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I术后不同心肌灌注表现患者心肌声学造影特征及预后的关联性分析
1
作者 温玉双 刘姣 毕希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不同心肌灌注表现患者心肌声学造影特征及与预后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22年10月至2024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60例PCI治疗患者,均接受心肌声学造影检查,评价心肌灌注表现。...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不同心肌灌注表现患者心肌声学造影特征及与预后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22年10月至2024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60例PCI治疗患者,均接受心肌声学造影检查,评价心肌灌注表现。根据灌注情况分为灌注正常组(n=116)和灌注异常组(n=44)。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心功能指标、相关心肌声学造影参数(毛细血管横截面积之和A、血流速度β、A×β、血流灌注指数、TIMI血流评价、校正的TIMI帧数评分、室壁运动评分指数、心肌灌注评分指数、微循环血流量)情况,记录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情况,分析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与其心肌声学造影参数的关联。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探究各指标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灌注正常组患者和灌注异常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及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异常组患者的毛细血管横截面积之和A、血流速度β、A×β、微循环血流量分别为(5.44±1.46)dB、(0.56±0.18)dB/s、(2.66±1.44)dB^(2)/s、(25.48±5.11)IU/s,均低于灌注正常组[(22.16±2.12)dB、(1.22±0.45)dB/s、(26.44±8.77)dB^(2)/s、(52.66±8.98)IU/s],灌注异常组血流灌注指数、TIMI血流评价≤Ⅱ级占比分别为5.11±1.12、43.18%,均高于灌注正常组(2.36±0.78、19.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127例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毛细血管横截面积之和A、血流速度β、A×β、校正的TIMI帧数评分<40占比、微循环血流量分别为(4.88±1.21)dB、(0.49±0.22)dB/s、(2.45±1.51)dB^(2)/s、43.18%、(24.98±5.23)IU/s,均低于预后良好组[(25.45±4.46)dB、(1.31±0.31)dB/s、(28.44±6.45)dB^(2)/s、85.34%、(53.54±7.78)IU/s],预后不良组血流灌注指数、室壁运动评分指数分别为5.15±1.02、1.49±0.36,均高于预后良好组(2.33±0.77、1.28±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IMI血流评价、心肌灌注评分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血管横截面积之和A、血流速度β、A×β、血流灌注指数、微循环血流量均对其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01、0.914、0.895、0.912、0.907。结论PCI术后心肌灌注异常患者在心肌声学造影特征上表现为较低的毛细血管横截面积、血流速度和微循环血流量,这些指标对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评估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灌注 心肌声学造影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临床因素、NF-κB/NLRP3信号通路预测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肌病价值
2
作者 杜然 滕腾 +2 位作者 赵云凤 方钱超 蔡丽丽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05-709,747,共6页
目的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肌病(ICM)影响因素,探讨临床因素、核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NLRP3)信号通路及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对心肌梗死后ICM的预测价值,为本病防治提供参考。... 目的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肌病(ICM)影响因素,探讨临床因素、核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NLRP3)信号通路及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对心肌梗死后ICM的预测价值,为本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42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7∶3比例分为建模组239例、验证组103例,依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ICM分为ICM亚组、非ICM亚组。采用Lasso筛选心肌梗死后ICM发生相关变量,以有统计学意义变量构建临床因素模型,以NF-κB/NLRP3信号通路构建NF-κB/NLRP3信号通路模型,以临床因素、NF-κB/NLRP3联合建立混合模型(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对比不同预测模型对心肌梗死后ICM的预测价值。结果建模组ICM发生率为27.97%,验证组ICM发生率为26.47%;Lasso筛选出5个预测变量为NF-kB mRNA、NLRP3 mRNA、Gensini评分、LVEF、饮酒,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ensini评分、NLRP3 mRNA、NF-κB mRNA、饮酒是心肌梗死后ICM影响因素(P<0.05);混合模型预测心肌梗死后ICM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21、80.30%、88.82%,临床因素模型分别为0.886、78.79%、85.29%,NF-κB/NLRP3信号通路模型分别为0.873、74.24%、87.06%,混合模型的AUC高于临床因素模型、NF-κB/NLRP3信号通路模型(P<0.05)。结论Gensini评分、NLRP3 mRNA、NF-κB mRNA、饮酒是心肌梗死后ICM危险因素,联合上述影响因素建立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该模型对心肌梗死后ICM具有一定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早期筛查高危人群,并予以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ICM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肌病 Lasso回归 LOGISTIC回归分析 核因子-ΚB 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唐莲莲 赵立坤 +4 位作者 田英慧 李佳 岳淑玲 李铁松 陈晓敏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9期44-49,55,共7页
目的探讨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逐步回归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高龄骨科手术后发生谵妄的患者55例为谵妄组,选择同期收治的高龄... 目的探讨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逐步回归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高龄骨科手术后发生谵妄的患者55例为谵妄组,选择同期收治的高龄骨科手术后未发生谵妄的患者55例为非谵妄组。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提取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合并基础疾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前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术前营养不良情况、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手术相关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逐步回归风险预测模型,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所构建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A分级Ⅲ级(OR=17.581,95%CI:5.258~58.790)、术前认知功能障碍(OR=15.743,95%CI:1.266~195.716)、术中低氧血症(OR=16.040,95%CI:1.552~165.821)、术前白蛋白<35 g/L(OR=4.325,95%CI:1.527~12.250)是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度显示,所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的校准度较好(χ^(2)=0.402,P=0.999)。ROC曲线结果显示,所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发生PO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3(95%CI:0.794~0.932),敏感度为81.80%,特异度为78.20%。结论ASA分级Ⅲ级、术前认知功能障碍、术中低氧血症、术前低白蛋白水平是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于POD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高龄 术后谵妄 风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量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57
