损患者效果较好,可提高术后血管通畅率,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旁路移植术 四肢严重创伤 主干血管缺损 血管通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borne韧带悬吊尺神经前置术在肘管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李文艳 张龙 +1 位作者 王蕊 王维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45-850,共6页
目的 探究Osborne韧带悬吊尺神经前置术在肘管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102例肘管综合征患者,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n=51)和研究组... 目的 探究Osborne韧带悬吊尺神经前置术在肘管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102例肘管综合征患者,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1)。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行Osborne韧带悬吊尺神经前置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患者的肌电指标[患侧尺神经传导速度(NCV)、患侧小指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运动电位潜伏期(MEPLP)]、疼痛程度[(VAS)评分]、现时痛强度(PPI)评分、上肢功能障碍测定量表(DASH)评分,并探究影响患者预后情况的因素。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的NCV、CMAP分别为(50.77±3.98)m/s、(5.77±0.46)mV,高于对照组[(43.29±4.56)m/s、(4.12±0.39)mV];研究组MEPLP为(2.28±0.61)ms,低于对照组[(3.38±0.74)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PPI评分、DASH评分均分别为(1.69±0.78)、(1.06±0.45)、(26.66±7.46)分,均低于对照组[(3.77±0.64)、(1.98±0.35)、(36.91±6.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在随访期结束时,73例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29例纳入预后不良组。两组在肘部外伤史、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性别、长期屈肘工作、肌肉萎缩、患病手与优势手为同侧、手部握力、是否采用Osborne韧带悬吊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肉萎缩及未采用Osborne韧带悬吊为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采用Osborne韧带悬吊尺神经前置术对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肌电图指标,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上肢功能障碍;此外,肌肉萎缩是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能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负面影响,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Osborne韧带悬吊 尺神经前置术 肌电指标 预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何新泽 王维 +5 位作者 呼铁民 马建军 于昌玉 高云峰 程兴龙 王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44-1050,共7页
背景:周围神经发生损伤后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比较缓慢,且很少能够完全恢复感觉、运动功能,这一问题是困扰骨外科医师的难题,也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目的:分析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新的治疗手段,总结前人在促进周围神... 背景:周围神经发生损伤后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比较缓慢,且很少能够完全恢复感觉、运动功能,这一问题是困扰骨外科医师的难题,也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目的:分析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新的治疗手段,总结前人在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方面采用的方法及取得的效果。方法:通过PubM ed、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关键词"神经损伤""再生"检索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数据。结果与结论:国内外学者针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从手术方式、药物、细胞因子、基因转移、生物材料的应用及祖国医学的应用等多方面开展了研究。一般缺损大于神经直径的4倍,通常应用神经再生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神经损伤后恢复神经连续性的方法由最初的手术吻合发展到现代的光化学组织结合、热激光焊接、胶修复等新兴技术。研究发现,纤溶酶原激活物、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人组织激肽释放酶、维生素B族及其衍生物、中药制剂、免疫抑制剂等在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中均有促进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神经营养因子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促进的坐骨神经再生 被引量:6
8
作者 何新泽 王维 +5 位作者 马建军 呼铁民 于昌玉 高云峰 程兴龙 王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4061-4067,共7页