4
作者 任琳 王文广 +5 位作者 王倩 张晶 汤秀英 冯建双 杨红梅 王庆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探讨半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STEMI行急诊PCI老年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56例和半量组58例.标准剂量组给予替罗非班0.10~0.15 μg/(kg·min)静脉滴注48 h... 目的 探讨半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STEMI行急诊PCI老年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56例和半量组58例.标准剂量组给予替罗非班0.10~0.15 μg/(kg·min)静脉滴注48 h,半量组给予0.05~0.075 μg/(kg·min)静脉滴注24 h.比较2组TIMI及心肌染色分级(MBG)2~3级血流率,术后90 min的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LVEF、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变化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标准剂量组TIMI及MBG 2~3级血流率较半量组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90 min的sumSTR〉50%比例及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量组出血发生率低于标准剂量组(3.45% vs 16.07%,P〈0.05).结论 半量替罗非班在预防缺血方面的疗效与标准剂量相当,但在出血风险方面的安全性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心肌再灌注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及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文广 任琳 +6 位作者 张晶 汤秀英 张双月 马利祥 杨红梅 刘晓媛 王庆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314,共2页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与溶栓治疗比较,有更高的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率、更低的再梗死发生率、脑卒中发生率及总体死亡率。目前,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过程中,冠状动脉内大量血栓形成仍为棘手问题,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导致远...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与溶栓治疗比较,有更高的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率、更低的再梗死发生率、脑卒中发生率及总体死亡率。目前,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过程中,冠状动脉内大量血栓形成仍为棘手问题,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导致远端血管栓塞常常会产生“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从而影响急诊PCI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患者 心肌再灌注 左心功能 替罗非班 再梗死发生率 急诊PCI 冠状动脉再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经溶栓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孟晓京 李晓刚 杨红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78例首发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rhBNP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78例首发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rhBNP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h血浆NT—proBNP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的心功能和左室重构变化。结果治疗48h时,与对照组比较,rhBNP组血浆rhBN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hBNP组LVEF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出院后1个月时,rhBNP组LVEF值较对照组仍明显升高(P〈0.05),而rhBNP组LVEDV及ALVEDV%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rhBNP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延缓左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 急性心肌梗死(AMI) 急性心力衰竭 左室重构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 左室射血分数(LVE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B型钠尿肽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模型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樊欣娜 张晶 +3 位作者 付艳茹 蔡丽丽 杨桂凤 陈金良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80-983,共4页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重组人B型钠尿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AMI-HF)模型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前降支球囊闭塞结合微血栓悬液灌注构建约克猪AMI-HF模型,随机分为rhBNP组和对照组。rhBNP组给予rhBNPl.5μg·kg-1,...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重组人B型钠尿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AMI-HF)模型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前降支球囊闭塞结合微血栓悬液灌注构建约克猪AMI-HF模型,随机分为rhBNP组和对照组。rhBNP组给予rhBNPl.5μg·kg-1,2min内匀速静推后,以0.01、0.02、0.03μg·kg-1·min-1依次分别静脉泵人60min。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在球囊闭塞前、成模后即刻(T1)、不同剂量rhBNP给药后60min(T2-T4)同步抽取冠脉内和冠状静脉窦血标本,评估心肌耗氧量(MOU)。行定量冠脉造影测量冠脉直径的变化。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同步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hBNP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收缩压(SBP)和MOU在给药后明显下降,而心排血量(CO)和冠脉直径在给药后增加。药物干预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rhBNP组MOU较成模后即刻显著降低[Tl-T4分别为(11.59±0.37)、(10.61±0.35)、(9.85±0.60)、(9.79±0.31)mLO2/L]。结论AMI-HF模型静脉内应用rhBNP,可以在降低PCWP、升高CO的同时,降低MO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利钠肽 心肌耗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双月 任自文 +3 位作者 杨瑞飞 林文华 张峰 刘长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78-1579,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因素。方法 ISH患者194例,其中男113例,女81例,平均(73.3±18.7)岁,选择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标准方法测定入选对象的血压、身...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因素。方法 ISH患者194例,其中男113例,女81例,平均(73.3±18.7)岁,选择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标准方法测定入选对象的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定外周空腹静脉hs-CRP、血糖、血脂等,比较两组间及ISH组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患者间hs-CRP差异,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判断hs-CRP与危险分层、血脂、血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ISH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1 vs 1.5 mg/L,P<0.05);ISH组心血管危险极高危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危险分层、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腰围是hs-CRP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炎症反应可能通过危险因素的形成参与ISH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收缩期高血压 危险分层 低密度脂蛋白 血糖 腰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钠尿肽对心力衰竭生物工程模型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樊欣娜 张晶 +2 位作者 蔡丽丽 杨桂凤 傅向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7期4265-4270,共6页
背景:肾循环灌注减少、肾血流降低会造成肾损伤,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肾损伤会明显增加死亡率。但B型钠尿肽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目前存在较大争论,关于B型钠尿肽对心力衰竭肾灌注的研究很少。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重组人B型钠尿肽对... 背景:肾循环灌注减少、肾血流降低会造成肾损伤,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肾损伤会明显增加死亡率。但B型钠尿肽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目前存在较大争论,关于B型钠尿肽对心力衰竭肾灌注的研究很少。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重组人B型钠尿肽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生物工程模型肾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应用前降支球囊闭塞结合微血栓悬液灌注构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约克猪模型共12头,随机分入重组人B型钠尿肽组和对照组(n=6)。重组人B型钠尿肽组给予重组人B型钠尿肽1.5μg/kg,2 min内匀速静推后,以0.010μg/(kg·min)静脉泵入60 min,然后依次加量至0.020μg/(kg·min)、0.030μg/(kg·min)静脉泵入各60 min。对照组依照相同给药方法给予生理盐水。在球囊闭塞前、成模后即刻、不同剂量重组人B型钠尿肽给药后60 min,行肾动脉造影,比较肾动脉管径的变化。多普勒导丝测定肾动脉平均峰值速率。计算平均动脉压和跨肾灌注压。结果与结论:造模成功后与基线比较,肾动脉管径无变化,肾动脉平均峰值速率明显下降,肾动脉血流量显著降低,肾动脉血管阻力明显升高,跨肾灌注压明显降低。给予重组人B型钠尿肽0.010μg/(kg·min)后可见肾动脉扩张,并随剂量增加,肾动脉直径继续增加。肾动脉平均峰值速率增高,但较基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此后,随剂量增加,肾动脉平均峰值速率逐渐下降。给药后肾动脉血管阻力逐渐下降,呈剂量依赖性。跨肾灌注压随着药物剂量的升高进行性下降,至0.030μg/(kg·min)泵入时显著低于对照组。给予重组人B型钠尿肽后肾动脉血流量逐渐升高,最高点出现在0.020μg/(kg·min)。结果可见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模型应用重组人B型钠尿肽可增加肾灌注,0.020μg/(kg·min)效果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重组人B型钠尿肽 肾灌注 血流动力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力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汤秀英 李润军 +4 位作者 荆全民 王庆胜 杨红梅 刘晓媛 张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1期163-165,共3页
目的观察米力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AMI后出现心力衰竭患者103例,心功能Killip Ⅲ~Ⅳ级,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与治疗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控制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米力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AMI后出现心力衰竭患者103例,心功能Killip Ⅲ~Ⅳ级,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与治疗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控制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力农,给予米力农负荷量50 μg/kg, 10 min缓慢静注,以后0.5 μg/(kg·min)静脉持续泵入, 5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评估患者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BNP、LVEF、CO、HR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治疗后2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短期、小剂量持续应用米力农治疗AMI后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力农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细辛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文广 任琳 +3 位作者 张双月 张晶 杨红梅 刘晓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9-620,共2页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即灯盏细辛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并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灯...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即灯盏细辛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并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灯盏细辛组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次,1次/d;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次,1次/d;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灯盏细辛组与对照组比较肌钙蛋白I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钠肽值稍低,左心射血分数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不良反应较少。结论灯盏细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opamine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凋亡及Bcl-2,Bax,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润军 郝晓蕊 +4 位作者 汤秀英 张志耀 孙志新 张宏生 佟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45-49,共5页
目的研究cyclopamine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对Bcl-2,Bax,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PC-3细胞应用cyclopamine处理后,通过MTT测定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电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 目的研究cyclopamine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对Bcl-2,Bax,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PC-3细胞应用cyclopamine处理后,通过MTT测定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电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Bcl-2,Bax,caspase-9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MTT法结果显示4μmol/L,8μmol/L及12μmol/L浓度的cyclopamine对PC-3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抑制效果都随着浓度的增大及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电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cyclopamine诱导PC-3细胞发生凋亡;Western印迹技术的结果:经培养72h后,随着药物浓度增大,Bcl-2蛋白表达呈逐渐减少,而Bax,有活性的caspase-9蛋白表达逐渐增多。结论Cyclopamine抑制PC-3细胞增殖,在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呈时间、浓度依赖关系,并可诱导其凋亡。Cyclopamine诱导PC-3细胞凋亡可能通过Bcl-2,Bax,caspase-9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PAMINE 前列腺癌 细胞凋亡 PC-3细胞株 Bcl-2 Bax CASPASE-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6例夜间急诊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润军 汤秀英 +2 位作者 肖有为 杨永利 张重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9期176-177,共2页