背景:研究表明大鼠颅脑损伤对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有促进作用,然而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于形态学和组织学进一步探索颅脑损伤对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颅脑损伤合并坐骨神经损... 背景:研究表明大鼠颅脑损伤对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有促进作用,然而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于形态学和组织学进一步探索颅脑损伤对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颅脑损伤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为实验组,单纯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为对照组。采用经典Feeney法颅脑损伤模型和Sunderland V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于造模后8,12周检测大鼠坐骨神经指数;行坐骨神经吻合处神经组织Masson染色、NF200免疫荧光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再生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再生轴突数。结果与结论:造模后8,12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步态、坐骨神经指数恢复更好。实验组大鼠Masson染色显示神经外膜胶原纤维增生较少、轴突排列整齐。NF200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实验组再生神经密度高、排列规律。透射电镜显示实验组再生轴突排列整齐、胶原瘢痕增生较少、髓鞘板层分布整齐、规则。结果提示大鼠颅脑损伤可能通过减少神经断端胶原瘢痕形成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瘢痕 组织工程 实验动物 神经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颅脑损伤 神经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sys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邓剑锋 李广章 +2 位作者 刘然 王维 吴立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3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sys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取腰椎后路锥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sys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取腰椎后路锥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sys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活动度(ROM)。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腰部、下肢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月VAS评分均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手术节段及邻近的上下节段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手术节段ROM均降低,对照组低于观察组,手术邻近节段的上下节段ROM均增加,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ODI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sys内固定系统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较传统的腰椎后路锥间融合术相比,能够保留手术节段的ROM,降低疼痛感觉,减少邻近节段的过度活动,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独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Wiltse入路 Dynesys内固定系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锚钉止点重建术对骨性锤状指术后肌腱粘连和远指间关节皮肤破溃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清涛 高新梅 +3 位作者 王宝石 李广章 李岩 韩旭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石黑法手术与微型锚钉止点重建术对骨性锤状指术后肌腱粘连、远指间关节(the 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DIP)皮肤破溃情况的疗效,探讨微型锚钉止点重建术在减少或预防肌腱粘连、DIP皮肤破溃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6月... 目的通过比较石黑法手术与微型锚钉止点重建术对骨性锤状指术后肌腱粘连、远指间关节(the 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DIP)皮肤破溃情况的疗效,探讨微型锚钉止点重建术在减少或预防肌腱粘连、DIP皮肤破溃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7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骨性锤状指患者1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采用微型锚钉重建术治疗)与对照组52例(采用石黑法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6、9个月患指肌腱粘连、DIP皮肤破溃情况,并对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伸屈功能进行对比。结果按滑动度评价两组术后肌腱粘连情况,观察组术后3、6、9个月的伸肌腱止点处的肌腱滑动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按肌腱厚度评价两组术后肌腱粘连情况,观察组肌腱愈合处肌腱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1年伸屈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患指DIP皮肤破溃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9个月观察组患者DIP皮肤破溃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型锚钉止点重建术可有效减少或预防肌腱粘连及DIP皮肤破溃情况的发生,并可明显改善患指的伸屈功能,并发症少,与石黑法手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锤状指 微型锚钉止点重建术 石黑法手术 肌腱粘连 皮肤破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降糖治疗对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症状、溃疡面愈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博华 王苏 +1 位作者 王晶晶 邹子博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754-757,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降糖治疗对糖尿病足(DF)患者足部症状、溃疡面愈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2年5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就诊的90例D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降糖治疗控制目标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n=45)和强化组(n=45)。比较两... 目的探讨强化降糖治疗对糖尿病足(DF)患者足部症状、溃疡面愈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2年5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就诊的90例D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降糖治疗控制目标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n=45)和强化组(n=4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足部症状功能情况、创面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治疗后,强化组患者足背动脉搏动、下肢麻木、足部疼痛、皮温温度、皮肤色泽及间歇性跛行缓解时间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组患者的溃疡面积、溃疡深度、肉芽生长、渗液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降糖治疗可提高DF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足部临床症状,促进溃疡创面愈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降糖治疗 糖尿病足 足部症状 溃疡面愈合 不良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10对深低温保存动物模型坐骨神经生物活性及移植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维 李楠 田宇 《解剖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探究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10)对深低温保存动物模型神经活性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30只SD大鼠双侧15 mm长的坐骨神经组织,随机分为3组:冻存组、低浓度T10组(L-T10)和高浓度T10(H-T10)组,分别在含有0、1×10^(-9)、1×10... 目的探究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10)对深低温保存动物模型神经活性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30只SD大鼠双侧15 mm长的坐骨神经组织,随机分为3组:冻存组、低浓度T10组(L-T10)和高浓度T10(H-T10)组,分别在含有0、1×10^(-9)、1×10^(-8)mol/L的T10的冻存液中、在-4℃的条件下低温保存4周。另取10条新鲜的长度为15 mm坐骨神经组织作为对照组。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冻存组、L-T10组和H-T10组,均构建坐骨神经10 mm损伤模型,将低温保存的坐骨神经修剪成10 mm进行异体移植。另取10只Wistar大鼠做坐骨神经自体移植模型。用TEM观察坐骨神经结构;利用Calcein-AM/DAPI荧光染色检测坐骨神经活性;神经电生理检测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Western blot检测NGF和GDNF蛋白。结果在冻存4周后,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脱髓鞘样改变,并且出现空泡和轴浆萎缩,其中冻存组坐骨神经损伤最严重,H-T10组损伤情况较冻存组和L-T10组轻。对照组的细线坐骨神经组织中活细胞最多。冻存组活细胞减少。L-T10组和H-T10组的存活细胞较冻存组多,并且H-T10组的存活细胞多于L-T10组。冻存组的NGF和GDN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T10组和H-T10组的NGF和GDNF显著高于冻存组(P<0.05),并且H-T10组的NGF和GDNF水平高于L-T10组(P<0.05)。在移植20周后,冻存组的CMAP和MNC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T10组和H-T10组的CMAP和MNCV显著高于冻存组(P<0.05),并且H-T10组的CMAP和MNCV水平高于L-T10组(P<0.05);冻存组的神经再生的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T10组和H-T10组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和髓鞘厚度/纤维直径显著高于冻存组(P<0.05),并且H-T10组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和髓鞘厚度/纤维直径水平高于L-T10组(P<0.05)。结论T10可提高深低温保存坐骨神经的活性,并且促进异体移植后坐骨神经的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低温保存 坐骨神经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图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邹晓莹 庞燕 吴立杰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确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50例,性别不限,年龄30~70岁。根据是否伴有肌力下降分...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确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50例,性别不限,年龄30~70岁。根据是否伴有肌力下降分为伴肌力下降组和不伴肌力下降组,采用肌电图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生物电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电生理结果。结果:伴肌力下降组周围神经运动传导、正中神经F波、针电极肌电图异常率高于不伴肌力下降组(P<0.05)。异常针电极肌电图中以C_(6)、C_(7)神经根支配肌神经源性损害所占比例最大(73.6%),与颈椎MRI结果提示C_(5~6)、C_(6~7)椎间盘突出或狭窄所占比例最大(60.2%)一致。结论:肌电图检查对伴有肌力下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可根据肌电图的不同表现形式对神经根的损害部位、损害程度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描记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精细修复结合微型锚钉对WehbeⅠa、Ⅰb型锤状指患者关节功能、炎性介质和并发症影响
14
作者 王清涛 高新梅 +4 位作者 王宝石 李广章 李岩 韩旭 刘小坡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6期94-98,共5页