本研究通过对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夜间急诊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6—9月每日20:00至次日6:00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外科诊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301例,年龄≥18岁,排... 本研究通过对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夜间急诊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6—9月每日20:00至次日6:00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外科诊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301例,年龄≥18岁,排除最后失访的15例,共28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急诊 夜间 资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接受PCI手术NSTEM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倩 任琳 +2 位作者 张鹏宇 李芳 杨桂凤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中对患者心肌的保护及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PCI手术的NSTEMI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氯吡格雷组和...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中对患者心肌的保护及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PCI手术的NSTEMI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内皮素(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及6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CK-MB、ET-1、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d,替格瑞洛组患者SOD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CK-MB、ET-1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随访6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7. 69%,氯吡格雷组为25. 64%,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替格瑞洛可以减少NSTE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程度,保护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疑似心源性慢性胸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泽静 王询 肖康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56-460,共5页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研究疑似心源性慢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积分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序贯入选就诊的疑似心源性慢性胸痛患者101例,行64排螺旋CT扫描(非增强),计算CAC积分,依据CAC积分将患者分...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研究疑似心源性慢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积分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序贯入选就诊的疑似心源性慢性胸痛患者101例,行64排螺旋CT扫描(非增强),计算CAC积分,依据CAC积分将患者分为CAC积分≤300分和CAC积分>300分2组。观察随访1年,观察终点事件为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再入院和血运重建。结果 101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13例,均为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再入院,无心源性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其中CAC积分≤300分组发生4例,CAC积分>300分组发生9例。CAC积分>300分组糖尿病患病比例、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CAC积分≤3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AC积分>300分的HR值为4.616,95%CI为1.046~20.377,P=0.043。结论 CAC积分>300分是疑似心源性慢性胸痛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造影不同对比剂用量对冠状动脉及冠状静脉窦的价值体会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泽静 王询 肖康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007-1010,1046,共5页
目的分析CT冠状动脉造影时对比剂用量对于不同心功能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窦强化程度的影响水平,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增强扫描时血管对比剂的应用体会。方法入选256层螺旋CT冠动脉血管成像的疑似冠心病患... 目的分析CT冠状动脉造影时对比剂用量对于不同心功能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窦强化程度的影响水平,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增强扫描时血管对比剂的应用体会。方法入选256层螺旋CT冠动脉血管成像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8例。首先根据患者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A组(射血分数≥50%,n=58)、B组(射血分数<50%,n=40),每组又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1组、A2组各29例,B1组、B2组各20例。增强扫描时,A1组、B1组对比剂用量(按体重)为0.7 mL/kg;A2组、B2组对比剂用量(按体重)为0.8 mL/kg。测定注入对比剂后患者升主动脉、左前降支近段、右冠状动脉远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冠状静脉窦CT最大值,对造影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将各组上述指标数值进行比较。结果①4组前降支近段和右冠状动脉远段CT最大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发现,A1组与A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4组冠状静脉窦CT最大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发现,各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4组图像质量评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发现,A1组与A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对于心功能正常的患者,使用低剂量对比剂(0.7 mL/kg)并不减弱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对于心功能降低的患者,低剂量对比剂会降低冠状动脉成像质量。②减少对比剂用量会降低冠状静脉窦的CT最大值;在应用相同剂量对比剂的情况下,心功能正常组的冠状静脉窦CT最大值低于心功能不全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集中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 一期患者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6
17
作者 蔡丽丽 宋春梅 +1 位作者 周瑛君 朱海娟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9期1951-1956,共6页