目的 探讨显微精细修复结合微型锚钉对WehbeⅠa、Ⅰb型锤状指患者关节功能、炎性介质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WehbeⅠa、Ⅰb型锤状指10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2组。研究... 目的 探讨显微精细修复结合微型锚钉对WehbeⅠa、Ⅰb型锤状指患者关节功能、炎性介质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WehbeⅠa、Ⅰb型锤状指10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2组。研究组采用显微精细修复结合微型锚钉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联合肌腱缝合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3个月关节功能和远侧指间关节(DIP)活动功能,术前和术后7 d炎性介质,以及术后2周伤口愈合和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研究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DIP活动度和屈曲度大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7 d,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β和C反应蛋白2组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周,2组伤口均甲级愈合。术后3个月内,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显微精细修复结合微型锚钉治疗WehbeⅠa、Ⅰb型锤状指患者可改善关节功能和DIP活动功能,降低炎性介质水平,促进患者康复,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锤状指 显微精细修复 微型锚钉 关节功能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β C反应蛋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尖再植血管吻合和静脉回流状况对指尖成活的影响
15
作者 田宇 李楠 李永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823-824,共2页
目的探讨指尖再植血管吻合和静脉回流状况对指尖成活的影响。方法 53例指尖离断患者依据是否进行血管吻合分为血管吻合组32例与非血管吻合组21例,比较2组患者断指成活率和血液循环状况。结果血管吻合组和非血管吻合组患者术后断指血液... 目的探讨指尖再植血管吻合和静脉回流状况对指尖成活的影响。方法 53例指尖离断患者依据是否进行血管吻合分为血管吻合组32例与非血管吻合组21例,比较2组患者断指成活率和血液循环状况。结果血管吻合组和非血管吻合组患者术后断指血液循环状况评分分别为8.9±1.3和6.8±1.4,血管吻合组患者术后断指血液循环状况评分显著高于非血管吻合组(P<0.05);血管吻合组患者术后断指血液循环状况优良率显著高于非血管吻合组(P<0.05);血管吻合组和非血管吻合组患者断指存活率分别为97.4%和87.5%,血管吻合组患者断指存活率显著高于非血管吻合组(P<0.05)。结论血管吻合可以有效改善再植后指尖的血液供应和静脉回流,提高断指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尖再植 血管吻合 静脉回流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尖离断后逆行与顺行掌侧静脉吻合再植术疗效对比
16
作者 田宇 李楠 +1 位作者 王宝石 蒋朝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7期1249-125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指尖离断后采用逆行顺序和顺行顺序掌侧静脉吻合再植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最优方式修复指尖离断患者指端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指尖离断患者80例共216指,按照所行... 【目的】对比分析指尖离断后采用逆行顺序和顺行顺序掌侧静脉吻合再植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最优方式修复指尖离断患者指端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指尖离断患者80例共216指,按照所行指尖离断再植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逆行掌侧静脉吻合再植术,对照组进行顺行掌侧静脉再植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后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术后1年指尖成活率分别为91.3%、72.3%,外形良好分别为89指、77指,指甲生长良好分别为89指、77指。观察组两点辨别觉为:(5.1±0.4)mm ,触觉良好者88指,痛觉正常者83指,运动功能良好者77指,对照组两点辨别觉为(6.2±0.6)mm ,触觉良好74指、痛觉正常分别为66指、运动功能良好62指,两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结论】逆行掌侧静脉吻合再植术成活率高、外观与指甲与正常手指相似、术后感觉与运动功能恢复较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植术 指损伤 外科学 静脉 外科学 缝合技术 吻合术 外科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短展肌针极肌电图检查在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立杰 王宝石 +4 位作者 田宇 王维 庞燕 邹晓莹 罗健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7期642-644,共3页
目的评价拇短展肌针极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检查在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102例轻度和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其中男36例,女66例;平均年龄57岁(32~86岁)。... 目的评价拇短展肌针极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检查在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102例轻度和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其中男36例,女66例;平均年龄57岁(32~86岁)。根据正中神经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distal latency,DL)分为两组,其中DL正常组50例,男14例,女36例,平均年龄56.5岁(39~79岁);DL异常组52例,男22例,女30例,平均年龄57.5岁(32~86岁);DL异常组又分为EMG正常组和EMG异常组。记录各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DL和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L异常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CMAP波幅低于DL正常组(P<0.05);DL正常组和DL异常组患者的拇短展肌EMG异常率分别为12.0%和32.7%(P<0.05)。DL异常组中,EMG异常患者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CMAP波幅低于EMG正常患者(P<0.05)。