目的:研究互联网集中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治疗后一期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12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经PCI术治疗的AMI患... 目的:研究互联网集中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治疗后一期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12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经PCI术治疗的AMI患者124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2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则予以互联网集中管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以及干预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29%(7/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3%(18/6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抑郁状态问卷(Depression Status Inventory,DSI)评分分别为51.29±6.33,62.17±6.79,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Barthel指数分别为72.33±6.42,61.06±5.62,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互联网集中管理可有效提高AMI经PCI术治疗后一期患者的康复效果,有利于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互联网 集中管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bFGF基因的BMSCs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倩 任琳 +2 位作者 张鹏宇 李芳 杨桂凤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674-679,共6页
目的观察转染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大鼠BMSCs并进行鉴定,并培养转染-bFGF质粒的BMSCs。取40只SD大鼠,其中30只建立AMI再灌... 目的观察转染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大鼠BMSCs并进行鉴定,并培养转染-bFGF质粒的BMSCs。取40只SD大鼠,其中30只建立AMI再灌注模型,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梗死区心外膜分4点注射培养基,200μl/点)、BMSCs组(同部位注射等量BMSCs)、BMSCs+bFGF组(同部位注射等量转染-bFGF质粒的BMSCs),其余10只为假手术组(同部位注射等量培养基)。对比术后4周各组大鼠心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水平;处死大鼠后对比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并对比各组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及MMP-9/TIMP-1值。结果原代BMSCs培养第3 d贴壁生长,呈多边形或纺锤形,形态不一,第3代体积增大,呈长梭行,大小均一。免疫细胞荧光法鉴定BMSCs特征表型,CD90、CD10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03%、95.44%,CD34、CD45均呈阴性表达,符合BMSCs的典型特征表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收缩末期内径(LVIDs)、血清TNF-α、IL-1β水平、AI、MMP-9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MMP-9/TIMP-1值组间比较,假手术组最低、BMSCs+bFGF组其次、BMSCs组稍高、模型组最高,每2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缩短分数(FS)、射血分数(EF)组间比较,假手术组最高、BMSCs+bFGF组其次、BMSCs组稍低、模型组最低,每2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血清IL-10水平、bFGF、TIMP-1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BMSCs+bFGF组最高、BMSCs组其次、模型组稍低、假手术组最低,每2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转染-bFGF质粒的BMSCs可显著改善AMI后再灌注大鼠的心功能、缓解炎症反应,并且可显著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与bFGF水平上调、调控MMP-9/TIMP-1旁分泌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互分析的同伴教育模式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蔡丽丽 周瑛君 丁海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564-569,共6页
目的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基于交互分析的同伴教育模式,以探究其对自我感受负担、希望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进一步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方法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20年11月—2021年3月心内科中... 目的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基于交互分析的同伴教育模式,以探究其对自我感受负担、希望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进一步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方法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20年11月—2021年3月心内科中青年AMI伴心律失常患者102例,根据入院建档排序,以1∶1配对原则分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基于交互分析的同伴教育模式。比较分析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SPBS)、希望水平(HHI)、自我管理能力、恐动程度、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生存质量(GQOLI-74)。结果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SPBS情感负担、经济负担、身体负担等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T)、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I)和采取积极行动(P)等维度HH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恐动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27.45%与对照组37.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青年AMI伴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工作中,基于交互分析的同伴教育模式在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希望水平及生存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作用,通过同伴教育的正性影响能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使其保持良好行为方式,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为良好预后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分析 中青年 急性心肌梗死 同伴教育模式 自我管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期康复七步训练法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康复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蔡丽丽 丁海杰 《空军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544-546,共3页
目的研究Ⅰ期康复七步训练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7月-9月于秦... 目的研究Ⅰ期康复七步训练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7月-9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治疗的80例STEMI患者,均行急诊PCI术,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Ⅰ期康复七步训练法。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7 d心脏功能、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记录术后CCU监护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前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CO、LVEDV、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FIM评分、MI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期康复七步训练法能缩短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监护及住院时间,提高心功能恢复效果,且不增加术后早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期康复 七步训练法 STEMI 急诊PCI术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