结论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DL正常时,通常拇短展肌EMG检查无明显异常,故临床可不行拇短展肌EMG检查;患者正中神经运动神经DL延长,则需行拇短展肌EMG检查,为轴突损害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拇短展肌 肌电图 纤颤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指骨性纽孔畸形治疗的新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辉 周马 +7 位作者 李军 任祝军 张旭 张志利 陆洋 傅强 王秀苗 王宝石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5期2345-2346,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环形扎丝治疗手指骨性纽孔畸形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对84例骨性纽孔畸形患者采用近指间关节背侧作弧形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块后用环形扎丝固定骨折,纠正钮孔畸形。结果本组8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 目的总结应用环形扎丝治疗手指骨性纽孔畸形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对84例骨性纽孔畸形患者采用近指间关节背侧作弧形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块后用环形扎丝固定骨折,纠正钮孔畸形。结果本组8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15个月,平均13.5个月。根据Visuall Analog Scalc对患者近指间关节活动时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用角度计对远指间关节、近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行测量,并根据Gcldmatcher标准进行分类评定:优秀72例,良好8例,满意3例,差1例。结论环形扎丝固定是治疗手指骨性纽孔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扎丝 骨性纽孔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合作模式下医疗设备菌落评估对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新梅 邢雷 +2 位作者 王清涛 母海蕾 朱东林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0期186-190,共5页
目的:研究制定多学科合作模式防控医疗设备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方法,探讨其在MDRO预防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多学科组织体系、落实多学科岗位职责和预防保障措施,按照监测-预警反馈-干预应对的一体化防控体系进行岗位职责细分,... 目的:研究制定多学科合作模式防控医疗设备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方法,探讨其在MDRO预防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多学科组织体系、落实多学科岗位职责和预防保障措施,按照监测-预警反馈-干预应对的一体化防控体系进行岗位职责细分,开展多学科合作模式防控医疗设备MDRO感染。选取医院临床在用的67台医疗设备,根据管理模式不同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个体化经验模式开展MDRO感染防控,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合作模式防控MDRO感染。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集菌落标本624个和957个,分别展开设备使用检测1 437例和1 658例,对比两组MDRO检出率、检测问题率和管理执行力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医疗设备采集的957例菌落标本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检出率分别为1.15%(11/957)、1.25%(12/957)、0.94%(9/957)、1.15%(11/957)和1.04%(10/95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42,x^(2)=9.263,x^(2)=14.357,x^(2)=6.316,x^(2)=16.542;P<0.05);观察组开展检测的1 658例中医疗设备使用操作、清洁消毒、存放管理及感染应对的问题率分别为5.01%(83/1 658)、1.27%(21/1 658)、4.46%(74/1 658)和3.14%(52/1 65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846,x^(2)=68.598,x^(2)=56.661,x^(2)=128.609;P<0.05);观察组神经外科、感染预防与控制科、医学工程处、医务科和检验科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14,t=4.304,t=7.492,t=5.428,t=5.825;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模式能够完善医疗设备使用组织管理体系,降低设备相关的MDRO感染率,提高多学科工作人员MDRO预防控制执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MDRO) 多学科合作 菌落评估 医疗设备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诊断C6-7脊髓病中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吴立杰 赵小艺 +3 位作者 罗健 田宇 王维 王宝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7期1009-1012,共4页
脊髓病的发病率及确诊率逐年增加[1-4],脊髓病最初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肢感觉异常,随病情进展,还可出现四肢运动障碍[5]。典型的病例可通过查体和影像学获得明确诊断[2]。但是,少数脊髓病患者表现为上肢轻微症状或无症状,容易被误诊,甚... 脊髓病的发病率及确诊率逐年增加[1-4],脊髓病最初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肢感觉异常,随病情进展,还可出现四肢运动障碍[5]。典型的病例可通过查体和影像学获得明确诊断[2]。但是,少数脊髓病患者表现为上肢轻微症状或无症状,容易被误诊,甚至手术后症状不缓解。C6-7是脊髓病常见发病部位,对于多节段脊髓受压症状不典型患者,无法根据症状定位责任节段,对后续治疗造成严重困扰。既往研究表明脊髓诱发电位可用于评估脊髓通路的完整性[6-8]。本研究对比了无症状C6-7脊髓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以确定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C6-7脊髓病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病 神经电生理检查 轻微症状 脊髓诱发电位 无症状 术后症状 后续治疗 上肢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